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朝晨
- 作品数:62 被引量:341H指数:11
- 供职机构:福建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福建省医学创新课题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福建省卫生厅青年科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建筑科学更多>>
- 2017年福建省监测点致泻性大肠埃希菌监测及耐药性分析被引量:4
- 2018年
- 目的了解福建省致泻性大肠埃希菌(DEC)流行特点及耐药情况,为预防与控制福建DEC腹泻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7年福建省永安与南平市腹泻人群粪便标本共300份,经初步培养分离后利用PCR方法进行毒力基因检测,并对检出的病原菌进行血清学试验,运用K-B纸片法进行耐药性分析。结果 300份标本中检出已纯化单克隆DEC 22株,检出率为7.33%,其中EAEC 9株(40.91%),ETEC 9株(40.91%),aEPEC 4株(18.18%);检测分离到血清凝集菌株4株。药敏结果显示:DEC对氨苄西林、复方新诺明耐药率较高,分别为59.09%、36.36%;其中1株菌对6类抗菌药物均耐药;一株产ESBLs菌株。结论福建省DEC流行属种以EAEC、ETEC为主,且具有较高的耐药性。
- 郑恩惠林杰林杰杨劲松杨劲松徐海滨罗朝晨
- 关键词:致泻性大肠埃希菌分子诊断耐药性腹泻
- 常见饮品中嘌呤含量的测定被引量:8
- 2013年
- 本文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饮品中嘌呤(鸟嘌呤、腺嘌呤、黄嘌呤、次黄嘌呤)含量,指导痛风病人健康膳食。研究采用优化后的样品前处理条件对常见饮品进行前处理,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嘌呤含量。结果显示不同饮品中嘌呤含量有较大差异,啤酒均含4种嘌呤,且鸟嘌呤含量最高,果汁类饮品含少量嘌呤,碳酸类饮品不含嘌呤。饮品中4种嘌呤含量分布规律为:鸟嘌呤>腺嘌呤>黄嘌呤>次黄嘌呤。因此不同饮品中嘌呤含量差异较大,啤酒较高,而果汁和碳酸类饮料较低。
- 谢芳钦陈爱平罗朝晨杨劲松林震宇董新平
- 关键词:高效液相色谱法饮品嘌呤痛风
- 福建省新发病原非典型肠致病性大肠杆菌的发现及系统分子特征研究
- 陈爱平王灵岚林杰杨劲松严延生李曲文陈建辉郑恩惠罗朝晨
- 非典型肠致病性大肠杆菌(aEPEC)是新发肠道致病菌,项目组2010年在国内首次从病例中分离到aEPEC菌株2010137Y;随后获得省医学创新课题立项。项目研究技术从传统细菌分离培养到分子生物学检测、分子分型、高通量序...
- 关键词:
- 关键词:肠致病性大肠杆菌分子流行病学病原菌调查
- 2005年福建省霍乱弧菌流行菌型特征分析被引量:10
- 2007年
- 目的:了解福建省霍乱弧菌流行菌型特征,为控制传染来源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血清学分型法、噬菌体-生物分型法及PFGE(脉冲场凝胶电泳)分型法对2005年霍乱疫情中不同来源的142株霍乱弧菌进行分型分析。结果:142株霍乱弧菌血清学、噬菌体-生物分型结果:流行株124株中O1群埃尔托稻叶1d型占95.16%(118/124株);其余菌株为6型以上非流行株。70株霍乱弧菌PFGE分型结果呈现3大类8种带型。结论:2005年霍乱疫情期间患者菌株与福州市闽江水系分离株菌型一致,表明具有高度同源性,而与市场水产品不相关。流行菌型更换而出现的埃尔托稻叶1d型,提示福建省今后仍有发生霍乱流行的可能。
- 王晓萍郭维植詹銮峰陈亮罗朝晨陈爱平董新平谢一俊郑金凤
- 关键词:霍乱弧菌
- 2010~2012年福建省致泻性大肠杆菌监测结果分析被引量:29
- 2014年
- 目的了解福建省致泻性大肠杆菌在腹泻病人中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其他感染性腹泻病的防控提供依据。方法设立延平区和永安市作为监测点,搜集2010-2012年哨点医院腹泻病门诊标本977份,采用常规方法和分子生物学相结合的方法分离鉴定致泻性大肠杆菌菌株,用SPSS17.0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0~2012年合计检测哨点医院腹泻病门诊标本977份,检出致泻性大肠杆菌65株,检出率为6.65%。EPEC检出构成比最高,达到50.77%,aEPEC占绝大多数;ETEC和EAEC次之;男女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EC检出率最高的月份为8月,其次是9、11月;将腹泻患者按照年龄分为4组,DEC检出率分别为7.06%、2.0%、2.22%和8.24%,各组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福建省监测点腹泻患者中DEC作为病原菌占到一定比例,并以EPEC为主,夏秋季是DEC高发季节,0~5岁婴幼儿组及成人组是DEC的高发人群。
- 杨劲松李玉燕廖慧林杰罗朝晨陈爱平
- 关键词:致泻性大肠杆菌
- 福建省延平区及永安市致泻性大肠埃希菌监测分析被引量:4
- 2017年
