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莉莉

作品数:16 被引量:73H指数:6
供职机构: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0篇成像
  • 6篇肿瘤
  • 6篇磁共振
  • 6篇磁共振成像
  • 4篇动脉
  • 4篇直肠
  • 4篇X线
  • 4篇X线计算
  • 4篇X线计算机
  • 3篇直肠癌
  • 3篇直肠肿瘤
  • 3篇体层摄影
  • 3篇体层摄影术
  • 3篇加权成像
  • 3篇肠癌
  • 3篇肠肿瘤
  • 2篇血管
  • 2篇神经内分泌
  • 2篇先天性
  • 2篇内分泌

机构

  • 16篇福建医科大学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西门子(中国...

作者

  • 16篇王莉莉
  • 15篇段青
  • 12篇薛蕴菁
  • 8篇黄新明
  • 7篇陈光亮
  • 6篇王承胜
  • 4篇刘元芬
  • 3篇孙斌
  • 2篇王华
  • 2篇薛蕴青
  • 2篇林维文
  • 1篇官国先
  • 1篇陈丽红
  • 1篇张静
  • 1篇许乙凯
  • 1篇薛蕴箐
  • 1篇郑宇辉
  • 1篇陈旭辉

传媒

  • 2篇心血管康复医...
  • 2篇中华胃肠外科...
  • 1篇福建医科大学...
  • 1篇中华肿瘤杂志
  • 1篇中华放射学杂...
  • 1篇临床放射学杂...
  • 1篇中国医学影像...
  • 1篇天津医科大学...
  • 1篇重庆医科大学...
  • 1篇中华肝脏病杂...
  • 1篇中华神经医学...
  • 1篇中国CT和M...
  • 1篇中国医药科学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3篇2011
  • 2篇2009
  • 1篇2008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3.0T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在直肠癌术前新辅助治疗疗效评估中的价值
徐雪刘元芬段青薛蕴菁王莉莉陈光亮
不同病理类型和分化程度胃癌宝石CT能谱曲线及CT值的比较被引量:14
2019年
目的探讨不同病理类型和分化程度胃癌宝石CT能谱曲线及CT值的差异。方法收集91例胃癌患者的术前宝石CT影像资料,其中黏液癌24例,非黏液癌67例;印戒细胞癌16例,黏液腺癌8例;中分化腺癌32例,低分化腺癌35例。术前行宝石CT能谱成像,采用GSI Viewer软件获得病灶的静脉期能谱曲线,计算曲线斜率,并测量40~140 keV(间隔10 keV)的11个单能CT值。比较不同病理类型和分化程度胃癌的能谱曲线和CT值。结果非黏液癌、印戒细胞癌和低分化腺癌的曲线斜率分别为-1.92±0.53、-1.73±0.37和-2.14±0.54,其绝对值分别大于黏液癌(-1.45±0.54)、黏液腺癌(-0.90±0.34)和中分化腺癌(-1.67±0.4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黏液癌与非黏液癌在40~140 keV的11个单能CT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前者不同程度低于后者,能量越低CT值差别越大;印戒细胞癌与黏液腺癌在40~100 keV下的7个单能CT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低分化腺癌与中分化腺癌在40~90 keV下的6个单能CT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不同病理类型和分化程度的胃癌有其特征性静脉期能谱曲线,低能量时CT值存在明显差异。利用宝石CT的能谱曲线可能有助于术前评估胃癌的病理类型和分化程度。
陈丽红薛蕴菁段青黄新明王莉莉陈光亮
关键词:胃肿瘤能谱成像病理类型分化程度
3.0T磁共振在直肠癌术后复发与良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应用被引量:11
2011年
