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红艳
- 作品数:18 被引量:35H指数:3
- 供职机构: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项目“首都临床特色应用研究”专项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基于中医思维体现中医特色的核医学教学方法探索
- 2024年
- 核医学是研究核技术在医学中应用的学科,即利用放射性核素发射的核射线对疾病进行诊断、治疗和研究的学科,应用范围涉及医学的各个学科和专业,是现代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内中医高等院校开展系统、完整的核医学教学的单位为数不多,如何利用分子功能影像、放射性同位素示踪等技术研究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药临床疗效评价、中医学术思想影像学循证等,实现传统医学与核医学为代表的现代医学的融合教育,让广大中医学子更好地学习核医学的技术和方法,是目前广大中医院校亟需解决的问题。此团队探索基于中医思维、体现中医特色的核医学教学方法改革,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 彰金周通王红艳吴培琳李颖张媛媛
- 关键词:中医思维核医学教学改革
- ^(18)F-FDG PET显像在胰腺癌诊断中的应用被引量:5
- 2008年
- 目的探讨胰腺良恶性病变18F-FDGPET显像特征及其在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临床可疑胰腺恶性病变40例,静脉注射18F-FDG40min后行PET显像,获得三维断层影像和标准化摄取值(SUV),并与PET检查前2周内CT结果对照。结果PET诊断恶性病变30例,表现为胰腺病变部位代谢率增高,标准化摄取值>2.0;诊断良性病变10例,表现为局部代谢率轻度增高或不增高,SUV<2.0。24例PET检查结果与CT一致。经组织病理学检查(31例)及临床、放射学随访3~12个月(9例)证实胰腺恶性病变29例,良性病变11例。18F-FDGPET正确诊断胰腺恶性病变28例,良性病变9例,诊断的敏感度为96.6%(28/29)、特异度为81.8%(9/11)、准确度为92.5%(37/40)。CT正确诊断胰腺恶性病变22例,良性病变6例,诊断的敏感度为75.9%(22/29)、特异度为54.5%(6/11)、准确度为70%(28/40)。18F-FDGPET显像还发现6例CT检查未能确定的肝、肺及淋巴结转移灶。结论18F-FDGPET显像对胰腺癌的诊断及临床分期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 王红艳马云川李德鹏苏玉盛尚建文张琳瑛彭程
- 关键词:胰腺肿瘤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脱氧葡萄糖
- 正常脑老化进程中脑局部葡萄糖代谢减低的规律被引量:5
- 2009年
- 目的:利用统计参数图(SPM)分析正常人脑PET图像,研究正常脑老化进程中脑局部葡萄糖代谢减低的规律。方法:将266例(21~87岁)健康体检者的PET脑图像,按年龄以10岁为一个年龄段,分成7个组。在Matlab平台上用SPM2软件对7个组中每相邻两组进行组间分析,并以20~29岁组作为基准,其他各年龄组分别与该基准组进行比较,设统计学检验显著性阈值P为0.001。结果:SPM分析显示:①随着年龄的增长,全脑代谢减低区范围逐渐扩大,且程度逐渐加重,于70~79岁时达到高峰,80岁以后代谢减低进程有所减慢;②随着年龄的增长,不同脑区出现代谢减低的时间段不同:40岁之前未见明显代谢减低区;40~49岁仅有左侧额叶出现很小范围的代谢减低,是最先出现代谢减低的脑区;50~59岁右侧额叶、右侧顶叶和前扣带回出现代谢减低;60~69岁双侧顶叶和尾状核出现代谢减低;③随着年龄的增长,不同脑区代谢减低的程度不同:按程度由高到低依次为双侧额叶、前扣带回、双侧顶叶、尾状核头、双侧颞叶及小脑;④各年龄段均未见双侧枕叶、后扣带回、壳核和丘脑出现代谢减低。结论:脑老化进程中,正常人脑葡萄糖代谢减低的程度和范围与年龄呈正相关;不同脑区出现代谢减低的时间段不同,左侧额叶是最早出现代谢减低的脑区;不同脑区代谢减低的程度不同,其中以双侧额叶及前扣带回代谢减低最为明显。
- 苏玉盛马云川王红艳尚建文张琳瑛
- 关键词:葡萄糖代谢PET
- 99mTc-甲氧基异丁基异腈静息/运动负荷心肌灌注显像反向分布的研究
- 2019年
