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牛忠晓

作品数:20 被引量:39H指数:4
供职机构:华北油田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科技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化学工程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期刊文章
  • 2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8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化学工程
  • 1篇理学

主题

  • 5篇驱油
  • 5篇封堵
  • 4篇油田
  • 4篇弱凝胶
  • 4篇起泡剂
  • 3篇调驱
  • 3篇成胶
  • 2篇地层
  • 2篇地层条件
  • 2篇动态特征
  • 2篇断块
  • 2篇深部调驱
  • 2篇渗流
  • 2篇配伍性
  • 2篇匹配性
  • 2篇气泡直径
  • 2篇驱油体系
  • 2篇驱油效果
  • 2篇稳定性
  • 2篇空气泡沫驱

机构

  • 18篇成都理工大学
  • 3篇华北油田公司
  • 2篇华北油田
  • 1篇中国石油天然...
  • 1篇西南油气分公...
  • 1篇中国石化
  • 1篇中国石油
  • 1篇青海油田
  • 1篇华港燃气集团...

作者

  • 20篇牛忠晓
  • 16篇李华斌
  • 12篇霍隆军
  • 12篇吴灿
  • 11篇孙千
  • 10篇黄浩
  • 4篇刘露
  • 3篇郭程飞
  • 2篇李飞洋
  • 2篇吴晓峰
  • 1篇苗彦平
  • 1篇吴忠正
  • 1篇陈会文
  • 1篇王喻
  • 1篇龚书
  • 1篇何荣华
  • 1篇陈健
  • 1篇梁艳萍
  • 1篇王浩
  • 1篇王冲

