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晓

作品数:729 被引量:3,102H指数:25
供职机构:山东省分析测试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理学轻工技术与工程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39篇期刊文章
  • 335篇专利
  • 34篇会议论文
  • 10篇科技成果
  • 9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86篇医药卫生
  • 68篇理学
  • 64篇轻工技术与工...
  • 63篇农业科学
  • 30篇化学工程
  • 14篇生物学
  • 8篇自动化与计算...
  • 4篇环境科学与工...
  • 3篇经济管理
  • 3篇一般工业技术
  • 2篇金属学及工艺
  • 1篇天文地球
  • 1篇动力工程及工...
  • 1篇电气工程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35篇色谱
  • 82篇逆流色谱
  • 64篇活性
  • 52篇丹参
  • 51篇高速逆流色谱
  • 47篇银花
  • 47篇分离柱
  • 46篇金银花
  • 44篇黄酮
  • 41篇化合物
  • 39篇分子
  • 33篇类化合物
  • 32篇相色谱
  • 32篇纯化
  • 31篇指纹图谱
  • 31篇类化
  • 30篇分离纯化
  • 29篇指纹
  • 28篇指纹图
  • 27篇活性成分

机构

  • 592篇山东省分析测...
  • 120篇山东省科学院
  • 109篇山东中医药大...
  • 87篇山东农业大学
  • 44篇中国中医科学...
  • 23篇山东师范大学
  • 15篇济南大学
  • 15篇贵州中医药大...
  • 9篇云南省农业科...
  • 8篇湖北中医药大...
  • 8篇贵州乌蒙腾菌...
  • 7篇山东省中医药...
  • 6篇山东中医药大...
  • 5篇江苏大学
  • 5篇山东中医药高...
  • 5篇济南柴油机股...
  • 3篇国家海洋局第...
  • 3篇贵州省理化测...
  • 3篇齐鲁工业大学
  • 2篇贵阳中医学院

作者

  • 727篇王晓
  • 353篇耿岩玲
  • 199篇王岱杰
  • 182篇刘伟
  • 140篇赵恒强
  • 128篇刘建华
  • 112篇纪文华
  • 103篇刘峰
  • 102篇于金倩
  • 95篇段文娟
  • 86篇周洁
  • 85篇崔莉
  • 59篇高乾善
  • 46篇林云良
  • 38篇程传格
  • 36篇时新刚
  • 32篇郭兰萍
  • 31篇刘伟
  • 30篇周冰谦
  • 28篇方磊

传媒

  • 65篇山东科学
  • 27篇中国中药杂志
  • 14篇中药材
  • 14篇中国现代中药
  • 13篇中国实验方剂...
  • 13篇食品科学
  • 13篇天然产物研究...
  • 13篇中草药
  • 12篇食品与发酵工...
  • 8篇食品与药品
  • 7篇山东农业科学
  • 7篇食品科技
  • 6篇食品工业科技
  • 6篇林产化学与工...
  • 6篇分析测试学报
  • 6篇分析试验室
  • 6篇食品研究与开...
  • 6篇中华中医药杂...
  • 5篇化学分析计量
  • 5篇时珍国医国药