- 目的初步探讨^99mTc-甲氧基异丁基异腈(methoxy isbutyl isonitrile,MIBI)静息/运动负荷心肌灌注显像反向分布的发生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行^99mTc-MIBI静息/运动负荷心肌灌注显像患者127例,其中反向分布15例。分析反向分布累及左室部位,比较反向分布与非反向分布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糖尿病病史、心肌梗死病史、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史的差异。结果 15例反向分布患者共10例累及左室下后壁,男8例,女2例,10例患者中8例无左室下后壁存在病变的临床证据支持。反向分组年龄低于非反向分布组(P=0.01)、男性占比高于非反向分布组(P=0.04)。两组间糖尿病病史、心肌梗死病史、PCI史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MIBI静息/运动负荷心肌灌注显像反向分布以男性最为多见,左室下后壁受累为主,多数与伪影有关,但反向分布与心脏微小血管病变、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术、冠状动脉痉挛等的关系,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 彰金王红艳李颖吴培琳田恩冰周通
- 关键词:放射性核素显像^99M锝-甲氧基异丁基异腈心肌灌注显像
- 不同程度阿尔茨海默病PET脑代谢减低的SPM研究被引量:3
- 2008年
- 目的以统计参数图(SPM)为方法、其输出的脑代谢减低范围大小为指标,探讨不同程度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PET显像脑葡萄糖代谢减低区的大小和范围。方法AD组27例,均符合精神障碍诊断和统计工作手册(DSM-Ⅳ-R)中的AD诊断标准,行简易智能量表(MMSE)检查。根据MMSE评分将AD组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组,每组各9例。对照组9名,均为健康体格检查者。所有受检者静脉注射^18F-脱氧葡萄糖(FDG)后行PET三维脑显像。在Matlab6.5平台上,用SPM2软件对得到的PET图像进行预处理,设P值阈值为0.001,将全部AD患者以及轻、中、重度3个AD患者组分别与对照组进行组间统计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AD组于双侧顶叶、颞叶、额叶及扣带回出现代谢减低区,以k值(即满足P值要求的每一“块”异常脑区的像素值)为指标测量,轻度组减低区k值为929,其中额叶减低区k值为174;中度组k值为6743,额叶减低区k值为2712;重度组k值为24678,额叶减低区k值为4981。脑白质及脑内灰质核团未见代谢减低。结论使用SPM,以k值为指标,可对不同程度AD患者脑代谢减低区大小进行评价。随痴呆程度加重,受累脑区范围增加,额叶晚期受累严重。
- 陈雯马云川单保慈王红艳李德鹏苏玉盛张琳瑛尚建文
- 关键词:阿尔茨海默病脱氧葡萄糖
- 13N-Ammonia PET/CT脑血流灌注显像结合醋甲唑胺负荷试验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应用被引量:2
- 2020年
- 目的探讨13N-ammonia PET/CT脑血流灌注显像结合醋甲唑胺负荷试验评估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脑血管储备(CVR)的应用价值。方法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单侧大脑中动脉或颈内动脉重度狭窄患者56例,在基态和醋甲唑胺负荷后分别行13N-ammonia PET/CT脑血流灌注显像,评估CVR情况;治疗后6个月再次行基态脑血流灌注显像。根据CVR将患者分为CVR正常组(n=29)和CVR下降组(n=27),随访24个月,观察两组脑缺血事件发生率和治疗前后基态脑血流(CBF)的变化。结果CVR下降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发生率高于CVR正常组(χ2=4.389,P<0.05),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率略高于CVR正常组,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CVR正常组治疗后基态CBF改善(t=2.409,P<0.05);CVR下降组治疗后基态CBF与治疗前无显著性差异(t=0.648,P>0.05)。结论13N-ammonia PET/CT脑血流灌注显像结合醋甲唑胺负荷试验能很好评估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CVR变化,并估计预后,对早期干预有指导意义。
- 苏玉盛王红艳吉训明梁志刚卢洁崔春蕾
- 关键词:缺血性脑血管病脑血管储备醋甲唑胺正电子发射体层摄影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
- 不同痴呆程度Alzheimer病患者PET脑代谢减低区大小和范围的SPM研究
- 目的:以统计参数图(SPM)为方法,以输出结果的k值为指标,分析探讨不同痴呆程度 Alzheimer病(AD)患者脑葡萄糖代谢减低区的大小和范围。方法:研究对象分为AD组和对照组。AD组31例,均符合精神障碍诊断和统计工...
