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中华

作品数:3 被引量:18H指数:3
供职机构:西北农业大学小麦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农业科学

主题

  • 3篇小麦
  • 1篇育种
  • 1篇杂交
  • 1篇染色
  • 1篇染色体
  • 1篇偃麦草
  • 1篇显性矮秆基因
  • 1篇可杂交性
  • 1篇基因
  • 1篇黑麦
  • 1篇矮秆
  • 1篇矮秆基因
  • 1篇矮秆小麦
  • 1篇长穗偃麦草

机构

  • 3篇西北农业大学
  • 1篇西北农林科技...
  • 1篇中国科学院

作者

  • 3篇王中华
  • 2篇侯文胜
  • 2篇杨天章
  • 1篇刘宏伟
  • 1篇张晓科

传媒

  • 2篇西北植物学报
  • 1篇西北农业大学...

年份

  • 1篇1999
  • 1篇1998
  • 1篇1993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小麦选系“7182-0-11-1”与黑麦可杂交性的遗传分析被引量:5
1998年
小麦选系“7182-0-11-1”与黑麦的可杂交性明显高于传统的高亲和性品系“中国春”。遗传分析表明,“7182-0-11-1”与“中国春”的可杂交性基因一样表现为完全隐性,“7182-0-11-1”除具有“中国春”的3对可杂交性基因,即5B上的kr1、5A上的kr2和5D上的kr3外,还具有一个新的可杂交性基因kr5,位于2B染色体上,kr5表现为强效,其效应接近kr1,小麦可杂交性隐性纯合等位基因间的效应具有可加性。
侯文胜陈漱阳王中华
关键词:小麦可杂交性黑麦可杂交性
VE161小麦促进部分同源染色体配对的遗传被引量:3
1999年
VE161小麦包括具有一对长穗偃麦草染色体的雄性不育代换系、可育附加系和杂育系,杂育系由其代换系×附加系产生。VE161小麦在与其它小麦品系的杂交F1中,具有促进部分同源染色体配对的作用,但其本身部分同源配对频率较低。研究结果表明,VE161小麦本身部分同源染色体配对水平较低,是因其小麦染色体组中存在有一对纯合隐性上位基因,它能够抑制E染色体(Eph基因),促进部分同源染色体配对作用的表达,而一般小麦品系中具有该基因的相对显性基因。同时,在促进小麦部分同源染色体配对作用上。
侯文胜杨天章王中华
关键词:小麦长穗偃麦草
矮秆小麦XN0004的矮秆基因Rht21的染色体臂定位(英文)被引量:11
1993年
XNOOO4是青431与小偃6号杂交选育的一个新的具有部分矮秆显性效应的小麦新矮源品系。和高秆亲本相比,其杂种F_1代的降秆作用平均为13.8%,对外源赤霉酸反应不敏感,在杂种小麦研究中,其配合力优良,增产显著,穗粒数增加,抗倒能力增强,收获指数提高等,无某些矮源对杂种F_1产生的不良效应,是杂种小麦比较理想的矮秆亲本,可作为常规育种的优良矮秆品种资源。用中国春缺—四体和双端体分析的方法,对XNOOO4丰矮秆显性基因进行了染色体定位,证明其矮秆显性基因位于2A染色体的短臂上,是一个不同于世界上已定位的20个Rht基因的新矮源,故暂定名为显性矮秆基因Rht21。
杨天章张晓科刘宏伟王中华
关键词:小麦显性矮秆基因染色体育种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