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裴

作品数:119 被引量:359H指数:11
供职机构: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军队指令性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75篇期刊文章
  • 4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10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 1篇机械工程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79篇烧伤
  • 31篇烧伤后
  • 28篇细胞
  • 21篇严重烧伤
  • 21篇肠道
  • 20篇烧伤大鼠
  • 19篇高代谢
  • 17篇肠道营养
  • 15篇缺氧
  • 15篇肠上皮
  • 14篇蛋白
  • 14篇肠源性
  • 14篇肠源性高代谢
  • 13篇黏膜
  • 13篇肠黏膜
  • 12篇代谢
  • 12篇谷氨酰胺
  • 12篇肠上皮细胞
  • 9篇粘膜
  • 8篇早期肠道营养

机构

  • 115篇第三军医大学...
  • 4篇第三军医大学...
  • 3篇第三军医大学
  • 3篇重庆医科大学
  • 1篇重庆大学
  • 1篇兰州军区乌鲁...

作者

  • 119篇王裴
  • 86篇汪仕良
  • 62篇王凤君
  • 55篇尤忠义
  • 55篇彭曦
  • 41篇赵云
  • 13篇黎鳌
  • 13篇陈传莉
  • 12篇黄跃生
  • 11篇颜洪
  • 9篇刘依凌
  • 8篇李牧
  • 8篇戚华兵
  • 8篇陶凌辉
  • 7篇余斌
  • 6篇冯怀志
  • 6篇冯晋斌
  • 6篇徐世伟
  • 6篇陈渝
  • 6篇刘琛