传媒

  • 7篇科学技术与工...
  • 3篇油田化学
  • 3篇中外能源
  • 1篇石油化工高等...
  • 1篇油气田地面工...
  • 1篇石油化工应用
  • 1篇石油石化节能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0
  • 4篇2015
  • 2篇2014
  • 11篇2013
  • 1篇2012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稠油泡沫驱的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稠油泡沫驱的方法,属于稠油的采收技术领域。本发明将气/液比为1:1~1.5:1的起泡体系注入到注气井井底,其中起泡体系包括空气和有效浓度≥0.06%的起泡剂;起泡体系在井底形成泡沫,泡沫进入到油层孔隙空间...
刘露李华斌吴灿牛忠晓霍隆军
文献传递
热泵技术在华北油田站场的应用被引量:1
2023年
华北油田第三采油厂日处理污水中蕴含着约90×104 MJ/d的低温热源,为利用这部分能源,在主要站点投入5台水源热泵系统;同时,对于污水资源有所欠缺的站点,投入了6台空气源热泵系统,11台热泵创造的年经济效益约664.64万元。热泵系统的投入使用,不仅为第三采油厂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且可少使用27台加热炉,日节约气量12668.4 m3。热泵在试点站点的运行中,能够满足油田日常生产用热,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可继续向其他站点推行。
卿红霞牛忠晓杨松毅邓明谷胜群魏红曼许双龙
关键词:低温热源热泵节能加热炉
空气泡沫驱残余阻力系数影响因素研究被引量:4
2015年
在华北油田文120区块地层条件下(温度87℃、矿化度28291 mg/L),通过单管驱替实验,研究了起泡剂有效浓度、岩心渗透率、注入速度及压力对空气泡沫驱残余阻力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起泡剂有效浓度由0增至0.1%时,空气泡沫驱残余阻力系数由1增至3.1,继续增大起泡剂有效浓度,残余阻力系数增幅变缓,最终趋于稳定;随填砂模型渗透率增加,残余阻力系数先增加后降低,渗透率为178×10-3μm2时的残余阻力系数最大(3.5);注入速度由0.5增至3.0 m L/min时,残余阻力系数由2.1增至3.3后又降至2.6;压力由0增至15 MPa时,残余阻力系数由3.1增至3.6。
吴忠正李华斌牛忠晓龚书郭程飞陈会文
关键词:空气泡沫驱残余阻力系数影响因素华北油田
弱凝胶封堵裂缝性能研究被引量:7
2015年
利用自制全直径岩心夹持器,岩面贴合垫片模拟裂缝,计算选择符合XF油田低渗透天然裂缝及压裂缝的宽度,并研究弱凝胶对缝宽和裂缝形态的封堵效果。驱替试验表明,弱凝胶封堵强度随裂缝宽度的增大而减小,且存在临界裂缝宽度0.69 mm,裂缝小于该值表现为胶体弹性作为封堵主导因素;反之,则为胶体黏性或内摩擦阻力,且其效果不及小裂缝。张裂缝油藏现场调剖时,应充分考虑裂缝宽度的影响,提高调剖剂强度,以增加其弹性能力。缝形实验中,直缝对弱凝胶封堵效果最差,且缝形愈复杂,封堵效果愈好。
李飞洋李华斌汲国庭孙千郭程飞牛忠晓吴晓峰
关键词:弱凝胶封堵性能
岔河集油田岔15断块柔性微球调驱适应性实验评价
2013年
针对华北岔河集油田岔15断块高温(74℃)、高盐(地层水矿化度为15200mg/L),平面和纵向上非均质性强,一般三采方法提高采收率不理想的现状,开展了岔15断块微球调驱适应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3μm微球和3μm+500nm混合微球(质量比为1∶1)具有理想封堵岩心孔隙喉道的作用和能力。其中,3μm+500nm混合微球(质量比为1∶1)的封堵能力大于单一的3μm微球的封堵能力;大粒径(3μm)微球的有效作用时间(200d)大于3μm+500nm混合微球(质量比为1∶1)的有效作用时间(100d)。实验结果表明,选用柔性微球驱替原油,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原油的采出程度,效果较为理想。影响微球颗粒是否成功最为关键的因素,是颗粒大小与孔隙喉道直径的匹配。根据搭桥堵塞原理,颗粒直径为孔道直径的1/8~1/3,才能产生有效搭桥作用。
孙千李华斌黄浩霍隆军牛忠晓吴灿
关键词:断块配伍性
非均质变异系数对聚合物驱各小层驱油效果及特征的影响被引量:1
2013年
利用数值模拟技术研究油层非均质变异系数(V_k)对各单层聚合物驱油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同一V_k下,特别是V_k≥0.3时,高渗透率层位的最终采出程度高(61%~62%),聚合物驱采收率增幅低(5%OOIP~15%OOIP)。当V_k为0~0.3即油层相对均质时,由于水驱波及效率高,各小层的最终采出程度基本相同,约为62%。随着V_k的增大,高渗透率层(第6、7小层)采收率增幅分别从15.71%OOIP和16.27%OOIP降至13.78%OOIP和6.47%OOIP;中高渗透率层(第4、5小层)采收率增幅保持上升趋势,从14.68%OOIP和15.14%OOIP分别增至30.35%OOIP和23.52%OOIP;中低渗透率层(第1、2、3小层)的则先增加后降低。当全区综合含水98%时,总是高渗层进入的聚合物溶液多,含水率高;低渗层进入的聚合物溶液少,含水率低。剩余油主要存在于渗透率相对较低层(第1~4层)。第2~4层进入的聚合物溶液分别占该小层孔隙体积的17%、22%和28%,占全区注入量的5%、7%和10%。第2~4小层是该方案条件下,聚合物驱提高采收率的主要贡献层位。
刘露孙长红李华斌何荣华牛忠晓
关键词:聚合物驱小层动态特征驱油效果含水率
压力对泡沫驱封堵能力及气泡大小的影响被引量:1
2013年
空气泡沫驱油工艺中,泡沫对孔喉的封堵能力主要受气泡尺寸大小的影响。通过室内驱替实验研究了压力对空气泡沫渗流过程中的封堵能力和气泡大小的影响。实验装置为自制可视化填砂管模型,实验用起泡剂为有效浓度为0.5%的ZY起泡体系。在不同压力下,用精密压力表测定填砂管首尾测压点(p1和p4)和填砂管中间的两个测压点(p2和p3)压力数值;p2和p3之间相距1m,距填砂管首尾两端距离都为0.5m。结果表明:①泡沫的封堵能力与压力成正比,压力越大,泡沫产生的阻力系数越大,封堵能力越强;压力为0.1MPa、5MPa和10MPa时,泡沫产生的阻力系数分别为48、58和70。②气泡的直径与压力成反比,常压(0.1MPa)时,气泡平均直径约为7.38μm;压力为5MPa时,气泡平均直径约为5.46μm。③压力为5MPa时,气泡与孔喉的匹配性比常压(0.1MPa)时更好。
吴灿李华斌牛忠晓黄浩霍隆军孙千
关键词:气泡直径封堵能力
吉格森油田柔性微凝胶深部调驱体系室内研究及现场应用——以淖尔区块为例被引量:2
2013年
柔性微凝胶分散颗粒(微球)可用油田污水配制,具有耐温、耐盐、成本低廉等优点。针对吉格森油田各油组主力油层分布广、厚度大,所占储量比重大,地下原油物性一般,地层温度较高,地层水矿化度高(>90000mg/L)这一情况,开展了柔性微凝胶深部调驱在吉格森油田的适应性及现场应用情况分析。实验所选用的纳米级和微米级微球溶解性和热稳定性都较好,微米级微球更好。4种微球均具有一定的封堵性,其中2号微球颗粒的残余阻力系数较大,为3.09,其次为1号微球,其残余阻力系数为1.44。天然岩心的驱油实验结果表明柔性微凝胶驱具有较好的驱油效果,但是微球尺寸要在孔径的1/8~1/3,才能保证有效封堵。现场实际应用情况表明吉格森油田在各个区块所开展的柔性微凝胶深部调驱增产措施,在一定程度和阶段内取得了较好的控水稳油效果。
孙千李华斌黄浩牛忠晓霍隆军吴灿
关键词:深部调驱残余阻力系数配伍性
文120油藏空气泡沫驱提高采收率室内实验研究
截止到2013年1月,文120油藏共有20口开发井,累积产油31.71×104t,综合含水率92.04%,采出原油已达可采储量的74.46%。由于油藏温度(87℃)高、矿化度(28291mg/L)高,常规聚合物驱、表/聚...
牛忠晓
关键词:空气泡沫驱渗流特征驱油效果动态特征采收率三次采油
泡沫体系下起泡剂在河间东营油砂上的吸附被引量:1
2012年
针对华北油田河间东营油藏所筛选优化出的泡剂体系,开展了泡沫体系下起泡剂在油砂表面上的静态吸附特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起泡剂在油砂上的吸附不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曲线。当表面活性剂平衡浓度≤0.01%时,对应的油砂的吸附量仅为0.178 mg/g。随着表面活性剂浓度的增加,曲线的斜率增加很大,导致吸附量迅速增加。表面活性剂浓度继续增加,达到最大吸附量,此时浓度为0.30%,油砂吸附值为1.06 mg/g。随着表面活性剂浓度的进一步增大,油砂吸附量下降。随着矿化度的不断增加,泡沫体系下的起泡剂在油砂上的吸附量也逐渐增加。
牛忠晓李华斌黄浩霍隆军孙千吴灿
关键词:起泡剂油砂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