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丽丽

作品数:94 被引量:448H指数:12
供职机构: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军队指令性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机械工程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8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 2篇专利

领域

  • 89篇医药卫生
  • 1篇机械工程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1篇水浸泡
  • 21篇海水浸泡
  • 20篇炸伤
  • 20篇爆炸伤
  • 18篇P物质
  • 15篇细胞
  • 14篇肢体
  • 14篇火器
  • 14篇火器伤
  • 12篇创伤
  • 10篇伤口
  • 10篇神经肽
  • 9篇愈合
  • 9篇纤维细胞
  • 9篇脑损伤
  • 8篇受体
  • 8篇骨骼肌
  • 8篇干细胞
  • 8篇表皮干细胞
  • 8篇舱室

机构

  • 77篇第三军医大学...
  • 16篇第三军医大学
  • 3篇成都军区
  • 1篇北京军区总医...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解放军总医院...
  • 1篇重庆医科大学...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新疆医科大学...
  • 1篇成都军区总医...
  • 1篇南充市中心医...
  • 1篇解放军254...

作者

  • 94篇王丽丽
  • 27篇王正国
  • 19篇张良潮
  • 13篇黄晖
  • 11篇甯交琳
  • 11篇李兵仓
  • 9篇莫立稳
  • 9篇吴国萍
  • 8篇康建毅
  • 8篇陈志强
  • 7篇张子焕
  • 7篇黄宏
  • 7篇许民辉
  • 7篇陈菁
  • 7篇许明伟
  • 6篇刘育杰
  • 6篇魏立
  • 6篇崔红
  • 5篇聂海
  • 5篇陈蕾