- 目的掌握福建省腹泻患者致泻性大肠埃希菌(diarrheagenic Escherichia coli,DEC)的流行特征,为防控腹泻病的流行和爆发提供依据。方法搜集2010-2015年延平区和永安市哨点医院腹泻病标本1 950份,接种于麦康凯(MaC)培养基,挑选平板上粉红色、光滑型菌落,采用常规分离培养和分子诊断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分离鉴定致泻性大肠埃希菌,用SPSS 17.0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致泻性大肠埃希菌共检出129株,总检出率为6.62%;EPEC检出65株,检出率为3.33%,其中aEPEC 61株,tEPEC4株;ETEC和EAEC均检出32株,检出率为1.64%;未检出EHEC和EIEC。男女DEC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将腹泻患者按照年龄分为5组,DEC检出率分别为7.03%、4.60%、3.70%、7.28%和6.21%,各组EPEC、ETEC和EAEC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致泻性大肠埃希菌(DEC)检出率最高的月份为8月和9月;农村和城市DEC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地区各类型DEC构成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福建省DEC存在3种类型,以EPEC为主(其中aEPEC占绝对优势),8、9月是DEC高发月份,0~5岁婴幼儿组及成人组是DEC的高发人群,合理使用抗生素治疗DEC需要得到重视。
- 杨劲松郑恩惠林杰罗朝晨陈爱平
- 关键词:致泻性大肠埃希菌多重PCR
- 2011年福建省流脑流行期两地市健康人群带菌率及抗体水平分析被引量:6
- 2016年
- 目的了解2011年福建省健康人群流脑带菌率及抗体水平,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集不同年龄组健康人群的咽拭子及血清标本,用ELISA法检测血清抗体,E-test法进行药敏试验,SPSS 17.0软件包分析。结果 2011年咽拭子标本中未检出脑膜炎奈瑟球菌(0/263);流脑抗体总阳性率为87.33%(324/371),流脑A群和C群抗体阳性率分别为78.98%(293/371)和66.04%(245/371);A群以1~3岁年龄组抗体阳性率最高(87.76%,43/49),3~5岁年龄组最低(73.47%,36/49);C群以≥20岁年龄组抗体阳性率最高(74.19%,46/62),3~5岁年龄组最低(51.02%,25/49)。龙岩市流脑A群抗体阳性率和浓度均高于屏南县(阳性率分别为87.50%、69.01%,浓度分别为7.81、4.79μ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女流脑阳性率和浓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011年福建省流脑流行期健康人群带菌率低,A群流脑抗体免疫水平高于C群。A、C群流脑抗体免疫水平对健康人群有较高的免疫保护作用,但应加强3~5岁低龄儿童A群或A+C疫苗的接种。
- 谢芳钦李曲文罗朝晨林震宇陈爱平
- 关键词: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带菌率抗体
- 福建省2005~2006年细菌性痢疾病原学监测结果分析被引量:11
- 2007年
- 目的:了解福建省志贺菌属感染的病原学特征及药敏特点,为细菌性痢疾的防治和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复核鉴定监测点送检的阳性菌株,按《全国细菌性痢疾监测方案》提供的方法进行系统检测。结果:两年共复核鉴定阳性菌株70株,检出志贺菌49株,其中宋内志贺菌34株,福氏志贺菌15株,分别占检出菌株数的69.4%和30.6%。药敏试验显示,49株志贺菌对头孢噻肟及环丙沙星高度敏感,全部耐药药物为四环素、利福平及复方新诺明。结论:2005~2006年福建省分离的菌株以宋内志贺菌所占比重较大,其次为福氏志贺菌,并对目前常用的抗菌药物表现一定的耐药性,应引起重视。
- 李海丹罗朝晨谢一俊林震宇
- 关键词:志贺菌属血清学分型药物敏感性
- 福建省首次检出1株赖氨酸脱羧酶阴性的伤寒菌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防止漏检赖氨酸脱羧酶阴性的伤寒菌株。[方法]2012年5月在一发热病人血液标本中检出1株沙门菌,用沙门菌显色培养基、强、弱选择培养基分离,对菌株进行系统生化、API20E、美国BD全自动细菌鉴定仪及血清学试验确认。[结果]分离培养、生化特性、血清学试验均符合伤寒沙门菌,只有赖氨酸脱羧酶阴性。经微量生化等系统鉴定为1株赖氨脱羧酶阴性的伤寒菌。[结论]必须注意鉴别赖氨酸脱羧酶阴性的伤寒菌。
- 陈建辉陈爱平林杰罗朝晨谢芳钦郑恩惠
- 关键词:伤寒菌
- 鳖卵带菌情况与实验感染霍乱弧菌的研究 Ⅳ.种卵污染O139/O1霍乱弧菌后在孵化期和稚鳖初期该菌的检出情况被引量:1
- 2005年
- [目的]探讨鳖卵污染O139/O1霍乱弧菌后的带菌时间。[方法]采用菌液浸泡种卵后人工孵化,及菌液与沙混合后埋入卵直接孵化2种方法。孵化期间对沙、卵外壳、卵内容物,及稚鳖、养鳖用水进行O139/O1VC检测。[结果]在孵化期(39d)内,O139VC浸泡卵基本阳性(仅沙和卵壳各1次阴性),卵内容物多数阳性(8/14);O1VC浸泡卵上述3项均阳性(8/8)。染菌湿沙孵化的种卵,沙及卵外壳孵化期阳性检出时间较浸泡组短,仅1枚卵内容物阳性,其它检次均阴性。从第1只稚鳖孵出的3~56d,检鳖10只(包括对照2只),检水8次,均未检出O139/O1VC。[结论]如不考虑鳖卵在沙中的重复感染因素,卵外壳和卵内O139/O1VC的带菌时间至少可达39d,但未见延续至稚鳖出壳后。
- 陈拱立陈亮罗朝晨胡海林陈亢川
- 关键词:鳖卵稚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