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石军

作品数:73 被引量:116H指数:7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卫生局青年科研基金上海市卫生局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核科学技术机械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8篇期刊文章
  • 8篇会议论文
  • 5篇专利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67篇医药卫生
  • 1篇机械工程
  • 1篇核科学技术

主题

  • 34篇细胞
  • 31篇骨髓
  • 24篇白血
  • 24篇白血病
  • 16篇增生
  • 15篇急性
  • 14篇综合征
  • 13篇异常综合征
  • 13篇增生异常综合...
  • 13篇骨髓增生
  • 13篇骨髓增生异常
  • 13篇骨髓增生异常...
  • 10篇免疫
  • 9篇凋亡
  • 9篇肿瘤
  • 8篇髓系
  • 8篇切片
  • 7篇原位
  • 7篇骨髓切片
  • 6篇造血

机构

  • 71篇上海交通大学...
  • 7篇冈山大学
  • 4篇桂林医学院附...
  • 4篇苏州大学
  • 2篇第二军医大学
  • 2篇大连医科大学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复旦大学
  • 1篇华东师范大学
  • 1篇上海医科大学
  • 1篇上海第二医科...
  • 1篇上海市杨浦区...
  • 1篇上海医科大学...
  • 1篇福建省漳州市...

作者

  • 73篇石军
  • 34篇浦权
  • 28篇陶英
  • 25篇李晓
  • 21篇刘薏芝
  • 14篇蒋秦燕
  • 13篇杨梅如
  • 10篇万云
  • 9篇常春康
  • 7篇池田和真
  • 7篇金朝晖
  • 6篇俞夜花
  • 6篇黄薇
  • 6篇王敏
  • 6篇李静
  • 6篇翟元梅
  • 6篇袁颖华
  • 5篇章菁
  • 5篇路伟
  • 5篇王慧

传媒

  • 9篇中国实验血液...
  • 7篇临床血液学杂...
  • 4篇白血病
  • 3篇新医学
  • 3篇中华血液学杂...
  • 2篇白血病.淋巴...
  • 2篇中华微生物学...
  • 2篇上海医学
  • 2篇广西医学
  • 2篇重庆医学
  • 2篇中华医学科研...
  • 2篇诊断学理论与...
  • 2篇现代免疫学
  • 1篇中国基层医药
  • 1篇内科急危重症...
  • 1篇中国免疫学杂...
  • 1篇中华病理学杂...
  • 1篇上海免疫学杂...
  • 1篇癌症
  • 1篇中国实用内科...