目的评价3.0T MR的T2加权成像(T2WI)、弥散加权成像(DWI)和三维容积内插屏气检查(3D—VIBE)在直肠癌术后肿瘤复发与良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2007年4月至2010年10月经MR检出的28例直肠癌术后病变患者的MR影像资料.28例患者均接受T2WI序列和DWI序列检查,其中有24例接受3D—VIBE序列检查。选取13例同时期因盆腔其他病变行MR扫描而直肠无病变的病例为正常对照组。测量计算T2WI中病灶或正常直肠壁与右侧臀大肌的信号强度比值(SIL/SIM)、表观弥散系数(ADC)值、髂外动脉增强达高峰后第2个序列的病变信号强度净增值与髂外动脉信号强度净增值的比值(SIL/SIA),观察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形态,划分良性型(平坦型和持续强化型)与恶性型(迅速强化型)。以手术病理结果或临床综合诊断结果为最后诊断。结果28例患者中共检出不同性质的病灶29个,其中直肠癌复发病灶17个,良性病灶12个,包括纤维瘢痕组织4个(其中陈旧性脓肿1个),慢性炎性病灶6个,瘘管1个,脓肿1个;有14个病灶经手术病理证实。SIL/SIM在良性组为2.84±1.52.恶性组为2.58±0.80,正常对照组为2.13±0.58: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620,P=0.211)。以(1.21×10^-3)mm^2/s为阈值,ADC值诊断恶性病变的敏感性为100%(17/17),特异性为91.7%(11/12).准确性为96.6%(28/29)(Kappa检验P=0.928),诊断一致性好;以0.28为阈值,SIL/SIA诊断的敏感性为100%(13/13),特异性为66.7%(8/12),准确性为84.0%(21/25)(Kappa检验P=0.675),诊断一致性中等:以TIC为诊断标准.诊断的敏感性为100%(13/13),特异性为83.3%(10/12),准确性为92.0%(23/25)。结论T2WI技术无法鉴别诊�
王莉莉段青薛蕴箐黄新明王承胜孙斌
3.0T MRI在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评估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结合神经内分泌肿瘤(NEN)2010年WHO新分类分级系统,探讨直肠NEN的MR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或肠镜病理证实的20例直肠NEN的MRI表现和临床病理资料。结果20例直肠NEN中,MRI检出17例,检出率为85%,3例病变漏诊(最大径均<1cm)。20例直肠NEN包括12例G1,主要表现为息肉样黏膜隆起型结节,最大径均值为(1.09±0.94)cm;8例G2及G3病例的主要表现为直肠肿块,最大径均值分别为(2.47±1.56)cm和(4.60±2.07)cm。G1,G2和G3间MRI测量的最大径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级别增高,直肠NEN的最大径增大,G1级直肠NEN的ADC值和强化程度高于G2和G3。结论直肠NEN的MR影像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并有助于肿瘤的分级。
林维文王莉莉段青薛蕴菁郑宇辉官国先
关键词:直肠肿瘤神经内分泌瘤磁共振成像
拉伸指数弥散加权成像模型直方图分析预测单发肝细胞癌微血管侵犯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评估拉伸指数模型弥散加权成像(DWI)直方图分析术前预测单发肝细胞癌(HCC)微血管侵犯(MVI)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3例经病理确诊单发HCC患者的腹部MRI,根据病理结果分为MVI(+)组(n=22)和MVI(-)组(n=21)。采用拉伸指数模型分析DWI,获得表观弥散系数(ADC)、分布弥散系数(DDC)和水分子各向异质性(α)直方图参数,比较组间临床资料及直方图参数差异;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参数预测MVI的效能,并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MVI的独立预测因素。结果组间肿瘤直径、ADC第5百分位数(5th)、DDC第5、25、50百分位数(5th、25th、50th)及平均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其余直方图参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DDC 5th预测MVI的曲线下面积(AUC)最大,为0.86,高于DDC(25th、50th)及平均值、ADC 5th、肿瘤直径(Z=1.96~2.91,P均<0.05),其余参数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Z=0.12~1.91,P均>0.05)。DDC 5th是MVI的独立预测因素(P=0.005)。结论拉伸指数DWI模型直方图分析有助于术前预测单发HCC的MVI,以DDC 5th诊断效能最佳。
