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莉莉
- 作品数:108 被引量:215H指数:8
- 供职机构:青岛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岛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山东省医药卫生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化学工程轻工技术与工程文化科学更多>>
- 正常胃黏膜菌群特征分析2例被引量:3
- 2013年
- 目的:分析消化不良患者的正常胃黏膜菌群特征.方法:收集2例正常胃黏膜病理学消化不良患者的胃窦黏膜,提取黏膜组织基因组DNA,应用PCR方法扩增16S rRNA,进行二代454焦磷酸测序.测序数据应用操作单元(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s,OTU)聚类分析、多样性分析和分类学分析等生物信息技术分析胃黏膜菌群的结构、多样性和丰度.结果:患者A和B胃黏膜菌群的高通量测序分析分别得到20565条和17487条优化序列,测序覆盖深度>0.98.经过97%相似度归并后分别得到638个OTUs和667个OTUs;菌群多样性分析显示正常胃黏膜菌群的chao指数和shannon指数均低于粪便菌群.患者A的胃黏膜菌群由58个属的细菌构成,归属于14个门,以变形菌门为主(99.49%),其次为放线菌门、硬壁菌门和拟杆菌门等.患者B胃黏膜菌群构成与患者A相似,由64个属的细菌构成,归属于19个门.粘质沙雷(氏)菌为正常胃黏膜菌群的优势主导菌.结论:正常胃黏膜菌群多样性丰富,以变形菌门为主,沙雷(氏)菌为优势主导菌.
- 王莉莉董开芯周建华于新娟贾盛佼董全江
- Toll受体-1基因多态性与幽门螺杆菌易感性的关系被引量:4
- 2014年
- 目的:探讨TLR-1 rs4833095基因多态性与幽门螺杆菌(H.pylori)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选取13C-尿素呼气试验确诊的H.pylori阳性与阴性病例各200例,应用测序方法检测TLR1 rs4833095基因型。结果:病例TLR1 rs4833095基因型分布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P>0.05)。H.pylori阳性组AA基因型频率(16.5%)明显高于H.pylori阴性组(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1.88,95%CI:1.03-3.44,χ2=4.332,P=0.037)。结论:TLR1 rs4833095基因多态性能够影响H.pylori易感性,AA基因型可能是患者感染H.pylori的易感因素。
- 王正强于新娟王莉莉贾盛佼董全江
-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基因多态性
- 舌鳞状细胞癌来源的C.sputigena的分离、鉴定及全基因组分析
- 2024年
- 目的:分离及鉴定舌鳞状细胞癌(tongue squamous cell carcinoma,TSCC)来源的生痰二氧化碳嗜纤维菌(C.sputigena),从基因组水平分析其耐药和毒力特征。方法:对TSCC患者的癌组织黏膜的细菌进行分离培养,获得菌株n105及n106。通过菌落形态、革兰染色、16S rRNA序列分析及进化树构建鉴定菌种,采用纸片扩散法检测菌株对4种抗菌药物(克拉霉素、对甲硝唑、青霉素和左氧氟沙星)的敏感性,采用第三代测序技术对菌株n106进行全基因组测序。结果:菌株n105及n10616S r RNA序列经BLAST比对及构建Neighbour-Joining进化树,鉴定为C.sputigena。药敏实验表明,C.sputigena菌株n105及n106对克拉霉素敏感,对甲硝唑、青霉素和左氧氟沙星均耐药。全基因组测序结果发现,C.sputigena菌株n106的基因组长度为2.86 Mb,鸟嘌呤-胞嘧啶含量为38.36%,编码2609个基因。预测毒力基因为tufA、app、clpV、cpsA、acpXL和fHbp,耐药基因为blaCSP-1和erm(F)。结论:TSCC来源的C.sputigena对甲硝唑、青霉素和左氧氟沙星耐药,携带多种毒力及耐药基因,具备潜在致病特征。从微生物角度为早期防控和治疗TSCC提供了新的策略。
- 关智辉李茹于晓芸王莉莉于苗苗巩陆阳袁荣涛周建华
- 关键词:舌鳞状细胞癌基因组学耐药毒力基因
- 一种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应用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应用,该药物组合物由活性成分和辅料制备而成,所述的活性成分包括去氢厄弗酚。去氢厄弗酚通过刺激P物质和胃动素的释放,促进胃排空和小肠推进,为临床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提供了一种...
- 王莉莉董全江周建华于新娟姜维娜
- 文献传递
- 一种聚乙烯醇凝胶溶液、粘合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本发明提供一种聚乙烯醇凝胶溶液、粘合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聚乙烯醇凝胶溶液以聚乙烯醇和无机盐为原料,以水为溶剂,其中,聚乙烯醇的浓度为3‑30wt%,无机盐的浓度为30‑400wt%,其中,无机盐选自氯化钙、氯化锌、...
