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军强
- 作品数:30 被引量:74H指数:5
- 供职机构:陕西省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科技统筹创新工程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吡咯列酮对兔主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影响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观察吡咯列酮对兔主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影响。方法:将新西兰兔36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高胆固醇饮食组、高胆固醇饮食加吡咯列酮组,喂养8周后处死每组动物取出从近主动脉弓部到髂动脉分叉处全部主动脉行HE染色及Masson染色,观察兔主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结果:高胆固醇饮食加吡咯列酮组动脉硬化程度、内膜厚度及内膜/中膜厚度比均高于正常对照组,低于高胆固醇饮食组(P<0.05)。结论:预防性服用吡格列酮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兔主动脉硬化程度。
- 姚晓伟潘军强陈海潮寿锡凌
- 关键词:动脉硬化药物作用动物
- 血清sTWEAK与心房颤动的关系研究
- 2016年
- 目的:探讨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样凋亡弱诱导因子(sTWEAK)与心房颤动(房颤)的关系。方法:心房颤动组选取房颤患者128例,对照组选取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体检者100例。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sTWEAK水平,比较房颤组和对照组及房颤组不同临床类型间sTWEAK水平;采用相关分析的方法分析血清sTWEAK与左房内径(LAD)之间的关系。结果:房颤组患者sTWEAK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不同临床类型房颤间血清sTWEAK水平比较发现,持续性房颤和永久性房颤较阵发性房颤组sTWEAK水平明显升高(P<0.05)。房颤组LAD也明显高于对照组,且与sTWEAK呈正相关(P<0.01)。结论:房颤患者sTWEAK水平明显升高,且与LAD呈正相关。
- 韩新源王飞宇解翠李秀红潘军强程功寿锡凌
- 丹红注射液对兔主动脉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脂联素表达的影响被引量:3
- 2016年
-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对兔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脂联素表达的影响。方法:新西兰兔36只,随机分为高胆固醇饮食加丹红注射液组、高胆固醇饮食组及对照组。喂养12周后处死实验兔,取出实验兔主动脉,观察脂联素在各组兔主动脉内膜中的表达。结果:内膜厚度、内膜/中膜厚度比、斑块面积/血管内膜面积均在高胆固醇饮食组最高,高胆固醇饮食加丹红注射液组次之,对照组最低,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免疫组化染色及Western blot结果均提示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脂联素蛋白表达在对照组最高、高胆固醇饮食加丹红注射液组次之、高胆固醇饮食组最低,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可上调高脂饮食所致动脉粥样硬化兔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脂联素蛋白的表达,进而抑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
- 于志伟姚晓伟潘军强
- 关键词:脂联素
- HEK293细胞中杂合状态下无义突变体L539fs/47对野生型HERG电流的作用
- 2016年
- 目的研究单独表达无功能的无义突变体L539fs/47在HEK293细胞中杂合状态下对野生型HERG电流的作用。方法用脂质体转染法将野生型HERG及突变体HERG-L539fs/47分别转染HEK293细胞36h后,RT-PCR检测HERG mRNA表达,免疫荧光及免疫印迹检测HERG蛋白定位及表达量,全细胞膜片钳检测IHERG电流密度。结果野生组HERG的mRNA表达量高于L539fs/47突变组(1.066±0.612 vs.0.254±0.397,P<0.01)。免疫荧光检测发现野生型HERG蛋白多于突变体,野生型HERG蛋白主要分布在细胞膜上;而HERG突变体蛋白大部分滞留胞质。免疫印迹显示:不同于野生型HERG135ku及155ku 2个条带,突变体仅60ku 1个条带。全细胞膜片钳检测WT+MT组IHERG较WT组下降55.23%(22.03±2.62 vs.49.20±2.31pApF,P<0.01)。结论 HEK293细胞中杂合状态下截断突变体L539fs/47对野生型HERG电流的不完全负显性抑制作用。
- 吕颖张军波张爱峰刘仲伟王军奎韩稳琦潘军强李国良孙超峰
- 关键词:HERG无义突变HEK293细胞
- 冠心病患者Cys-C、β2-MG水平与患者左心结构及功能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18
- 2017年
-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CHD)患者血清胱抑素C(Cys-C)、β2微球蛋白(β2-MG)变化与患者左心功能及结构变化的关系。方法选取陕西省人民医院于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100例CHD患者作为CHD组,平均年龄(64.2±11.3)岁,选取年龄、性别基本匹配的100例体检健康人群作为健康组,平均年龄(62.1±12.3)岁,检测两组患者的血清Cys-C、β2-MG及心功能、左心结构指标,包括左室射血分数(LVEF)、室间隔厚度(IVS)、左心室质量(LV mass)、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并探讨二者间的关系。结果 CHD组患者的Cys-C、β2-MG水平显著高于健康组(P<0.05),CHD组患者IVS、LV mass、LVEDd、LVESd、LVEDv、LVESv水平显著的高于健康组(P<0.05),LVEF水平低于健康组(P<0.05);CHD组患者的Cys-C、β2-MG水平与IVS、LV mass、LVEDd、LVESd、LVEDv、LVESv水平均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r分别为0.477、0.403、0.377、0.401、0.455、0.462、0.513、0.536、0.428、0.439、0.527、0.589,P均<0.05),Cys-C、β2-MG与LVEF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r值分别为-0.544、-0.620,P均<0.05)。结论 CHD患者血清Cys-C、β2-MG水平显著的提高,且与患者的左心结构、功能指标相关。
- 杨光姚晓伟梁磊邓纪钊闫莉王毅潘军强