年份

  • 1篇2019
  • 6篇2018
  • 3篇2017
  • 2篇2016
  • 2篇2015
  • 8篇2014
  • 1篇2013
  • 4篇2012
  • 3篇2011
  • 1篇2010
  • 4篇2009
  • 2篇2008
  • 2篇2007
  • 1篇2005
  • 4篇2004
  • 2篇2003
  • 6篇2002
  • 6篇2001
  • 3篇2000
  • 7篇1999
7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地高辛标记的RNA探针原位杂交检测急性白血病多药耐药基因表达
1999年
目的:将简便可靠的非同位素原位杂交方法应用于急性白血病多药耐药基因(Mdr1)的临床检测。方法:自行构建RNA探针,经地高辛标记,直接在骨髓涂片上进行原位杂交,检测45 例急性白血病骨髓细胞Mdr1 m RNA。对部分Mdr1 高表达者调整临床治疗。结果:杂交信号清晰,重现性好。复治组中Mdr1 阳性88.2% ,初治组42.8% ,差异有极显著性。经标准化疗2 疗程后初治组中Mdr1 阳性组完全缓解(CR)率22.2% ,阴性组63.6% ( P< 0.001)。对Mdr1 阳性病例调整化疗方案或加用逆转剂可改善预后。结论:Mdr1 高表达确为白血病不良预后的主要指标。本方法操作简便,结果可靠,可用于急性白血病Mdr1 常规检测,辅助临床治疗并及断预后。
李晓浦权杨梅如杨毅陶英石军刘薏芝金朝晖
关键词:RNA探针原位杂交多药耐药基因
B-幼稚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1999年
Gulton等[1]于1974年首次提出幼稚淋巴细胞性白血病(prolymphocyticleukemia,PLL)的概念,认为PLL是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chroniclympho-cyticleukemia,CLL)的一个变异型。某些CLL晚期...
石军
关键词:PLL白血病免疫学细胞遗传学
10例意义未明特发性血细胞减少症的临床特征研究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探讨意义未明特发性血细胞减少症(ICUS)患者的临床和病理学特征,并提供诊断依据。方法选择未达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最低诊断标准,但存在持久(>6个月)血细胞减少,骨髓三系细胞无明显病态发育和异常核型证据而考虑诊断为ICUS的患者10例,对其临床和病理学特征进行分析。结果10例患者中的2例患者转型至MDS,骨髓复查显示大于或等于二系细胞出现诊断性病态发育,染色体核型分析1例仍正常,另1例显示丢失1个正常20号染色体(20q-)。8例随访6~25个月,至今仍维持ICUS原状。结论未达MDS最低诊断标准的ICUS患者,必须进行定期随访;部分患者经一定潜伏期后可转型至公开的MDS;之前实属Pre-MDS(MDS-早期),表明ICUS应该引起临床高度重视,避免漏诊。
浦杰石军陈真陆道培浦权
关键词: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核型
一种临床受试者管理系统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临床受试者管理系统,采用基于数据中心的测试档案对临床药物测试过程进行有效的监管,方案管理模块根据测试档案高效地对受试者的检测方案进行自动调整决策,采用指标监控模块实时监控测试过程进行测试质量监控,并结合互...
石军袁华慧
文献传递
α-干扰素治疗对慢性髓细胞性白血病患者骨髓间质的影响
2001年
目的 :探讨长期 α-干扰素 (α- INF)治疗后慢性髓细胞性白血病 (CML)患者骨髓间质的改变。方法 :应用 HGF染色、CD41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Gomori网硬蛋白及 Masson胶原纤维三色染色方法 ,对比分析 2 9例CML 患者经 α- INF联合羟基脲 (HU)治疗或 HU单剂治疗后骨髓塑包切片上网硬蛋白纤维、脂肪组织及巨核系的改变。结果 :长期 α- INF治疗后网硬蛋白纤维含量增加 ,脂肪细胞大小不等 ,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明显差异 (P<0 .0 1和 P<0 .0 5 ) ,但 CD+ 4 1 细胞数量无明显改变 (P>0 .0 5 ) ,其形态以成熟型巨核细胞为主。结论 :长期 α- INF治疗可引起 CML 患者骨髓间质改变 ,骨髓切片有助于全国评价 α- INF的治疗作用。
石军浦权刘薏芝李晓杨梅如陶英彭永军
关键词:Α-干扰素慢性髓细胞性白血病骨髓间质网状纤维
特殊类型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11例报告
1999年
李晓金朝晖浦权石军陶英刘薏芝蒋秦燕张启国
