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翟玉玲

作品数:16 被引量:52H指数:5
供职机构:北京工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理学航空宇航科学技术电子电信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3篇专利
  • 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8篇动力工程及工...
  • 3篇理学
  • 2篇航空宇航科学...
  • 1篇电子电信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11篇微通道
  • 8篇传热
  • 6篇热沉
  • 5篇强化传热
  • 5篇微通道热沉
  • 3篇电子芯片
  • 3篇数值模拟
  • 3篇特性分析
  • 3篇热膨胀
  • 3篇热膨胀系数
  • 3篇外部管路
  • 3篇微电子
  • 3篇温度分布
  • 3篇芯片
  • 3篇值模拟
  • 2篇低雷诺数
  • 2篇针肋
  • 2篇速度场
  • 2篇强化换热
  • 2篇热力学分析

机构

  • 16篇北京工业大学

作者

  • 16篇翟玉玲
  • 15篇夏国栋
  • 7篇李云飞
  • 5篇崔珍珍
  • 5篇马丹丹
  • 4篇蒋静
  • 3篇蒋静
  • 2篇李艺凡
  • 2篇刘献飞
  • 1篇杨光
  • 1篇韩磊
  • 1篇李健
  • 1篇杜墨
  • 1篇焦永刚

传媒

  • 3篇北京工业大学...
  • 2篇航空动力学报
  • 1篇科学通报
  • 1篇化工学报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中国科学:技...
  • 1篇中国科技论文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6
  • 4篇2015
  • 7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低雷诺数下扇形凹穴型微通道速度场和涡量场的特性分析
随着微加工技术的日益完善,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研究复杂结构微通道内流体的流动情况。扇形凹穴型微通道是由等直径矩形段和凹穴段相互交替组成的周期性变截面微通道。为了得到扇形凹穴型微通道内部速度场和涡量场的流动特性,采用FLUE...
夏国栋翟玉玲崔珍珍
关键词:微通道速度场涡量数值模拟
文献传递
入口流动方式对双层微通道热沉传热性能的影响被引量:3
2015年
提出了双层微通道热沉两种新的流动方式,逆流CB-DL(逆流B形式)与逆流CC-DL(逆流C形式),并用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这两种流动方式对热沉整体温度分布及传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流动方式顺流P-DL与逆流CA-DL对比,采用CB-DL流动方式时,热沉底面温度先升高后下降,温度最高点集中在热沉的中部,温度分布相对均匀;而且当泵功PP>0.05 W时,与其他入口流动方式对比,采用逆流CB-DL的底面温差及热阻最小,这是由逆流CB-DL的流动特点决定的,当流体流入上层通道时,由于上层流体带走的热量小于下层的,流体受热温度稍微提高,这时上层受热温度升高的流体流入下层,减小了下层流体的入口温度与底面温度的温差,因而有效地减少流体与底面温度的不可逆损失,从的角度说明有效提高了热能的利用率。
翟玉玲夏国栋杜墨
关键词:强化传热热阻
低雷诺数下扇形凹穴型微通道速度场和涡量场的特性分析
随着微加工技术的日益完善,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研究复杂结构微通道内流体的流动情况。扇形凹穴型微通道是由等直径矩形段和凹穴段相互交替组成的周期性变截面微通道。为了得到扇形凹穴型微通道内部速度场和涡量场的流动特性,采用FLUE...
夏国栋翟玉玲崔珍珍
关键词:微通道速度场涡量数值模拟
文献传递
复杂结构微通道热沉流动可视化及传热过程热力学分析
在传热学领域中,存在着许多散热问题,比如微型设备的散热,具有瞬态热流密度高及传热面积小的特点,严重制约着能源动力、航天航空、生物化工、军工核能及微型电子技术等领域的发展。随着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的迅速发展,微型电子芯片单位...
