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罗久

作品数:48 被引量:44H指数:5
供职机构:南昌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江西省社会科学“十二五”规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政治法律文化科学自然科学总论更多>>

文献类型

  • 42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7篇哲学宗教
  • 5篇政治法律
  • 3篇文化科学
  • 1篇自然科学总论

主题

  • 19篇黑格尔
  • 11篇哲学
  • 8篇法哲学
  • 7篇虚无
  • 7篇虚无主义
  • 6篇信仰
  • 5篇形而上学
  • 5篇真理
  • 5篇观念论
  • 5篇黑格尔法哲学
  • 4篇雅可比
  • 4篇伦理
  • 4篇柏拉图
  • 3篇道德
  • 3篇政治
  • 3篇知识
  • 3篇主义
  • 3篇先验
  • 3篇怀疑主义
  • 3篇教化

机构

  • 24篇南昌大学
  • 21篇复旦大学
  • 1篇埃塞克斯大学
  • 1篇佛罗里达大学
  • 1篇纽约城市大学

作者

  • 45篇罗久
  • 2篇阿兰·巴迪乌

传媒

  • 4篇人文杂志
  • 4篇德国哲学
  • 3篇郑州轻工业学...
  • 2篇北京社会科学
  • 2篇南昌大学学报...
  • 2篇高等学校文科...
  • 2篇西南大学学报...
  • 2篇中山大学法律...
  • 1篇理论导刊
  • 1篇湖北大学学报...
  • 1篇武汉大学学报...
  • 1篇复旦学报(社...
  • 1篇江西教育学院...
  • 1篇四川师范大学...
  • 1篇东方论坛—青...
  • 1篇武汉科技大学...
  • 1篇天府新论
  • 1篇衡阳师范学院...
  • 1篇清华西方哲学...
  • 1篇云南大学学报...

