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世恒

作品数:6 被引量:14H指数:3
供职机构:哈尔滨市鱼苗繁育试验场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农业科学

主题

  • 3篇幼鱼
  • 2篇养殖
  • 2篇孵化
  • 2篇孵化率
  • 2篇催产
  • 1篇淡水
  • 1篇淡水养殖
  • 1篇牙鲆
  • 1篇养殖技术
  • 1篇养殖品种
  • 1篇养殖品种结构
  • 1篇养殖试验
  • 1篇银鲫
  • 1篇鱼类
  • 1篇早期发育
  • 1篇早期发育阶段
  • 1篇摄食
  • 1篇摄食节律
  • 1篇摄食率
  • 1篇受精率

机构

  • 6篇哈尔滨市鱼苗...
  • 2篇哈尔滨市农业...
  • 2篇中国水产科学...
  • 1篇东北农业大学

作者

  • 6篇王世恒
  • 2篇崔存河
  • 2篇曾幸
  • 2篇董宏伟
  • 2篇王红卫
  • 2篇杜刚
  • 2篇邹作宇
  • 2篇马有民
  • 1篇尹海富
  • 1篇金长勋
  • 1篇刘霞
  • 1篇吴翔
  • 1篇祝景怀

传媒

  • 4篇黑龙江水产
  • 1篇科学养鱼
  • 1篇淡水渔业

年份

  • 2篇2011
  • 1篇2008
  • 2篇2005
  • 1篇2004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乌苏里拟鲿的人工繁育技术被引量:4
2008年
乌苏里拟鲿(Pseudobagras ussuriensis)隶属鲶形目、鲿科、拟鲿属,又名乌苏里鮠,地方名牛尾巴,主要分布于我国黑龙江水系(黑龙江、乌苏里江、松花江、嫩江等水域),20世纪90年代以前乌苏里拟鲿的自然产量仅次于同科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位居第二位。鳞科鱼类绝大部分为小型鱼类,尼克里斯基于1985年研究证实乌苏里拟鳞是鳞科生长速度最快的种类,其最大个体体长可达1.0米。
尹海富金太哲杜刚王世恒祝景怀李居忠
关键词:人工繁育技术黑龙江水系小型鱼类鲶形目黄颡鱼
方正银鲫的人工繁殖技术被引量:1
2011年
本实验通过对2龄种鱼作为实验对象来进行人工繁殖试验。催产剂为马来酸地欧酮(DOM)和促黄体素释放激素A2(LRH-A2)的混合物。采用背部肌肉一次注射和胸腔注射的方法。在23℃的水温下,受精卵在方形孵化池中进行孵化,孵化池中铺设人工鱼巢。通过对亲鱼的检查统计催产率,受精卵抽样观察计算受精率,由出苗的数量计算孵化率。试验结果:催产率达到92.5%,受精率为79%,孵化率为74.15%,共孵化出鱼苗178万尾。
王卫义王红卫王世恒
关键词:方正银鲫人工繁殖催产率受精率孵化率
野生六须鲶繁育技术报告
2004年
吴翔王世恒杜刚金长勋
关键词:温度催产雌雄比例
匙吻鲟幼鱼对几种常用水产药物安全浓度的研究被引量:4
2005年
邹作宇董宏伟曾幸马有民崔存河刘霞王世恒
关键词:水产药物幼鱼池塘养殖试验养殖品种结构健康养殖技术疾病防治工作
高寒地区提高匙吻鲟受精卵孵化率及幼鱼成活率的关键措施被引量:4
2005年
曾幸董宏伟邹作宇马有民崔存河王世恒
关键词:受精卵孵化率成活率幼鱼高寒地区淡水养殖苗种培育
牙鲆早期发育阶段的摄食规律研究被引量:1
2011年
对人工饲养条件下牙鲆(Paralichthysolivaceus)早期发育阶段摄食节律进行实验研究。在水温15.0~17.5℃条件下,初孵仔鱼约经5~6d开口摄食,开口饵料为经120目筛网过滤的褶皱臂尾轮虫,17~20d投喂卤虫无节幼体,21d后开始投喂桡足类直至幼鱼阶段,通过对1090尾仔、稚、幼鱼的测定,统计结果得出:饵料充足时饱食个体占65.8%,日间摄食率达93.7%,10日龄后[全长大于(5.20±0.24)mm]牙鲆日间的摄食率达100%,空胃个体主要出现在10日龄前。仔、稚鱼在早晨8:00和下午16:00出现两个摄食高峰,夜间基本不摄食。幼鱼夜间摄食则比较活跃,摄食量与仔、稚鱼相比明显增加,下午16:00仍为幼鱼摄食高峰,实验结果表明,牙鲆仔、稚、幼鱼具有明显的摄食节律,呈现白天摄食为主,清晨和黄昏双高峰的特点。
王卫义王红卫王世恒
关键词:牙鲆摄食节律摄食率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