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军阳

作品数:47 被引量:301H指数:10
供职机构:西安交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生物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8篇期刊文章
  • 4篇专利
  • 3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0篇医药卫生
  • 3篇文化科学
  • 1篇生物学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9篇神经病
  • 9篇神经病理
  • 9篇神经病理性
  • 9篇病理
  • 9篇病理性
  • 8篇神经病理性痛
  • 8篇细胞
  • 8篇小鼠
  • 8篇免疫
  • 8篇病理性痛
  • 7篇镇痛作用
  • 6篇镇痛
  • 6篇葛根素
  • 5篇单纯疱疹
  • 5篇单纯疱疹病毒
  • 5篇药物
  • 5篇疱疹
  • 5篇阿片
  • 4篇药性分析
  • 4篇源性

机构

  • 44篇西安交通大学
  • 6篇西安交通大学...
  • 3篇西安交通大学...
  • 3篇陕西省安康市...
  • 3篇西北民族大学
  • 2篇西安医科大学
  • 1篇海南医学院
  • 1篇青海大学
  • 1篇西安体育学院
  • 1篇陕西省血液中...
  • 1篇深圳市血液中...
  • 1篇武警新疆总队...
  • 1篇医学实验中心
  • 1篇陕西省安康市...
  • 1篇中铁二十局集...
  • 1篇空军军医大学

作者

  • 47篇王军阳
  • 19篇范桂香
  • 19篇袁育康
  • 13篇曾晓艳
  • 9篇任会勋
  • 9篇史霖
  • 5篇李芳
  • 4篇胜利
  • 4篇雷金娥
  • 4篇唐敬师
  • 4篇陈葳
  • 4篇周晓勃
  • 3篇张祎
  • 3篇赵媚
  • 3篇李建国
  • 2篇孟兆俊
  • 2篇张涛
  • 2篇马可为
  • 2篇吕卓人
  • 2篇王婷

传媒

  • 7篇西北药学杂志
  • 6篇西安医科大学...
  • 5篇西安交通大学...
  • 2篇中国医学伦理...
  • 2篇海南医学
  • 2篇武汉大学学报...
  • 2篇中国妇幼健康...
  • 1篇中国疼痛医学...
  • 1篇西北医学教育
  • 1篇中国医学教育...
  • 1篇新疆医学
  • 1篇中国输血杂志
  • 1篇中国运动医学...
  • 1篇细胞与分子免...
  • 1篇热带医学杂志
  • 1篇现代肿瘤医学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现代生物医学...
  • 1篇医学教育研究...
  • 1篇中国神经科学...

