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熊东林

作品数:39 被引量:323H指数:11
供职机构:深圳市南山区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深圳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8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1篇疗效
  • 8篇神经痛
  • 8篇经痛
  • 7篇射频
  • 6篇腰椎
  • 6篇射频热凝
  • 6篇热凝
  • 6篇疗效观察
  • 5篇带状疱疹
  • 5篇疱疹
  • 4篇腰椎间盘
  • 4篇腰椎间盘突出
  • 4篇腰椎间盘突出...
  • 4篇突出症
  • 4篇椎间盘
  • 4篇椎间盘突出
  • 4篇椎间盘突出症
  • 4篇关节
  • 3篇带状疱疹后
  • 3篇电刺激

机构

  • 20篇深圳市南山区...
  • 17篇广东医学院
  • 4篇华中科技大学
  • 2篇江西医学院第...
  • 2篇中国科学院
  • 2篇深圳市第三人...
  • 2篇深圳市疾病预...
  • 1篇延边大学
  • 1篇杭州市中医院

作者

  • 39篇熊东林
  • 16篇肖礼祖
  • 16篇罗裕辉
  • 14篇梁豪文
  • 11篇郑虎山
  • 10篇蒋劲
  • 9篇蒋劲
  • 8篇廖翔
  • 8篇张德仁
  • 7篇杨娟
  • 7篇杨娟
  • 5篇张强
  • 5篇高翃
  • 4篇廖翔
  • 4篇李卓伦
  • 3篇陈葵好
  • 3篇姚尚龙
  • 3篇闫栋
  • 3篇唐硕
  • 2篇朱宏骞

传媒

  • 16篇中国疼痛医学...
  • 3篇四川中医
  • 3篇实用疼痛学杂...
  • 2篇中华实验外科...
  • 2篇江西医学院学...
  • 1篇针灸临床杂志
  • 1篇中国康复
  • 1篇癌变.畸变....
  • 1篇广东医学
  • 1篇赣南医学院学...
  • 1篇局解手术学杂...
  • 1篇华南预防医学
  • 1篇中国医院用药...
  • 1篇脊柱外科杂志
  • 1篇中华当代医学
  • 1篇医学研究杂志
  • 1篇亚太传统医药
  • 1篇中华医学会疼...

