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冠含

作品数:12 被引量:11H指数:3
供职机构: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2篇文学

主题

  • 4篇严歌苓
  • 4篇小说
  • 3篇叙事
  • 3篇文学
  • 2篇当代诗
  • 2篇地理空间
  • 2篇严歌苓小说
  • 2篇影像
  • 2篇影像叙事
  • 2篇审美
  • 2篇视觉
  • 2篇视觉思维
  • 2篇思维
  • 1篇代文
  • 1篇当代诗歌
  • 1篇当代诗人
  • 1篇地理
  • 1篇电影
  • 1篇电影元素
  • 1篇新移民

机构

  • 12篇华中师范大学
  • 1篇中国社会科学...

作者

  • 12篇王冠含
  • 2篇江少川
  • 2篇邹建军
  • 1篇叶廷芳

传媒

  • 3篇华文文学
  • 2篇世界文学评论...
  • 1篇理论月刊
  • 1篇社会科学动态
  • 1篇江汉大学学报...
  • 1篇湖南科技学院...
  • 1篇华中师范大学...
  • 1篇世界文学评论...

年份

  • 3篇2024
  • 3篇2023
  • 2篇2009
  • 2篇2008
  • 2篇2007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论苗族长诗《哈梅》的回合式冲突及其审美意义
2023年
苗族叙事长诗《哈梅》具有回合式冲突叙事的突出特征,其叙事框架立体复合,纵横交织,共有五个回合十次冲突,具体表现为对话叙事冲突、场景叙事冲突、风俗叙事冲突等。其深层冲突结构层层递进地反映了社会阶层冲突、自然人性与陈规旧习的冲突以及人性善恶的冲突。回合式冲突叙事具有突出曲折复杂的情节、刻画鲜明人物形象、表现少数民族风情美以及揭示人性善恶等功能,有创造性的审美意义。
王冠含
关键词:叙事结构审美意义
文学地理学视域中的苏炜小说《迷谷》探索
2023年
苏炜的小说擅长通过地理空间的组合来构建小说框架、表达诗性之思。长篇小说《迷谷》依托多重地理空间构思形象、意象,讲述故事情节,表达深层意蕴。通过对地理空间和文本结构、地理意象的象征意义、作者迁徙经历与文本创作等三个方面的论述,可以深入探讨地理空间对文学创作的重要意义。地理空间和环境意味着作者的创作之源和精神对应物,是作者展开想象力的重要支点和舞台。地理空间和现代叙事技巧的结合,能有效提升小说主题意蕴并能更好地探索、表达当代社会。
王冠含邹建军
关键词:地理空间文本结构
《雌性的草地》中的“草地空间”被引量:2
2008年
王冠含
关键词:《雌性的草地》创作小说地理空间歌舞团严歌苓
混沌中的强悍与超脱——《第九个寡妇》中王葡萄形象分析被引量:3
2008年
《第九个寡妇》是旅美作家严歌苓于2006年推出的一部新作,作品塑造了一个独特的女性形象——王葡萄。王葡萄将矛盾的个性——强悍与超脱很好地统一起来,这个性于她又是笼罩在混沌之中的,是融为一体的。她的强悍分为无忧无惧和泼辣好斗,她的超脱分为对政治、传统道德的超脱和对个人利害的超脱。王葡萄这一形象虽不乏戏剧化和理想化色彩,但她的存在自有其深厚的生活基础和现实依据。这一形象体现了作者在跨越中西视野下对理想女性或理想人性的思考。
王冠含
关键词:《第九个寡妇》严歌苓王葡萄
严歌苓小说的影像叙事
严歌苓是著名的旅美作家。她在创作上不仅多产,而且很多小说都屡获大奖,其中大部分也被成功搬上荧幕。作为一名职业作家,严歌苓也经常从事编剧工作,并参与自己小说的影视改编,她还担任过好莱坞的职业编剧。与电影的密切联系也影响到了...
王冠含
关键词:严歌苓视觉思维视觉转向影像叙事小说创作
文献传递
严歌苓小说中的电影元素被引量:3
2007年