年份

  • 4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7
  • 5篇2016
  • 6篇2015
  • 3篇2014
  • 5篇2013
  • 4篇2012
  • 11篇2011
  • 3篇2010
4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共产主义假设被引量:6
2010年
为什么1968年五月风暴的幽灵仍然徘徊于当代法国政治话语之中?为了回答这个问题,阿兰·巴迪乌对法国最近二百年间的贝当主义政治进行了历史性回顾,并将萨科奇当选总统这一事件置于这个背景中加以审视。作者重温了柏拉图和高乃依关于勇气的观点,号召人们以这种勇气重新审视《共产党宣言》的核心观点,即共产主义假设。在巴迪乌看来,重提这一假设,部分是出于苏联和新自由主义垮台之后重新定义共产主义的需要,但同时也源于对普遍解放的最新诉求。
阿兰·巴迪乌罗久
关键词:萨科齐勇气
泛神论之争中的理性与信仰问题——以雅可比的理性批判为中心被引量:1
2015年
"泛神论之争"是德国古典哲学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事件,雅可比作为这场争论的发起者指出,以斯宾诺莎的泛神论为代表的理性主义哲学,通过反思性的理性演证来确定事物存在的根据,其结果将是与理性和自由的原则相背离的机械决定论和无神论,从而削弱道德、宗教和政治的根基;而康德的先验观念论作为理性主义哲学的另一种表现,将知识和道德的根据最终归于思维或先验自我的内在性时,认识的内容、形式和认识对象本身都成了主体的一种构造,这势必会导致唯我论,最终不可避免地滑向虚无主义。因此,只能通过个体的信仰、直觉和情感,而不能依靠理性的反思和推论,才能通达上帝在他的启示的直接性中向我们揭示出来的绝对真理。
罗久
关键词:泛神论雅可比虚无主义信仰
理性、自然与伦理形而上学—黑格尔法哲学思想探源
黑格尔法哲学一直受到学界的广泛讨论,关于它的解读可以说是层出不穷。尤其是近三十多年来,国内外学者热衷于通过对黑格尔哲学的去形而上学化来复兴他的实践哲学,希望借此将黑格尔法哲学纳入到当代政治哲学论争的语境中来,进而将其转化...
罗久
关键词:黑格尔形而上学法哲学
当代实践哲学中的承认理论
2011年
"承认"是德国古典哲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最初的理论形态是由费希特和黑格尔奠定的。随着近几十年来实践哲学的复兴,"承认"理论在当代语境中针对各种现实问题,发展出了不同的理论形态,主要包括:作为自主的个人之间相互尊重的承认理论,关于个体的身份或者本真性的承认理论,以及作为多元文化共同体之存在基础的承认理论。"承认"作为当代实践哲学的主要原则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也有其局限性。
罗久
关键词:实践哲学自主性身份多元文化
叙事的伦理与政治:海德格尔+福柯
2015年
海德格尔和福柯时常被责难为伦理-政治的终结者,认为他们不愿意或无能于为合理的道德或政治判断提供基础。对海德格尔的责难一般都针对他思想的高度抽象的哲学化形式,他存在论的至高无上的优越地位以及他对"常人"的蔑视,因为这三者破坏了道德原则和政治责任。而谱系学的研究则使福柯相信规训的母体无处不在,所以并不存在最终的自由。静止的、规训化的力量网络是不可逃离的,一种"怀疑式的诠释学"取消了任何获得崇高的伦理与政治地基的希望。本文试图表明海德格尔和福柯确实为我们审慎的行为和思想,为我们的实践智慧提供了资源。通过规定一种引人注目的关于教养之培育的叙事,他们都含蓄地突出了道德与政治判断的重要性。
莱斯利·保罗·蒂勒罗久
关键词:福柯叙事伦理政治
让知性重新成为理性--黑格尔《差异》的“理性”概念被引量:2
2020年
黑格尔的“理性”概念包含着他在存在论和方法论上的独特主张,是其成熟时期哲学体系的真正基石。雅可比对理性主义哲学的批判及其关于“知性”与“理性”的区分,对黑格尔的理性观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在耶拿早期的《差异》一书中,黑格尔表明,包括康德、费希特在内的传统理性主义哲学,将存在的根据和世界的可理解性归根于一种通过否定差异和矛盾所达到抽象的同一性,将空洞的主观理性的统一当作绝对,将统一的、活生生的理性变成僵化的、对立的知性,从而导致了理性自身的异化和时代教化的分裂。而黑格尔的哲学吸收了古代怀疑论和柏拉图的辩证法的积极因素,试图通过揭示理性自身的二律背反的积极意义,扬弃知性反思所产生的对立,将矛盾与差异转化为理性同一性的内在原理,使僵化的知性重新成为真正的理性。对黑格尔早期理性观念的探究,有助于我们超越“青年黑格尔”与“老年黑格尔”之间的简单对立,将黑格尔前后期的思想作为一个内在连贯的统一整体来把握。
罗久
关键词:黑格尔知性思辨二律背反
从启蒙的教化看黑格尔的康德批判——以耶拿时期的《信仰与知识》为中心被引量:5
2017年
理解黑格尔对康德的批判是我们通达黑格尔哲学的一条重要门径。但是,黑格尔的康德批判之目标并不仅仅在于要对康德的主观观念论以及由此产生的各种二元对立进行检讨,也不单单是要指出康德在知识论上的唯我论和道德哲学上的形式主义问题。更为重要之处在于,黑格尔敏锐地洞察到,正是以康德观念论为代表的主体性的反思哲学为启蒙的教化和现代意识形态提供了理性的根据。在耶拿时期的批判性论著《信仰与知识》中,黑格尔从分析启蒙的时代教化的基本特征入手,对作为启蒙教化之基础的康德哲学进行了整体性的考察。黑格尔指出,康德哲学通过理性的主观化来回应怀疑主义对理性的攻击,捍卫理性的实在性和普遍必然性,进而通过对理性自身的结构的分析来证明世界具有合乎理性的统一性。然而在康德那里,理性的统一性却是以各种对立的设置作为前提的,而启蒙的合理化进程则变成了形式合理性对实质合理性的取代。所以,在《信仰与知识》中黑格尔揭示出,康德哲学巩固了主体与客体、自由与自然、本体与现象之间的二元对立,而且试图以一种新的合理化模式将分裂的世界重新统一在主观理性当中,由此促成了现代虚无主义的诞生。只有理解了黑格尔关于启蒙教化内在悖论的洞见,我们才能真正把握黑格尔对康德批判的实质。
罗久
关键词:黑格尔虚无主义
先秦儒学的两个路向——浅析孟子与荀子哲学思想之异同
2012年
在天论方面,孟子所言之"天"为义理之天,具有较浓的形上色彩;而荀子所言之"天"是自然之天,更接近自然主义。在人性论方面,孟子主张人性本善,认为人的行善天性被后天因素压制而不得发挥以至于在现实中有恶的表现;而荀子则主张人性本恶,认为人的天然欲望不加节制的扩张常常导致作恶。在道德的起源和性质上,孟子认为道德必须是纯粹的,具有明显的反功利倾向;而荀子则认为利欲是促使礼义产生的基础,肯定功利在促进人的道德发展中的作用。孟子和荀子分别使孔子之后的儒家仁、礼学说得到了进一步的丰富与发展,以两种不同的发展路向,对后世宋明理学中的道问学与尊德性之争产生了深远影响。
罗久
关键词:荀子天论人性论
海德格尔论教化与真理——对柏拉图洞穴喻的一种生存论解读被引量:2
2011年
在通常的理解中人们常常把教化理解为教育,将真理看作是关于世界的现成的知识,因而教化就是将真理作为一种现成的知识传授给他人。但是在西方人文主义的传统中,教化与教育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教化并不是主体对一种客观知识的掌握和传授,它应该在柏拉图的意义上被理解为以某种"理念"为原型的"造形",教化本质上是人的存在状态的本质性的转变。海德格尔在关于柏拉图洞穴喻的生存论解读中,对教化与真理的关系作出了深刻的辨析。
罗久
关键词:教化真理柏拉图洞穴喻
海德格尔的“濠梁之辩”
2012年
海德格尔曾经通过庄子与惠施的濠梁之辩来帮助人们理解他的《论真理的本质》这篇讲演的内容。这场著名的论辩是一个关于他人之心是否可知的争论。有论者认为在这场对话中庄子采用了诡辩的方法来回应惠施的诘难,最终陷入一种感觉主义和相对主义。更有论者以此为依据来判定“濠梁之辩”并非庄子思想的表达,而是庄子门徒对其思想的一种发挥或者说误解,不能体现道家思想的真精神。但是如果我们深入到《庄子》文本本身中去,我们会发现这段著名的对话即使不是庄子所著,至少也延续了庄子哲学的精神,其中的深意需要经过进一步的辨析才能显现。庄子通过将惠施逼入理解的真空状态,使得理解的可能性自发地显现出来,对以个体主义和主观主义为代表那些独断论和诉诸自明性的立场来说是致命的一击,而作为这种独断论主张之基础的表象性思维正是海德格尔关于真理之本质问题的讨论所要向我们揭示的。
罗久
关键词:庄子表象释义学真理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