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艳芳
- 作品数:41 被引量:90H指数:6
- 供职机构:包头医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 大鼠离体子宫平滑肌通气供氧方法的改进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探索灌注液中通气的具体意义以及使用空气取代氧气为大鼠离体子宫平滑肌供氧。方法:采用HW-400E/S型平滑肌槽及BL-420F生物机能实验系统观察灌注液内通入氧气、空气、氮气及无通气对大鼠离体子宫平滑肌收缩反应的影响。结果:与灌注液内通入氧气相比,通入空气和氮气以及不通气均对子宫平滑肌收缩幅度产生不同的结果。离体子宫平滑肌的收缩幅度在氧气组与空气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实验完全可以通入空气供氧,即满足了供氧,同时也可促进灌注液流动,使离体子宫充分与灌注液接触。
- 徐继辉王秀娟李贞应康王艳芳
- 关键词:氧气离体子宫平滑肌
- PBL结合TBL教学法在医学免疫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被引量:14
- 2016年
- 本文首次在医学免疫学实验教学中尝试PBL与TBL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主体地位,结果表明,PBL与TBL融合应用,有利于增强学生自主学习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为进一步深化实验教学改革提供借鉴。
- 王艳芳赵继军常江
- 关键词:医学免疫学实验教学教学改革PBLTBL
- hERα-LBD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蛋白表达活性鉴定
- 2017年
- 目的构建人雌激素受体α亚型配体结合区(hERα-LBD)的原核表达载体,并进行表达蛋白的活性鉴定。方法以hERα-LBD质粒为模板,采用PCR方法扩增hERα-LBD基因,PCR扩增产物鉴定后与T载体(pGEM-T-easy)连接,将连接物转化到感受态细胞中,阳性菌落经酶切和测序鉴定,和pET-28a(+)质粒分别进行双酶切,T4DNA连接酶连接,构建重组表达载体pET-28a(+)-hERα-LBD,转化到大肠杆菌JM109和BL21感受态细胞中。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IPTG)诱导细胞表达hERα-LBD融合蛋白;将雌二醇-牛血清白蛋白(BSA)偶联抗原(E2-BSA)与融合蛋白混合,通过电泳法鉴定hERα-LBD的雌激素配体结合活性。结果 PCR扩增的hERα-LBD基因片段约为1.9kb,与预期目的片段大小一致。与T载体连接,形成pGM-T-hERα-LBD重组质粒,转化到感受态细胞,阳性菌落酶切和测序鉴定正确,与pET-28a(+)质粒酶切后连接,成功构建原核重组表达载体pET-28a(+)-hERα-LBD;在大肠杆菌中异源表达人雌激素受体ERα的配体结合区hERα-LBD蛋白。经亲和色谱法纯化后,hERα-LBD蛋白的表达量可达250mg/L。电泳法证实hERα-LBD具有雌激素结合活性。结论成功构建原核重组表达载体pET-28a(+)-hERα-LBD,hERα-LBD具有雌激素结合活性。
- 王艳芳赵继军田再民郭彦峰
- 产前检查免疫检验项目的临床价值分析
- 2023年
- 调研并分析孕孕产妇产前免疫检验项目的具体效果及临床价值,以期全方面提升孕产妇检查质量及效果。为保障最终调查结果的有效性,本次调查的周期为两年,初始调查时间为2020年3月1日,调查结束时间为2022年3月1日,共计选择了120例预产期孕孕产妇作为调查对象,按照孕孕产妇建档时间的先后顺序分为了两个小组,以调查组和常规组为两个小组命名,每个小组都有60例预产期孕孕产妇,常规组的孕孕产妇采取的产前检查项目基本上以传统的产科检查为主,调查组孕孕产妇基于常规组的基础之上,选择应用免疫学检验项目,对两组孕产妇在通过不同检验方式后的检查结果进行比对,分析检验项目的有效性。同时,观察分析两组孕孕产妇分娩过程中,多种类型危险因素的发生情况,并做进一步对比。