关键词: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外周血单核细胞诱导的CD123+髓系树突状细胞的特性研究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探讨体外髓系培养体系中外周血单核细胞来源的CD123+髓系树突状细胞(mDC)的生物学特性。方法:分离健康人外周血单核细胞,用重组的粒/单核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和白细胞介素4(IL-4)将其诱导为树突状细胞(DC)。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DC表面共刺激分子、CD304、CD123和CD11C的表达,并用间接免疫磁珠法将其中CD123+DC加以分离纯化;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扫描电镜观察CD123+DC形态;ELISA法检测CD123+DC的IL-12分泌量;葡聚糖吞噬试验和3H-TdR渗入法分别检测CD123+DC的吞噬功能和对同种异体T细胞的刺激能力。结果:外周血单核细胞经GM-CSF和IL-4诱导7d后,细胞表面高度表达CD86和CD11C,中等量表达CD1a和CD123,低表达CD83,丧失CD14的表达,其中,CD123和CD11C均匀分布于DC表面。免疫磁珠纯化后的CD123+DC呈现典型的不成熟DC形态,除细胞体积较小外,其表面突起类似于CD123-DC。CD123+DC仅微量分泌IL-12,其吞噬能力强于CD123-DC(P<0.05),但抗原刺激功能低于后者(P<0.05)。结论:GM-CSF和IL-4培养体系中的CD123+DC可能是DC分化发育过程中更早期的未成熟mDC,具有独特的生物学特性。
石军王敏万云池田和真
关键词:CD123
基于智能图像分析的骨髓切片荧光标志物定量分析系统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智能图像分析的骨髓切片荧光标志物定量分析系统,包括以下模块:模块M1,采用迭代算法求细胞最佳分割阈值进与数学形态学的腐蚀算法相结合,实现真实边缘提取;模块M2,运用了基于距离变换的分水岭分割算法以及等...
石军杨少新路伟
文献传递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巨噬细胞增生与造血细胞凋亡的相关性被引量:4
2003年
目的 观察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巨噬细胞增生状况与原位细胞凋亡的相关性并探讨其意义。方法 用碱性磷酸酶-抗碱性磷酸酶免疫酶标(APAAP)技术(CD68抗原标记)结合DNA末端原位标记(ISEL)分析30例MDS患者(其中低危组21例、高危组9例)骨髓塑料冷包埋切片中巨噬细胞数量和造血细胞原位凋亡状况,并分析二者间的相关性。缺铁性贫血(IDA)12例作对照。结果 (1)MDS患者骨髓切片中CD68阳性细胞数为(29.2±33.0)/mm^2,对照组为(21.2±16.7)/mm^2(P>0.05);(2)MDS病例凋亡细胞数平均为(71.5±70.9)/mm^2,对照组为(37.3±23.0)/mm^2(P<0.05);(3)MDS低危组CD68阳性细胞[(35.5±37.0)/mm^2]和凋亡细胞数[(90.7±74.6)/mm^2]均高于高危组[(14.6±11.7)/mm^2和(26.8±33.1)/mm^2](P分别<0.05和<0.01);(4)MDS病例CD68阳性细胞数与造血细胞凋亡显示显著正相关;r=0.83,P<0.001;(5)MDS病例骨髓切片中CD68阳性细胞与凋亡细胞不显示位置上的相关性;(6)MDS病例CD68阳性细胞本身存在过度凋亡。结论 MDS存在过度凋亡;MDS低危组凋亡高于高危组;MDS巨噬细胞与造血细胞凋亡具有相关性。
李晓应韶旭刘薏芝陶英常春康蒋秦燕黄薇石军浦权
关键词: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造血细胞凋亡
激活的脐血树突状细胞对肿瘤细胞的直接杀伤作用被引量:6
2004年
探索脐血树突状细胞 (DC)在γ干扰素 (IFN γ )及细菌脂多糖 (LPS )激活前后对肿瘤细胞杀伤活性的差异。分离健康脐血单核细胞 ,用重组粒单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GM CSF )、白介素 4 (IL 4 )和α肿瘤坏死因子α (TNF α )诱导为DC。于诱导第11天在合成培养基中加入LPS或IFN γ继续培养 12h ,将其激活。用流式细胞仪检测DC表面共刺激分子的改变 ,以明确LPS或IFN γ对DC的不同刺激作用 ;同时 ,以恶性血液病细胞株Jurkat及Daudi为靶细胞 ,以不同效靶比 (E∶T )与DC共同培养 18h ,采用51Cr释放试验检测DC激活前后抗肿瘤活性的差异。结果 (1)LPS及IFN γ可不同程度地上调DC表面CD86、CD80、CD83及CD1a的表达 ,尤以LPS刺激组明显 ;(2 )DC在未加刺激因子前能有效杀伤Jurkat细胞 ,在效靶比为 2 0∶1时 ,LPS或IFN γ可使其杀伤活性进一步提高至 5 0 0 %、 36 9% ,均与未加刺激因子前有显著差异 (P <0 0 0 1,P <0 0 2 5 ) ;(3)在效靶比为 2 0∶1时 ,LPS可使DC对Daudi的杀伤率提高至 19 8% (P <0 0 2 5 ) ,而未加刺激因子组及IFN γ刺激组DC对Daudi在任何效靶比均未显示明显的杀伤作用。LPS或IFN
石军池田和真藤井伸治李晓浦权
关键词:脐血树突状细胞肿瘤细胞细胞杀伤作用Γ干扰素细菌脂多糖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