传媒

  • 25篇中华烧伤杂志
  • 20篇第三军医大学...
  • 5篇肠外与肠内营...
  • 4篇第五届全国烧...
  • 4篇全国烧伤创面...
  • 4篇全国烧伤早期...
  • 4篇中华医学会烧...
  • 3篇世界华人消化...
  • 2篇中国危重病急...
  • 2篇中国药房
  • 2篇中华创伤杂志
  • 2篇2010年第...
  • 2篇中华医学会第...
  • 1篇外科理论与实...
  • 1篇中华外科杂志
  • 1篇医学研究通讯
  • 1篇解放军医学杂...
  • 1篇新乡医学院学...
  • 1篇生理学报
  • 1篇中国医师杂志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4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 9篇2010
  • 6篇2009
  • 8篇2008
  • 9篇2007
  • 5篇2006
  • 8篇2005
  • 13篇2004
  • 9篇2003
  • 18篇2002
  • 11篇2001
  • 5篇2000
  • 5篇1999
  • 1篇1998
  • 2篇1997
1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谷氨酰胺颗粒对严重烧伤患者蛋白代谢和免疫功能的影响被引量:5
2002年
目的 :观察严重烧伤患者蛋白代谢和免疫功能的变化及口服谷氨酰胺颗粒剂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双盲对照法 ,将烧伤总面积在30 %~60 %、Ⅲ°烧伤面积在20 %~50 %的39例患者随机分为谷氨酰胺治疗组 (20例 )和安慰剂对照组 (19例 )。治疗组每日服用谷氨酰胺颗粒剂0 5g/kg,对照组服用同等剂量的安慰剂 ,疗程为7天。检测用药前、后两组患者血中谷氨酰胺浓度、血浆前白蛋白、转铁蛋白和免疫球蛋白含量及血浆白细胞介素2(IL -2)水平 ,并记录患者的一般情况及30天创面愈合率和住院日。结果 :治疗组患者用药7天后 ,血浆谷氨酰胺、血浆前白蛋白、转铁蛋白及免疫球蛋白IgG、IgM和IL-2含量均显著高于用药前和对照组(P<0 01) ,而血浆IgA与用药前及与对照组相比 ,无显著性差异 (P>0 05)。与之对应 ,治疗组创面愈合加快 ,住院时间明显缩短。结论 :服用谷氨酰胺能显著提高严重烧伤患者血中谷氨酰胺水平 ,促进机体蛋白合成 ,减少蛋白分解 ,提高机体免疫功能 ,促进创面愈合率 ,缩短住院日。
彭曦尤忠义王风君王裴赵云汪仕良
关键词:谷氨酰胺蛋白代谢免疫功能烧伤
高效稳定表达人缺氧诱导因子抑制因子肠上皮细胞株的建立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通过转染含有人FIH全长cDNA的质粒pcDNA3.1-V5-His-A-FIH,建立FIH高效表达的肠上皮细胞株。方法对pcDNA3.1-V5-His-A-FIH进行扩增、提取,用脂质体Lipofectamine 2000将pcDNA3.1-V5-His-A-FIH转入Caco-2细胞,经G418筛选并逐步传代,RT-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阳性细胞克隆FIH 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转染pcDNA3.1-V5-His-A-FIH后Caco-2细胞FIH mRNA是普通Caco-2细胞的1.98倍,而FIH蛋白含量是普通Caco-2细胞的1.70倍。结论成功建立了高效、稳定表达人FIH基因的肠上皮细胞株。
王裴戚华兵陈传莉刘依凌赵云王凤君
关键词:肠上皮细胞基因表达
GLP-2R上调表达的Caco2细胞株克隆转染、筛选与鉴定
目的建立高血糖素样多肽-2受体(Glucagon Like Peptide-2 Receptor,GLP-2R)上调表达的 Caco2细胞株,为 GLP-2肠道保护机制构建体外模型。方法扩增抽提 GLP-2R/PCDNA...
赵云王凤君王裴戚华兵汪仕良
文献传递
热休克蛋白70对肠上皮细胞缺氧/复氧后线粒体功能及能量代谢的影响被引量:5
2008年
