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祥俊
- 作品数:39 被引量:145H指数:8
- 供职机构:海南省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万古霉素个体化给药辅助系统JPKD和SmartDose的临床应用研究
- 目的:分析万古霉素个体化给药辅助系统JPKD和SmartDose在临床应用中的作用和比较两者之间的区别。方法:本研究主要有2部分内容,一部分内容是使用SmartDose预测85例我院住院患者万古霉素的首次血药浓度,计算实...
- 林良沫符祥俊陈君钟莉莉黄春新吴琼诗王敏
- 关键词:万古霉素
- 文献传递
- 中性粒细胞缺乏患者万古霉素群体药代动力学模型的建立被引量:1
- 2021年
- 目的:建立血液病伴中性粒细胞缺乏患者的万古霉素群体药代动力学(PPK)模型。方法:收集我院血液内科静脉使用万古霉素的中性粒细胞缺乏成人患者(n=77)的临床资料和用药信息,监测万古霉素血药谷浓度和峰浓度,使用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NONMEM)的建模方法建立该人群的万古霉素PPK模型并进行评估和验证。结果:所建模型为二室模型,最终模型公式为:清除率CL=6.84×(BW/70)^(0.75)×(CLCR/116)^(0.895)×exp(η_(1)),中央室分布容积V_(1)=20.5×(BW/70)×exp(η_(2)),室间转运速率Q=15.2×(BW/70)^(0.75)×exp(η_(3)),外周室分布容积V_(2)=50×(BW/70)×exp(η_(4)),(BW为体质量,CLCR为肌酐清除率)。采用拟合优度图和模型预测诊断图以及非参数Bootstrap法进行模型的内部验证,采用26个相同入组条件的患者数据进行外部验证,表明模型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准确性。结论:建立血液病伴中性粒细胞缺乏患者的万古霉素PPK模型,有助于实现该人群万古霉素的个体化应用。
- 林良沫林良沫符祥俊钟莉莉王和芳吴琼诗
- 关键词:中性粒细胞缺乏万古霉素
- 急性髓系白血病67种基因突变检查及临床意义被引量:1
- 2022年
- 目的:探究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67种基因突变的发生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本院收治的AML患者117例,所有患者均接受临床药物干预,采用二代测序技术进行突变基因筛选,分析基因突变与患者临床特征、预后的关系。结果:117例患者中,108例(92.31%)患者检查到基因突变,其中单基因突变25例(21.37%),2个基因突变共存36例(30.77%),同时携带≥3个基因突变的47例(40.17%)。检测到的基因突变共涉及67种基因,108例患者中突变检出率≥10%的突变基因依次为NRAS(23.15%)、NPM1(19.44%)、DNMT3A(15.74%)、TET2(14.81%)、WT1(12.03%)、CEBPA(12.03%),FLT3-ITD+TKD(11.11%)、GATA2(11.11%)、ASXL1(10.19%)、BCORL1(10.19%)。常见突变基因涉及的通路包括:表观遗传学(57.41%)、转录调节(49.07%)、细胞增殖或凋亡(25.00%)和剪切因子(8.33%)。NRAS基因突变者血红蛋白(HGB)水平低于无突变患者,NPM1基因突变白细胞计数(WBC)水平高于无突变患者(P<0.05);NPM1、DNMT3A基因突变在中危患者中的检出率高于低、高危患者(P<0.05)。NPM1基因突变患者的两年累计生存率高于无突变患者,DNMT3A基因突变患者的两年累计生存率均低于无突变患者(P<0.05),基因突变数目≥3个患者的两年累计生存率低于基因突变数目<3个的患者(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NPM1基因无突变、DNMT3A基因突变、基因突变数目≥3个与AML患者较差OS相关(P<0.05)。结论:AML患者基因突变率较高,基因突变数目和类型与患者临床特征、预后相关。
- 黄莉林丽娥符祥俊郭丽孟灿
- 关键词:急性髓系白血病基因突变
- 急性白血病患者医院感染病原菌分布及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8
- 2019年
- 目的研究急性白血病患者医院感染的临床特点、病原菌分布和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3年12月-2017年2月医院收治的急性白血病患者274例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感染患者的临床特点和病原菌分布,探究发生医院感染的影响因素。结果 274例急性白血病患者发生医院感染79例,感染率为28.83%,患者感染部位主要为呼吸道占44.30%,其次为消化道占11.39%;共检出82株病原菌,革兰阴性菌53株占64.63%,革兰阳性菌21株占25.61%,真菌8株占9.76%;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住院天数、社区感染、应用免疫调节剂、进行化疗、中性粒细胞计数水平为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影响因素。结论急性白血病患者医院感染主要为呼吸道感染和消化道感染,感染主要病原菌为革兰阴性菌,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影响因素较多,临床工作中需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进行防范,降低感染率。
- 黄莉姚红霞林丽娥吴从明符祥俊
- 关键词:医院感染病原菌分布急性白血病影响因素
- 去甲氧柔红霉素或柔红霉素联合阿糖胞苷诱导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的疗效比较被引量:6
- 2011年
- 目的探讨去甲氧柔红霉素(IDA)+阿糖胞苷(Ara—C)(IA方案)及柔红霉素(DRA)+Ara—C(DA方案)诱导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疗效的比较。方法回顾性分析确诊并行IA方案(IDA每天8~12mg/m^2。静脉滴注,第1天至第3天;Ara—C每天100—150mg/m^2,每12h静脉滴注1次,第1天至第7天)或DA方案(DNR每天40~50mg/m^2静脉滴注,第1天至第3天;Ara-C用法同IA方案)诱导治疗的93例AML患者的临床资料,用SPSSl3.0软件包对上述两个组的完全缓解(CR)率、有效率进行分析。结果IA组和DA组的CR率为72.5%、47.2%(X^2=5.011,P〈0.05),有效率为82.5%、77,4%(x^2=0.122,P〉0.05)。结论对于急性髓系自血病的诱导治疗,IA方案较DA方案具有更高的诱导CR率。
- 姚红霞林丽娥唐瑞梅王华吴从明陈文婷符祥俊
- 关键词:白血病髓样急性柔红霉素去甲氧柔红霉素
- 伊马替尼治疗晚期慢性髓性白血病临床效果观察
- 目的:探讨伊马替尼治疗晚期慢性髓性白血病(CML)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方法:回顾分析伊马替尼治疗的39例晚期CML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治疗过程中各时间点血常规、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细胞遗传学检查情况,对临床疗效及不...
