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耿英春

作品数:20 被引量:16H指数:3
供职机构:青海师范大学民族师范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历史地理语言文字社会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文学
  • 4篇语言文字
  • 4篇历史地理
  • 2篇经济管理
  • 2篇社会学
  • 1篇哲学宗教
  • 1篇政治法律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7篇文学
  • 6篇口传
  • 6篇口传文学
  • 5篇藏族
  • 4篇服饰
  • 3篇信仰
  • 3篇民族
  • 3篇教学
  • 3篇汉语
  • 2篇小说
  • 2篇民俗
  • 2篇安多藏族
  • 1篇宣姜
  • 1篇学理
  • 1篇仪礼
  • 1篇仪式
  • 1篇淫诗
  • 1篇语文
  • 1篇语文教学
  • 1篇院校

机构

  • 20篇青海师范大学
  • 1篇青海民族大学

作者

  • 20篇耿英春

传媒

  • 9篇青海师范大学...
  • 3篇青海师范大学...
  • 2篇青海民族研究
  • 2篇青藏高原论坛
  • 1篇青海社会科学
  • 1篇青海民族学院...
  • 1篇青海师大民族...
  • 1篇高原文化研究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17
  • 2篇2016
  • 3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2
  • 3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7
  • 2篇2005
  • 1篇2003
  • 1篇2001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论河湟地区口传文学中的自然崇拜被引量:1
2016年
自然崇拜作为一种原始信仰文化,千百年来对河湟地区各民族社会生活和精神世界有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各民族世代相传的故事和歌谣中折射出河湟先民们对大自然最初的懵懂认识和至上崇拜。虽历世久远,遗风尚存。
耿英春
关键词:口传文学自然崇拜
在融合与渗透中重塑——河湟口传文学中的民间神灵信仰
2015年
河湟地区特殊的地理环境和多元的民族构成,造就了其复杂多样的民间神灵信仰。表现在口传文学中,人们对各路神灵兼收并蓄,广泛吸收,塑造出了许多更加贴近百姓生活,符合百姓意愿的神灵形象。这既反映出河湟地区民间神灵信仰的多元化趋势,也显现出浓郁的世俗化趋向。
耿英春
关键词:口传文学神灵信仰
试论青海藏族服饰中的心意民俗
2014年
文章以青海藏族服饰为研究对象,分别从祭神敬祖、祈福求吉、辟邪驱魔、免灾祛病等四个方面探讨了青海藏族服饰所具有的象征意义,认为其所折射出来的精神内涵非常丰富,极具地域特色,同时也具有一定的典型性。
耿英春
关键词:藏族服饰
青海绒哇藏族传统服饰变迁的民俗学解读
2011年
服饰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民族的重要标志之一。绒哇藏族传统服饰作为文化的一种外在表现形式,其发展演变既遵循文化发展演变的一般规律,又有其自身的独特性。本文拟就上世纪80年代以来绒哇藏族传统服饰变迁的主要表现及原因加以论述。
耿英春
关键词:服饰民俗学
征兆——河湟口传文学中的信仰因子
2017年
河湟口传文学中的征兆故事,主要以虚幻的梦境、直接的语言方式、异常的自然界物象和占卜者的掐算卜卦等方式预测祸福吉凶,表现出人们企图借助预见未来的各种行为来应对掌控未来之事的积极愿望。
耿英春
关键词:口传文学
河湟口传文学与鬼灵信仰
2015年
鬼灵信仰作为中国民众的原始信仰,在河湟口传文学中留下了鲜明印迹。无论是亦神亦鬼的猫鬼神、亦人亦妖的蟒古斯还是亦正亦邪的狐狸精,它们以狰狞怪异的面目恐吓人类,以超自然的神力左右着人类的命运。人们对之恐惧、敬畏的同时,又无不包含信仰、崇拜的心理。
耿英春
关键词:口传文学
论任务型教学理念对青海藏区汉语教学的启示
2010年
任务型语言教学是以任务为基础的语言教学途径,是近年来在语言教学界盛行的教学法。本文针对青海藏区汉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初步探讨了它对青海藏区汉语教学的启示。
耿英春
关键词:任务型教学
《玫瑰门》女性形象探析被引量:3
2003年
铁凝在其长篇小说《玫瑰门》中塑造了几位生存于现实沼泽地与精神泥淖潭内的女性形象。通过对司猗纹、姑爸、竹西等女性形象的理性分析,反映众女性是一群生活在现实苦难和精神苦难中的女人。她们或饱受长期的性压抑而畸变,或灵魂失落而苦闷,或遭现实重压而躁动。
耿英春
关键词:《玫瑰门》长篇小说女性
民间信仰仪式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建构——以青海省共和县珠玉村“拉则”仪式为例被引量:1
2023年
珠玉村坐落于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沙珠玉乡,是一个汉、藏民族杂居的典型村落。该村汉、藏村民在近百年的生产生活中广泛接触、频繁互动,在交往交流交融的过程中形成了超越民族认同的地域认同和文化认同,从而形成具有多元文化并存与融合特征的村落社会。“拉则”仪式是藏民族源自山神信仰而举行的祭祀仪式,珠玉村汉、藏村民出于对本村落“阿米哈图”山神的共同信仰,在年复一年举行“拉则”仪式的过程中,互帮互助、增进情感、凝聚共识,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跨民族情感融合。两个民族依托祭祀山神这一特殊的民俗活动满足了共同祈愿的心理诉求,促进了彼此的认同,增强了群体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珠玉村“拉则”信仰仪式作为当地最神圣的民俗信仰活动,来自村落共同体的祈愿,反过来又参与了村落社会秩序的维护和共同体意识的建构,在现代调适中维系了村落内团结、和谐的民族关系,保障了乡村社会秩序的有效运行,对规范村落社会秩序、促进村落和谐发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了坚实的精神力量。
兰才让耿英春
河湟民间信仰中的吉祥文化——以河湟地区口传文学为例
2016年
吉祥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千百年来,吉祥观念深深植根于民众的内心,吉祥文化的核心是传达人们趋吉避凶的愿望。表现在河湟地区的口传文学中,河湟民众以祭祀、祝福、禳解等行为方式来祈求福瑞吉祥,充分表达了人们祈福求吉、追求美好生活的迫切心愿。
耿英春
关键词:民间信仰吉祥文化口传文学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