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潘建红

作品数:2 被引量:21H指数:2
供职机构:浙江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篇水稻
  • 2篇飞虱
  • 1篇稻飞虱
  • 1篇致害性
  • 1篇生态适应
  • 1篇生态适应性
  • 1篇适应性
  • 1篇水稻黑条矮缩...
  • 1篇水稻黑条矮缩...
  • 1篇种群
  • 1篇褐飞虱
  • 1篇黑条矮缩病
  • 1篇黑条矮缩病毒
  • 1篇矮缩病
  • 1篇白背飞虱
  • 1篇EPG

机构

  • 1篇南京农业大学
  • 1篇浙江省农业科...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嘉兴市农业科...

作者

  • 2篇潘建红
  • 1篇陈峰
  • 1篇赖风香
  • 1篇傅强
  • 1篇杨亚军
  • 1篇高广春
  • 1篇何晓婵
  • 1篇郑许松
  • 1篇徐红星
  • 1篇何佳春
  • 1篇吕仲贤
  • 1篇陆强

传媒

  • 2篇中国水稻科学

年份

  • 2篇2011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不同致害性褐飞虱种群刺吸电位图(EPG)的比较被引量:7
2011年
利用刺吸电位图(EPG)比较分析了两个致害性不同的褐飞虱种群(TN1种群、Mudgo种群)在感虫品种TN1和抗性品种Mudgo(含Bph1抗虫基因)上的取食行为。结果表明,种群类型、水稻品种对I波的影响最明显,A波次之,S波再次之;试虫性别对各参数均无显著影响。TN1种群在TN1上及Mudgo种群在TN1、Mudgo上这3种能致害处理下的S波、A波均短于TN1试虫在Mudgo上(不能致害),其中A波的差异达显著水平;而能致害的3种处理的I波持续时间则显著长于不能致害处理。若以3 h内I波持续时间75 min为分界线,高于该值为能致害,低于该值为不能致害,对TN1种群、Mudgo种群致害性的判别准确率分别为82.6%和100%。提出该参数可用于进一步开发褐飞虱个体致害性检测新技术。
潘建红陈峰何佳春赖风香傅强
关键词:褐飞虱致害性水稻
水稻黑条矮缩病毒对非介体稻飞虱——白背飞虱适应性的影响被引量:14
2011年
为明确水稻感染病毒病后对非介体稻飞虱的影响,在室内研究了水稻感染黑条矮缩病病毒后对白背飞虱的生态适应性及其体内相关的保护酶和解毒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感染病毒水稻植株上取食对白背飞虱若虫存活率、发育历期、成虫性比、雌成虫体质量、产卵量和卵孵化率等影响不显著,但雌成虫寿命和卵历期显著缩短。取食感病稻株的成虫体内保护酶(CAT、SOD和POD)和解毒酶(AchE、GST和CAE)的活性均显著增强。结果证明水稻感染黑条矮缩病病毒后非介体白背飞虱的适应性提高。
何晓婵徐红星郑许松杨亚军高广春潘建红陆强吕仲贤
关键词:水稻黑条矮缩病毒白背飞虱生态适应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