年份

  • 2篇2023
  • 2篇2020
  • 3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7
  • 4篇2016
  • 4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4篇2007
  • 4篇2006
  • 4篇2005
  • 1篇2004
  • 1篇2003
  • 3篇2002
  • 3篇2001
  • 3篇2000
  • 1篇1998
4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UL2基因与HSV-1在三叉神经节中潜伏感染的相关性
2000年
目的 深入了解UL2基因与HSV 1在三叉神经节潜伏感染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HSV 1国际参考标准株F株、HSV 1RE(株 ) (UL2基因插入突变株 )和其亲代HSV 1△ 30 5株 (TK- )三株病毒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对三株HSV 1病毒腹腔免疫接种小鼠双侧三叉神经节分别进行PCR扩增。结果 HSV 1 (RE)和HSV 1 (△ 30 5)组HSV 1潜伏感染率明显低于HSV 1 (F)组 (P <0 0 2 5) ,提示UL2基因可能在HSV 1形成潜伏感染过程中起一定作用。经HSV 1 (F)病毒攻击实验后三个实验组小鼠 ,其潜伏感染率无明显变化 ,而对照组小鼠潜伏感染率明显高于HSV 1 (RE)组和HSV 1 (△ 30 5)组 (P <0 0 1 )。结论 HSV 1 (RE)株的免疫接种可以预防HSV 1潜伏感染的建立。同时也为HSV
王军阳范桂香楚雍烈袁育康任会勋李建国
关键词:单纯疱疹病毒三叉神经节
单纯疱疹病毒1型糖蛋白D核酸疫苗的构建及初步免疫观察被引量:10
2001年
目的 构建用于防治单纯疱疹的核酸疫苗并观察其免疫效果。方法 用PCR反应 ,从HSV 1F株基因组DNA中扩增出 gD蛋白的全部编码序列 ,将其插入 pcDNA 3 1 (+)的PCMV下游 ,构建HSVgD核酸疫苗 ,并用酶切分析和测序鉴定 ;通过中和试验、ELISA方法和攻击试验检测用 pLy D三次肌肉接种小鼠的免疫效果。结果 经鉴定证实了HSV gD核酸疫苗 pLy D的构建 ;实验小鼠产生了对HSV 1特异性的抗体 (抗体滴度 :ELISA法 1∶2 0 3,中和试验法 1∶37) ,并经受了HSV 1病毒的攻击 (存活率 :70 % )。结论 成功构建出了HSV gD核酸疫苗pLy D ,用其接种小鼠可以诱导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 ,并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
李建国袁育康范桂香王军阳任会勋冯捷马可为
关键词:单纯疱疹病毒糖蛋白D聚合酶链式反应核酸疫苗
葛根素与阿片类药物联合应用对神经病理性痛的镇痛作用被引量:11
2015年
目的观察葛根素与阿片类药物联合应用对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性损伤(chronic constriction injury,CCI)模型小鼠的镇痛作用,为慢性神经病理性痛的治疗及复方镇痛药的研发奠定基础。方法采用铬肠线限制性环扎小鼠右侧坐骨神经建立CCI神经病理性痛模型,热板法测定葛根素(60mg·kg-1)、吗啡(10mg·kg-1)和曲马多(40mg·kg-1)单独或者小剂量联合腹腔注射对模型小鼠患侧脚掌缩足潜伏期的影响。结果单独注射葛根素、吗啡或曲马多均可显著提高CCI模型小鼠患侧脚掌的缩足潜伏期,产生明显的镇痛作用。葛根素与吗啡或曲马多小剂量联合应用后,也可明显提高模型小鼠的缩足潜伏期,但不同组合的镇痛效应不同,其中30mg·kg-1葛根素与5mg·kg-1吗啡或20mg·kg-1曲马多联合应用的镇痛作用最强,其镇痛效应明显高于60mg·kg-1葛根素注射组,但与10mg·kg-1吗啡或40mg·kg-1曲马多所产生的镇痛效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葛根素与吗啡或曲马多小剂量联合应用可用于慢性神经病理性痛的临床治疗。
段美婷王婧余婧王军阳
关键词:葛根素曲马多联合给药神经病理性痛
褪黑素的免疫调节作用被引量:36
2001年
目的 研究褪黑素对机体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方法 在同一时间内通过检测巨噬细胞吞噬率、血清半数溶血值 ,体外抗体形成细胞数量 ,MTT法淋巴细胞转化率及小鼠耳片肿胀度测定机体的非特异性和特异性免疫功能。结果 褪黑素能提高小鼠巨噬细胞吞噬率 ,血清半数溶血值 ,体外抗体形成细胞数量 ,淋巴细胞转化率及小鼠耳片肿胀度。结论 褪黑素可对免疫功能低下和免疫缺陷鼠发挥免疫上调作用。
周爱民袁育康范桂香王军阳任会勋
关键词:褪黑素免疫缺陷免疫调节
μ-阿片受体而不是δ-和κ-阿片受体参与介导VLO阿片对神经病理性痛的调制作用
<正>以往的研究已经证明,腹外侧眶皮层(VLO),作为一个高级中枢,被涉及在脊髓-丘脑中央下核(Sm)-VLO-导水管周围灰质(PAG)-髓痛觉调制的负反馈环路之中;VLO微量注射吗啡明显抑制辐射热诱发的大鼠甩尾反射,并...
赵媚王军阳唐敬师
关键词:阿片受体阿片受体激动剂阿片受体拮抗剂神经病理性痛
文献传递
HSV-1截短gB基因DNA疫苗的构建及初步鉴定被引量:2
2001年
目的 为有效预防单纯疱疹Ⅰ型病毒 (HSV - 1 )感染 ,给多价DNA疫苗的构建奠定基础 ,构建表达截短HSV - 1 gB糖蛋白的DNA疫苗。方法 用PCR技术从HSV - 1基因组中扩增出编码HSV 1gB糖蛋白 1 - 5 1 7氨基酸序列的一段基因序列 ,通过 pGEM -T中介载体 ,将其插入到真核表达质粒pcDNA 3 1 (+)的CMV启动子下游。结果 构建的重组真核表达质粒可在动物体内正确表达目的基因 ,对HSV - 1病毒攻击具有免疫保护作用。结论 本研究对截短HSV - 1 gB基因DNA疫苗进行了初步的探索性研究 ,也为多价HSV 1DNA疫苗的构建奠定了基础。
史霖范桂香袁育康王军阳
关键词:单纯疱疹病毒I型DNA疫苗分子克隆