李宏翔薛蕴菁王莉莉张静段青许乙凯
关键词:弥散磁共振成像
3.0T磁共振三维容积内插屏气检查在小肝癌诊断中的应用被引量:4
2008年
目的探讨3.0T磁共振(MRI)三维容积内插屏气检查(3D—VIBE)序列动态增强扫描对小肝癌的检出率,并评价其在小肝癌定性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手术及病理学检查证实的61例小肝癌患者的影像学资料,用3.0T磁共振扫描仪进行平扫及3D—VIBE序列动态增强扫描。分析病灶在3D—VIBE序列动态增强扫描各个时相的信号特点及强化特征,评价各平扫及增强序列对病灶的检出率及定性诊断价值。结果61例患者手术共发现66个病灶,49个病灶见假包膜形成。T1加权成像(T1WI)发现病灶43个(65.15%),19个(38.78%)见假包膜。T2加权成像(T2WI)发现病灶53个(80.30%)。3DVIBE序列动态增强扫描共发现65个病灶(98.48%),35个(71.43%)见假包膜。3种不同序列对病灶检出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4.197,P〈0.05)。平扫(T1WI+T2WI)与3D—VIBE序列动态增强扫描对病灶的定性准确率的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6,P〈0.05)。结论3.0TMRI3D—VIBE序列动态增强扫描的扫描速度快,可清楚显示动脉期、门静脉期及实质期等各个时相的特点,这不仅有利于发现平扫所不能发现的小病灶,而且可以通过绘制时间-信号强度曲线协助诊断。对肝癌癌灶的检出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王承胜段青薛蕴菁孙斌黄新明王莉莉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肝肿瘤
磁敏感加权成像在测量帕金森病黑质铁沉积面积中的初步应用被引量:9
2011年
目的探讨磁共振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在PD患者脑铁沉积面积测量中的初步应用价值。方法收集自2008年2月至2009年12月间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行头颅MR检查的原发性PD患者30例,设为患者组,另设同期健康体检及正常志愿者19例为对照组。对2组成员行头颅SWI序列扫描。其中患者组成员再根据Hoehn-Yahr分级分为I~Ⅱ级组(19例),Ⅲ~Ⅳ级组(11例);根据病程分为≤5年组(8例)及〉5年组(22例),分别测量不同级别及病程的2组患者黑质铁沉积面积。结果患者组与对照组成员黑质铁沉积面积分别为(380.6±63.6)pixel和(507.6±97.6)pixe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Ⅱ级与Ⅲ~Ⅳ级PD患者、≤5年和〉5年PD患者之间黑质面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WI对铁沉积非常敏感,可以通过测量黑质铁沉积面积客观评价PD患者脑铁沉积情况。
黄新明孙斌薛蕴菁王莉莉段青戴勇铭
关键词:帕金森病磁敏感加权成像
肩胛骨嗜酸性肉芽肿的影像学表现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分析肩胛骨嗜酸性肉芽肿的影像学表现,探讨其临床特点和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分析8例肩胛骨嗜酸性肉芽肿的临床和X线、CT及MRI影像学资料。结果 8例患者中,所有病灶均累及关节盂部。X线平片上所有病灶表现为溶骨性骨质破坏,局部骨皮质变薄。7例行CT检查者中,4例病灶骨质破坏区可见残存细小骨碎片。6例病灶可见周围骨皮质不规则破坏中断,其中3例可见软组织肿块形成,1例见骨膜反应;1例骨皮质规则完整。1例全肩胛骨弥漫性病灶呈囊状膨胀性骨质破坏,周围见多发结节及团块状软组织肿块,同侧腋窝见多发肿大淋巴结。2例行MRI检查者病灶表现为等T_1、长T_2信号,其中1例骨皮质中断破坏,周围软组织见大片稍长T_1、长T_2信号水肿灶,T_2WI及脂肪抑制序列可见病变边缘环绕线状低信号影。结论儿童及青少年肩胛骨尤其关节盂出现溶骨性骨质破坏,相邻骨皮质变薄或破坏中断,可伴有软组织肿块,影像学改变明显而临床症状轻微,应考虑到嗜酸性肉芽肿的可能性。