目的了解Ad-热休克蛋白70(HSP70)对缺氧/复氧损伤后肠上皮细胞线粒体功能及能量代谢的影响。方法取肠上皮细胞株IEC-6分别转染Ad-HSP70腺病毒载体和空腺病毒载体,蛋白质印迹法观察HSP70的表达。取IEC-6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不作任何处理)、缺氧/复氧组(给予缺氧/复氧处理)、Ad-HSP70转染组(转染Ad-HSP70腺病毒载体后,给予缺氧/复氧处理)。采用噻唑蓝比色法检测细胞内线粒体脱氢酶的活性,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法测定细胞能量代谢。结果与转染空腺病毒载体相比,转染Ad-HSP70腺病毒载体可显著增加细胞HSP70的表达。缺氧/复氧组细胞内线粒体脱氢酶的活性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Ad-HSP70转染组该指标明显高于缺氧/复氧组(P〈0.01)。缺氧/复氧组细胞内腺苷三磷酸含量较正常对照组显著下降,而腺苷二磷酸、腺苷一磷酸含量显著升高;Ad-HSP70转染组细胞能量指标与正常对照组相似(P〉0.05),较缺氧/复氧组有明显改善(P〈0.05或P〈0.01)。缺氧/复氧组细胞能荷为0.615±0.060,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0.748±0.012,P〈0.01)、Ad-HSP70转染组(0.736±0.028,P〈0.01)。结论Ad-HSP70腺病毒载体转染肠上皮细胞可诱导HSP70表达增加,显著提高细胞缺氧/复氧后胞内腺苷三磷酸的含量及细胞能荷,保护线粒体整体功能,提示线粒体是HSP70保护肠上皮细胞缺氧/复氧损伤的主要靶细胞器之一。
袁志强李晓鲁彭毅志王裴黄跃生杨宗城
关键词:热休克蛋白质类能量代谢线粒体细胞低氧
不同营养支持途径对烧伤大鼠肠粘膜上皮细胞周期的影响被引量:13
2002年
目的 探讨肠道喂养及静脉营养对烧伤早期肠粘膜上皮细胞周期的影响。 方法  6 6只烧伤大鼠随机分为肠道喂养组 (EF组 )及静脉营养组 (PN组 ) ,分别采用灌喂和颈外静脉输入方法给予等氮、等热卡的营养液。每组设伤后 6、12、2 4、4 8、72h 5个观察时相点 ,每时相点 6只大鼠 ,并设正常对照 (6只 )。采用流式细胞技术进行空、回肠粘膜上皮细胞周期分析 ,以Westernblot法检测肠粘膜细胞周期蛋白D1、E及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 (CDK) 2、4的表达。 结果  (1)肠粘膜上皮G0 /G1期细胞百分比的变化 :在空肠粘膜 ,伤后 72h时EF组明显低于PN组 (P <0 .0 5 ) ;在回肠粘膜 ,6、12、4 8、72h时EF组与PN组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2 )伤后 4 8、72h时EF组S期细胞百分比均显著高于PN组 (P <0 .0 5~ 0 .0 1) ;(3)肠粘膜细胞周期蛋白D1表达的变化 :与对照值比较 ,EF组在伤后 2 4h及PN组在伤后 4 8h明显增高 (P <0 .0 5 ) ,72h时EF组显著高于PN组 (P <0 .0 5 ) ;(4)EF组肠粘膜细胞周期蛋白E的表达在伤后 72h显著高于对照值和PN组 (P <0 .0 5 ) ;(5 )PN、EF组肠粘膜CDK2的表达与对照值比较以及PN、EF两组间比较 ,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EF组CDK4的表达在 72h明显增高 (P <0 .0 5 )。 结论?
王凤君汪仕良赵云尤忠义王裴
关键词:营养支持途径肠营养细胞周期细胞周期蛋白类细胞周期蛋白质依赖激酶类肠粘膜上皮细胞
谷氨酰胺强化的肠内营养对烧伤大鼠肠三叶因子表达的影响被引量:3
2004年
目的: 探讨谷氨酰胺(Gln)强化的肠内营养是否能促进烧伤大鼠肠三叶因子(ITF)表达及可能的机制。方法:采用30%体表面积Ⅲ度烧伤大鼠模型,随机分正常对照(C)组,普通肠内营养(EN)组及Gln强化的肠内营养(Gln)组。各组大鼠提供等氮、等能量的营养支持,动态观察烧伤后大鼠血浆Gln浓度和肠组织中ITF 及ITF mRNA的变化。结果: 正常大鼠血浆Gln浓度较高(642.30±85.38 mmol/L),小肠中ITF及ITF mRNA均有一定表达。烧伤后血浆Gln呈不断下降趋势,伤后10 d达最低值,仅为正常值的45%,ITF的表达也明显降低。两组比较,Gln组大鼠血浆Gln含量和肠组织中ITF 及ITF mRNA水平均明显高于EN组,同时Gln组肠粘膜受损程度也明显低于EN组。相关分析显示,血浆Gln浓度同肠粘膜ITF含量呈显著正相关(r =0.94,P<0.01)。结论:严重烧伤后血浆Gln浓度降低,肠道合成和分泌ITF的能力下降,口服Gln能抑制烧伤后机体Gln耗竭,保护肠粘膜正常结构和功能,促进ITF特别是ITF二聚体的合成和分泌。
彭曦陈蓉春王裴尤忠义汪仕良
关键词:谷氨酰胺肠三叶因子肠内营养烧伤
