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水芳
- 作品数:4 被引量:29H指数:3
- 供职机构:黔东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哲学宗教更多>>
- 贵州省中小学学生营养状况及营养改善路径探析
- 2016年
- 目的了解与掌握贵州省中小学学生的营养状况,为促进中小学学生营养改善的路径探析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方法以2011年贵州省4个地区的汉族、水族、苗族、布依族、侗族这5个民族的20所学校中的7—18岁的中小学生的身体健康状况为调研资料,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对贵州省中小学学生的身高、体重以及营养状况实施对比分析。结果 2011年贵州省少数民族中小学生的营养不良状况较为严重,农村中小学生的营养不良状况也非常明显。结论家庭与学校均应加强在孩子膳食与身体锻炼方面的重视程度,引导其养成营养健康的生活方式。
- 石水芳
- 关键词:营养状况营养改善
- 不同类型农村留守儿童生活事件及家庭影响因素被引量:16
- 2013年
- 目的分析农村正在留守、曾经留守和非留守儿童生活事件现状,探讨与家庭有关的影响因素。方法分层整群抽取贵州省黔西县定新乡和重新镇1 485名学生,采用一般问卷和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进行现场调查。结果留守、曾留守和非留守男童的生活事件总分及各因子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留守女童的总分及人际关系、学习压力、受惩罚、丧失、健康适应、其他等各因子平均分分别为45.83、9.67、9.69、10.23、5.71、6.19、4.34分,曾留守女童分别为45.54、9.18、9.96、10.65、6.33、5.41、3.99分,非留守女童分别为40.32、8.22、8.73、8.33、5.16、4.37、3.26分;留守女童除丧失因子外,总分及其他各因子分均高于非留守女童(P≤0.017),曾留守女童除人际关系、其他因子外,总分及其他各因子分均高于非留守女童(P≤0.017),留守与曾留守女童总分及各因子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留守儿童生活事件的家庭影响因素包括:家庭氛围、年龄、家庭经济状况、与父母交流顺畅度、父母外出时间,曾留守儿童生活事件的影响因素包括:与父母交流顺畅度、年龄。结论不同性别、不同留守类型与儿童生活事件存在一定的关系;留守经历对儿童的生活事件影响有一定的持续性;家庭情感现状与包括曾留守儿童在内的留守儿童的生活事件密切相关。
- 余应筠敖毅石水芳朱焱
- 关键词:留守儿童影响因素
- 农村留守儿童人格特征分析被引量:4
- 2015年
- 目的:调查农村留守儿童个性心理特征,为促进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对黔西县4所中小学的1 485名儿童采用艾森克人格问卷(儿童版)和自编问卷进行调查。结果:黔西县留守儿童人格除了内外向(E)处于倾向型以外,其他各维度均处于中间值范围;留守男生与非留守男生神经质(N)因子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留守女生精神质(P)、N因子分高于非留守女生(P<0.05);留守男生与留守女生的P、掩饰性(L)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留守小学生E、L因子分低于留守中学生(P<0.05);留守儿童父母不同外出时间在L维度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黔西县留守儿童的个性较非留守儿童易出现焦虑、孤独、不关心他人、郁郁不乐、忧心忡忡等问题;留守女生较留守男生易出现P因子;留守中学生性格较留守小学生性格倾向于外向、稳定性。
- 张碧昌朱焱余应筠石水芳熬毅
- 关键词:留守儿童人格特征
- 不同类型农村留守儿童生活事件分析被引量:9
- 2013年
- 目的了解农村不同类型留守儿童的生活事件现状,为改善农村留守儿童成长环境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分层整群抽取贵州省黔西县定新乡和重新镇四~九年级学生1 485名,采用一般问卷和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进行现场调查。结果留守、曾留守和非留守男童的生活事件项目发生数及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留守、曾留守女童的生活事件项目发生数、总分、学习压力、受惩罚、健康适应及其他因子分均大于非留守女童(P值均<0.05);留守女童的人际关系因子分与曾留守女童的丧失因子分均高于非留守女童(P值均<0.05);留守与曾留守女童间生活事件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父亲外出的留守儿童学习压力因子分高于父母均外出的留守儿童(P值均<0.05);留守>2 a的留守儿童健康适应因子分高于留守1 a~组的留守儿童;留守≥5 a组的曾留守儿童其他因子分高于留守2 a~组的曾留守儿童(P<0.05)。结论留守类型对儿童生活事件的影响可能存在性别差异;留守经历对儿童生活事件影响有一定的持续性;无论正在留守还是曾经留守的儿童,留守年限越长对生活事件的影响可能越大。
- 余应筠石水芳敖毅朱焱
- 关键词:生活变动事件精神卫生农村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