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金峰

作品数:7 被引量:21H指数:3
供职机构: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卫生局青年科研基金上海交通大学医工(理)交叉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髋关节
  • 4篇髋关节脱位
  • 4篇髋臼
  • 4篇脱位
  • 4篇关节
  • 4篇关节脱位
  • 4篇发育性
  • 4篇发育性髋关节
  • 4篇发育性髋关节...
  • 2篇三维重建
  • 2篇髋脱位
  • 2篇CT
  • 2篇CT三维
  • 2篇CT三维重建
  • 1篇形态学
  • 1篇形态学特征
  • 1篇三维CT
  • 1篇三维重建技术
  • 1篇术后
  • 1篇术后效果

机构

  • 7篇第四军医大学...
  • 2篇清华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作者

  • 7篇王金峰
  • 4篇宦怡
  • 4篇孟杰
  • 4篇赵黎
  • 4篇张劲松
  • 4篇颉强
  • 2篇黄晓红
  • 2篇孟国林
  • 2篇熊卓
  • 2篇刘建
  • 2篇宋磊
  • 2篇李建
  • 1篇尤志军
  • 1篇李剑
  • 1篇李海
  • 1篇杨柳

传媒

  • 2篇中国矫形外科...
  • 1篇中国临床康复
  • 1篇实用医药杂志
  • 1篇临床小儿外科...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年份