- 陈雯马云川单宝慈王红艳李德鹏苏玉盛尚建文张琳瑛
- 文献传递
- 高等中医药院校核医学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被引量:1
- 2024年
- 核医学是利用放射性核素标记的分子探针进行疾病诊断、治疗及科研工作的学科,是现代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解码中医、服务中医药科研和中医药临床疗效评价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本文探索高等中医药院校核医学课程思政的教学改革,挖掘核医学课程思政元素,把课程思政与核医学教学有机融合,将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有机统一,培养学生的中医文化自信、家国情怀、科技创新意识和职业道德素养,同时提高教师自身的政治觉悟,培养教师的育德能力。
- 彰金丁治国祁烁王红艳吴培琳李颖张媛媛户蕊周通
- 关键词:高等中医药院校核医学教学改革医学教育
- PPP综合征^(99m)Tc-MDP全身骨显像1例
- 2022年
- 病例男,40岁。因右膝关节及右踝关节疼痛、肿胀伴右下肢皮肤红斑2月余入院。2月前出现右膝及右踝疼痛,逐渐加重,行走困难,伴右下肢皮肤散在分布的暗红色红斑,与周围组织界限清楚,压之疼痛。既往无外伤史、无肿瘤病史、无激素治疗史。酒精性肝硬化4年。查体:右下肢皮肤散在黝黑、周围界限清楚的色素沉着,右膝及右踝关节肿胀伴压痛。
- 吴培琳朱朝晖赵晓斌彰金李颖王红艳周通
- 关键词:脂膜炎99M锝美罗酸盐单光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 原发性甲状腺淋巴瘤放射性核素显像1例并文献复习
- 2022年
- 目的通过分析1例原发性甲状腺淋巴瘤(primary thyroid lymphoma,PTL)病例,探讨PTL放射性核素显像的影像特点及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放射性核素^(99)Tc^(m)O^(-)_(4)甲状腺显像和^(18)F-FDG SPECT/CT符合线路代谢显像在1例PLT患者诊疗中的价值,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女,59岁,左颈部肿物进行性增大伴吞咽困难4月,加重半月入院。患者行^(99)Tc^(m)O^(-)_(4)甲状腺显像示甲状腺左叶呈“冷”结节样改变,右叶放射性分布增高。因甲状腺左叶肿物迅速增大伴气管压迫及吞咽困难,外科行甲状腺双叶及峡部全切术+颈部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术后病理示甲状腺左叶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累及左颈部淋巴结,右叶甲状腺桥本氏病。患者术后第三日行^(18)F-FDG SPECT/CT符合线路代谢显像示左颈部及左锁骨上区多发代谢增高淋巴结,均考虑为淋巴瘤累及。患者化疗1年后复查^(18)F-FDG代谢显像示原左颈部及左锁骨上区多发代谢增高淋巴结消失,其余部位未见异常代谢增高灶,化疗疗效评价为完全缓解。结论PTL行^(99)Tc^(m)O^(-)_(4)甲状腺显像呈“冷”结节样改变,^(18)F-FDG肿瘤代谢显像可为PTL临床分期和疗效评价提供客观依据,在PLT诊疗中具有重要价值。
- 彰金李颖王红艳吴培琳周通
- 关键词:原发性甲状腺淋巴瘤放射性核素显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