年份

  • 1篇2019
  • 3篇2018
  • 4篇2017
  • 3篇2016
  • 2篇2015
  • 8篇2014
  • 2篇2013
  • 4篇2012
  • 2篇2011
  • 2篇2009
  • 1篇2007
  • 2篇2005
  • 2篇2004
  • 1篇2002
  • 1篇1993
  • 1篇1991
3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细胞周期蛋白依赖的蛋白激酶抑制剂4a信号通路对人骨骼肌成肌细胞衰老的诱导及对线粒体膜电位的调控
2017年
目的观察细胞周期蛋白依赖的蛋白激酶抑制剂4a(INK4a)信号通路对线粒体功能的影响。方法重组慢病毒载体pLVX-p16^INK4a被构建出并感染第3代人骨骼肌成肌细胞,用实时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法与Western blot鉴定p16^INK4a基因转录与蛋白表达,7d后,用衰老相关β-半乳糖苷酶染色鉴定细胞衰老程度。同时,用JC-1染料染色和流式细胞仪分别检测线粒体膜电位水平。结果成功转染了p16^INK4a的成肌细胞出现明显衰老表型,其细胞线粒体膜电位为(-40.287±12.663)mV,较阳性对照(CV)及阴性对照(NC)组的(-9.267±1.332)mV和(-6.967±2.031)mV明显下降(P=0.000),而p16^INK4a蛋白和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45.25±8.21和33.89±7.87,明显高于CV组的10.18±2.69和5.26±1.92及NC组的9.41±1.70和7.16±1.86(P=0.000)。结论INK4a信号通路的上调导致了人骨骼肌成肌细胞的衰老,INK4a通路是人骨骼肌成肌细胞衰老的直接诱因;另外,INK4a通路能对线粒体通路产生作用,使线粒体膜电位下降.激发线粒体通路.间接加速成肌细胞的衰老。
唐硕高翎闫栋杨娟李卓伦胡鹏涛熊东林廖翔
关键词:衰老线粒体膜电位
短时程脊髓电刺激治疗头面部平滑肌瘤引起的神经病理性疼痛1例被引量:2
2018年
多发性皮肤平滑肌瘤好发于头面部、背部和四肢伸侧[1],以疼痛性结节为临床特征表现,多伴有自发性疼痛,国内外临床上多采用平滑肌松弛剂治疗,对疼痛有一定疗效,相关文献报道使用硝苯地平也可缓解皮肤平滑肌瘤的疼痛[2]。然而,目前对于平滑肌瘤引起的疼痛治疗方法有限,且疗效欠佳。我科近几年开展了脊髓电刺激治疗各种神经病理性疼痛,于2017年11月使用短时程脊髓电刺激治疗1例因头面部平滑肌瘤引起的头颈部疼痛的病人.
蔡少康廖翔蔡毅熊东林李颖波
关键词:多发性皮肤平滑肌瘤神经病理性疼痛电刺激治疗头面部脊髓时程
TGF-β1在黑色素瘤血清中的异常表达及其对肿瘤细胞凋亡的影响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研究TGF-β1在黑色素瘤细胞中的作用,为可能的黑色素瘤分子靶向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分别收集黑色素瘤病人与正常人血清,去除Ig G、白蛋白等高丰度蛋白,液相分离后质谱检测,筛选血清差异蛋白。筛选出TGF-β1后进行ELISA验证。进一步构建TGF-β1稳定高表达的黑色素瘤细胞(A-375及SK-MEL-1),利用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进行验证。采用PIAnnexin V双染及流式细胞术分析TGF-β1高表达对黑色素瘤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与正常人血清对照组比较,共鉴定了84个黑色素瘤相关的血清差异蛋白,其中33个蛋白上调,49个蛋白下调(TGF-β1明显下调),ELISA结果验证了TGF-β1在黑色素瘤病人血清中表达水平相对于健康对照下调2.3倍(P<0.05)。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验证显示构建的TGF-β1稳定高表达的黑色素瘤细胞A-375及SK-MEL-1中TGF-β1 m RNA和蛋白均较对照A-375及SK-MEL-1细胞明显升高(P<0.05或P<0.01);与正常对照组细胞比较,TGF-β1高表达时A-375及SK-MEL-1细胞凋亡率均升高(P均<0.01)。结论:TGF-β1在黑色素瘤病人中表达水平显著降低,当其表达水平升高时可诱导黑色素瘤细胞凋亡,提示TGF-β1可能作为黑色素瘤治疗的潜在靶分子。
周启明李巍李巍袁建辉赵艳熊东林
关键词:黑色素瘤蛋白质组学TGF-Β1细胞凋亡
对退行性腰椎关节源性腰痛行脊神经后支标准射频手术治疗的随机对照研究被引量:26
2013年
目的:通过随机对照研究,评价腰脊神经后支标准射频术治疗退行性腰椎关节源性腰痛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取2008年6月至2010年6月间广东医学院附属南山医院患者96名纳入研究,所有患者均经诊断性腰椎脊神经后支阻滞有效,明确为腰椎关节源性腰痛。随后随机分为2组,A组采用X线影像引导下腰脊神经后支射频热凝术治疗,B组采用口服药物保守治疗,随访期2年。利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ores,VAS)进行治疗前后疗效评定。以VAS评分小于治疗前的50%视为优良疗效,反之视为疗效不佳。利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与Log-Rank检验进行2组疗效对比。记录手术并发症与用药不良发应。结果:A组VAS评分回到术前50%的平均时间是196 d,B组为35 d(P<0.01)。在第27周(治疗后200 d),A组32名患者疗效评价仍为优良,B组为1名。A组疗效优良率显著高于B组(P<0.01)。B组15例患者出现胃部不适,纳差,经对症治疗后消失。A组2例患者术后出现神经支配区域的皮肤麻木,无感染及脊神经前支损伤等并发症。结论:对于退行性腰椎小关节源性腰痛,腰椎脊神经后支射频热凝术相比保守治疗,能够更有效的长期缓解疼痛,且操作安全,不良反应很少。
廖翔熊东林蒋劲肖礼祖郑虎山沙彤梁豪文罗裕辉
关键词:脊神经后支射频热凝随机对照研究
躯干部带状疱疹急慢性期脑功能低频振荡幅度观察被引量:6
2015年
目的:利用功能性磁共振技术比较躯干部带状疱疹患者2个时期的低频振荡幅度,通过图像化方式描述不同时期带状疱疹患者大脑神经功能活动的情况。方法:将符合条件的6名带状疱疹患者在不同阶段分别给予功能磁共振扫描,扫描后通过统计软件处理分析得到低频振幅(ALFF)数据统计结果,将对比结果通过软件图像化。然后对两者统计学差异部分进行分析。结果:对比慢性期与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期的ALFF结果,前者较后者数值升高的区域有:左前扣带回、双侧侧脑岛、双侧小脑、左梭状回。结论:前扣带回、脑岛、小脑、梭状回等部位在躯干部位的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梁豪文肖礼祖秋云海刘小武盛佑祥蓝慧琴熊东林张强
关键词:带状疱疹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功能性磁共振成像
