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小庆

作品数:15 被引量:67H指数:5
供职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生物学天文地球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5篇历史地理
  • 2篇生物学
  • 2篇天文地球
  • 1篇化学工程

主题

  • 12篇石器
  • 9篇石器时代
  • 9篇旧石器
  • 9篇旧石器时代
  • 7篇细石
  • 7篇旧石器时代晚...
  • 5篇遗址
  • 5篇细石器
  • 2篇石制品
  • 2篇文化
  • 2篇考古
  • 2篇黄土
  • 1篇动物
  • 1篇动物化
  • 1篇动物化石
  • 1篇动物纹
  • 1篇动物纹饰
  • 1篇兴隆洼文化
  • 1篇野生动物
  • 1篇遗址出土

机构

  • 15篇中国社会科学...
  • 3篇中国科学院
  • 1篇北京大学
  • 1篇南京大学
  • 1篇吉林大学
  • 1篇西北大学
  • 1篇天津市文化遗...
  • 1篇陕西省考古研...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作者

  • 15篇王小庆
  • 2篇王社江
  • 1篇裴树文
  • 1篇卫奇
  • 1篇陈起
  • 1篇张俊生
  • 1篇陈全家
  • 1篇张森水
  • 1篇陈雍
  • 1篇王春雪
  • 1篇鹿化煜
  • 1篇张家富
  • 1篇王小庆
  • 1篇高星
  • 1篇石晶
  • 1篇夏文婷

