沈红会
- 作品数:43 被引量:223H指数:9
- 供职机构:江苏省地震局更多>>
- 发文基金:江苏省地震局青年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江苏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建筑科学电子电信更多>>
- 地电阻率与水位关系的机理分析被引量:4
- 2020年
- 从地电阻率的观测理论出发,指出地电阻率场地的电性结构、岩石的饱和度和孔隙度决定了地电阻率和水位的关系。在长期的观测资料基础上,通过实例系统地分析了地电阻率和水位的关系,给出了不同层位的水位变化和不同方式的水位变化对地电阻率观测结果的影响,认为非构造水位变化与地电阻率的关系主要取决于表层土壤或岩石的水饱和度,构造水位变化与地电阻率变化存在明确的相关关系,从而进一步探讨了与前兆异常有关的水位和地电阻率变化。
- 沈红会叶碧文孙春仙祝涛
- 关键词:地电阻率电性结构饱和度孔隙度
- 确定尼泊尔地震震前电磁前兆的多种实验方法
- 2020年
- 实验数据来自三种不同的技术:(i)利用钻孔天线测量的地下固定频率(VLF)电场;(ii)利用全球定位系统(GPS)接收机测量的电离层总电子含量(TEC)和(iii)SoftPAL监测的电离层下固定频率(f=19.8kHz)海军通信台站NWC发射信号的VLF振幅,分析了2015年4月25日(M=7.8)和5月12日(M=7.3)发生的两次尼泊尔大地震。VLF电场数据和VLF发射信号数据取自印度的马图拉台站和阿格拉台站,而TEC数据取自三个互联网全球服务(IGS)台站,其中一个位于印度的勒克瑙(Lck3),其他位于中国的拉萨(Lhaz)和武汉(Wuhn)。除了武汉的台站位于2865km外,其余均在距两次地震震中800km以内。分析结果表明,VLF电场和TEC数据显示,在4月25日地震前8~15天内,在正常变化中出现了异常变化,在5月12日地震前5~7天内也出现了类似的异常。电离层VLF振幅的变化在震前4天也出现了异常。根据当时的雷电和磁扰因素对这些异常进行了严格的检查。然而,这些因素并不影响观测数据。文中简述了孕震辐射的产生和传播机制。
- S.SharmaR.P.SinghD.PundhirB.Singh孙春仙叶学(译)许炳沈红会
- 关键词:地震震中磁扰天线测量
- 地震观测异常现场核实报告编写 地电
- 本文件规定了地震地电观测异常现场核实报告的基本要求、资料收集与分析的主要内容以及编排格式。本文件适用于地震地电观测异常现场核实报告的编写。
- 解滔何康方炜沈红会李鸿宇卢军杜学彬谭大诚冯志生张学民汤吉
- 注入诱发地震:利用高应力路径储层和温度诱发应力预处理降低诱发地震风险的策略
- 2020年
- 如果应力路径足够高,正断层应力机制下的流体注入可以稳定储层。当储层由于注入而显著冷却时,这种稳定性将消失。此外,本文还提出了一种新的激发剪切储层的策略,以减少诱发大震级地震的可能性。本文提出的方法适用于逆断层应力状态,包括初始应力预处理阶段,在该阶段,储层被冷却,压力增加受到限制。这一过程降低了水平总应力,从而也降低了差异应力。然后,储层受到孔隙压力快速增加的刺激,在较低的差异应力下导致剪切破坏,比储层中最初出现的差异应力要小。由于古登堡—里克特b值和差异应力之间的联系,以这种方式激发的储层将表现出更高的b值,从而也减少了发生大地震的可能性。该方法的适用范围包括正断层和走滑断层的应力机制。
- B.FryerG.SiddiqiL.Laloui孙春仙叶学(译)沈红会
- 地电阻率受高压输电线路架线施工干扰的判定
- 2024年