- 林丽娥姚红霞吴从明姚志明符祥俊王华唐瑞梅
- 关键词:伊马替尼慢性髓性白血病临床疗效
- 文献传递
-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患者血小板功能指标的变化及其与血小板数量关系的研究被引量:8
- 2010年
- 目的1.观察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primary thrombocytosis,PT)患者血小板功能指标CD 62P、PAC-1、TXB 2、6-keto-PGF1α及TXB 2/6-keto-PGF1α比值的变化。2.观察PT患者血小板功能指标与血小板数量的相关性。3.探讨可能导致PT患者血栓发生的机制。方法1.流式细胞仪(FCM)测定血小板表面的CD 62P,PAC-1水平。2.ELISA方法测定血浆血栓素A2(TXA2)代谢产物TXB2和前列环素(PGI2)代谢产物6-keto-PGF1α水平。3.观察和比较各组血小板功能的变化及其与血小板数量变化的关系。结果1.PT患者血小板功能指标均高于正常组,P<0.01。2.PT患者血小板功能指标变化与血小板数量相关性分析结果提示:PT患者各项血小板功能指标与血小板数目之间不存在相关性,P>0.05。结论PT患者除血小板数量显著增多外,其血小板各项功能指标亦有明显异常。研究结果表明:PT患者发生血栓的危险因素除与其血小板数目异常增多有关外,还与血小板功能异常活化(血小板活化指标CD 62P、PAC-1异常增高)及血浆TXB 2、6-keto-PGF1α平衡失调(TXB 2/6-keto-PGF1α比值异常增高)有关。而PT患者血小板功能指标与其血小板数量之间不存在相关性,故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除按常规治疗予以降低血小板数量外,还应同时注意对血小板功能的干预治疗。
- 姚红霞黄莉林丽娥吴从明姚志明王谷云王华饶若符祥俊唐瑞梅
- 关键词: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PAC-1TXB2
- 我院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环孢素血药浓度监测情况分析被引量:3
- 2021年
- 目的:分析我院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患者环孢素血药浓度监测情况。方法:以我院进行allo-HSCT并采用环孢素联合短程甲氨蝶呤为基础方案预防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14岁和≤14岁两组,分别统计两组患者环孢素血药浓度监测次数、静脉和口服两种给药途径下的环孢素剂量和血药浓度结果,探讨环孢素血药浓度分布和达标情况。结果:≤14岁组环孢素的给药剂量明显大于>14岁组且前组达到目标血药浓度所需时间更短,两组患者环孢素血药浓度分布情况和达标率(36.24%vs 37.52%)无显著性差异(P=0.598)。共有17.39%的患者因各种原因将环孢素更换为他克莫司。结论:环孢素血药浓度的分布和达标率在上述两组中无显著性差异。儿童患者可耐受较高的环孢素剂量,有助于尽早达到目标血药浓度。
- 符祥俊黄莉郭丽刘丹林良沫
- 关键词: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环孢素血药浓度
- 血细胞分离机的临床应用观察
- 今年血液科购进美国COBE公司生产的COBE Spectra血细胞分离机,已经开展白细胞去除术治疗白血病,红细胞单采术治疗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血小板去除术治疗血小板增多症等治疗技术,取得满意的疗效。本文主要介绍血液科应用血...
- 符祥俊吴从明
- 关键词:血细胞分离机疗效评价
- 某院2015年-2020年万古霉素治疗药物监测分析被引量:2
- 2021年
- 目的:回顾分析2015年—2020年海南省人民医院(下称"医院")开展万古霉素治疗药物监测的情况和变化趋势,为万古霉素的临床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5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医院收治的开展万古霉素治疗药物监测的患者,收集并分析患者的科室分布、血药谷浓度分布情况、急性肾损伤发生情况,以及24 h药时曲线下面积(AUC_(0~24)h)与最低抑菌浓度(MIC)的比值(AUC_(0~24)h/MIC)的分布情况。结果:医院开展万古霉素治疗药物监测的患者和送检科室逐渐增多,万古霉素血药谷浓度的总达标率为39.36%(581/1476),急性肾损伤的发生率为10.65%(59/554)。83例多重耐药革兰阳性菌感染患者开展了AUC_(0~24)h/MIC监测,其总达标率为34.45%;当万古霉素血药谷浓度为15~20 mg/L时,AUC_(0~24)h/MIC达标率为95.00%。结论:医院万古霉素治疗药物监测的开展初步实现规范化和常态化,下一步计划规范MIC的检测,计算出更准确的AUC_(0~24)h/MIC,以指导万古霉素的临床合理使用。
- 符祥俊肖坚王和芳劳行刚林良沫
- 关键词:万古霉素治疗药物监测血药谷浓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