严歌苓的小说与电影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她的创作生涯从剧本开始,之后的小说又屡次被搬上银幕并屡获大奖。本文将结合她的小说文本,从特写镜头、蒙太奇、视听化对白及色彩感这四个方面来探讨其小说与电影之间的共通之处,进而揭示电影元素的介入对其小说艺术魅力的潜在影响;同时也挖掘了严歌苓在小说创作与电影艺术之间进行沟通的现实意义。
王冠含
关键词:特写镜头蒙太奇色彩感
当代诗人的民间叙事方法与诗艺探索——以邹惟山三首歌行体长诗为例
2024年
当代诗人邹惟山一直坚持诗歌创作与诗艺探索,新近又推出了三首歌行体长诗,每首都在500行以上,不同于他之前的十四行和拟寒山体,体现出诸多新的美学特征。长诗以旧体的歌行体形式,借鉴民间叙事的内涵和方法,表现民俗化的内容,创造地方性的审美,借鉴民间说唱元素和民歌的音乐性,以白话、俗语入诗,探索一种谐俗化、地方化、史传性的长诗写作,坚持诗歌的白话语言和音乐美,追求新旧体诗的多样融合互通,展现了其当代诗歌创作的新面貌。
王冠含
关键词:民间叙事
地理叙事的美学意义——论苏炜作品的浪漫美学与生态美学构建
2024年
美国华文作家苏炜的小说和散文作品,具有独特的地理叙事特征并体现出人与自然共生共荣的可贵理念。其长篇小说通过构建奇异的地理空间结构,塑造奇幻人物形象,借助地理意象和景观的象征与神话修辞,展现出浪漫主义美学风格。《小鸟依人》《独自面对》等短篇小说和散文作品,因植根于浪漫主义美学中对自然地理的敬畏之情,进一步发展出鲜明的生态美学风格。地理叙事在构建这两种美学风格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不仅为作家提供了创作方法,更为批评者提供了解读浪漫主义和生态主义作品的理论路径。
邹建军王冠含
关键词:生态美学
西方现代文学的大走向
2007年
19世纪上半叶,现代主义思潮在文学乃至其他艺术领域悄然兴起,至19世纪八十年代形成"集体起步"的巨大声势,人们的审美意识由传统"瀑布式"地跨入了"现代"。后现代主义是反拨现代主义的产物,它的人文精神更加深入,美学变革则有两个倾向纯先锋化和泛大众化。现代主义文学与之前的文学相较大致有五个方面的迥异一是哲学、文学发生了更加紧密的交融,这是哲学家和艺术家的双向追求;二是审美视角的内向转移。这一内转大大扩展了人们对自身"内宇宙"的认识,回归了文学的"人学"本体,同时也强化了文学的分析功能;三是文学向神话回归以"内宇宙"的"奇幻"为想象特征,使现代文学变成"现代神话";四是艺术风格的多元并存"多元而不是统一乃是艺术生态的正常秩序"成为艺术家的普遍共识;五是艺术表现手段发生普遍性和根本性的变化。
叶廷芳王冠含
关键词:现代文学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
掘耕于华文文学的麦田:江少川教授访谈录
2024年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江少川教授,是台港澳暨海外华文文学领域的掘耕者。四十年来,他一直在这一领域执着耕耘,并在华文文学作家作品研究、访谈录,教材建设和地域性研究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作出了特别贡献,令人敬佩。作为晚辈,很荣幸有机会就他在华文文学领域的研究进行访谈,他的回答和分享既是对自我研究历程的回顾与总结,又是华文文学研究学术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必将对后来的华文文学研究产生重要影响。
王冠含江少川
关键词:华文文学作家作品研究教材建设学术史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