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剑刃
- 作品数:24 被引量:87H指数:5
- 供职机构: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苏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南京医科大学科技发展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苏州市科技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持续颅内压监测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去骨瓣减压术后应用的临床研究被引量:23
- 2018年
- 目的阐明颅内压监测与重型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术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2月—12017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苏州医院神经外科实施重型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术的4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中颅内压探头是否置人及术后颅内压是否监测分为监测组(n=19)和对照组(n=29),采用格拉斯哥预后分级(GOS)评分判断预后,1分预后死亡,2—3分预后不良,4—5分预后良好。比较两组之间预后良好率及病死率的差异。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检验。结果住院期间监测组病死率(10.5%)显著低于对照组(37.9%)(x^2=4.3655,P=0.0367),监测组预后良好率(68.4%)与对照组(44.8%)无明显统计学意义(x^2=2.5738,P=0.1086)。结论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应用持续颅内压监测,有助于降低患者住院期间的病死率,但对预后改善无明显影响。
- 王剑刃林荔青林泽西桑春生刘银龙丁煜昊陆林香傅西安
- 关键词:脑损伤颅内压去骨瓣减压术
-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并发应激性溃疡的研究进展被引量:8
- 2016年
- 应激性溃疡是重型颅脑外伤患者的常见并发症,可引起消化道出血、穿孔,使原有病情恶化并明显提高病死率。预防应激性溃疡是抢救重型颅脑外伤患者的关键,本文就颅脑外伤患者应激性溃疡的机制、预防性治疗、早期肠内营养、医院获得性肺炎等相关并发症的最新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 王剑刃王驰傅西安
- 关键词:应激性溃疡颅脑损伤手术后并发症
- 亚低温对创伤性脑损伤患者脑脊液髓鞘基本蛋白的影响被引量:4
- 2012年
- 目的探讨亚低温对创伤性脑损伤患者脑脊液髓鞘基本蛋白(MBP)水平的影响。方法3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亚低温治疗组及常温治疗组,在不同时间点评价颅内压变化、GOS预后,通过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分析治疗各时间点脑脊液MBP的变化,综合分析亚低温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影响。结果两组比较,治疗1d脑脊液MBP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别为(24.95±2.07)、(26.72±2.43)ug/L,t=2.36,P〉0.05]。在治疗7、14d亚低温治疗组比常温治疗组脑脊液MBP浓度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12.41±0.74)、(19.54±1.38)ug/L,t=19.86,P〈0.05;(7.85±0.32)、(13.51±1.46)ug/L,t=16.89,P〈0.05]。而颅内压监测显示,两组治疗1d颅内压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治疗7、14d颅内压变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19.0±2.1)、(26.0±2.6)mmHg,t=8.94,P〈0.05;(13.0±1.8)、(19.0±1.6)mmHg,t=10.43,P〈0.05]。两组预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82,P〈0.05);亚低温治疗组预后良好率明显高于常温治疗组(P〈0.05),但在病死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亚低温治疗可能通过减少MBP降解来稳定中枢神经系统髓鞘,达到脑保护作用,从而改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预后。
- 王剑刃傅西安吴建东肖其华钱苏荣王晨秋
- 关键词:创伤性脑损伤亚低温脑脊液
- 不同经导管给药方案治疗颅内感染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比较被引量:4
- 2016年
- 目的探讨不同经导管给药方案治疗颅内感染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为相关疾病的治疗策略提供参考。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2013年11月-2015年1月收治的颅内感染患者50例,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采用侧脑室置管外引流持续室内灌注给药联合腰大池引流的方法,对照组采用腰大池持续置管引流联合鞘内灌注给药方法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颅内压和脑脊液成分的变化、感染控制时间及其临床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颅内压和脑脊液成分均显著改善,研究组颅内压和脑脊液成分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总有效率(92.00%)高于对照组(68.00%)(P〈0.05)。随访结果表明研究组后遗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用侧脑室置管外引流持续脑室内灌注给药联合腰大池引流能有效控制颅内感染,缩短治疗时间,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林荔青钱苏荣王剑刃
- 关键词:颅内感染生活质量
- 颅内未破裂动脉瘤破裂风险因素研究进展被引量:3
- 2021年
- 颅内动脉瘤破裂是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主要病因,具有很高的致死、致残率。未破裂的颅内动脉瘤广泛存在于普通人群之中,筛选高危动脉瘤进行预防性干预有积极的作用。本文从颅内动脉瘤的流行病学、病理学、形态学及血流动力学等方面,对颅内动脉瘤破裂的风险因素进行综述。在流行病学方面,吸烟史、高血压、年龄、性别、家族遗传都与颅内动脉瘤破裂风险密切相关,在病理学方面,颅内动脉瘤壁上的炎症可能与动脉瘤破裂的风险有关。在影像学方面,颅内动脉瘤的大小、位置、动脉瘤壁的特征以及一些形态学及血流动力学参数可作为评价破裂风险因素的指标,同时颅内动脉瘤的生长情况也是高危指标之一,这些指标对于今后建立颅内未破裂动脉瘤的破裂风险因素评价模型具有重要意义。
- 丁煜昊王剑刃谢涛傅西安
-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病理学形态学血液动力学
- 亚低温对创伤性脑损伤患者脑脊液髓鞘碱性蛋白及T淋巴细胞的影响
- 目的:通过随机分组研究亚低温对不同时间点创伤性脑损伤患者脑脊液髓鞘碱性蛋白(Myelin basic protein,MBP)及脑脊液CD4+T细胞(Helper lymphocye T,Th;CD4+)和CD8+T细胞...
