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敦 作品数:35 被引量:256 H指数:9 供职机构: 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 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文化科学 文学 艺术 历史地理 更多>>
《声音纪念品:听觉技术、记忆,和文化实践》导言 被引量:4 2016年 在学者帕斯卡·梅西耶所著的当代哲理思辨性小说《帕尔曼的沉默》中,(虚构的主人公)语言学家菲利普·帕尔曼教授陷人了危机。对他来说,熟悉的事物都丧失了“在场”性。他只有借助记忆才能触及生命体验的实存感。为了应邀准备某重要学术会议的主题发言,他开始翻译一位俄国同行关于语言与记忆关系的论文,并禁不住对该问题的一个方面展开思索:人的感官记忆是否会由于个人回顾性叙事的更改而被更改?(帕尔曼对此的思辨,是在他的发言稿中唯一没有剽窃俄国同行的原创) 卡林·拜斯特菲尔德 何塞·凡·戴克 王敦 俞小婷译)关键词:记忆 文化实践 纪念品 听觉 声音 导言 当我们说“中国工人阶级”时,我们在说什么 2015年 英国“文化唯物主义”巨匠威廉斯在他的《文化与社会》(1958)一书中,对他们英国工人阶级的文化评价甚高:“工人阶级运动在对待教育、学问以及艺术的态度上,总的说来,是有良好的记录的……这样的记录,与那个最积极、最明显地剥削工人的资产阶级的记录相比较,毫不逊色,而且有过之而无不及……它所产生的文化是集体的民主机构,诸如工会、合作化运动或政党。” 王敦关键词:中国工人阶级 文化唯物主义 合作化运动 文化评价 威廉斯 进化论话语对中国现代文学本土叙事的介入 被引量:4 2013年 发展主义来自19世纪,为编写历史、分析当下和想象未来提供了强大的叙事模板,并继续发挥功用。其历史源头之一,是维多利亚时代的进化论话语。"发展"理念从严复译述《天演论》进入中国,经过五四新文化运动,成为中国文学文化现代转型的主题。发展主题凭借进化论的本土传播,具体而微地培育了中国本土的现代思维。中国本土知识分子建构了从生物到人类、从童年到成人、从野蛮到文明、从个体到民族国家的一组组具有相同结构的发展主义式框架,这一套"落地知识"框架,在改变历史、国家、世界想象和叙事的同时,也设下了牢笼。鲁迅等本土知识精英一边参与这个建构过程,一边敏锐地看到了诸多陷阱,将求索和焦虑表述为悖论式隐喻,穿透历史,直达今天。 安德鲁.琼斯 王敦 郑怡人关键词:发展主义 进化论 童话 从晚清小说《新石头记》第一回看时空表述的现代重构 被引量:1 2012年 在晚清1900年以后兴起的旧小说续写中,古典小说里面的很多人物都迁徙到大都市上海过上了摩登生活,甚至有幸"穿越"到未来社会。举例言之,在《红楼梦》的结尾遁入大荒山隐修的贾宝玉,到了1905年由吴趼人续写的《新石头记》里,因想起未酬的补天之志而忽然"热念如焚",从而踏入当代晚清社会,游历了集"文明"与"野蛮"于一身的上海和内地,并参观了未来中国。在旧《石头记》和《新石头记》之间,在女娲所补之"天"与"物竞天择"的"天"之间,存在着时空和观念上的张力。吴趼人等晚清转型知识分子将梦想和焦虑编织在新的叙事尝试里,自身也如同其笔下续写的角色一样,迁徙到半殖民地的大都会上海。迁徙和"穿越"发生在时间置换和空间的置换中。对时间感觉和空间感觉的表征是文学表征的框架性问题,在社会和文学发生变革的时候,必然会发生时空表征形式的变革。 