年份

  • 1篇2024
  • 25篇2023
  • 46篇2022
  • 27篇2021
  • 43篇2020
  • 45篇2019
  • 48篇2018
  • 110篇2017
  • 70篇2016
  • 67篇2015
  • 45篇2014
  • 39篇2013
  • 28篇2012
  • 24篇2011
  • 14篇2010
  • 10篇2009
  • 20篇2008
  • 6篇2007
  • 13篇2006
  • 15篇2005
72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高速逆流色谱分离制备大黄化学成分被引量:2
2015年
采用pH-区带精制逆流色谱(pH-ZRCCC)与常规高速逆流色谱(HSCCC)结合技术分离制备大黄粗提物中的化学成分。首先采用pH-ZRCCC分离大黄粗提物,溶剂体系为石油醚-乙酸乙酯-甲醇-水(3:7:4:6,V/V),上相加TFA(10 mmol/L)作为固定相,下相加Na OH(15 mmol/L)作为流动相。从1.3 g粗提物中得到140 mg桂皮酸(纯度为96.1%)、130 mg大黄酸(纯度为92.5%)和560 mg尾吹物。称取260 mg该尾吹物采用常规HSCCC的方法进一步分离,溶剂体系为石油醚-乙酸乙酯-甲醇-水(7:3:7:4,V/V),得到约98 mg大黄素(纯度为96.5%)和60 mg芦荟大黄素(纯度为94.6%)。用HPLC检测纯度,用ESI-MS和1HNMR鉴定结构。研究结果表明pH-ZRCCC与HSCCC结合是分离大黄中化合物的一种有效方法。
吴秋霞孙常磊王晓周洁郑振佳杨丙田孙卫红
关键词:高速逆流色谱大黄酸大黄素芦荟大黄素
一种高纯度黄芩苷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纯度黄芩苷的制备方法,属于天然产物化学技术领域。包括如下步骤:1)取黄芩苷粗品,加入二甲基亚砜和低碳醇的混合溶剂中,搅拌加热至30~70℃溶解,得黄芩苷溶液,其中,黄芩苷粗品、二甲基亚砜和低碳醇的加入量...
高乾善王晓纪文华赵恒强王岱杰耿岩玲宋祥云
文献传递
不同连作年限对白花丹参生长及其活性成分含量的影响被引量:24
2013年
对白花丹参的生物学特性进行田间统计,采用HPLC测定不同连作年限白花丹参中脂溶性成分(二氢丹参酮、隐丹参酮、丹参酮Ⅰ、丹参酮ⅡA)及水溶性成分(丹酚酸B、迷迭香酸)含量。结果表明,连作2年后白花丹参地下部鲜重下降80.47%,干重下降79.42%;正常生长条件下的白花丹参根粗为0.3~0.5cm,而连作2年后的丹参根粗为0.2~0.4cm,表明根粗是造成白花丹参产量下降的主要原因;连作2年后白花丹参中二氢丹参酮、隐丹参酮、丹参酮Ⅱ小丹参新酮、丹酚酸B和迷迭香酸平均降幅分别为35.26%,32.26%,19.35%,3.39%,64.40%,66.93%。结果表明连作障碍对白花丹参生长和质量的最大影响期为连作第2年。
刘伟张琳章云云周洁孙庆雷王晓李奉胜
关键词:白花丹参连作障碍活性成分
核磁共振内标法测定覆盆子酮对照品的含量被引量:7
2015年
建立了用核磁共振内标法快速、准确地测定覆盆子酮对照品含量的方法。采用Bruker公司400 MHz核磁共振仪,在以氘代DMSO为溶剂、苯甲酸为内标、测定温度25℃和扫描32次条件下采集覆盆子酮和苯甲酸混合物的核磁共振氢谱。以覆盆子酮中化学位移在δ6.97和苯甲酸中化学位移在δ7.95的质子信号峰为定量峰,其峰面积比y(As/Ar)与其质量比x(ms/mr)的线性回归方程为y=0.197x+0.783,相关系数r=0.997 0,含量测定重复性实验的RSD值为0.47%(n=6),稳定性的RSD值为0.58%,加样回收率的RSD值为1.18%。测得3批覆盆子酮的质量分数分别为99.53%,99.46%和99.49%。结果表明,在没有对照品的情况下,核磁共振内标法测得对照品的质量分数略低于HPLC的面积归一化法,可用于覆盆子酮对照品的含量测定和质量控制,同时也能够为其他化学对照品的含量测定提供参考。
仙云霞耿岩玲周洪雷王晓于金倩
关键词:覆盆子酮
一种全氟辛烷磺酸分子印迹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本发明属于分离分析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全氟辛烷磺酸分子印迹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包括:将全氟辛烷磺酸、1,4‑苯二乙腈、1,4‑二(4‑醛基苯基)苯及致孔剂混合均匀,得到混合溶液;将所述混合溶液进行脱气,在催化剂存在条...