- 王剑刃
- 关键词:亚低温疗法T淋巴细胞脑保护机制
- 文献传递
- 成人脑积水术后脑室-腹腔分流管连接中断的处理策略
- 目的:分析了引流管系统连接中断的相关因素,并且试着找出针对引流功能正常、异常的相应随访策略.方法:通过二例成人患者因外伤性脑积水而行脑室-腹腔分流术,患者术后出现分流管连接中断(连接脱落或断裂)现象,分析分流管系统连接中...
- 吴建东王剑刃钱苏荣林荔青林泽西
- 针药联合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研究被引量:3
- 2018年
- 目的 研究针药联合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疗效,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新途径.方法 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6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GCS评分8分以下)分为针药联合亚低温治疗组(n=22)、亚低温治疗组(n=24)、常温常规治疗组(n=22),比较三组间动态颅内压、脑损伤指标(细胞骨架)、免疫功能(IL-6、β2微球蛋白),结合并发症(应激性溃疡、肺部感染、癫痫、糖代谢紊乱等并发症发生率,以及远期GOS评分.采用SPSS12.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并采用方差分析,计数资料以率或百分比表述,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结果 针药联合亚低温治疗组、亚低温治疗组、常温常规治疗组在颅内压、免疫功能、并发症发生率方面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脑损伤指标、远期临床疗效方面针药联合亚低温组与亚低温治疗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常温常规治疗组相比,针药联合亚低温治疗组与亚低温治疗组在脑损伤指标、远期临床疗效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药联合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在降低颅内压力、改善免疫功能、降低重型颅脑损伤并发症发生率方面优于单纯亚低温治疗组及常温常规治疗组,有较乐观的应用前景.
- 王剑刃傅西安钱苏荣林荔青何新俊王国华高国一
- 关键词:颅脑损伤手术后并发症亚低温针药治疗
- 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被引量:3
- 2014年
- 目的探讨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治疗方法。结果术后疼痛立即完全缓解25例,5例延迟缓解,其中2例明显减轻。术后3-6个月5例获得延迟缓解,2例术后1.5年复发,再次行微血管减压术,术后1例治愈,1例疼痛未缓解,予以微球囊压迫治疗而治愈。结论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近期有较高的疼痛消除率,远期疗效有待于更长时间观察。
- 钱苏荣吴建东林荔青王剑刃王晨林泽西惠国桢
- 关键词:微血管减压术三叉神经痛
- 多发性脑膜瘤的临床特征(附15例报告)被引量:6
- 2009年
- 目的本文通过对15例多发性脑膜瘤的回顾性分析,以探讨其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我科1992~2008年共确诊多发性脑膜瘤15例。15例肿瘤采用显微外科手术切除,其中8例辅以伽玛刀放疗。本文对其临床特征进行了总结分析。结果手术全切除7例;6例手术全切除大部分肿瘤,不能手术者用伽玛刀治疗;部分切除加伽玛刀治疗2例。患者术后症状均有明显改善。平均随访7.3年,有13例者存活。而2例非典型脑膜瘤死于术后复发,平均存活15个月。结论多发性脑膜瘤应尽量追求显微外科手术全切除,对不能全切除或无法手术者,伽玛刀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 肖其华钱苏荣吴建东傅西安王晨秋王剑刃黄思庆毛伯镛游潮雷町
- 关键词:多发性脑膜瘤显微外科手术伽玛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