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田春

作品数:26 被引量:30H指数:3
供职机构:广州美术学院艺术与人文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艺术轻工技术与工程建筑科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3篇艺术
  • 4篇轻工技术与工...
  • 2篇哲学宗教
  • 2篇建筑科学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文化科学
  • 1篇文学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9篇屏风
  • 6篇中国风
  • 4篇折叠
  • 2篇知觉
  • 2篇人鱼
  • 2篇手工艺
  • 2篇图像
  • 2篇趣味
  • 2篇美术
  • 2篇本土
  • 2篇本土化
  • 1篇言不尽意
  • 1篇演进
  • 1篇移情
  • 1篇艺术
  • 1篇艺术与手工艺...
  • 1篇意象
  • 1篇鱼纹
  • 1篇园林
  • 1篇约定俗成

机构

  • 25篇广州美术学院
  • 2篇华南理工大学
  • 1篇广东工业大学

作者

  • 25篇田春
  • 2篇管少平

传媒

  • 6篇装饰
  • 6篇美术学报
  • 3篇山东工艺美术...
  • 2篇南京艺术学院...
  • 1篇中国艺术
  • 1篇美术
  • 1篇湖北大学学报...
  • 1篇学术论坛
  • 1篇艺术探索
  • 1篇华南理工大学...
  • 1篇艺术百家
  • 1篇艺术设计研究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23
  • 3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19
  • 2篇2017
  • 2篇2015
  • 1篇2014
  • 4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8
  • 5篇2007
  • 1篇2006
2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滋味说”与“趣味批判”:以味论艺的中西比较被引量:4
2007年
中国先秦、西方古希腊时期都已开始在比喻的意义上用味来阐释艺术现象。齐梁之际的钟嵘秉承一以贯之的以味喻艺的传统,提出“滋味说”,将味纳入美学领域;西方则在16世纪开始广泛讨论趣味,经由“古今之争”的推动,将趣味作为艺术学科的基础概念,才使趣味进入美学。中国美学直接将味引入审美领域,而西方则在剔除趣味感性意义的基础上使用它;“滋味说”是中国古典美学理论新的生发与丰富,“趣味批判”一方面为美学学科的确立奠定了基础,另一方面因与启蒙思潮相联系而具备着更为广阔的社会意义。
田春
关键词:滋味言不尽意
设计行业组织的历史发展
2007年
行业组织是一种非常重要的中介机构。设计行业组织经历了从手工业行会、设计行会、设计公会到设计协会的发展历程。现今的设计行业组织包括设计行会与设计协会两种不同的模式。世界范围内的设计行业组织体制的建立,能够协调设计行业人员同政府之间的关系,促进设计行业的发展,规范设计行业秩序,其意义十分重大。
田春
关键词:同业公会
行会对美术(设计)学院的影响被引量:1
2007年
美术学院是在行会体制下发展起来的,从一开始就受到行会的影响,在人员构成、专业教育等方面都很大程度地保留着与行会的相同之处。在行会制度消亡之后,行会式的教育——作坊式、强调师徒之间的亲密关系、掌握制作技术等——又成为改造美术学院最为有力的手段,一直渗透到今天美术学院尤其是设计学院的教育之中。
田春
关键词:作坊手工艺
文明互鉴视野下19世纪后期至20世纪早期西方设计史上的折叠屏风
2024年
19世纪后期至20世纪早期,西方很多著名设计师如威廉·莫里斯、阿尔丰斯·穆夏等都曾设计过源自中国的折叠屏风。这一突出的现象,是“中国风”的余波与“日本风”的流行所导致的结果。这固然显现了当时弱势的东方文化对强势的西方文化的影响,实际上不过是因东西文明形态不同而产生的文明互鉴的一个常态表现。当然,强势的西方对处于弱势的东方文化采取的“拿来主义”态度是文明互鉴能够发生的一个前提。由此在设计界产生的折衷主义理念,指导着莫里斯等人将折叠屏风作为异域的设计资源,用为实现其求新求变、施展才华的一个媒介,成功地将其本土化,从而完整地演绎了文明互鉴的过程,也使莫里斯等人的折叠屏风成为其中的一个鲜活案例。