椎间盘减压术治疗8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临床研究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通过观察对比2008年1年内所接受激光髓核减压术、等离子低温消融椎间盘髓核减压术以及旋切器椎间盘减压术的86例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中短期临床疗效。方法 8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选择19例接受激光髓核减压术治疗,21例等离子低温消融椎间盘髓核减压术,46例接受旋切器椎间盘减压术,评价术前、术后7天、30天的VAS评分以及术后30天Macnab评分。结果术后7天VAS评分(2.01±0.864)、30天VAS评分(1.88±0.923)术前(6.40±1.162)明显降低,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同时3组病例作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0天评价优良率3组之间差异尤统计学意义。结论 3种方法均为临床有效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方法,且之间疗效无差异。
梁豪文肖礼祖盛佑祥郑虎山张德仁熊东林
关键词:椎间盘突出等离子
电针联合选择性神经根阻滞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观察
2014年
目的:观察电针联合选择性神经根阻滞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74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各87例,对照组在选择性神经根阻滞术后给予常规药物及物理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于术后第2日起加用电针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腰腿痛症状、体征改善程度、生活质量、住院天数及住院费用。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症状体征皆有明显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治疗组较对照组改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同时治疗组患者生活质量明显提高,住院天数及住院费用减少。结论:电针联合选择性神经根阻滞术不仅能迅速缓解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疼痛,且能有效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减少住院天数及住院费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杨娟熊东林蒋劲罗裕辉梁豪文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电针
射频热凝下关穴治疗第Ⅱ支原发性三叉神经痛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观察射频热凝下关穴治疗第II支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5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第II支)患者在DSA定位引导下行经下关穴行射频热凝术,观察手术治疗效果,手术并发症及半年后随访复发率。结果:经治疗后,所有患者均出现下颌神经支配区域不同程度的皮肤麻木,其中6例患者痊愈(治愈率24%),15例患者显效(显效率60%),4例有效(有效率16%),0例患者无效(无效率0%)。术中、术后并发症分别为4例和1例,予积极对症处理后皆改善。半年后随访复发1例。结论:经下关穴射频热凝治疗第II支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利用祖国传统医学下关穴的穴位特异性及治疗优势,不仅临床疗效高,手术并发症及复发率低,且定位确切、操作方便,值得进一步推广。
杨娟熊东林蒋劲罗裕辉梁豪文
关键词:三叉神经痛射频热凝下关穴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风险因素的研究被引量:78
2012年
目的: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是带状疱疹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了解其发生的原因对指导临床治疗有重要的作用,本文旨在对可能;I起带状疱疹发展为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方法:通过收集我科2009年1月至2011年3月共101例住院带状疱疹患者信息,定义PHN为出疹90天后仍有疼痛。将年龄、性别、早期治疗、疼痛程度、疱疹面积、高血压、糖尿病、免疫疾病等列为自变量,建立logistic回y-S模型,利用向前逐步法筛选出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结果:研究数据的logistic回y-5分析显示,风险因素中年龄(尸〈0.0001,OR=1.125,95%CLl.062-1.191)、疼痛程度(P=0.0003,OR=5.598,95%CL)是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发生危险因素;疱疹位置(P=0.0069,OR=0.131,95%CL0.030-0.573)、早期抗病毒治疗(P=0.0059,OR=0.019,95%CL0.001-0.321)、抗病理神经痛治疗(P=0.0190,OR=0.136,95%CL0.026-0.720)为有利因素。结论:重视高年龄、头面部带状疱疹的患者,早期进行抗病毒、抗病理神经痛治疗能有效预防疱疹后神经痛。
梁豪文熊东林肖礼祖张强郑虎山罗裕辉廖翔张德仁
关键词:带状疱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PLDD治疗不同年龄组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
2009年
目的:观察PLDD(percutaneous laser disc decompression)治疗不同年龄组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差异。方法:选择4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按照年龄分成两组,Ⅰ组患者年龄为2.5-30岁,Ⅱ组年龄为40~45岁,两组均采用相同的激光治疗参数(包括波长,功率,总能量),采用VAS评定术前及术后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40例患者经治疗,术后疼痛均较前明显缓解(P〈0.05),随着时间推移疼痛评分呈明显下降趋势;其中组Ⅰ患者疗效较组Ⅱ显著(P〈0.01)。结论:PLDD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有明确疗效,尤其对年龄较轻的患者疗效更为明显。
郑虎山罗怡辉熊东林肖礼祖蒋劲张德仁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激光减压术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