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磊
- 作品数:52 被引量:244H指数:8
-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卫生行业科研专项首都医学发展科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局限期霍奇金淋巴瘤的治疗及放疗原则:第54届美国血液学会年会报道
- 2013年
- 局限期霍奇金淋巴瘤(HL)的治疗多数首选联合治疗,也有部分学者认为对于无大肿块的I、Ⅱ期预后良好HL单纯ABVD方案化疗是可以接受的;单纯放疗目前主要被用于I期或局限Ⅱ期结节性淋巴细胞为主型HL患者。今后通过缓解速度进行调整治疗的个体化治疗可能会使更多的患者获益。
- 田磊克晓燕
- 关键词:放射疗法药物疗法美国血液学会年会
-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联合CIK细胞免疫疗法治疗难治性淋巴瘤的临床研究被引量:3
- 2015年
- 目的:探讨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联合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细胞)免疫疗法治疗难治性淋巴瘤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48例难治性淋巴瘤患者分为2组,其中23例进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联合自体外周血来源的CIK细胞治疗,25例仅采用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治疗后观察移植疗效,CIK细胞治疗相关不良反应,比较2组3年随访下的无病生存及总生存情况。结果:48例难治性淋巴瘤患者均顺利完成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无移植相关死亡,自体移植治疗后2组患者的完全缓解率分别为34.8%和44%(P=0.514);部分缓解率47.8%和32%(P=0.263);CIK治疗组11/23例患者(47.8%)出现1~2级的自限性畏寒、发热等输注反应。CIK细胞治疗组与移植组的患者1年,2年,3年的总生存率(OS)分别为(95.7%±4.3%)∶(79.8%±8.1%);(90.3%±6.5%)∶(70.9%±9.3%);(69.7%±1.4%)∶(49.8%±11.1%);无疾病进展生存(PFS)分别为:(82.6%±7.9%)∶(68.0%±9.3%);(59.7%±11.4%)∶(36.0%±9.6%);(44.8%±11.5%)∶(18.0%±8.0%)。2组O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97);PFS比较CIK组较好(P=0.024)。结论:在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基础上联合CIK细胞治疗可以进一步提高难治性淋巴瘤的疗效。
- 胡凯王继军景红梅田磊万伟李其辉克晓燕
- 关键词:淋巴瘤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免疫治疗
- 超高龄老年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的临床特征和疗效分析被引量:5
- 2020年
- 目的探讨超高龄老年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的临床特征并分析其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至2018年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收治的46例超高龄(年龄≥80岁)的DLBCL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临床特征及实验室指标进行分析,同时进行生存和预后因素分析。结果超高龄老年DLBCL患者占本中心老年DLBCL患者的15.7%(46/293),患者中位年龄83岁,Ⅲ/Ⅳ期患者占78.3%(36/46),63%(29/46)的患者存在≥2个淋巴结外器官受累;53.7%(22/41)患者增殖指数Ki-67≥80%,27例患者经免疫组化及荧光染色体原位杂交(FISH)除外双打击/三打击后显示双表达患者占37.0%。初始治疗总有效率(ORR)为63.0%,完全缓解(CR)率为36.4%,2和3年无进展生存(PFS)率分别为49.9%和41.7%,2和3年总体生存(OS)率分别为54.6%和43.6%。含蒽环类药物化疗组ORR为81.8%,不含蒽环类药物化疗ORR为55.0%,3年OS率分别为50.0%和39.0%,但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5.5%的患者出现了Ⅲ级及以上的血液学毒性,56.8%的患者出现了感染;死亡的患者中,查尔森合并症指数(CCI)高评分组的治疗相关死亡率高(43.8%比16.7%,P=0.03)。单因素预后分析显示国家综合癌症网络国际预后指数(NCCN-IPI)评分,受累淋巴结区域≥3个,化疗周期是否满足6个周期,CCI评分,近期疗效及是否为难治复发状态与预后相关,多因素分析显示CCI评分(HR=6.463,P=0.008)和近期疗效(HR=0.086,P=0.001)为预后独立相关因素。结论超高龄老年DLBCL患者的临床生物学及病理均呈现高度侵袭性,化疗耐受性差,不良反应率高,未观察到蒽环类药物的应用可以改善患者预后。CCI高的患者治疗相关死亡率高,低CCI评分可能有助于识别适合较强化疗剂量的超高龄患者。
- 李春源杨萍董菲田磊万伟赵伟李其辉庞萌甄敬飞景红梅
- 关键词:超高龄
- EBV阳性老年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2例-附文献分析
- <正>目的:探讨我国老年EBV阳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的临床特点,提高对EBV阳性老年DLBCL的认识。方法:报道2例老年EBV阳性DLBCL患者临床、实验室资料及治疗经过。结果和结论:老年EBV阳性DLBC...