田春
墨西哥屏风对中日外销屏风的模仿与改造
2017年
马尼拉帆船贸易的成功,使亚洲外销货物在16世纪末17世纪的新西班牙得以流行。本土艺术家或工匠模仿舶来的中国与日本的外销屏风,采用其折叠形式,模仿其装饰元素、边界装饰的方法、母题,以及从右到左的图像叙事顺序;同时又借用油画以替代中国的漆绘与日本的纸上设色,既以欧洲神话、寓言及文学中的内容等作为图像资源,也将新西班牙本地的风景、人物包括印第安人的生活等等作为题材,创造出了本土的墨西哥屏风。墨西哥屏风对中日外销屏风的本土化改造之所以成功,首先因为对油画的借用,既规避了材料与技术两个方面的难题,也进入到了本土的艺术传统之中;其次因为对中日题材的远离和对本土题材的亲近,走进了本土生活之中;第三因为深入的文化融合,顺应并促进了本土文化的成长。
田春
关键词:本土化
知觉研究与美学的创立
2006年
唯理主义与经验主义的争辩使知觉研究进入唯理主义的理性视野,对知觉重要性的认识使鲍姆加登以“知觉的科学”的名义倡导创立美学学科,但作为“知觉的科学”,美学并不将其对象指认为一般的知觉,而是指认为诗、艺术和美。经验主义哲学家夏夫兹伯里虽然没有提出“美学”之名,但他对艺术(美)的特征的强调和对艺术知觉的重视促使了美感与道德感的分离,从而为美学的独立奠定了根基。作为唯理主义与经验主义相融合的结果,鲍姆加登与夏夫兹伯里所奠定的美学,内容基本一致,即艺术和美。
管少平田春
关键词:知觉美学学科
设计与趣味:艺术从古典进入近代的转变
2011年
艺术走出古典,既要从古典笼统含混的分类体系中走出,又要抛弃其古典的规则,适合于近代社会对接受者个人感受的尊重。文艺复兴时期设计(disegno)概念的提出,将绘画、建筑、雕塑统称为"设计的艺术",与手工艺相区别,实现了第一步的分离。17世纪末,"古今之争"之后趣味概念的提出,一方面继续将艺术与科学相分离,使艺术获得更为清晰的文化地位;另一方面,以对批评家的个人感受和模糊认识的尊重,将艺术从古典规则中解放出来,以思想启蒙的先声真正走向近代,完成了关键的第二步。
田春
关键词:趣味古今之争
“中国风”影响下欧洲大陆的皮折叠屏风被引量:3
2021年
欧洲大陆制作皮折叠屏风,源于1583年范礼安神父在罗马仿制日本折叠屏风的建议,是早期"中国风"在欧洲流行所影响下的结果。17世纪后期,"中国风"流行广及欧洲几乎所有地方,皮折叠屏风开始大量出现,西班牙与荷兰是两个最主要的国家。18世纪,随着"中国风"的影响逐渐扩大并达至顶峰,皮折叠屏风被更多地制作出来,西班牙、荷兰以外,意大利、法国、德国与弗兰德斯等地都在制作皮折叠屏风。这些皮折叠屏风,有的装饰欧洲本土母题,有的装饰"中国风"母题,前者反映出"中国风"隐性的影响,后者则反映出"中国风"显性的影响;前者因制作较易、价格较低而适应于更大的需求群体,比后者更能显示出"中国风"强大的影响力。
田春
关键词:范礼安中国风
“如画”观念对中国园林的借鉴与变异被引量:3
2011年
18世纪英国对克劳德·洛兰等人的风景画所引发的风景审美意识,刺激了他们对中国园林的激赏,二者结合起来影响英国园林,进而引发出关于"如画"观念的美学探讨。中国园林的影响虽然无可置疑,但由此而生发的"如画"(picturesque)观念与中国的"如画"(画意)观念却相差甚远。后者更多地追求主体融入自然的情感价值,前者则更多地追求自然所能表现的美学价值。
田春
关键词:中国风园林
墨西哥屏风的来源:日本还是“中国”
2019年
西方学者基本上都认为墨西哥屏风来源于日本,理由主要有三:一是作为外交礼物的日本屏风1614年到达墨西哥,引发了高层统治者的兴趣与需求;二是在墨西哥的日本移民开始或指导了它的制作;三是日本元素如"金云"很明显。但这些理由并不充分。其一,墨西哥屏风可能在1614年之前就已经出现;如否,日本礼物屏风、中国或日本外销屏风究竟谁是模仿的范本,尚难确定,而且高层统治者有限的需求,并不必然催生出模仿物。其二,目前既乏资料也无实物证明日本移民与其制作有关。其三,"金云"只是细节上的影响,而中国外销屏风数量更多,影响的痕迹也很明显,如图像叙事从右到左的顺序、中国题材、画出来的边饰等等。17世纪末18世纪初中日外销屏风都被模仿,显示它同受两个方面的影响,其来源更可能是"中国"(中国和日本),而不单是日本。
田春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