传媒

  • 21篇第三军医大学...
  • 17篇创伤外科杂志
  • 9篇解放军医学杂...
  • 7篇中华创伤杂志
  • 6篇中国急救医学
  • 3篇中华烧伤杂志
  • 2篇中华实验外科...
  • 2篇中国病理生理...
  • 2篇重庆医学
  • 2篇人民军医
  • 2篇中华航海医学...
  • 1篇微循环学杂志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中华外科杂志
  • 1篇口腔医学
  • 1篇中华皮肤科杂...
  • 1篇中华航海医学...
  • 1篇中华骨科杂志
  • 1篇医疗卫生装备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3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1
  • 8篇2010
  • 9篇2009
  • 9篇2008
  • 7篇2007
  • 2篇2006
  • 5篇2005
  • 13篇2004
  • 8篇2003
  • 3篇2002
  • 9篇2001
  • 3篇2000
  • 7篇1999
9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兔肢体爆炸伤合并海水浸泡后在不同复温速率及维持浅低体温下机体炎症反应的特征
2009年
目的观察不同复温速率及浅低温对兔肢体爆炸伤合并海水浸泡后机体炎症反应的特点。方法复制肢体爆炸伤合并海水浸泡致低体温[(31.0±0.5℃)]模型。成年家兔24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6只。Ⅰ组复温至(38.0±0.5)℃,复温速率(8.94±0.93)℃/h;II组复温至(38.0±0.5)℃,复温速率(3.88±0.22)℃/h;III组复温至(38.0±0.5)℃,复温速率(2.18±0.12)℃/h;H组复温至(34~35)℃并维持至实验结束,复温速率(4.49±0.66)℃/h。以调节环境温度及加温输液的方法将体温恢复到目标体温后维持该体温观察6h。于致伤前(To)、浸泡降温后(T1)、复温即刻(T2)、复温后3h(T3)、复温后6h(T4)共5个时相点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6(IL-6)。实验结束后取动物心、肝、肠、肺、肾组织,测定组织匀浆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结果复温后,I组、H组IL-1β、IL-6、TNF-α值较Ⅱ组、Ⅲ组明显升高(P〈0.01或P〈0.05),其中I组升高更为显著。I组、H组心、肝、肠、肺、肾组织匀浆中,MPO活性较Ⅱ组、Ⅲ组明显增高(P〈0.0l或P〈0.05),Ⅱ组、Ⅲ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肢体爆炸伤合并海水浸泡致低体温后,快速复温及维持机体低体温均可导致机体内IL-1β、IL-6、TNF-α水平明显升高,组织中MPO活性明显增高;缓慢复温则可以明显抑制这3种炎症因子的水平及组织中MPO活性。
马永达赖西南葛衡江陈意唐小唪梁杰王丽丽
关键词:海水浸泡炎症反应
高速小口径步枪弹致防弹衣后猪背部钝性损伤特点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研究某型高速小口径步枪弹(简称某步枪弹)致复合防弹衣保护下的长白猪背部钝性损伤的特点及力学机制。方法 17头长白猪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n=9)、对照组(n=5)和压力测定组(n=3)。实验组采用复合防弹衣(陶瓷防弹板+超高分子量聚乙烯)防护猪背部,以某步枪弹瞄准背部T8椎体射击防弹衣,观察射击前、后猪心率、动脉血压和血氧饱和度,检测脑电、心电;射击后6 h活杀解剖,观察猪病理损伤特点。对照组除射击无弹头的等量弹药的空包弹外,余处理同实验组。压力测定组仅测定某步枪弹射击猪背部时局部压力。结果实验组、压力测定组防弹衣均未击穿,步枪弹命中防弹衣瞬间,防弹衣后局部肌肉组织压力升高明显,猪心率、动脉收缩压、心电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变化,防弹衣后脊髓呈钝挫伤病理改变,心内膜、肺脏、肝脏、肾、脾脏轻度出血。结论某型高速小口径步枪弹击中猪背部复合防弹衣时,防弹衣虽未击穿,但防弹衣后脊髓及胸腹腔脏器组织存在不同程度钝性损伤,这可能与防弹衣快速变形造成的背部钝性撞击,局部压力升高有关。
李晓霞赖西南王建民张波李冠桦黄艺峰苏正林王丽丽
关键词:背部钝性损伤
瞬时高加速度致舱内大鼠早期空间记忆障碍及其意义
2010年
目的观察爆炸致密闭舱室内大鼠瞬时高加速度负载后早期空间记忆变化,探讨其相应的临床意义。方法制作爆炸致密闭舱室内大鼠(坐姿)瞬时高加速度负载时脑损伤模型;24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800mgTNT爆炸当量致伤组(致伤组)、800mgTNT爆炸当量致伤+座位悬空组(减震组),每组8只;利用wavebook516A数据采集系统记录舱室内座位加速度大小,作为大鼠加速度负载评价指标;伤前7天为Morris水迷宫定位航行训练期,伤后1小时进行空间探索实验,记录大鼠穿越平台次数(Thenumber of times of crossing the platform)与跨越目标象限时间占整个游泳时间的百分率(The percentage of thetime spent on the target quadrant to the total swimming time);空间探索实验结束后大鼠被处死,取脑固定,尼氏染色,观察海马CA1区锥体细胞损伤情况。结果致伤组座位加速度峰值为(13109±1167)g,作用时间为(11.08±1.43)ms,减震组座位加速度峰值仅为(4.0±1.2)g,作用时间仅为(0.34±0.08)ms;穿越平台次数:对照组(4.75±1.75)次,减震组(3.88±1.13)次,两者无明显差异(P>0.05),而与致伤组(1.13±0.64)次存在显著差异(P<0.01);跨越目标象限时间占总游泳时间的百分率:对照组(53.93±13.72)%,减震组(49.60±10.75)%,两者无明显差异(P>0.05),而与致伤组(22.20±10.82)%存在显著差异(P<0.01);尼氏染色示致伤组海马CA1区存在锥体细胞急性损伤或坏死性改变,而减震组、对照组则无此改变。结论爆炸致密闭舱室内大鼠瞬时高加速度负载后早期可出现空间记忆障碍,这一结果有助于提高对装甲车辆触雷爆炸、底板未击穿时乘员仍可能遭受轻度创伤性颅脑损伤(mild-TBI)的认识,对临床医生来说具有重要意义。
张子焕赖西南许民辉王丽丽许明伟李晓霞
关键词:颅脑损伤加速度空间记忆
