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庚申

作品数:47 被引量:133H指数:6
供职机构: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浙江省科技厅项目博士科研启动基金浙江省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6篇期刊文章
  • 8篇会议论文
  • 2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9篇农业科学
  • 3篇生物学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建筑科学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21篇养殖
  • 13篇梭子蟹
  • 12篇三疣梭子蟹
  • 11篇对虾
  • 9篇组织病理
  • 9篇病理
  • 6篇组织病理学
  • 6篇黄鱼
  • 6篇病理学
  • 6篇大黄鱼
  • 5篇日本囊对虾
  • 4篇盐度
  • 4篇水质
  • 4篇细菌
  • 4篇细菌鉴定
  • 4篇聚合酶
  • 4篇脊尾
  • 4篇脊尾白虾
  • 4篇合酶
  • 4篇浮游

机构

  • 33篇浙江省海洋水...
  • 16篇浙江海洋大学
  • 8篇浙江海洋学院
  • 4篇中国水产科学...
  • 3篇广东海洋大学
  • 3篇上海海洋大学
  • 3篇海南省昌江南...
  • 2篇宁波大学
  • 1篇大连海洋大学
  • 1篇象山港湾水产...

作者

  • 47篇王庚申
  • 35篇施慧
  • 34篇谢建军
  • 33篇许文军
  • 18篇汪玮
  • 16篇何杰
  • 4篇王印庚
  • 4篇张涛
  • 3篇余方平
  • 3篇陈兆明
  • 3篇廖梅杰
  • 3篇李婷
  • 3篇孙成波
  • 3篇李义军
  • 2篇张正
  • 2篇葛岩
  • 2篇高淳仁
  • 2篇梁友
  • 2篇史会来
  • 2篇曲江波

传媒

  • 6篇水产科学
  • 5篇浙江海洋学院...
  • 4篇海洋与湖沼
  • 3篇中国水产科学
  • 3篇安徽农业科学
  • 3篇科学养鱼
  • 3篇水产学报
  • 2篇渔业现代化
  • 2篇水生生物学报
  • 2篇2012年中...
  • 1篇海洋渔业
  • 1篇河北渔业
  • 1篇渔业科学进展
  • 1篇南方水产科学
  • 1篇浙江海洋大学...
  • 1篇第十届长三角...
  • 1篇2012年中...