- 针对南京台两套地电阻率观测系统2023年1月9日出现的同步下降阶变,通过观测系统状况检查,自然环境、场地环境因素调查以及时间、空间多尺度多测项联合分析,判定此异常为受高压输电线路架线施工影响而非震兆异常,并对异常机理进行了简单解释。该判定和分析过程对地电阻率数据异常变化核实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也为地电阻率异常数据的分析解释提供一种思路。
- 王丽李伟沈红会孙君嵩李鸿宇
- 关键词:地电阻率高压直流输电
- 高邮-宝应M4.9级地震前周围水位的群体特征被引量:7
- 2016年
- 高邮-宝应M4.9级地震是江苏陆地22年来发生的最大的地震。在震前2年发现省内流体井水位出现了群体性准同步变化,表现为震中区井水位的同步下降。本文重点分析了江苏省流体井水位变化特征,消除了气压、降雨和地下水开采的影响,用异常幅度与年变幅度比值、从属函数两种方法定量提取了震前异常变化,根据水位资料及其变化机理总结了震前水位的群体性异常特征,认为在弱震区井水位的群体性变化是分析判定地震前兆异常的有效指标。水位的群体性异常反映了震前区域应力场的调整,震源区为应力变化的集中区。
- 王维叶碧文沈红会缪阿丽
- 关键词:水位区域应力场从属函数
- 江苏地电阻率预测指标研究被引量:2
- 2020年
- 结合地电阻率的前兆机理和实际观测结果,给出构造活动作用下地电阻率的两类前兆异常变化:一是与观测场地周围应力场变化相关的长趋势变化;二是与震源岩石裂隙破裂相关的大幅下降变化。针对地电阻率的两类前兆异常变化,以江苏5个地电阻率场地的历史观测数据为例,采用一年窗长的归一化速率进行分析,提出将归一化速率值的二倍方差作为地电阻率的异常指标,并对预测指标进行R值检验,得到R=0.513,对应R0=0.277,R/R0=1.9,预测结果较理想。
- 沈红会祝涛孙春仙李鸿宇张桂霞
- 关键词:地电阻率
- 南京台旧地电场地震例总结被引量:6
- 2001年
- 根据南京台旧地电场地的十余年电阻率资料 ,讨论了电阻率变化与这一期间江苏发生的中强地震间的可能关系 ,分析了震前电阻率异常变化的主要特征。同时 ,对该台新、旧地电场地电阻率观测资料进行了对比分析 。
- 沈红会王海云
- 关键词:震例分析地震预报南京地震台地电场
- 江苏及邻区地震重新定位和构造特征分析被引量:46
- 2008年
- 本文将双差定位和遗传算法定位两种方法相结合,对江苏及邻区1980-2005年的地震进行重新定位研究.重新定位后大大改善了原地震定位的精度,地震在空间上更加集中分布在某些区域,地震震源深度分布结果更加合理.江苏及邻区地震主要发生在上地壳和中地壳;研究区不同构造单元的震源深度统计分析表明,下扬子断块江苏段、冀鲁断块和豫皖断块的地震震源深度特点相似,在10-11km、15-17km深处存在二个明显的地震优势分布,推测分别在上地壳底面和中地壳;在25km深处也存在一小的地震优势分布面,但地震频次较低.大别山地区地震的震源深度与下扬子断块、冀鲁断块和豫皖断块内的地震震源深度存在明显的差异,主要差异为大别山地区10km以上的浅源地震十分发育,在6-7km的深处有一地震优势分布,该深度附近地震波速度可能较高,而在10km以下差异不大.
- 黄耘李清河张元生孙业君沈红会金淑梅
- 关键词:双差定位震源深度
- 由应力场时空演化特征研究高邮—宝应MS4.9地震孕震过程
- 地壳中的应力是地震和其他构造运动过程的直接动力来源,地壳应力场及其时空变化的研究可以为深入了解地震孕育过程、地震发生机理等提供可靠信息.本研究基于2008—2015年期间中小地震震源机制解资料,采用Michael提出的叠...
- 孙业君江昊琳黄耘沈红会李鸿宇
- 关键词:地震孕育应力场时空演化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