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耿子海

作品数:25 被引量:42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预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航空宇航科学技术理学电子电信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 6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3篇航空宇航科学...
  • 4篇理学
  • 3篇电子电信
  • 2篇机械工程
  • 2篇动力工程及工...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13篇风洞
  • 7篇红外
  • 6篇低速风洞
  • 6篇转捩
  • 6篇红外成像
  • 5篇风洞试验
  • 4篇翼型
  • 3篇迎角
  • 3篇天平
  • 3篇流场
  • 3篇红外成像技术
  • 3篇壁面
  • 3篇边界层
  • 3篇边界层转捩
  • 2篇预弯
  • 2篇支座
  • 2篇摄影
  • 2篇无线
  • 2篇减阻
  • 2篇方向场

机构

  • 24篇中国空气动力...
  • 4篇西北工业大学
  • 2篇北京科技大学
  • 1篇南京航空航天...
  • 1篇天津中德应用...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空气动力学国...

作者

  • 25篇耿子海
  • 8篇姜裕标
  • 6篇金启刚
  • 5篇王勋年
  • 5篇岳廷瑞
  • 5篇陈鹏
  • 5篇朱本华
  • 4篇张德久
  • 4篇梁频
  • 4篇阎丽
  • 4篇唐乔乔
  • 4篇沈志洪
  • 4篇杨强
  • 4篇姜德龙
  • 4篇王大伟
  • 3篇段丕轩
  • 3篇何显中
  • 3篇黄知龙
  • 2篇蔡晋生
  • 2篇孙海生