年份

  • 1篇2025
  • 3篇2024
  • 2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9
  • 4篇2018
  • 7篇2017
  • 2篇2016
  • 7篇2015
  • 4篇2014
  • 4篇2013
  • 6篇2012
  • 2篇2011
4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池塘放养密度对三疣梭子蟹生长、成活及养殖经济效益的影响被引量:3
2016年
在雌体放养密度分别为12 000只/hm^2(D1),19 500只/hm^2(D2),27 000只/hm^2(D3)的3个梯度下进行为期6个月的梭子蟹养殖试验,研究梭子蟹大规格蟹种在池塘养殖中的适宜放养密度。结果显示:(1)不同密度组梭子蟹的终末体质量、月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均较为接近,无显著差异(P>0.05);(2)成活率差异较大,D1组的成活率最高,达50%左右,显著高于D2组和D3组(P<0.05);(3)饵料系数表现出随着养殖密度的升高显著降低的趋势,即D3>D2>D1;(4)单位面积产量相近,但是高密度组因苗种和饲料成本增加,导致其净利润和回报率降低。综合认为,池塘养殖条件下梭子蟹雌体放苗密度为12 000只/hm^2为宜,过高的放养密度反而会加剧养殖成本,降低养殖经济效益。
何杰余方平许文军谢建军王庚申汪玮施慧
关键词:三疣梭子蟹存活
东海带鱼人工驯养技术
2022年
东海带鱼分布广、生长快、产量高,是我国重要的海水经济鱼品种,但长期的过度捕捞,已造成带鱼资源衰退。探索建立东海带鱼的人工驯养和繁育技术对其资源保护与合理利用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此,课题组于2020年7-9月在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西轩渔业科技岛进行了带鱼人工驯养试验,在带鱼人工驯养过程中发现有多种寄生虫寄生感染,现将驯养技术及相应寄生虫病防治措施总结如下,为养殖业者进行带鱼人工驯养、病害防控提供参考。
尹敏柴学军张鼎元阮泽超王跃斌王庚申张燕
关键词:人工驯养渔业科技过度捕捞寄生虫病防治带鱼
舟山地区大棚养殖凡纳滨对虾生长缓慢病因的调查分析
2013年以来,浙江省舟山地区大棚养殖的凡纳滨对虾(Penaeus vannamei)普遍出现生长缓慢,养殖成功率低的现象,为了查明该原因,本研究采用分子生物学和组织病理学等方法对引起对虾生长缓慢的病因开展了调查分析.结...
施慧许文军谢建军王庚申
关键词:凡纳滨对虾组织病理学聚合酶链式反应
有机碳源及微生态制剂在南美白对虾大棚养殖的应用效果评估
采用常规水质分析及养殖效果比较对南美白对虾大棚养殖水体中有机碳源强化及微生态制剂应用效果进行了评估.试验在某大型养殖场进行,试验池共4个,对照池1个.为标准混凝土钢筋结构的大棚养殖池,单个养殖池面积约2亩(53m&#21...
谢建军王庚申张涛施慧许文军
盐度对脊尾白虾生长及肝胰腺消化酶活力的影响被引量:7
2014年
在水温27.3-28.4℃下,研究了盐度11.0、16.2、21.4、26.6、31.8对全长为(4.20±0.78)cm的脊尾白虾生长及肝胰腺消化酶(胃蛋白酶、脂肪酶、淀粉酶)活力的影响。试验时间为40d。试验结果表明,盐度对脊尾白虾成活率的影响差异不显著(P〉0.05),对特定生长率的影响显著(P〈0.05);胃蛋白酶和淀粉酶活力随盐度变化差异显著(P〈0.05),但脂肪酶活力随盐度变化差异不显著(P〉0.05)。成活率与特定生长率随着盐度的升高呈先升后降趋势,在盐度21.4时达到最高;盐度为11.0-31.8时,胃蛋白酶活力随盐度的升高而升高;淀粉酶活力随盐度变化先降后升,在盐度21.4时最低;脂肪酶活力随盐度变化没有明显的规律。
王庚申谢建军施慧许文军
关键词:脊尾白虾盐度肝胰腺消化酶
海水工厂化养殖循环水净化系统中生物膜快速构建方法
一种海水工厂化养殖循环水净化系统中生物膜快速构建方法,是由SZ胶体复合物和组合净化菌组成,SZ胶体复合物是由黄色粘土和沸石粉混合形成,组合净化菌剂是由枯草芽孢杆菌、淀粉液化芽孢杆菌等四株耐低温的水质净化细菌组成;SZ胶体...
王印庚梁友曹磊王庚申高淳仁廖梅杰葛岩曲江波
杀香鱼假单胞菌外膜蛋白Tol C的原核表达及其对大黄鱼的免疫保护效果
2025年