传媒

  • 3篇考古与文物
  • 2篇考古
  • 2篇南方文物
  • 1篇北方文物
  • 1篇文博
  • 1篇四川文物
  • 1篇人类学学报
  • 1篇华夏考古
  • 1篇农业考古
  • 1篇西部考古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20
  • 3篇2017
  • 3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5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天津蓟县营坊旧石器地点调查简报
2016年
营坊旧石器地点于2005年4月发现,2005年5月又对其进行了复查。该地点位于天津蓟县东北部渔阳镇营坊村西北的黄土台地中。在其黄色细粉砂层及亚黏土层和地表发现石制品279件,包括石核、石片、断块和石器。古人类主要选择燧石为原料进行剥片和加工石器;硬锤锤击法为剥片的主要技术;石制品总体以小型和微型居多;石器主要以石片为毛坯,刮削器是主要类型;石器多由古人类在石片的一侧采用锤击法正向加工而成。地貌与地层对比则显示遗址的时代大致属于晚更新世晚期之末,即旧石器时代晚期。
盛立双王春雪石晶陈雍张俊生张俊生高文太武进何张森水卫奇高星张森水王小庆卫奇刘德成
关键词:旧石器时代晚期
龙王辿遗址第一地点细石器加工技术与年代--兼论华北地区细石器的起源
王小庆
陕西旧石器时代考古的百年探索与成就
2024年
本文系统梳理了百年以来陕西旧石器时代考古的发展历程,将其划分为初创期、开拓期、发展期和深化期四个阶段。经过几代学者的不懈努力,陕西地区已发现10处古人类化石地点和600余处旧石器遗址及地点,基本构建起自直立人以来比较完整的古人类演化链条和旧石器文化发展脉络,在古人类生存环境与适应策略方面也进行了比较深入的探索。这些工作极大地拓展了中国古人类生存演化的时空框架,更加有力地实证了中国百万年以上的人类演化史和旧石器文化发展史。
张改课王社江王小庆
关键词:旧石器时代考古历史经验
陕西宜川龙王辿遗址第一地点出土石器的微痕观察被引量:3
2017年
前言对石器使用痕迹的显微观察和分析,作为复原远古人类经济生活行之有效的一种研究手段,在当今学术界越来越受到更多的关注。它的理论依据是石器在使用时,其使用部位因力学作用而发生的不可逆转的物理变化在石器表面留下各种不同的破损、磨耗、光泽等使用痕迹。
王小庆
关键词:细石器旧石器时代晚期
西安沙河沟遗址新发现石制品的考察与研究被引量:1
2020年
沙河沟遗址位于西安市东郊灞桥区洪庆街道办燎原村东北,2017年8月,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在此进行了调查,共发现石制品243件,材质以石英岩、石英占绝对优势。以石片为主,器类有刮削器、尖状器、雕刻器、石钻、石锤等,沙河沟遗址是一原地埋藏的旧石器时代遗址,其年代约距今7-3万年前。其石制品是中国华北地区石片—小石器文化的传承与继续。
王小庆
关键词:旧石器时代晚期
陕西宜川县龙王迪旧石器时代遗址被引量:21
2007年
众所周知,旧石器时代向新石器时代的过渡一直是备受学术界关注的重大课题。发生在这一时期的转变不仅仅是人类文化因素的进步,更为重要的是人类生存方式的革命性飞跃。人类从简单适应和利用自然的采集、狩猎经济文化类型,进入以栽培植物为主来维持生存的阶段,步入人类文明殿堂的第一级台阶,这是人类历史上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事件。
尹申平王小庆
关键词:旧石器时代晚期
黄河中游晋陕峡谷延安段新发现的石制品被引量:5
2020年
2018年6月,我们在黄河中游晋陕峡谷陕西一侧延安段新发现5处旷野石器地点,采集石制品556件,部分石制品暴露于黄土地层的剖面上。古人类加工石制品的原料来自于黄河河床和阶地的砾石层,岩性以石英岩为主,其次为石英。除上述两种原料之外,燧石、硅质岩、硅质灰岩、石英砂岩、细砂岩、蛋白石、玛瑙、火成岩等也有少量使用。石制品类型包括石锤、石核、石片、工具、断块和碎片屑,尺寸以小型为主。石核和石片以自然砾石台面者居多。剥片主要采用锤击法直接剥片,少量使用砸击法,可能偶而使用碰砧法和锐棱砸击法。工具多为以石片为毛坯加工而成的中小型刮削器,有少量以砾石为毛坯加工而成的砍砸器。伏羲村、苏亚河、高家畔、延水关4个地点发现的石制品原生埋藏地层为黄河第二级阶地上覆的马兰黄土堆积,该套地层形成于晚更新世晚期,石制品属简单的石核-石片工业,可能属于旧石器时代晚期。衣锦滩地点的石制品分别埋藏于黄河第二级阶地上覆的马兰黄土堆积和黄河第一级阶地上覆的土状堆积中,时代分属于旧石器时代晚期和新石器时代。本次新发现的旧石器地点进一步扩大了黄河晋陕峡谷地区旧石器遗存的分布范围,丰富了该地区旧石器文化的内涵,为未来的研究工作提供了新线索。
张改课王社江李钊邸楠赵汗青鹿化煜王小庆夏文婷别婧婧
关键词:石制品马兰黄土旧石器时代晚期
陕西宜川龙王辿遗址第一地点细石器的观察与研究被引量:12
2014年
2005~2009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与陕西省考古研究所联合组队,对陕西省宜川县龙王辿遗址第一地点进行了7次发掘,发现30000余件石制品及一些动物骨骼和多处与人类生活加工相关的遗迹现象。通过对其细石器的观察和分析,可以看出,其技术类型的多样性与不确定性,为后来的定居生活奠定了基础。
王小庆
关键词:旧石器时代晚期细石器
陕西宜川龙王辿旧石器遗址动物化石研究被引量:2
2017年
龙王辿遗址位于陕西省延安市宜川县壶口镇龙王辿村北约580米处,2005、2006年发掘时出土了大量的动物化石,为距今26000~15000年,属晚更新世晚期,旧石器时代晚期晚段。按照出土单位对所有的动物化石进行了科学的收集以及分类、测量和鉴定。通过系统的分类和研究表明至少代表2纲4目7科10个属种,包括方氏鼢鼠、草原鼢鼠、沙鼠、野马、猪、梅花鹿、马鹿、恰克图转角羚羊、普氏羚羊、羚羊。根据对出土动物化石的分析结果表明:当时遗址周围的环境是以草原为主,草原上有各种各样的羚羊、马、鼢鼠。不远处有一定的疏林、森林存在,其间生活着马鹿、梅花鹿和野猪。沙鼠的存在表明遗址周围个别地方已经出现沙化的现象。蚌壳的存在表明周围有一定的水体存在。从碎骨的数量很大可推知当时附近一带动物相当繁盛,人类主要从事狩猎活动,利用石器甚至锋利的骨片(骨制品)对其进行屠宰、加工以获取肉食资源来维持生活。狩猎的对象主要是偶蹄类动物的羚羊和鹿类动物,另有少量的马和猪。
胡松梅杨苗苗王小庆杨岐黄杜应文
关键词:动物化石
从商、西周时期动物纹饰中所见的六种野生动物被引量:5
2013年
商周时代的动物纹样,究竟取材自多少种动物?除了我们熟知的水牛、虎等等动物之外,日本考古学家林巳奈夫先生通过与现代野生动物的比较,从中还发现了貘、四不像、扬子鳄、百步蛇、犀和野驴六种野生动物,这种观察,不仅便于我们了解商周时代工匠对自然的观察力,也有益于我们认识商周时代人们丰富的精神世界。中国考古学家在过去二十年发现了更多的青铜器,动物纹样也更为丰富和多样,林巳奈夫的这篇旧文,仍旧可以启发读者去继续探讨这个问题。
林巳奈夫陈起王小庆
关键词:动物纹饰野生动物西周时期商周时期观察力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