- 刘彦克晓燕王晶高子芬何耀鑫王继军景红梅胡凯陈渝萍董菲赵伟田磊万伟
- 文献传递
- EB病毒阳性老年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二例并文献复习被引量:1
- 2011年
- 目的分析我国老年人EB病毒(EBV)阳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的临床特点,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报道2例老年人EBV阳性DLBCL患者临床、实验室资料及治疗经过。结果老年人EBV阳性DLBCL高发年龄70~79岁,患者主要表现为全身淋巴结肿大,可伴结外器官受累,可出现巨脾和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多伴有发热、体质量减轻等B症状,病理表现为多形性大细胞浸润,伴不同程度的反应性细胞,特别是T细胞增殖。结论老年EBV阳性DLBCL患者肿瘤细胞CD20或CD79a阳性,EBV编码的小RNA(EBER)阳性。疾病进展快,对标准化疗反应差。利妥昔单抗对CD20阳性病例短期有效,但疗效有限。患者的生存期短。死亡原因主要是感染所致的呼吸衰竭。
- 刘彦克晓燕王晶高子芬何耀鑫王继军景红梅胡凯陈渝萍董菲赵伟田磊万伟
- 关键词:脾大呼吸功能不全
- Treg/Th17细胞比例失衡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预后中的意义被引量:6
- 2018年
-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在我国约占所有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35%-50%。DLBCL的发生、发展常伴有机体免疫功能的抑制和损害。Treg细胞具有抗炎性反应和维持自身免疫耐受的功能;分泌较高水平细胞因子IL-17的Th17细胞具有强大的促炎效应。两者从发育分化过程来看是相互排斥的,在调节自身免疫或细菌感染所致炎症的免疫应答过程中发挥着互相拮抗的功能。
- 朱明霞万文丽田磊胡凯王晶王艳芳高锦洁朱晓雯景红梅克晓燕
- 关键词:TH17细胞自身免疫耐受预后TREG细胞
- 166例双表达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临床特征与预后分析被引量:5
- 2022年
- 目的探讨双表达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的临床特征与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收治的166例双表达DLBCL患者的临床资料, 分析患者的临床特征、生存和预后因素。结果共收集DLBCL患者410例, 其中双表达淋巴瘤(DEL)166例(40.5%)。男82例, 女84例, 中位诊断年龄63.5(21~95)岁。110例(66.3%)患者初诊年龄≥60岁, 106例(106/163, 65.0%)患者诊断时LDH升高, 74例(74/160, 46.2%)诊断时β2-微球蛋白(β2-MG)≥ 3 mg/L, 107例(107/163, 65.6%)结外受累数目≥2个, 65例(65/166, 39.2%)有B症状, 131例(131/165, 79.4%)初诊时分期为Ⅲ、Ⅳ期, 41例(41/161, 25.5%)初诊时国际预后指数(IPI)评分0~2分, 38例(38/161, 23.6%)初诊时IPI评分3分, 82例(82/161, 50.9%)初诊IPI评分4~5分。DEL患者中9例(9/56, 16.1%)具有MYD88和CD79B突变。单因素分析显示, 年龄≥60岁(P=0.004)、β2-MG水平升高(P=0.002)、IPI评分高(P=0.003)与较差的总生存(OS)相关, β2-MG水平升高(P=0.031)、LDH水平升高(P=0.017)、分期Ⅲ~Ⅳ期(P=0.001)、IPI评分高(P=0.013)、免疫组化p53突变型(P=0.049)和PIM1突变(P=0.039)与较差的无进展生存(PFS)相关。多因素分析显示, IPI评分4~5分(HR=2.622, 95%CI 1.398~4.917, P=0.003)是影响DEL患者OS的独立危险因素。生存分析显示, DEL与非DEL患者的PFS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5.6%对75.1%, P=0.002), 而OS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1.8%对83.6%, P=0.226)。在DEL患者中, REPOCH方案的总有效率高于RCHOP或RCHOP样方案(81.5%对63.4%, P=0.004)。结论 DEL是一组侵袭性较强的淋巴瘤, 具有较差的PFS, 采用REPOCH方案化疗可能会改善患者的整体预后。
- 唐书翰田磊赵伟王晶克晓燕
- 关键词:淋巴瘤预后BCL2
- 氟达拉滨替代环磷酰胺的清髓性预处理化疗联合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急性白血病的对照研究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 探讨氟达拉滨替代改良BuCy方案中环磷酰胺的预处理方案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中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对45例急性白血病患者进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其中23例采用改良BuCy预处理化疗,22例采用BuFlu方案(氟达拉滨每天40 mg/m2,用5d,来替代改良BuCy方案中的环磷酰胺)进行预处理化疗.移植均采用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移植后观察比较两组预处理方案相关不良反应、植入、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感染发生和长期随访下的无病生存情况.结果 除改良BuCy组1例患者死于预处理后脑出血,其余患者均获得成功植入.两组患者预处理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uFlu组患者病毒感染较改良BuCy组高(P=0.009),而Ⅲ~Ⅳ度急性GVHD发生率较低[26.1%(6/23)比4.5%(1/22),P=0.046].中位随访41个月,改良BuCy组非复发死亡4例(17.4%),BuFlu组非复发死亡2例(9.1%)(P=0.665).两组复发率分别为30.3%(7/23)和40.9%(9/22)(P=0.474);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55.1±l 1.9)%和(61.4±10.8)%(P=0.659),无事件生存率分别为(44.5±12.1)%和(22.1±12.3)%(P=0.747).结论 氟达拉滨替代改良BuCy方案中环磷酰胺的预处理化疗耐受性较好,严重GVHD发生率低,总生存率无明显差异.应用时应注意移植中感染及复发的风险.