传媒

  • 4篇实验流体力学
  • 2篇红外与激光工...
  • 2篇航空动力学报
  • 1篇空气动力学学...
  • 1篇强激光与粒子...
  • 1篇兵工自动化
  • 1篇水动力学研究...
  • 1篇第六届全国流...
  • 1篇全国低跨声速...
  • 1篇中国第一届近...
  • 1篇中国航空学会...
  • 1篇第九届全国风...
  • 1篇低跨超专委会...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19
  • 3篇2016
  • 3篇2015
  • 3篇2014
  • 1篇2012
  • 2篇2011
  • 2篇2010
  • 2篇2009
  • 3篇2006
  • 2篇2003
2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红外成像技术在金属模型转捩测量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16年
金属材料由于传热快,温度在短时间内容易达到热平衡。因此,用红外热像仪测量金属模型转捩难度大。在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CARDC)Φ3.2 m低速风洞中,采用在金属模型表面喷涂隔热涂料的方法,用红外热像仪测量旋翼翼型的温度分布,通过温度跃变判断转捩位置。一般情况下,红外热像仪放置在试验段某个位置固定不动。模型改变攻角时,需要转动模型支撑机构,这样会造成红外图像中的模型位置发生改变,不利于比较不同攻角下的转捩位置。为解决该问题,在模型转动平台上设计了红外热像仪固定装置,实现了红外热像仪与模型的同步转动,解决了模型不同攻角状态下模型外形成像的差异问题。红外图像与实物坐标对应更为准确,获得的模型转捩位置更为精准。
何显中袁强黄明其耿子海袁红刚
关键词:红外成像转捩隔热涂料
边界层转捩红外热图测量试验技术研究
实现了低速风洞中翼面大面积均匀加热技术,翼面静态温度精度在红外热像仪的测量精度范围内。采用了二维数值滤波和拟合技术降低环境噪声对温度测量精度的影响,对因偏离红外热像仪轴线引起的测量误差进行了修正。研究了红外热图的转捩判断...
王勋年陈鹏耿子海
文献传递
一种方向场无线测量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方向场无线测量方法,利用无线传输的方式将探头与移动机构集成为一体,让移动机构带动探针在同一截面上实现全方位移动,从而实现在不停止风洞吹风的情况下进行连续式的测量;本发明的探头减少了裸露在外的测压管,避免了...
张德久朱本华姜裕标梁频王大伟姜德龙耿子海岳廷瑞沈志洪段丕轩杨强刘丽萍阎丽唐乔乔金启刚
文献传递
低湍流度水洞的水动力学设计与流场校测被引量:5
2019年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建成了低湍流度水洞流动显示实验室,以满足边界层转捩、湍流结构与控制及旋涡与分离流结构特性等基础研究需求,同时为开展新概念、高性能飞行器布局绕流结构及复杂流场特性研究提供流动显示实验平台。为满足低湍流度、速度场均匀、流场稳定性好和流场调节过程高效等核心指标需求,该水洞的水动力学设计过程打破了常规设计理念,注重理论与经验密切结合,提出并使用了三个方面的关键技术:一是使用消能孔板保证洞体回路全程低流速,综合迭代优化收缩段剖面结构、收缩比、稳定段蜂窝器、阻尼网和拐角段的拐角导流片结构形式等关键技术降低湍流度,将收缩比控制在9.3的状态下使湍流度达到0.1%,大幅节约了建设成本;二是在试验段下游使用等直下沉段释放能量、稳定流速和抑制回波,这种动力段与试验段之间的液位差,对消除轴流泵运行带来的水激振动扰动和抑制因流场调节带来的回波扰动作用重大;三是试验段上洞壁为敞开式槽体结构,保证试验段流体液面压力稳定,速度均匀,依据水动力学及轴流泵运行理论,上洞壁敞开式槽体结构对试验段速度场的稳定性及均匀性是有益的。流场校测试验结果表明水洞流场具有湍流度低(优于0.1%)、空间速度场均匀、流速稳定、流场调节高效和使用便捷等特点,该水洞的低湍流度水动力学设计方法值得推广。
耿子海耿子海蔡晋生姜裕标
关键词:低湍流度
基于神经网络的减阻沟槽壁面形状优化
2022年
针对沟槽外形减阻问题,采用基于神经网络的方法对沟槽壁面形状进行外形优化。模型采用槽道流动模型,控制方程为黏性不可压缩Navier⁃Stokes(NS)方程,流动求解采用直接数值模拟(DNS)方法,对于对流项的离散采用紧致4阶中心格式,对黏性项的离散采用4阶中心格式,时间推进采用3阶Runge⁃Kutta格式。在神经网络优化过程中,约束方程为不可压NS方程,采用基于在线学习的自适应控制器,使用基于抑制展向切应力的控制律,控制量的产生由壁面变形提供。优化结果表明,壁面最大减阻效果可达17.41%。对于优化后的壁面,湍流强度降低了19.68%,同时壁面的涡量与雷诺切应力亦有所降低。由于湍流流动非定常,因此优化得到的壁面形状亦是时变的,但变化的过程中整体上仍呈现流向沟槽的形状。
李超群唐硕李易耿子海
关键词:神经网络槽道流动
二维翼型混合层流控制减阻技术试验研究被引量:6
2010年
选择NACA0006系列层流翼型作为物理模型,使用FLUENT商用软件计算分析翼型表面压力梯度,结合对翼型后缘做局部优化修形增大顺压梯度范围以及在翼型前缘布置吸气控制单元并配套吸气装置形成混合层流控制减阻技术。风洞试验中应用红外成像技术测量翼型表面层流区域,探索研究了混合层流控制减阻技术的实用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对翼型实施混合层流控制减阻技术后,明显增大了翼型表面的层流面积。
耿子海刘双科王勋年张扬
关键词:层流翼型减阻红外成像技术
红外成像与Michel模型在旋翼翼型转捩特性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19年
旋翼翼型设计是直升机旋翼设计的基础,准确计算翼型气动特性是设计工程实用翼型的关键。在翼型的气动特性设计过程中,使用红外成像非接触测量转捩实验技术在大型Φ3.2 m低速风洞中测试了OA309旋翼翼型的自由转捩位置,采用Michel模型计算了自由转捩位置以及自由转捩对气动力的影响。通过OA309旋翼翼型的计算与实验结果对比可以看出,计算捕捉到的转捩位置与实验结果基本一致。红外成像非接触测量转捩技术与Michel模型的联合应用提高了旋翼翼型的阻力计算精度,为翼型多目标设计奠定了基础。
耿子海耿子海蔡晋生赵俊英
关键词:红外成像旋翼翼型
天平自动校准架复位测量的关键技术研究被引量:3
2009年
针对天平自动校准架复位测量系统的原理进行阐述,推导出该系统的线阵CCD测量激光线光斑的位移数据,其关键技术包括系统的数学建模、精度分析等方面。然后再对其系统的测量精度进行评估。分析表明,该系统结构简单,测量、维护便捷,能成功运用于风洞天平自动校准架。
朱本华梁磊程尧段丕轩耿子海
关键词:线阵CCD
一种用于低速风洞柔性物测力的试验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低速风洞柔性物测力的试验装置,试验装置包括支撑架、两个天平和两个支杆,所述支撑架由底座、框架和滑轨组成,所述底座上设置有一个滑轨A,所述框架上与滑轨A的90<Sup>0</Sup>交叉方向上设置有...
孙传宝张鑫耿子海倪章松宋道军张鹏周晓飞刘江涛孙福振汪军李东姜裕标李进学马国辉孙海生
文献传递
氧碘化学激光器直线分段扩开型扩压器实验研究被引量:5
2011年
研究了不同几何外形参数对直线分段扩开型氧碘化学激光器(COIL)扩压器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光腔上下壁扩开全角8°时,选取4°超扩段扩散角可获得较好的压力恢复和隔离光腔流场的能力;超扩段增加2 mm竖隔板可降低光腔后部壁面静压,且截止反压提高约12%;在相同腔压下,10°截角唇口的截止反压比直角唇口和1/4圆弧唇口截止反压高出约7.6%;超扩段入口四壁增加人工粗糙带能明显改善光腔壁面静压的分布,并有效提高扩压器效率。
黄知龙张国彪耿子海陈吉明
关键词:扩压器化学激光器隔板唇口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