从孕孕产妇分娩过程中多种类型危险因素的发生情况来看,常规组的整体检出率明显高于调查组,通过两组比较,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两组孕孕产妇最终的妊娠结果来看,调查组的妊娠结果明显优于常规组,通过两组比较,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孕孕产妇来说,最终的妊娠结果是尤为重要的,通过生产前的一系列产前免疫学检验项目,可大大的减少分娩过程中的危险因素,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在最大程度上保障孕孕产妇及新生儿的安全,确保妊娠结果,有助于提升孕产妇最终的生产质量。
- 刘晓梅陈建芳梅建军任可王艳芳
- 关键词:产前检查免疫检验
- 基于组学技术分析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血清生物标志物
- 2023年
- 目的:采用代谢组学分析肺炎支原体肺炎儿童血清中代谢物的变化,以期筛选出与肺炎支原体肺炎相关的潜在生物标志物,并进行相关通路分析。方法:选取2022年5月至2022年7月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儿科收治的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为病例组,同时选取年龄匹配的健康体检儿童为对照组。采集研究对象晨起空腹静脉血2 mL,利用UPLC-Q-TOF-MS方法分析血清中代谢产物,并进行通路富集分析。结果:正、负离子模式共筛选出243种代谢物,差异代谢物有19种,与对照组相比,病例组升高6种物质,降低13种物质。通路富集分析结果显示,代谢通路包括氨基酸的生物合成、胆固醇代谢及鞘脂信号通路等。结论: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患者与正常儿童的血清非靶向代谢组存在差异,磷脂酰胆碱对肺炎支原体肺炎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 王艳芳赵继军王雅菲吴海荣
- 关键词:肺炎支原体肺炎支原体肺炎代谢组学
- 基于TMT蛋白组学研究纳米氧化铈对小鼠脑组织的作用
- 2023年
- 目的:探究纳米氧化铈对小鼠海马组织的作用,利用蛋白质组学进行差异蛋白分析,探析在脑相关疾病治疗药物的开发应用中,纳米氧化铈是否可以作为药物递送载体。方法:将ICR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和纳米氧化铈组,纳米氧化铈组尾静脉注射粒径为2~6 nm的纳米氧化铈(0.4 mg/kg),对照组给予等计量的生理盐水,通过行为学、组织病理学和TMT蛋白质组学进行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纳米氧化铈组小鼠行为学和组织病理学表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蛋白组学发现523种蛋白质存在差异表达,其中243个蛋白下调,280个蛋白上调。KEGG通路分析表明,差异蛋白富集的主要通路包括氧化磷酸化信号通路、Wnt信号通路、长时程增强信号通路、胆固醇代谢通路等。结论:粒径为2~6 nm,剂量为0.4 mg/kg的纳米氧化铈对小鼠海马组织没有损伤作用,可作为药物递送的载体。
- 李宜格郭丽娜李裕林梅建军张涛赵继军王艳芳
- 关键词:蛋白质组学纳米氧化铈海马
- 不同理化因素对天山雪莲组培苗生长及总黄酮量的影响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研究不同理化因素对天山雪莲组培苗生长和总黄酮生物合成的影响。方法测定不同理化因素影响下天山雪莲组培苗干质量和总黄酮量。结果利于天山雪莲生长及黄酮积累的培养条件:MS培养基附加6-BA 0.5 mg/L,NAA 0.05mg/L,氮源浓度40 mmol/L,NH4+-NO3比例为15︰25,碳源蔗糖质量浓度40 g/L,pH值5.0~6.0,光照强度2 500 lx,温度25℃。结论各项最佳培养条件的组合总体上可以促进天山雪莲生长和总黄酮生物合成,氮源、碳源和温度对天山雪莲生长及总黄酮量的影响最为明显。
- 吕亚丽王艳芳张福生郭顺星
- 关键词:天山雪莲黄酮氮源碳源
- BOPSPS模式+信息化技术重构医学免疫学课程教学