【目的】评价大黄鱼杀香鱼假单胞菌外膜蛋白TolC(GenBank:EPB97112.1)的免疫保护效果。【方法】通过原核表达获得重组的Tol C功能域蛋白,命名为B6。用兔抗杀香鱼假单胞菌多抗血清对B6进行免疫原性的初步检测。将B6与明矾佐剂混合制成亚单位疫苗,腹腔注射免疫大黄鱼,免疫4周后攻毒,检测相对保护率(relative percent survival,RPS)。同时,采集免疫后第2、4、6、8周的大黄鱼血清、头肾和脾脏,测定血清抗体效价和免疫相关基因的表达变化。采集健康和攻毒后大黄鱼的头肾和脾脏组织,制成石蜡切片,观察组织病理变化。【结果】B6分子质量为22 ku。Western blot结果显示,杀香鱼假单胞菌兔抗血清与B6具有强结合条带。接种B6亚单位疫苗4周后,RPS达72.22%。ELISA结果显示,免疫后第2周起,血清抗体效价显著升高,第4周时达到峰值(log_(2)8.65),随后略有下降,第8周时降至log_(2)6.98。荧光定量PCR(RT-PCR)结果显示,免疫后第2、4、6、8周,头肾和脾脏中免疫相关基因均有不同程度的表达上调,其中IL-1β和MHCⅠα的上调幅度最大,头肾中分别达到93.33倍和77.02倍,脾脏中分别达到241.13倍和131.95倍。除CD8外,IgM、IL-1β、CD4、MHCⅠα和MHCⅡβ在脾脏中的表达上调幅度均高于头肾。石蜡切片显示,对照组在攻毒后头肾和脾脏组织中出现严重的出血点和结节,并伴随不同程度的铁黄素沉积,B6免疫组在头肾和脾脏组织中仅有少量出血点,无结节和铁黄素沉积。【结论】通过对大黄鱼杀香鱼假单胞菌外膜蛋白Tol C进行原核表达和免疫保护效果评价,发现B6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免疫后4周RPS达72.22%,具有作为亚单位候选疫苗的潜力。
王莹汪浩徐伟汪玮施慧王庚申谢建军何杰许文军
关键词:大黄鱼免疫保护
2种抗生素对大黄鱼肠道组织及紧密连接蛋白基因表达的影响
2024年
为探究盐酸多西环素和恩诺沙星对大黄鱼肠道结构及肠道紧密连接蛋白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在水温16.80~22.50℃下,将体质量(41.57±1.63)g的大黄鱼饲养在直径1 m、水深1.25 m的圆形塑料水槽中,投喂剂量0、0.2、1.0、2.0 g/kg的药饵5~7 d,停药后1、5、15 d,观察肠道组织形态变化,测定紧密连接蛋白基因Claudin-7、ZO-1和Occludin的相对表达量。试验结果显示:大黄鱼摄食2种药物后,肠道均出现肠绒毛萎缩,组织空泡化等病变,随着给药剂量的增加和给药时间的延长,肠道组织损伤程度逐渐加深,紧密连接蛋白基因表达量持续降低;肠黏膜损伤在停药15 d后仍未恢复至对照组水平,药物剂量越高恢复程度越低;与对照组相比,2种药物高剂量组紧密连接蛋白基因表达量在停药15 d后仍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其余组无显著差异(P>0.05)。试验结果表明,盐酸多西环素和恩诺沙星以剂量时间依赖方式损伤大黄鱼肠道组织,降低肠道通透性,药物剂量越高,恢复周期越长,在15 d后仍未完全恢复。
成好学王庚申许叶祥王莹刘慧玲徐伟施慧谢建军汪玮张东旭许文军
关键词:盐酸多西环素恩诺沙星大黄鱼肠道组织病理
三疣梭子蟹十足目虹彩病毒1 SYBR Green I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初步应用
2024年
为建立十足目虹彩病毒1(decapod iridescent virus 1,DIV1)的SYBR GreenⅠ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根据DIV1的MCP和ATPase基因序列,设计并筛选出引物,以制备的DIV1阳性质粒标准品为模板构建标准曲线,建立DIV1的SYBR Green I qPCR方法,并对该方法进行临床初步应用。结果显示,建立的qPCR方法阈值循环数(cycle threshold value,Ct)与标准品拷贝数的对数线性关系良好,标准曲线相关系数(R^(2))为0.999;对DIV1阳性的虾蟹核酸样本能够进行特异性扩增,但对传染性脾肾坏死病毒(infectious spleen and kidney necrosis virus,ISKNV)和白斑综合征病毒(white spot syndrome virus,WSSV)阳性核酸样本均无扩增;最低检测限为9.77 copies/μL;Ct值的组内和组间变异系数均小于1%。运用该方法对70份疑似感染DIV1的虾蟹类样本进行DIV1检测,该方法阳性率为48.57%,与套式PCR检测方法的阳性率一致;利用建立的方法对DIV1阳性三疣梭子蟹的血淋巴、肝胰腺及心脏等组织进行定量检测分析,结果显示各组织中均存在DIV1,其中血淋巴中DIV1平均拷贝数最高。研究表明,建立的SYBR GreenⅠ荧光定量PCR方法特异性强、灵敏度高、重复性好,可用于对DIV1的快速、定量检测,对十足目虹彩病毒病的诊断和防控具有重要意义。
赵丹阳施慧许文军何杰王庚申
一起赤点石斑鱼“昏睡病”病原的初步研究
2012年9月浙江象山港海区某养殖场养殖赤点石斑鱼爆发疾病并引起规模性死亡。病鱼摄食停止,呼吸微弱,多数侧卧池底呈'昏睡'症状,数天后死亡;病鱼脾、肾等内脏组织明显肿大,肠道轻微红肿,其它无明显异常。显微镜检未发现有严重...
施慧许文军王庚申谢建军徐万土
关键词:赤点石斑鱼虹彩病毒聚合酶链反应
文献传递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