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儿童化疗后微小残留病灶免疫表型改变的分析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分析儿童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cell 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B-ALL)化疗过程中首次微小残留病灶(minimal residual disease,MRD)免疫表型的变化规律及特点,为临床诊断及后续微小残留病的监测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1月至2018年4月收治的393例B-ALL患儿的免疫分型结果及诱导化疗第15天首次MRD数据。结果:(1)在393例白血病中,B-ALL相关特征性免疫表型的出现频率为:CD19+/CD10+/34+64.4%;CD19+/CD10+/34部分表达,15.5%;CD19+/CD34+/CD20+,58.5%;CD19+/CD10+/CD13+,13.2%;CD19+/CD10+/CD33+,5.9%;CD19+/CD10+/CD117+,0.7%;CD19+/CD10+/CD123+,50.1%;CD19+/CD10-/34±,5.9%;CD19+/CD10-/CD20-,2.5%;CD34bright,12.2%;(2)共有285例首次MRD检测结果呈阳性,有181例(63.5%)MRD检测结果至少有1个抗原荧光强度发生改变,其中出现一个抗原强度变化的为83例(29.1%),2个抗原荧光强度变化的为57例(20.0%),3个抗原荧光强度变化为31例(10.9%),4个及4个以上抗原荧光强度变化为10例(3.5%)。抗原荧光强度变化频率最高的依次为CD45、CD34、CD20;(3)共有7例患儿复发,复发时行免疫分型检测,其中4例与初发时有抗原荧光强度变化。结论:(1)儿童B-ALL远高于其他白血病类型,且具有独特的相关特征性免疫表型。初发B-ALL免疫分型结果不仅可完善白血病MICM分型,更是化疗后MRD监测的线索及客观依据;(2)在儿童B-ALL化疗过程中,免疫表型极有可能会发生变化,在后续的微小残留病灶检测过程中应注意对变化抗原的判断和追踪。
张晰张卓段明玥张艳敏王军阳
关键词: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儿童微小残留病免疫表型
近5年铜绿假单胞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分析被引量:14
2019年
目的探讨铜绿假单胞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现状,为医院感染控制和临床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2013~2017年门诊及住院患者送检标本中的病原菌进行培养、分离及鉴定,采用纸片扩散法、E-test法或全自动细菌分析仪测定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结果共分离出3930株铜绿假单胞菌,占所有病原菌的7.59%,占革兰阴性菌的12.93%;铜绿假单胞菌主要分离自痰液(52.72%)、引流液(10.59%)、分泌物(10.46%)、尿液(7.43%)、胆汁(7.40%)及全血(6.18%)。标本来源科室前3位为肝胆外科(22.19%)、中心ICU(12.26%)和神经外科(11.02%)。11种常用抗菌药物耐药性监测结果显示耐药率为: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和氨曲南高于30%;哌拉西林和头孢他啶高于20%;庆大霉素、头孢吡肟、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低于20%;阿米卡星低于10%。结论铜绿假单胞菌仍为医院感染的主要非发酵革兰阴性菌,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耐药率与全国最高水平相近,应加强抗菌药物规范化管理,减少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使用,降低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率。
李芳张祎王静李雅丽雷金娥陈葳王军阳曾晓艳
关键词:铜绿假单胞菌抗生素耐药性
褪黑素与免疫调节细胞的关系被引量:17
2002年
目的 探讨褪黑素与免疫调节细胞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计数测定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4+和CD8+T细胞的百分含量、比值。结果 褪黑素可提高外周血中CD4+和CD8+T细胞的百分含量 ,调整CD4+/CD8+比值。结论 褪黑素可通过调整免疫调节细胞TH/TS 的比例发挥免疫调节作用。
周爱民范桂香王军阳任会勋孟兆俊袁育康
关键词:褪黑素CD4^+T细胞CD8^+T细胞免疫调节细胞激素药物
卵巢早衰骨质疏松患者PTH及25-OH-VD等指标的变化分析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 研究卵巢功能早衰患者骨质疏松与机体甲状旁腺素(PTH)、25 -羟基维生素D(25-OH-VD)和骨钙素( BGP)水平的相关性. 方法 选择2012年7月至2015年5月在安康市中心医院接受治疗的卵巢功能早衰合并骨质疏松患者100例,其中绝经年龄〈36岁者48例,绝经年龄36-39岁者52例,另选同期在进行健康体检的52例女性作为对照组. 对比各组PTH、25-OH-VD和BGP等指标水平,分析卵巢功能早衰患者PTH、25-OH-VD和BGP与腰椎( L2-4 )骨密度( BMD)的相关性.结果 绝经年龄〈36岁组与绝经年龄36-39 岁组的左髋部BMD、腰椎BMD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t值分别为7.200、7.337、7.178、5.199,均P〈0.05),绝经年龄〈36岁组与绝经年龄36-39岁组间比较左髋部BMD、腰椎BM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0.000、1.326,均P〉0.05). 绝经年龄〈36岁组与绝经年龄36-39岁组的PTH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t值分别为2.283、2.165,均P〈0.05),25-OH-VD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8.340、8.247,均P〈0.05),而各组的BGP水平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094,P〉0.05). 腰椎BMD与PTH呈显著负相关(R=-0.549,P〈0.05),而与25-OH-VD呈显著正相关(R=0.507,P〈0.05). 结论 卵巢功能早衰患者发生骨质疏松与机体PTH水平升高以及25-OH-VD水平降低密切相关.
王婷王婷王军阳王冰程晓军
关键词:卵巢功能早衰骨质疏松甲状旁腺素25-羟基维生素D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