RNA干扰抑制缺氧诱导因子1α表达对缺氧内皮细胞通透性的影响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 了解RNA干扰技术特异性抑制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表达对缺氧血管内皮细胞通透性的影响.方法 利用质粒pcDNA6.2-GW/EmGFP-miR构建针对人HIF-1α基因的RNA干扰表达载体.将VE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缺氧组(置于含体积分数1%O_2的混合气体环境中缺氧处理6 h)、转染组、转染缺氧组(转染载体后再进行缺氧处理).采用RT-PCR法检测正常对照组、转染组HIF-1αmRNA表达,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4组细胞HIF-1α蛋白表达.荧光分光光度计检测单层VE细胞的通透性.将上述缺氧处理替换为HIF-1α特异性诱导剂1 mmol/L二甲氧乙二酰甘氨酸(DMOG),分为DMOG组、转染DMOG组、正常对照组、转染组,采用蛋白质印迹法观察各组HIF-1α蛋白表达.除通透性检测数据用荧光强度值表示外,其他数据用密度比值表示.实验结果进行组间两两t检验.结果 正常对照组细胞HIF-1α mRNA相对含量为0.765±0.069,转染组细胞HIF-1α mRNA相对含量为0.093±0.007,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696,P〈0.05).转染缺氧组细胞HIF-1α蛋白含量为0.591±0.029,显著低于缺氧组(2.612±0.259,t=13.415,P〈0.05);转染DMOG组HIF-1α蛋白含量为0.566±0.008,显著低于DMOG组(3.243±0.551,t=6.975,P〈0.05).缺氧组单层血管内皮细胞通透性(41.6±11.1)较正常对照组(9.4±1.5)显著升高(t=6.238,P〈0.05),转染缺氧组单层血管内皮细胞通透性(13.3±4.5)显著低于缺氧组(t=5.430,P〈0.05).结论 采用特异性针对HIF-1α基因的RNA干扰技术,能有效抑制内皮细胞HIF-1α表达,并明显抑制缺氧引起的血管内皮细胞通透性增强.
刘琛王裴李牧王凤君
关键词:缺氧诱导因子1,Α亚基RNA干扰内皮细胞缺氧通透性
肠三叶因子在大鼠肠道中表达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3
2000年
目的 研究肠三叶因子 (ITF)及其mRNA在大鼠肠道的分布规律。方法 采用原位杂交、免疫组化等手段观察了ITF及ITFmRNA在大鼠肠道的表达并使用高效液相色谱仪检测了不同肠段ITF的含量。结果 从十二指肠至结肠均有ITF及ITFmRNA表达 ,主要分布于肠绒毛杯状细胞 ,其中ITFmRNA仅在杯状细胞的基底和边缘表达 ,其它区域的杯状细胞则呈ITFmRNA阴性反应 ,同时发现部分其它部位的肠上皮细胞中亦有少量ITF及ITFmRNA表达。ITF定量分析显示 ,整个肠道中以十二指肠含量最高 ,空回肠次之 ,结肠含量较低 ,各段小肠中ITF含量差异不显著 (P >0 .0 5 ) ,但都明显高于结肠 (P <0 .0 1)。结论 杯状细胞是合成ITF的主要场所 ,ITF在肠道分布的差异可能同各肠段分泌的粘液性质不同有关。
彭曦谭银玲陶凌辉王凤君赵云王裴尤忠义汪仕良
关键词:肠三叶因子肠道ITFMRNA
RNA干扰抑制缺氧诱导因子1α表达对缺氧内皮细胞通透性的影响
目的 了解RNA干扰技术特异性抑制缺氧诱导因子1α (HIF-1 α)表达对缺氧血管内皮细胞通透性的影响. 方法 利用质粒pcDNA6.2-GW/EmGFP-miR构建针对人HIF-1α基因的RNA干扰表达载体.将VE细...
刘琛王裴李牧王凤君
严重烧伤后肠黏膜肌球蛋白轻链磷酸化表达改变及其意义被引量:12
2008年
目的探讨肌球蛋白轻链(myosin light chain,MLC)磷酸化在严重烧伤早期对肠黏膜屏障功能及细胞紧密连接相关蛋白变化的作用。方法健康成年SD大鼠48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及烧伤后1、2、6、12、24h组,用异硫氰酸荧光素-葡聚糖(FITC-Dextran)检测大鼠肠黏膜通透性,免疫荧光法检测肠黏膜细胞紧密连接相关蛋白ZO-1、F-肌动蛋白(F-actin)及磷酸化型MLC(phosphorylated MLC,p-MLC)的变化。结果烧伤后大鼠肠黏膜通透性明显增加,伤后6h达高峰,为对照组的3倍(P<0.01);烧伤后肠上皮通透性的增加伴随有紧密连接相关蛋白ZO-1的明显重分布、细胞紧密连接损害以及肠上皮细胞p-MLC表达的增加。结论MLC磷酸化可能在严重烧伤后肠黏膜屏障功能紊乱及通透性增加的发生机制中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
陈传莉刘依凌王裴孙玮王凤君
关键词:烧伤肠黏膜通透性ZO-1
共12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