S-亚硝基谷胱甘肽对舱室内大鼠颅脑爆炸伤后继发性脑损伤的作用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观察S-亚硝基谷胱甘肽(GSNO)在舱室内大鼠颅脑爆炸伤后继发性脑损伤中的作用,探讨其在舱室颅脑爆炸伤防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88只SD大鼠完全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8)、单纯致伤组(n=40)和致伤+GSNO治疗组(n=40);采用二硝基重氮酚(DDNP)纸质点爆源在模拟装甲舱室爆炸,建立颅脑爆炸伤模型。伤后1、6、12、24、48小时取标本。测定脑组织中肿瘤坏子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浓度;丙二醛(MDA)浓度及超氧化物岐化酶(SOD)活性;观察脑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致伤组伤后1小时脑组织TNFα-、IL-1β、MDA浓度均明显升高(P<0.01),伤后12小时升高达峰值(P<0.01),伤后48小时脑组织TNF-α、IL-1β浓度仍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致伤组伤后1小时脑组织SOD活性即显著降低(P<0.01),致伤后12小时降低至最低值(P<0.01),伤后48小时仍低于正常值。致伤组脑血管内皮细胞肿胀、脑水肿、神经元变性、坏死明显;给予GSNO治疗后各时间点脑组织TNF-α、IL-1β、MDA浓度均较致伤组明显降低,SOD活性明显增高(P<0.01或P<0.05)。治疗组脑水肿、神经元变性、坏死等表现均较单纯致伤组轻。结论舱室颅脑爆炸伤后可导致大鼠严重的继发性脑损伤;而早期给予GSNO可明显减轻脑组织炎性损伤和氧化损伤,减轻脑水肿及神经元变性、坏死,从而减轻继发性脑损伤。
许明伟许民辉赖西南王丽丽张子焕崔红
关键词:颅脑损伤爆炸伤冲击波S-亚硝基谷胱甘肽
超声波对正常皮肤作用的组织学观察被引量:1
2008年
黄宏朱方强许川王丽丽赖西南
关键词:超声波正常皮肤
骨内输液技术在海水浸泡战伤早期救治中应用的实验研究
2001年
赖西南王丽丽黄晖
关键词:海水浸泡火器伤急救动物实验
舱内腹部爆炸伤对大鼠肠道细胞凋亡的影响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探讨舱内大鼠腹部爆炸伤对肠黏膜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60只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舱内组和舱外组(30只/组),在陆军模拟战斗舱室和舱外开阔地爆炸复制腹部爆炸伤模型,爆炸后3、24和72小时收集结肠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肠黏膜细胞凋亡和天冬氨酸特异性蛋白酶-3(caspase-3)的表达。结果结肠细胞凋亡发生和caspase-3的表达改变基本一致,爆炸伤后3小时肠道黏膜上皮凋亡细胞显著增多、caspase-3的表达上调,舱内组24小时达到高峰,而舱外组24小时时已有所改善;所有致伤组肠道凋亡细胞和caspase-3的表达较伤前显著增加(P<0.01)。舱内组肠道细胞凋亡指数、阳染指数较舱外组明显升高(P<0.01)。结论舱内大鼠爆炸伤后早期肠黏膜上皮细胞凋亡较舱外开阔地增加明显,提示在早期救治相对密闭空间爆炸伤员时,要重视采取措施预防细胞凋亡、促进肠道黏膜细胞修复。
聂海赖西南黄显凯王丽丽康建毅
关键词:腹部损伤爆炸伤冲击波细胞凋亡
P物质对糖尿病鼠难愈创面修复的影响及其机制的初步研究被引量:7
2007年
目的研究外源性感觉神经肽P物质(substance P,SP)对糖尿病鼠难愈伤口的作用及其对创缘表皮干细胞(ESCs)迁移的影响。方法筛选糖尿病成模大鼠56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SP组。于实验鼠背部制备2个直径1cm的全层皮肤切割伤口。SP组伤口给予外源性SP。分别于伤前及伤后4,7,10,14,17,21d描记伤口大小,动态观察各组治疗效果并取材,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伤口上皮化速度和质量,并以角蛋白19(K19)、β1整合素做为ESCs表面标记物,观察创缘ESCs分布及数量变化规律。结果对照组和SP组创面伤后14d愈合率分别是83.94%和100%。组织学观察伤后SP组创面上皮化速度及愈合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随着时间的推移,创缘标记阳性细胞数量明显增加,SP组较对照组增加明显,且主要位于新生基底层上层细胞及新生上皮。结论糖尿病难愈创面中,SP可以诱导ESCs向创缘迁移,这可能是SP加速创面愈合的原因之一。
刘育杰赖西南王正国郭文治黄晖王丽丽
关键词:表皮干细胞P物质难愈性伤口
生物陶瓷药物载体应用于海水浸泡爆炸伤的实验研究被引量:7
2002年
目的 观察生物陶瓷药物载体应用于海水浸泡爆炸伤伤口的效果 ,探讨推迟初期外科处理时间的措施。 方法 健康大白兔 16只 ,造成后肢软组织爆炸伤合并海水浸泡 1h ,然后随机分为药物组 (兔数 =8)和对照组 (兔数 =8)。在药物组伤口内放置盛装环丙沙星与吲哚美辛的生物陶瓷载体 ,对照组伤口放置无药物的陶瓷载体 ,测定伤后 6~ 3 6h内浸泡的爆炸伤组织的细菌数、三磷酸腺苷 (ATP)含量、组织压力的改变 ,观察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 结果 伤后 6~ 3 6h内药物组爆炸伤组织细菌数为每克组织 1× 10 4 左右 ,对照组细菌数高达每克组织 1× 10 6 ~ 1× 10 7,药物组爆炸伤组织ATP为对照组的 1.4 1~ 2 .5 3倍 ,组织压力明显低于对照组 ,继发损伤程度以及炎症反应减轻。 结论 生物陶瓷药物载体在海水浸泡爆炸伤伤口中的应用 ,有助于防止感染的发生 ,减轻炎症反应 。
赖西南王正国樊亚文王丽丽
关键词:爆炸伤伤口感染陶瓷制品环丙沙星海水浸泡
高速投射物伤伤后血液流变性的变化特点及意义被引量:1
1999年
探讨压力波对血液流变性的影响。方法:将实验犬24只随机分为二组:一组以5.56mm军用弹致伤犬的双后肢;另一组伤前暂时结扎犬双后肢股动静脉,以阻断致伤时压力波传播,伤后立即去除结扎。二组伤前、伤后0.5、2、6和10h分别采静脉血,用锥板粘度法测全血粘度并计算红细胞压积、红细胞变形指数和红细胞聚集指数。结果:伤后二组动物全血低切粘度(3.84S-1)、红细胞压积、红细胞聚集指数较伤前明显升高;伤后6h内红细胞变形指数较伤前明显下降。结扎组变化程度明显小手致伤组。结论:高速投射物伤时,血液流变性发生了明显变化,可能与致伤时压力波沿血管传播有关。
王丽丽赖西南夏铭生
关键词:高速投射物伤创伤血液流变学
共1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