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骶管麻醉联合复方亚甲蓝在肛肠手术中应用体会被引量:2
- 2011年
- 我院自2005年1月~2011年1月对217例肛肠手术,实施骶管阻滞联合复方亚甲蓝方案,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肛肠手术217例,其中男156例,女61例,年龄21~66岁,平均41.6岁;体重45~105kg,平均52.8kg;手术种类包括肛裂38例、肛瘘23例、肛周脓肿36例、外痔51例、混合痔54例、肛周尖锐湿疣4例、肛乳头瘤11例,
- 陈红白银安
- 关键词:亚甲蓝
- HRCT和动态增强CT对小肺癌诊断价值的评价
- 目的:应用Meta分析方法对HRCT扫描和同层动态增强扫描诊断小肺癌(直径小于等于3.0CM)的价值进行比较。方法:检索Cochrane图书馆,PUBMED/MEDLINE、 EMBASE、OVID数据库1990年1月-...
- 白银安
- 文献传递
- DR与MSCT诊断儿童腺样体肥大比较被引量:1
- 2011年
- 影像学诊断腺样体肥大的主要方法是鼻咽部侧位X线摄影、CT和MRI鼻咽部扫描。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与经济的发展,数字化X线摄影技术(DR)和多层螺旋CT(MSCT)设备在各级医院逐步普及,
- 张晓斌赵继元白银安卢小龙杨西海王雪莉房小红
- 关键词:儿童
- 动态增强CT净增值鉴别孤立性肺结节的价值评价被引量:2
- 2007年
- 目的:应用Meta分析方法对动态增强Cr扫描中以净增CT值鉴别诊断孤立性肺结节(SPNs)良恶性的价值进行评价。方法:检索Coehrane图书馆,PUBMED/MEDLINE、EMBASE、OVID、SPRINGLINK数据库(1990年1月~2006年12月)以及中国期刊网(CNKI,1994年1月~2006年12月)的英文和中文文献,筛选出与动态增强Cr扫描SPNs有关的文献。采用Meta-Test0.9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算汇总灵敏度、特异度及其95%可信区间,绘制出汇总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SROC),计算曲线下面积,评价动态增强CT扫描对SPNs的诊断价值。结果:按照制定标准共筛选出文献13篇。以动态增强扫描后SPNs净增CT值≥15HU诊断为恶性的汇总灵敏度、特异度及95%可信区间为0.96(0.93—0.9S),0.56(0.50—0.62);SPNs净增Cr值≥20HU诊断为恶性的汇总灵敏度、特异度及95%可信区间为0.95(0.90—0.9S),0.65(0.56—0.74);两者的S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587,0.9584。结论:以动态增强扫描净增Cr值方法对恶性SPNs诊断价值很高。以15HU和20HU分别作为诊断阈值时,两者诊断价值无明显差异(P=0.9964)。
- 白银安王秋萍阎瑞张秋娟齐敏郭佑民
- 关键词:硬币病变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图像增强
- 医用与普通液晶显示器对孤立性肺结节检出效果对比观察被引量:1
- 2010年
- 张建斌白银安
- 肺癌影像学早期诊断研究进展被引量:6
- 2014年
- 肺癌是世界范围内最常见的肿瘤,其发病率和病死率居于恶性肿瘤的首位[1],5年生存率极低。肺癌的致病因素主要是吸烟、空气污染、电离辐射、慢性肺部疾病(矽肺、石棉肺、肺结核、慢性支气管炎、弥漫性肺间质疾病等)。由于吸烟人群数量超过4亿,以及空气污染的加重,我国已经成为肺癌患者最多的国家。肺癌的诊断方法较多,但是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影像学是临床诊断肺癌的最主要方法。影像学诊断肺癌的目的是发现病变,确定病变位置,鉴别良恶性,判断有无转移灶及局部有无侵犯,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价。肺癌早期临床症状隐匿,无特异性,绝大部分患者就诊时已到了中晚期,中晚期病例治疗花费大,预后效果差,因此肺癌的影像学早期诊断就显得极为重要。降低肺癌病死率的主要有效手段是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通过影像学诊断是临床上最常用的方法,选择有效合理的影像学检查方案,是临床医生应该掌握的基本技能,循证医学的发展为医生和患者提供了可靠的决策依据。
- 白银安张晓斌刘娜王雪莉激扬
- 关键词:影像学诊断肺癌患者弥漫性肺间质疾病慢性肺部疾病慢性支气管炎
- 循证影像学研究内容与方法被引量:5
- 2009年
- 近几十年来,随着医学影像学新设备、新技术、新方法的大量出现和进入临床应用,患者和国家承担的医疗费用明显增加。一些新技术被滥用的现象普遍存在;一些落后甚至无效的技术却在临床中继续使用。因而有必要大力倡导应用循证医学的方法对临床实践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决策。本文对循证影像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进行简单介绍,希望临床医生在工作中尽可能遵循这一原则解决实际问题。
- 白银安陈欣郭佑民
- 关键词:循证医学
- 清醒、睡眠状态下CT诊断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价值探讨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比较清醒和睡眠两种状态下CT诊断OSAHS的价值。方法:对32例经PSG监测确诊为OSAHS的患者进行清醒和睡眠状态下的上气道CT扫描,观察两种状态下最小上气道截面积的变化,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清醒状态下,32例OSAHS患者中仅有4例最小上气道的截面积比正常人变小;而在睡眠状态下,32例患者中有27例的最小上气道截面积比正常人明显变小。结论:对于OSAHS患者的CT诊断价值而言,在睡眠状态下要高于清醒状态下。
- 张晓斌白银安
- 关键词:睡眠呼吸暂停阻塞性睡眠
- 扫描触发阈值技术在CT冠状动脉造影中的应用被引量:7
- 2016年
- 目的研究扫描触发阈值技术对CT冠状动脉造影中图像质量的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6年1月期间入我院接受双源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75例冠心病(CHD)患者,其中男46例,女29例,BMI<23。将其抽签随机分为3组:A组25例,扫描触发阈值120HU;B组25例,扫描触发阈值130HU;C组25例,扫描触发阈值140HU。根据患者个人体质数(BMI)注射对比剂后扫描,测量左冠开口、右冠状开口、左前降支近段和左回旋近段血管的CT、SD平均值,并据此计算图像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作为图像质量评估的客观依据,由2名经验医师采用双盲法对冠状动脉图像质量进行评估,比较不同触发阈值下的指标及图像质量差异。结果 B组扫描的强化SD值分别较A、C2组低,SNR较A、C2组低,均差异显著(P<0.05);B组图像质量评分、图像优良率分别较A、C2组高,差异显著(P<0.05)。结论扫描触发阈值技术作为CT冠状动脉造影中常用的扫描方法,双源CT将扫描触发阈值设定在130HU时能获得较好质量的图像,便于临床观察诊断,值得临床推广。
- 于春英边当绒杨西海激扬李颖白银安
- 关键词:CHD图像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