- 王莉莉徐崇智刘硕田心语张宪胜夏延致
- 文献传递
- 慢性胃炎患者胃黏膜菌群定位及定量分析被引量:3
- 2015年
- 目的对慢性胃炎患者胃黏膜菌群进行定位及定量分析,探究其与胃炎及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感染的相关性。方法收集58例慢性胃炎患者胃黏膜标本,提取胃黏膜菌群DNA,行荧光定量PCR定量胃黏膜总细菌及H.pylori,并进行相关性分析;另收集12例慢性胃炎患者胃黏膜标本石蜡包埋切片行荧光原位杂交定位胃黏膜菌群;慢性胃炎、肠化生程度的分类依据新悉尼分类系统。结果慢性胃炎患者胃黏膜细菌主要分布于胃黏膜表面、胃小凹及腺体中,细菌单个散在分布或聚集成团。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胃黏膜总细菌数与性别、年龄、肠化生程度无关,与H.pylori感染、慢性胃炎程度有关(P<0.05)。H.pylori阳性组胃黏膜总细菌数与H.pylori细菌数目呈明显正相关(r=0.536,P<0.01)。不同胃炎程度之间胃黏膜总细菌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重度胃炎组胃黏膜总细菌数明显高于轻、中度胃炎组(P<0.05、0.01)。不同肠化生程度之间胃黏膜总细菌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pylori阳性组胃黏膜总细菌数明显高于阴性组(P<0.01)。结论慢性胃炎患者胃黏膜菌群主要分布于胃黏膜表面、胃小凹及腺体中,细菌单个散在分布或聚集成团。胃黏膜菌群与慢性胃炎程度、H.pylori感染有关,与性别、年龄、肠化生程度无关,提示胃黏膜菌群的改变参与慢性胃炎的发展,H.pylori感染可改变胃黏膜菌群。
- 贾盛佼于新娟王莉莉姜维娜耿长新董全江
-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慢性胃炎
- 一种治疗口腔溃疡的中药散剂
- 一种治疗口腔溃疡的中药散剂,解决了现有的治疗口腔溃疡的药物存在的止痛、收敛伤口创面、消炎、消肿的效果不理想的问题,其原料基本组成为:冰片、青黛、明矾、三七、黄芪、金银花、板蓝根、甘草、薄荷和黄连。该散剂治疗口腔溃疡、口腔...
- 周建华王琪姝邱建忠王莉莉
- 文献传递
- LAMP法和传统培养法检测下呼吸道感染常见病原体的比较研究被引量:8
- 2021年
- 目的应用恒温扩增(LAMP)芯片法对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痰标本13种常见病原体进行核酸检测,并与传统培养法比较,调查病原体的分布特点,研究LAMP技术对下呼吸道感染病原体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9年7月至2019年12月在青岛市市立医院住院的疑似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痰液标本2430例,LAMP芯片法检测病原体,其中1905例同时行细菌培养。分析下呼吸道感染病原体的分布特点,并与传统培养法进行比较,对两种检测方法的病原检出种类、数量和检测一致性进行对比。结果2430例标本通过LAMP芯片法检出阳性1132例,阳性率46.58%。单一病原感染653例(26.87%),混合感染479例(19.71%)。LAMP芯片法检出的主要病原菌为流感嗜血杆菌(16.30%)、肺炎克雷伯菌(9.75%)、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9.05%),未检测到嗜肺军团菌。传统培养法检出阳性440例,阳性率23.10%,单一病原感染338例(17.74%),混合感染102例(5.35%)。传统培养法检出的主要病原菌为铜绿假单胞菌124例(6.51%)、鲍曼不动杆菌117例(6.14%)、肺炎克雷伯菌105例(5.51%)。两种方法的铜绿假单胞菌阳性率具有较高的一致性(Kappa=0.658),鲍曼不动杆菌、大肠埃希氏菌、肺炎克雷伯菌阳性率具有中等一致性(0.4
- 徐晓娜孙昕王莉莉董全江李培杰
- 关键词:下呼吸道感染病原体检测痰培养
- 幽门螺杆菌SNP183111与胃癌的相关性及其对细菌致病性的影响
- 2024年
- 目的探究H.pylori SNP183111多态性与胃癌发生的相关性。方法将148株H.pylori菌株分为两组,其中胃癌组58株,非胃癌组90株,采用PCR方法扩增并结合一代测序,分析H.pylori SNP183111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从中选取6株H.pylori菌株以MOI 100∶1感染AGS细胞,运用尿素酶比色法计算细菌黏附率,qRT-PCR检测宿主细胞中IL-8、TNF-αmRNA的表达,ELISA检测培养液中IL-8、TNF-α的浓度。结果在临床菌株中,H.pylori SNP183111 T碱基在胃癌组中的变异率(60.3%)高于非胃癌组(4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34,P=0.031,OR=2.1)。体外实验表明,与H.pylori SNP183111 C碱基相比,含有T碱基的菌株对宿主细胞的黏附力、诱导IL-8、TNF-α的表达水平均无显著变化。结论H.pylori SNP183111与胃癌发生风险显著相关,但不影响细菌的黏附以及IL-8、TNF-α的表达。
- 赵振宇高玉强王啸宇魏毅王莉莉余梦超董全江
-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单核苷酸多态性胃癌IL-8TNF-Α
- 毒力基因序列变异对幽门螺杆菌毒力的影响
- 2024年
-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是一种常见细菌,H.pylori感染已经被证实为胃癌的高危因素。世界上约50%人口感染了H.pylori。然而,最终只有2%~3%的H.pylori感染者会患上胃癌。不同的疾病结局是由细菌、宿主和环境因素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所介导的。过去20年里,通过对宿主和细菌因素的研究,提高了对H.pylori发病机制的认识。这些研究包括确定不同的毒力因子序列变异对H.pylori致病的影响及其与不同疾病结局的关联,特别是细菌黏附素、细胞毒素和空泡毒素等。
- 王萌萌梁淑贞余梦超王莉莉王啸宇董全江
-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毒力基因胃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