王敦关键词:叙事 续写 巴赫金 时空体 食之戏:宋元演剧与食物的“假扮”美学 2013年 中国文化活动中对食品的烹饪及其展示,本身就具有表演的成份。饮食文化和表演文化这两种文化活动时常是水乳交融的,之间没有明确的界限。本文详论中国的这两种文化活动之间更深层的历史及其美学关联。文中特别分析了在两宋期间,两者是如何伴随着商业与娱乐,在中心城市开封、杭州获得空前繁荣,及其对中国戏剧艺术发展的内在影响。 奚如谷 王敦 张舒然关键词:饮食文化 鲁迅及其晚清进化模式的历险小说 被引量:12 2012年 进化论这一科学是19世纪的孩子……这一理论现在已经成为我们的全部世界体系的确定基础。 安德鲁.琼斯 王敦 李之华关键词:历险小说 进化模式 晚清 进化论 “歌剧本性”再思——统合声音与意义的“人声”问题 2024年 “歌剧本性为戏剧性”这个命题值得再思“。戏剧性”是概念,歌剧本性是要落实在人的发声状态里才谈得上得到呈现。人的发声也不等于狭义的人声概念,而是比“音乐学“”音乐”“戏剧”等更原初的存在。人的发声是“发自肺腑”的,发声所承载的意义和情动并不呈现在语法和词汇里,而是随同语句从肺腑发出。歌剧是人声的集大成者和试验场,它集声音情动、语言表意与思维活动为一身。歌剧作曲家、剧作家和表演家将分化之后的声音、语言、意义活动,借助“内在嗓音”的“戏剧仪式化发声”,重新整合为浑然一体的综合性艺术。这一思路借鉴了法国梅洛-庞蒂对声音、语言、意义问题所做的原初性思考和美国唐·伊德对于发声的“声音现象学”思考。 王敦关键词:歌剧 梅洛-庞蒂 音响生态学:都市空间的声音秩序 被引量:4 2017年 我们在考虑城市的结构的时候,声音往往被忽略。音乐、声音和噪音所拥有的指代特定区域、分割空间的效力,促成了音响生态学(The sonic ecology)的生成。城市空间中的声音生态,既具备空间性也具备时间性的特征,这些特征具备社会影响效能。本文试图去"锚定"城市秩序里面所看不见的声音部分,并且对其在空间和时间上的构成予以理论性阐述。都市的声音景观由变动不居的"声音地形"(aural terrain)构成,为我们的城市生活经验带来区隔和微妙的导向作用。 罗兰德.阿特金森 王敦 高宇关键词:城市 城市的声音:现代早期欧洲城镇的声音景观 被引量:18 2017年 在17、18、19世纪的欧洲城镇,人们听到的声音与现在的迥然不同,差异之下更有深层原因:与我们今天试图逃避城市噪音不同,对早期现代城镇的居民来说,声音是信息的关键来源。声音形成了一个符号系统,其传递消息、帮助人们随时随地确定所处的时间和位置,并且让他们成为"听觉社群"(auditory community)的一部分。声音帮助建立身份认同感和人们之间的关系。这个信息系统的演进,反映了社会以及政治组织的变化,也反映了人们对时间和城市空间的态度的变化。 大卫.加里奥 王敦 李泽坤 李建为关键词:城市 历史的小玩意:民国左翼电影与进化论 2015年 民国时期存在着现代中国关于儿童的话语,与政治军事危机、"国货"运动的共生关系。这场集国家生产、意识形态、发展模式为一体的混合式潮流,制造出以"产品国籍"为特征的一种民族国家发展意识。孙瑜的电影《小玩意》捕捉了这一时刻——工业化生产的国货与作为未来国家主人翁的儿童形象,叠加成为反抗帝国主义压迫的国家发展象征。在民族进化的这一残酷设定下,为了实现"国货"式未来,没有发展"前途"的小生产者如叶大嫂,需要为国家民族献出孩子和自身生存。这部宣传性极强艺术性也极强的电影,在无意间,对这一发展逻辑提出了质疑。 安德鲁.琼斯 王敦 郑怡人关键词:国货 进化 现代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