- 2021年
- 目的探讨BOPSPS模式+信息化技术重构课堂在医学免疫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研究对象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09人。实验组采用BOPSPS教学模式+信息化技术重构课堂教学模式,对照组采用传统的课堂讲授教学模式。课程结束后,进行满意度调查、教学效果评价对比、学生综合成绩比较。结果实验组学生的满意度超90%;两组学生教学效果评价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综合成绩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BOPSPS模式+信息化技术重构课堂教学可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升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 梅建军陈建芳王艳芳刘友任可
- 关键词:医学免疫学信息化技术
- 内蒙古地区中药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用药规律分析
- 2021年
- 目的:归纳整理和分析探讨内蒙古自治区中药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用药规律和特点。方法:收集国家卫生健康委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以及内蒙古自治区卫健委官方网站公布的最新关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药诊疗方案,下载相关文献并筛选符合纳入标准的中药处方,运用WPS office2016统计常用药物频数并分析整理高频药物的性味、归经以及功效。结果:一共收集整理处方14首,中药种类75种,使用总频数180次,使用频数5次及以上的前10味药分别是甘草、藿香、半夏、石膏、苍术、厚朴、麻黄、柴胡、生姜、杏仁,频数总占比为36.67%。使用频率最高的甘草属补虚药;藿香、苍术、厚朴属化湿药;麻黄、柴胡、生姜属解表药;半夏属化痰药;石膏属清热药;杏仁属平喘止咳药。除石膏大寒,柴胡微寒外,性味多为温、辛、苦,归经多归肺、胃、脾经。结论:内蒙古新型冠状病毒中药治疗方案主要以化湿、解毒为治疗目标;以宣肺平喘、清热泻肺为主,补脾益气为辅的综合治疗方法调节病患的机体,并且用药三因制宜才能更好的发挥中医药作用。
- 宋宽张红丽萨如拉郭叶王瑞王艳芳
- 关键词:中药治疗用药规律
- 牛支原体EF-Tu基因的克隆表达、亚细胞定位及间接ELISA方法建立被引量:9
- 2019年
- 旨在获得牛支原体延伸因子EF-Tu蛋白,分析其在牛支原体菌体内的分布情况,建立EF-Tu间接ELISA法,为进一步研究牛支原体EF-Tu的生物学功能提供理论依据,也为建立牛支原体有效的血清学诊断方法和亚单位疫苗的研制奠定基础。参照Uniprot数据库中M.bovis PG45株EF-Tu基因序列,应用Overlap PCR扩增获得EF-Tu基因并将其克隆至pMD19-T载体,测序正确后,构建pET32a-EF-Tu原核表达载体,转化大肠杆菌BL21表达菌,IPTG诱导表达,纯化后的表达产物免疫新西兰兔(New Zealand rabbit)制备多克隆抗体,利用间接ELISA测定高免血清抗体效价,用Western blot和间接ELISA法初步定位EF-Tu在菌体内的分布,通过优化反应条件,建立间接ELISA检测法。结果表明:重组蛋白EF-Tu约为66ku,主要以可溶性形式表达;采用间接ELISA测定的多克隆抗体效价为1:6400;Western blot和ELISA表明该蛋白在牛支原体细胞质和细胞膜中均有表达,且含量相当。利用EF-Tu建立的ELISA法具有很好的特异性和敏感性。通过原核表达系统成功得到牛支原体延伸因子的重组蛋白,该蛋白分布于菌体细胞质和膜表面,且含量基本相当。本研究所建立的EF-Tu ELISA法适合大规模的血清学诊断检测。
- 王艳芳王艳芳郭婷张新竹吴倩陈昕迪郝永清
- 关键词:牛支原体多克隆抗体亚细胞定位ELIS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