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潘学仙

作品数:12 被引量:74H指数:5
供职机构:嘉兴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药物
  • 4篇药源性
  • 4篇源性
  • 2篇药源性肝病
  • 2篇脏器
  • 2篇致病
  • 2篇致病因子
  • 2篇消化疾病
  • 2篇临床流行病学
  • 2篇流行病
  • 2篇流行病学
  • 2篇救生
  • 2篇钾离子
  • 2篇肝病
  • 1篇胆胰
  • 1篇胆胰疾病
  • 1篇低钾
  • 1篇第一类精神药...
  • 1篇毒副作用
  • 1篇毒性

机构

  • 8篇嘉兴市第二医...
  • 4篇嘉兴学院
  • 3篇浙江大学
  • 2篇嘉兴市卫生监...
  • 1篇浙江大学医学...
  • 1篇解放军第98...

作者

  • 12篇潘学仙
  • 5篇祝永明
  • 4篇顾金森
  • 2篇涂厉标
  • 2篇杨志宏
  • 1篇吴孝永
  • 1篇姒健敏
  • 1篇吴筱丹
  • 1篇李士敏
  • 1篇殷新光
  • 1篇沈旸

传媒

  • 2篇医药导报
  • 2篇中国药业
  • 2篇中华腹部疾病...
  • 1篇中国临床药学...
  • 1篇现代中西医结...
  • 1篇中华流行病学...
  • 1篇中国实用内科...
  • 1篇中国药师
  • 1篇世界今日医学...

年份

  • 1篇2007
  • 2篇2004
  • 1篇2003
  • 1篇2002
  • 2篇2001
  • 2篇2000
  • 2篇1999
  • 1篇1996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浙北地区药源性肝病及胃肠粘膜损伤的临床流行病学调查被引量:14
2003年
目的 了解药物性肝病及胃肠粘膜损伤的流行情况。方法 采用整群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对浙北地区8所医院收治的 2 87例药物性肝病及胃肠粘膜损伤患者的流行特征和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药物性肝病及胃肠粘膜损伤发生率为 1 2 4 % ,男性多于女性 ,中青年发生率高 ,致肝病的药物种类多于致胃肠粘膜损伤的药物种类 ,医疗费用高于对照组。结论 药物性肝病及胃肠粘膜损伤影响了当地人群的健康 ,研究结果可为卫生行政部门制订临床药物毒副作用的监察和控制政策提供参考依据。
殷新光杨志宏顾金森潘学仙沈道德吴孝永李鲁
关键词:药源性肝病胃肠粘膜损伤流行病学药物毒副作用
对医疗机构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使用管理专项检查工作的思考被引量:5
2007年
目的探讨医疗机构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使用管理专项检查工作的意义。方法重点检查11家二甲以上医院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使用管理专项检查制度实施情况。结果和结论一些医院制度不完善。建立和实施专项检查制度,有助于医疗机构对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加强使用管理。
祝永明沈旸涂厉标潘学仙
关键词: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
强心甙中毒与钾离子的关系
1996年
强心甙的治疗安全范围较小,病人对强心甙的作用个体差异较大,临床应用时不仅要严格控制剂量,还应注意配伍药物对其的影响,尤其是影响钾离子浓度的药物的影响,以防止诱发或增加强心甙的中毒。
潘学仙
关键词:药物中毒强心甙钾离子药物相互作用
药源性耳病的预防被引量:1
2000年
目前可引起耳部反应的药物有100余种,主要是对内耳的耳蜗或前庭产生毒性,引起药源性耳病。从药物因素(包括药物的药理作用特点、用途、剂量和疗程等)和患者因素(包括生理因素和病理因素等)等方面论述了预防药源性耳病的体会。
潘学仙祝永明
关键词:药物不良反应药物因素
加强对药源性消化疾病的监控和防治
2001年
由于肝胆胃肠等消化器官是药物代谢和解毒的主要脏器,因而也是造成药源性消化脏器损害(即药源性消化疾病)的最早、最常见部位。晚近,有关文献报导:药物性肝损害占全部药物反应的10%~15%,药源性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率在住院患者中占20%-40%;有0.24%~2.9%的住院患者死亡原因是由于药物不良反应所致。药害,已成为严重的社会公害之一。
顾金森潘学仙
关键词:药源性消化疾病住院患者成药脏器损害社会
药源胜肝胆胰疾病
2000年
与世间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重性一样,药物既可用干防病治病,达到减轻症状、挽救生命、提高生产力、改善生活质量的目的,又可能成为致病因子,引起人体功能异常或组织结构损害。此类由干药物在用干诊断或治疗疾病时又成为致病因子,引起人体消化器官功能异常或组织结构损害并具有相应临床经过的疾病,谓之药源性消化疾病。
顾金森潘学仙
关键词:胆胰疾病药源致病因子肝胆救生
氨基糖苷类新给药方案的探讨被引量:3
1999年
目的 :探讨氨基糖苷类新的给药方案。方法 :通过每天一次给予全日药量 ,产生较高的血药浓度峰值 ,产生强大的杀菌作用和保持较长的抗菌后效应 ;结果 :减少细菌暴露于药物的时间 ,降低血药浓度谷值 ,从而降低了耳、肾毒性 ,延缓了耐药性的出现。结论 :新的给药方案与传统给药方案相比 ,具有疗效更佳、不良反应小。
祝永明潘学仙
关键词:氨基糖苷类给药方案耳毒性
药源性消化疾病
2001年
与世间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重性一样。药物既可用于防病治病,达到减轻症状、挽救生命、提高生产力、改善生活质量的目的,又可能成为致病因子,引起人体功能异常或组织结构损害。此类由于药物在用于诊断或治疗疾病时又成为致病因子。引起人体消化脏器功能异常或组织结构损害并具有相应临床经过的疾病,谓之药源性消化疾病(Druginduced
顾金森潘学仙
关键词:药源性消化疾病致病因子药物脏器功能救生
氟罗沙星注射液与抗感染中药注射液配伍的稳定性被引量:16
2004年
目的 :研究氟罗沙星注射液与 3种抗感染中药注射液配伍的稳定性。方法 :考察溶液配伍前后的外观色泽、微粒数、pH值等变化情况 ,并采用HPLC法考察配伍液中氟罗沙星的稳定性。结果 :氟罗沙星注射液与穿琥宁粉针剂配伍后溶液出现白色浑浊 ,并有沉淀析出 ;与双黄连注射液配伍后溶液呈轻微浑浊 ;与鱼腥草注射液配伍后 12h内溶液澄明 ,外观色泽、微粒数和pH值均无明显变化 ,配伍液中氟罗沙星经HPLC测定含量稳定。结论 :氟罗沙星注射液不宜与穿琥宁粉针、双黄连注射液配伍 。
祝永明李士敏吴筱丹潘学仙涂厉标
关键词:氟罗沙星注射液药物配伍稳定性
药源性肝病临床流行病学分析被引量:27
2004年
目前各种新药的不断问世和药物不良反应监测的不平衡、报告制度的不健全、各级医疗机构中不合理用药的现象存在,使得药源性疾病时有发生,尤其是药源性肝病的发生正在逐渐增加.但尚未见有关药源性肝病临床流行病学研究的报告,为此我们对浙江北部地区8所医院近3年诊治的165例药源性肝病住院患者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探讨其发病规律.
殷新光姒健敏杨志宏顾金森潘学仙沈道德
关键词:药源性肝病流行病学性别构成年龄构成药物分布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