王晓纪文华王荣雨孙成龙李丽丽韩浩月乔瞾宇李雪梅
文献传递
食品级牡丹籽调和油微乳液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食品级牡丹籽调和油微乳及其制备方法,该调和油为一种牡丹籽油与核桃油(或橄榄油、葵花籽油)调和而成的食用油。该微乳载体,其组分的重量份为:十聚甘油单肉豆蔻酸酯、十聚甘油五油酸酯、聚乙二醇混合物0.2~30份...
刘峰王晓崔莉段文娟刘伟耿岩玲
文献传递
不同生长年限黄芩根部活性成分分布及微观结构研究被引量:7
2015年
对不同生长年限黄芩根皮层和木质部的黄芩苷、汉黄芩苷、黄芩素、汉黄芩素、野黄芩苷5种活性成分的含量进行分析,同时对黄芩根部的微观结构进行观察比较,研究不同生长年限黄芩根部主要活性成分的分布规律。方法:采用扫描电镜观察1~4年生黄芩根横断面的微观结构特征;利用HPLC进行活性成分含量的测定。结果:不同生长年限的黄芩根木质部导管的排列方式不同,1年生呈径向排列,2年生呈团状排列,3年生呈切向和团状排列,4年生呈切向排列,可以根据年轮的有无和多少区别黄芩根的生长年限;5种活性成分总含量随着生长年限的增加逐年增加,皮层的活性成分含量比木质部的高。结论:不同生长年限的黄芩根在微观结构上存在显著性差异并具有鉴别意义。木质部活性成分的含量以4年生黄芩最高,其次是3年生,2年生最低;皮层活性成分的含量以4年生最高,其次是2年生,1年生最低。1~4年生黄芩根5种活性成分中苷和苷元的比例分别为15.7∶1、16.4∶1、13.9∶1和14.5∶1,表明不同生长年限的黄芩根中苷和苷元的转化存在一定的关系。
魏莹莹王晓张琳周洁耿岩玲刘伟
关键词:黄芩微观结构活性成分
GC-MS法研究玫瑰香葡萄果实中的香气成分被引量:21
2005年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出新鲜玫瑰香葡萄的挥发性成分,利用GC-MS技术进行分析,分离出40个组分,确认了其中的35种化合物,其中主要成分为3,7-二甲基-1,6-辛二烯-3-醇(沉香醇)和2-己烯醛,其相对含量分别为21.043%和10.400%。
刘波孙玉霞赵新节王晓杜金华
关键词:玫瑰香葡萄挥发性成分
一种超亲水性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超亲水性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方法及应用,以环烯醚萜苷为模板分子,通过双乙烯功能单体在水相中制备分子印迹聚合物,其中,制备得到的分子印迹聚合物包含有针对所述环烯醚萜苷的特异性结合空腔;所述双乙烯单体选自以下...
纪文华王晓赵恒强耿岩玲段文娟刘伟
文献传递
皂角刺中黄酮类成分及其抗肿瘤活性研究被引量:17
2016年
目的研究皂角刺Gleditsiae Spina中黄酮类化学成分及其抗肿瘤活性。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及半制备HPLC等方法对皂角刺中黄酮类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并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学数据分析鉴定化合物结构;采用SRB法测定化合物7~16对人乳腺癌细胞MCF-7的细胞毒活性。结果从皂角刺醋酸乙酯部位中分离得到16个黄酮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tricin(1)、甘草素(2)、7,4′-二羟基-5,3′-二甲氧基黄酮醇(3)、鹰嘴豆醇(4)、7,3′,5′-三羟基二氢黄酮(5)、7,4′-二羟基黄酮醇(6)、双氢山柰素(7)、紫铆查耳酮(8)、(2S)-5,7,3′,5′-四羟基二氢黄酮(9)、7,3′,5′-三羟基-5-甲氧基黄酮醇(10)、槲皮素(11)、黄颜木素(12)、fisetin(13)、leucorobinetinidin(14)、thevetiaflavon(15)、异牡荆素(16);其中化合物8对MCF-7细胞的IC50值为28.53μmol/L。结论化合物1~6、8~10、14、15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8对MCF-7细胞具有明显细胞毒活性。
李岗王召平仙云霞周洪雷王晓刘伟于金倩
关键词:皂角刺黄酮类
共73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