王承胜薛蕴菁王华黄新明王莉莉段青
关键词:肩胛骨嗜酸性肉芽肿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磁共振成像
双能量头部CTA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的应用被引量:8
2011年
目的探讨双源CT的双能量头部CT血管造影(CTA)在临床诊断颅内动脉瘤(AN)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了我院自2007年以来26例经介入治疗或手术证实颅内动脉瘤患者的双能量CTA影像学资料,双能量CTA处理后图像由两位放射科医师采用双盲法进行分析。结果 26例在我院经介入治疗或手术证实为颅内动脉瘤患者中,共发现动脉瘤33个,其中19例为单发动脉瘤,3例为2个动脉瘤,2例为4个动脉瘤。双能CTA共检出动脉瘤27个,漏诊6个,其检查的准确性、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81.82%、81.82%及100%。结论双能量CTA作为一种快速、无创性检查技术,能帮助准确诊断颅内动脉瘤,降低受检者和操作者的检查难度。
王莉莉段青薛蕴青陈光亮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CTA
使用宽体探测器捕捉肺动静脉成像最佳时间的可行性研究
2019年
目的:通过对比运用灌注的多期相CTA扫描和常规单期相CTA的图像质量和辐射剂量,探讨使用宽体探测器采用灌注的扫描方式捕捉肺动脉和肺静脉成像的最佳时间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08例因磨玻璃样影(ground-glassopacity,GGO)拟行右上肺段切除术的患者行肺部增强检查。运用Revolution CT,将患者分为2组:A组,灌注方式扫描组,54例;B组,增强跟踪自动触发扫描组,54例。A组扫描方式为采用灌注方式扫描,患者行多模式CT检查,包括肺部CT平扫、CT灌注(CT perfusion,CTP)。造影剂推注后,对感兴趣区160 mm层面内进行CT轴位扫描,扫描时相间隔为2 s,直到肺静脉期结束则停止扫描。B组扫描方式为采用常规增强跟踪自动触发方式。所有病例在肺动脉期和肺静脉期扫描图像中统一选取肺动脉主干、右肺动脉、右肺上叶动脉、右上肺尖段动脉和主动脉及其伴行静脉作为测量对象,测量其CT值和噪声(standard deviation,SD)值且计算4组CT值差,并用积分法评价5、6级肺动脉和肺静脉的显示情况。结果:除了3级(P=0.010)和4级(P=0.003)的CTPA肺动脉CT值存在统计学差异,其他2组1~4级肺动脉和肺静脉CT值差异均没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在CTPA中动脉及伴行静脉的CT值差,以及CTPV中肺静脉与伴行动脉的CT值差中,A组在CTPA和CTPV中的差值明显高于B组,均P<0.05。运用积分法来分析5、6级肺动脉及伴行肺静脉的显示情况,结果显示2组患者的肺动脉显示上均为3分,而2组在肺静脉细小分支上的显示存在统计学差异,A组3.00(3.00,3.00),B组2.00 (1.75,3.00)(Z=2.814,P=0.005)。同时2组患者的肺动脉主干的SD值为28.45±3.47和29.47±3.80(t=0.627,P=0.539),在CTPV时候右上肺静脉的SD值为27.27±7.56和27.76±6.44(t=0.156,P=0.878),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使用宽体探测器采用类似灌注的方式既能满足对肺动静脉CT值的要求,又能有效分离肺动静脉,对于临床开�
刘元芬薛蕴菁王莉莉陈光亮陈依林陈旭辉徐雪段青
关键词:肺动脉肺静脉灌注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