- 关键词:冠心病胱抑素CΒ2微球蛋白左心功能
- 细胞外钾对HERG基因无义突变L539fs/47表达的调控被引量:1
- 2016年
- 目的:研究持续细胞外钾对野生型HERG与其突变体L539fs/47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用脂质体转染法将野生型HERG(WT)及其突变体HERG-L539fs/47(MT)分别转染HEK293细胞36 h后,0.8、4.3及10mmol/L的钾干预6 h,流式细胞术检测HERG蛋白表达量;干预12 h用激光共聚焦成像和免疫印迹法进行HERG蛋白定位及表达量检测。结果:用激光共聚焦成像检测发现野生型HERG蛋白主要分布在细胞膜上;而HERG突变体L539fs/47蛋白大部分滞留胞浆;并且HERG蛋白的表达均随细胞外钾浓度升高而增多。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细胞外高钾组荧光增多(P<0.01),WT组荧光阳性细胞百分比和荧光强度均高于MT组(P<0.05)。免疫印迹显示,不同于野生型HERG 135 kD及155 kD 2个条带,突变体仅60 kD 1个条带,3个条带均受细胞外钾影响(P<0.05)。结论:细胞外高钾增强细胞膜上野生型和突变型HERG通道蛋白的稳定性,持续低钾干预时间依赖性地减少HERG通道蛋白的表达。
- 吕颖张军波刘仲伟张爱峰潘军强王军奎潘硕韩稳琦孙超峰
- 关键词:HERG基因无义突变HEK293细胞
- 丹参多酚酸盐对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后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被引量:3
- 2014年
- 目的:探讨丹参多酚酸盐对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后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将70例行冠状动脉脉内支架置入术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常规治疗加丹参多酚酸盐治疗)和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两组支架置入前、支架置入后24h及7d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血清白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于术后24h、术后7d呈明显下降趋势(P<0.05);对照组血清白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于术后24h与术前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7d呈明显下降趋势(P<0.05);治疗组血清白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于术后24h、术后7d均显著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结论:丹参多酚酸盐可能通过调节炎性因子的表达,减轻冠状动脉局部的炎症反应,对冠脉内支架置入后患者发挥心血管保护作用。
- 高洁盛婴金爱萍叶莎潘军强
- 关键词:冠状动脉疾病炎性因子
- 依折麦布联合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浆hsCRP、MMP-9及NO水平的影响被引量:2
- 2016年
- 他汀类药物主要通过抑制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从而抑制胆固醇的合成,具有调脂、减轻血浆炎症因子水平功效,从而减少恶性心脑血管事件,改善心脑血管疾病的预后[1]。临床单用他汀类药物仅能使部分患者血脂达标,加倍药量也只能使降脂幅度提升6%左右,而用药风险却显著增加[2]。
- 于志伟潘军强
- 关键词:急性冠脉综合征依折麦布阿托伐他汀HSCRPMMP-9
- 男性血尿酸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探讨男性血尿酸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将顺序入选心血管内科住院并行冠脉造影的323例患者按照血尿酸水平分为高尿酸血症组与对照组,行两组间冠心病发生率比较及其血尿酸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分析。结果:冠心病发生率在高尿酸血症组及对照组正常组分别为51%和26%,两组间冠心病发生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χ2=18.169,P<0.05);Gensini积分在高尿酸血症组显著高于对照组(t=21.32,P<0.05);血尿酸水平与Gensini积分及冠状动脉脉病变数量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r=0.573,P=0.015;r=0.527,P=0.021)。结论:血尿酸水平可在一定程度上可预测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血尿酸水平越高,冠状动脉血管病变程度越重。
- 王芝荣赵娟潘军强
- 关键词:冠状动脉疾病冠状动脉疾病尿酸代谢
- 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心房结构重塑特征分析的多中心研究被引量:5
- 2016年
- 目的 在人体组织学水平观察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心房结构重塑的特点。方法 选取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第一附属医院、西京医院、陕西省人民医院心脏外科因风湿性心脏瓣膜病住院并行瓣膜置换手术的患者84例,其中心房颤动组39例,窦性心律组45例。收集整理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于手术中获取右心房组织(0.3~0.5mm3)。HE染色、Masson染色观察两组患者右心房纤维化程度;RT-qPCR技术测定心房组织中Ⅰ、Ⅲ型胶原mRNA的表达。结果 两组患者在性别构成比、年龄、血压、血常规、生化指标等方面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房颤动组左、右心房直径明显大于窦性心律组(P〈0.05);HE染色、Masson染色结果提示心房颤动组心房组织存在明显纤维化,心房颤动组胶原容积分数显著高于窦性心律组(45.37±2.33 vs.12.90±1.02,P〈0.05);心房颤动患者心房组织中Ⅰ型胶原mRNA表达明显高于窦性心律组(2.042±0.177 vs.0.988±0.099,P〈0.05),而Ⅲ型胶原mRNA的表达较窦性心律组高,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228±0.151 vs.1.067±0.068,P〉0.05)。结论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心房组织存在明显的心房纤维化,与Ⅰ型胶原基因转录水平上调密切相关。
- 潘军强张殿新寿锡凌周鑫孙超峰
- 关键词: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心房颤动心房纤维化胶原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