  • 2篇2010
  • 1篇2007
  • 2篇2005
  • 2篇2004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自动触发技术在头颈部双能量成像的应用
目的:随着多层螺旋CT技术的不断提升,头颈部CTA以其无创性及诊断敏感性高等优点,已得到临床肯定,近年来的双源CT利用双球管和双探测器,每个球管设置的管电压和管电流不同而使两个球管产生能量不同,
王金峰李剑尤志军
文献传递
三维CT评估发育性髋关节脱位的骨性形态学特征被引量:3
2007年
目的:通过使用CT三维测量髋臼发育情况及髋臼对股骨头覆盖率对比性观察,整体反映髋臼发育情况。方法:①观察对象:选择2003-06/2005-04对41例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患者55个髋关节。其中男12例,女29例;年龄18个月~6岁。患髋右侧23例,左侧32例,其中双侧12例。健康侧27髋。患儿家属均知情同意。②实验方法:所有患儿使用PQ6000型多层螺旋CT扫描,扫描数据进行骨组织三维重建。将测量数据制成图表,显示三维的髋臼发育情况,并量化表示髋臼的缺损情况。③实验评估:计算不同截面正常侧髋臼指数、中心边缘角(假设符合正态分布)的均数、标准差、分布范围及95%可信区间。观察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术前术后骨骼形态学变化。分别在术前、术后测量患者患侧髋臼指数、中心边缘角和前倾角,测量值均分别与正常值进行对比。结果:患侧55个髋,健康侧27髋,均进入结果分析。①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术前术后骨骼形态学变化:术前55侧发育性髋关节脱位髋关节脱位程度为,参照T"nnis分类方法,Ⅰ度5髋(9.1%),Ⅱ度11髋(20%),Ⅲ度32髋(58.2%),Ⅳ度7髋(12.7%)。术后患者均表现髋臼α角均>90°,头臼呈同心圆对位,Shenton线连续,股骨头较术前明显发育,原先未出现头骺的患者,出现头骺,但较正常仍偏小;髋臼口呈类圆形,髋臼边缘欠光滑,髋臼整体呈一定程度前倾。②术前术后髋臼指数、中心边缘角和前倾角变化对比:术后患者的髋臼指数和前倾角与正常对照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患者的中心边缘角大于正常对照组[(33.4±2.6)°(29.1±2.0)°,P<0.01],术后患者的髋臼指数和前倾角测量值均小于术前(P<0.01)。结论:介绍了一种对髋臼形态测量的新方法,它能够全面反映髋臼的发育情况,不但增加了对中心边缘髋臼病理改变的认识程度,还为手术提供了精确的可信度较高的矫形设计方案。
颉强孟杰赵黎宦怡张劲松王金峰杨柳
关键词:髋脱位髋臼
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术后髋臼稳定性及矫形效果评估指标:三维CT对中心边缘角的量化测量被引量:1
2005年
目的:通过使用三维CT测量中心边缘角,定量化整体反映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术后髋臼对股骨头的包容程度,为进一步实施功能矫正提供了精确、可信度较高的矫形设计依据。方法:利用三维CT对2003-06/11在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骨科行手术治疗的34例单侧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患者进行患侧术后与健侧中心边缘角的数据对比。男11例,女23例;年龄25~48个月,平均35个月;右侧14例,左侧20例。以三维CT确定股骨头中心点,以股骨头中心点垂线为轴线,旋转骨盆从0°(前侧髋臼缘)至90°(外侧髋臼缘)至180°(后侧髋臼缘),遂取到不同角度的相应截面。中心边缘角随髋臼缘每旋转10°测量1次。以中心边缘角为y轴,旋转角度为x轴,将测量数据制成图表,三维显示股骨头在髋臼窝的稳定情况和髋臼的发育情况,并量化表示。结果:按实际处理分析,34例进入3个月后随访,2例进入6个月及1年随访。0°~180°中心边缘角可直接反映股骨头在髋臼窝的稳定情况和髋臼的发育情况。外侧方中心边缘角均值为27°,95%可信区间为26.2°~27.9°。患者自身及患者间的误差变化分别为0.24°~4.53°和0.36°~5.58°。结论:三维CT测量中心边缘角,可全面反映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术后股骨头在髋臼窝的稳定情况和髋臼的矫形效果,操作方法简便,并具有定量化的优点。
孟杰赵黎颉强宦怡张劲松王金峰
关键词:髋关节脱位
三维测量CE角方法的建立及其对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术后效果的评价被引量:1
2005年
目的通过使用3DCT三维测量CE角,整体反映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术后髋臼对股骨头的包容程度。方法利用3DCT对34例单侧发育性髋关节脱位(DDH)患者进行患侧术后与健侧CE角的对比性研究,其中男11例,女23例;年龄2岁1月~4岁,平均2岁11月;右侧14例,左侧20例。利用3DCT确定股骨头中心点,以股骨头中心点c垂线为轴线,旋转骨盆从0o(前侧髋臼缘)至90o(外侧髋臼缘)至180o(后侧髋臼缘),取到不同角度的相应截面。CE角随髋臼缘每旋转10o测量一次。以CE角为y轴,旋转角度为x轴,将测量数据制成图表,三维显示股骨头在髋臼窝的稳定情况和髋臼的发育情况,并可以量化表示。结果0o~180o之间CE角由图表显示,并直接反映股骨头在髋臼窝的稳定情况和髋臼的发育情况。外侧方CE角均值为27o,95%可信区间为26.2o~27.9o。观察者自身及观察者间的误差变化分别为0.24o~4.53o和0.36o~5.58o。结论本研究发现,三维测量CE角的方法,不但全面反映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术后股骨头与髋臼对位的稳定情况,还可以用于评价髋臼畸形的矫治效果,并为进一步的治疗提供参考。
孟杰赵黎颉强宦怡张劲松王金峰
关键词:髋脱位先天性
骨性髋臼指数的三维测量与分析被引量:7
2010年
[目的]通过对骨性髋臼指数的研究,能够对发育性髋关节脱位(developmental dislocation of the hip,DDH)的不同病理类型做出客观的评价,并针对DDH的病理类型为选择合适的髋臼矫形术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03年6月~2005年4月对57例有记录资料的单侧髋关节进行了研究。年龄1岁6个月~6岁,平均3岁2个月;其中男15例,女42例;右髋37例,左髋20例。入选正常髋关节均符合统一的标准:(1)无髋部疼痛症状;(2)髋关节外展不受限;(3)Trendelenburg征阴性;(4)望远镜征阴性;(5)X线表现:①Shenton线连续性好;②股骨头位于Perkin方格内下象限;③髋臼指数小于22°。患儿仰卧,双下肢完全伸展,双足并拢,垂直于检查床。检查前确保无骨盆倾斜及膝关节、髋关节屈曲。扫描数据传输至3D工作站,使用表面遮盖显示法(shaded surface display,SSD),去除所有的软组织影及伪影,进行髋臼骨组织三维重建。以双侧髋臼"Y"型软骨中点o点连线为轴线,旋转骨盆从0(前侧髋臼缘)至90°(外上方髋臼缘)至180°(后侧髋臼缘),每旋转10°,得到一个截面,测量这个截面的髋臼指数并记录数据。[结果]0~180°反映的是过轴线水平面以上骨性髋臼的整体形态,其中髋臼前外侧缘(0~40°)的骨性髋臼指数95%参考值范围依次为:48.4°±7.82°,40.1°±15.41°,35.1°±15.44°,26.6°±10.07°,22.6°±6.66°;髋臼外上缘(50°~120°)的骨性髋臼指数95%参考值范围依次为:20.6°±5.57°,19.6°±5.45°,19.1°±5.23°,18.9°±6.82°,19.6°±6.33°,20.9°±8.21°,22.4°±9.64°,24.2°±11.35°;髋臼后外侧缘(130°~180°)的骨性髋臼指数95%参考值范围依次为:26.0°±12.70°,30.1°±15.68°,35.7°±16.78°,41.3°±15.93°,49.8°±14.74°,55.3°±10.07°。外上缘髋臼指数分布间距范围窄且曲线平滑,前外侧缘髋臼指数分布范围及后外侧缘髋臼指数分布间距范围较宽且曲线较倾斜。[结论]本研究介绍了一种对骨性髋臼形态�
赵黎李海张劲松孟杰颉强宦怡王金峰
关键词:发育性髋关节脱位髋臼指数
CT三维重建技术诊断复杂骨盆及髋臼骨折被引量:3
2004年
目的探讨CT三维重建技术在常见复杂骨折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30例复杂骨盆及髋臼骨折患者进行CT三维重建,并分析常规X线片及CT二维成像观察病变的立体形态及其与周围结构的关系,其中25例行手术,比较以上三种方法的检查及术中情况。结果三种方法间诊断率有显著性差异(P<0.01),二维CT与三维重建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CT三维重建清晰立体,可以根据需要从不同的方位显示损伤情况,指导临床诊断及手术意义重大。
宋磊刘建孟国林熊卓黄晓红李建王金峰
关键词:CT扫描三维重建
CT三维重建技术在复杂骨盆及髋臼骨折中的应用被引量:6
2004年
目的 :探讨CT三维重建技术在常见复杂骨折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 3 0例复杂骨盆及髋臼骨折患者进行CT三维重建分析 ,并常规X线片及CT二维成像观察病变的立体形态及其与周围结构的关系 ,其中 2 5例行手术 ,比较以上 3种方法的检查及术中情况。结果 :3种方法间诊断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0 1) ,二维CT与三维重建间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CT三维重建清晰立体 ,可以根据需要从不同的方位显示损伤情况 ,指导临床诊断及手术意义重大。
宋磊刘建孟国林熊卓黄晓红李建王金峰
关键词:CT三维重建骨盆髋臼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