翟玉玲
关键词:微通道热沉强化传热热力学分析
微通道热沉对流传热理论模型及实验被引量:2
2015年
用理论及实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微通道热沉流动与传热特性.首先,总结并提出了微通道热沉对流传热的理论模型;然后,实验测量并计算了微通道热沉的压降及努塞尔数,其理论值与实验值吻合较好,平均误差在10%左右;最后,分析了不同雷诺数及通道宽高比时的导热热阻、对流热阻及电容热阻占总热阻份额的大小.结果表明:对流热阻是影响微通道热沉传热性能的重要因素,当雷诺数为985,通道宽高比为1时,对流热阻占总热阻90%左右;而在雷诺数较小时,导热热阻占总热阻的份额小于10%,可以忽略不计;电容热阻占总热阻的份额随着雷诺数及通道宽高比的增大而降低.
翟玉玲夏国栋蒋静李云飞
关键词:微通道流动特性热阻
间隔扇形凹穴型微通道流动与传热的数值模拟被引量:5
2014年
用FLUENT软件模拟了三维间隔扇形凹穴型微通道流体层流流动与传热的情况,与等直径矩形微通道进行对比.结果表明:间隔扇形凹穴型微通道由于间隔段的存在降低了通道的整体压降,摩擦系数比f/f0<1;间隔段的长度明显影响微通道的传热性能,长度越长,传热恶化效果越明显.引入强化传热因子(Nu/Nu0)/(f/f0)0.290 9,当Re>200时通道1、2的(Nu/Nu0)/(f/f0)0.290 9均大于1,说明其综合传热性能优于矩形微通道.
翟玉玲夏国栋崔珍珍
关键词:微通道强化传热数值模拟
长菱形微针肋热沉的流动与换热特性被引量:9
2014年
加工硅基长菱形微针肋热沉,并对其流动与换热性能进行试验研究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在试验雷诺数Re范围内,长菱形针肋的换热系数随Re的增大而增大。雷诺数相同时,热流密度对换热系数的影响较小。热阻随泵功的增加不断降低;在泵功较小时,热阻降低的速度较快;当泵功增大到一定值时,热阻的变化趋于平缓。在一定的泵功下不同热流密度之间的总热阻没有太大的区别。努塞尔数Nu随Re增大而增大。与同样尺寸圆形、菱形针肋相比,长菱形针肋具有较好的换热性能,可以避免针肋尾部涡脱落造成的阻力损耗,同时长菱形针肋尾部延伸拓展了换热面积并扩大了固体导热区,从而提高换热效果。
夏国栋崔珍珍翟玉玲焦永刚李健
关键词:微针肋强化换热热流密度
错位复杂微通道微型换热器
错位复杂微通道微型换热器,属于微电子换热器技术领域,包括封装在一起的封装片(1),基板(2);封装片上开有与外部管路连接的流体入口(3)和流体出口(4);基板的正面刻蚀有错位复杂微通道、进口处的蓄液槽(6)和出口处的蓄液...
夏国栋马丹丹翟玉玲蒋静李云飞
文献传递
带有内肋的凹穴型微通道热沉的熵产及传热特性分析被引量:8
2013年
用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了带内肋凹穴型微通道热沉内部流体层流流动与传热的情况,并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建立了变截面微通道的熵产模型.研究了Re数(198~600),相对凹穴高e1/Dh(0~0.65)及相对肋高e2/Dh(0~0.2167)参数对熵产和传热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对肋高对熵产影响较大,而相对凹穴高对熵产的影响不大.内肋和凹穴的共同作用使微通道的传热效果明显优于光滑直通道,并且根据大量的模拟数据拟合了该通道Nu数和f数关于Re数、相对凹穴高e1/Dh及相对肋高e2/Dh的实验关联式.
夏国栋翟玉玲崔珍珍李艺凡
关键词:微通道熵产强化传热变截面
变截面微通道散热器流动和传热特性被引量:6
2015年
为了解决电子芯片散热问题,通过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了去离子水流经微通道散热器时的流动和传热特性.微通道散热器由无氧铜层叠焊接而成,散热器内微通道当量直径为0.23 mm,去离子水流经散热器时平均雷诺数为252~1 060,加热面热流密度为2×106W/m2.结果表明:不同雷诺数时,三角凹穴周期性变截面微通道散热器的传热性能明显优于矩形等截面直通道散热器;前者加热面平均温度和最高温度均比后者低2~3℃,且两者压降相差不大;随着去离子水流量的增加,散热器加热面平均温度降低,但当流量增加到一定程度后,加热面温度变化不明显,说明不能单靠增大泵功来强化传热.
夏国栋李云飞翟玉玲蒋静马丹丹
关键词:流动特性传热特性变截面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