- 胡凯王继军田磊万伟赵伟李其辉克晓燕
- 关键词:氟达拉滨
- 伴17P缺失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临床特征和治疗反应被引量:5
- 2017年
- 目的:探讨伴有染色体17P缺失del(17p)的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的临床特征和对治疗的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0月至2016年9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住院的新发MM患者,用原位免疫荧光杂交法(FISH)和G显带技术检测患者骨髓染色体异常;伴del(17p)的MM患者诱导治疗分为无硼替佐米化疗(VAD、CHOP)组和含硼替佐米化疗(PAD、PCD)组。部分伴软组织肿块患者接受50 Gy局部放疗。疗效标准采用IMWG的标准,分为完全缓解(CR)、非常好的部分缓解(VGPR)、部分缓解(PR)、稳定(SD)及进展(PD)。总体反应率(ORR)为(CR+VGPR+PR)。无疾病进展生存(PFS)和总体生存(OS)统计采用Kaplan-meier方法。结果:用FISH和G显带技术共检测122例病例,染色体异常60例(60/122),del(17P)13例(13/122)。del(17P)患者中位年龄59岁,男女比例8∶5,IgG型占61.3%(8/13),软组织肿块发生率58.3%(7/13),同时合并其它染色体异常53.8%(7/13),与13q14缺失(D13S319和/或RB1)合并30.8%(4/13),与1q21+合并23.1%(3/13)。可评价疗效13例,无硼替佐米化疗组(n=6)和硼替佐米化疗组(n=7)的ORR分别为33.3%和100.0%,VGPR分别为0%和57.1%,PR分别为33.3%和42.9%,PD分别为50.0%比0%,(P=0.042)。放疗4例(2例诊断时,2例复发期),均未见有疗效。中位随访14(2.0-40)个月,中位PFS(95%CI 0.9-11.1)6个月,中位OS 21(95%CI 9.0-33.0)个月。无硼替佐米化疗组和含硼替佐米组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10.8(95%CI 3.4-16.6)个月和未达到此效果,(P=0.017)。结论:del(17p)约占新诊断MM的10.7%,易合并软组织肿块,易与del(13q14)和1q21+合并出现,无硼替佐米的化疗方案疗效差,患者对放疗不敏感,生存期短;硼替佐米可以改善缓解率和生存期。
- 刘彦克晓燕王晶王艳芳董菲田磊万伟景红梅
- 关键词:放疗化疗
- 万古霉素血药浓度与中粒细胞缺乏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
- 2021年
- 目的通过分析血液肿瘤患者化疗后中性粒细胞缺乏(NP)与非NP者万古霉素谷浓度水平,探讨化疗后感染患者万古霉素的给药方案。方法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血液科化疗后出现感染的60例血液肿瘤患者,分为NP组30例和非NP组30例。分析万古霉素血药浓度谷浓度水平与NP及其他因素的相关性。结果NP组和非NP组患者的万古霉素谷浓度分别为7.80(4.9013.10)和12.50(7.3016.50)mg·L^(-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万古霉素谷浓度与患者是否为粒细胞缺乏及肌酸酐水平具有相关性。结论NP患者万古霉素谷浓度较低,对血液系统肿瘤化疗后患者使用万古霉素时需考虑患者是否为粒细胞缺乏状态。
- 汪羚利何娜万伟田磊杨萍王继军刘维董菲董菲
- 关键词:万古霉素中性粒细胞缺乏血药浓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