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志军
- 作品数:39 被引量:68H指数:4
- 供职机构:湖南科技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文化科学哲学宗教历史地理更多>>
- 景教碑书写者吕秀岩官衔中的“前行”辨正
- 2010年
- 《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后人省称之景教碑)第31行为"朝议郎前行台州司士参军吕秀岩书",后人据此认定景教碑为"吕秀岩"书写,但是对于他官衔中"前行"的理解,却众说纷纭。
- 聂志军
- 关键词:景教碑官衔辨正
- 唐代景教文献词语研究
- 本文一共分为六章。
第一章首先对景教进行简单的概述,包括景教的教义、在中土的传播过程及其消亡。其次对目前学术界认可的景教文献逐一进行点评,对国内外景教研究的现状进行介绍和归纳,指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第二章主...
- 聂志军
- 文献传递
- 景教碑中“伊斯”也是景医考被引量:3
- 2008年
- 景教在中国的传播过程中,并非拘泥于单纯的传播教义,而是通过各种灵活多样的方法,其重要手段之一便是行医。汉籍文献虽然没有明确记载景医的个案,但是景教徒善医已成学界共识,并且前人也已经考证出僧崇一等几个景医。本文通过对景教碑中"艺博十全"的重新解读,明确提出景教碑中"伊斯"也是一个景医。
- 聂志军
- 关键词:景教碑
- 唐代景教《序听迷诗所经》中“移鼠”汉译释疑被引量:4
- 2012年
- 唐代景教《序听迷诗所经》中把基督教中的"耶稣"翻译为"移鼠",这是目前所见对于"耶稣"的最早汉译。"移鼠"从语音上来看,来自于叙利亚语的"yiō",这一点已经获得普遍认同。但是选择汉语中的"鼠"来对译"耶稣",一直是学者诟病和百思不得其解的一个疑难问题。前人尝试从不同角度作出解释,但是均难以让人信服。通过考察,我们认为"移鼠"是一个音译兼意译的合璧词,意义来自于佛教术语"二鼠"(日月/昼夜),"移鼠"直译就是"移动日月/昼夜",暗指"耶稣"是"创造世界"的造物主,这一点正好契合后来《景教碑》中对于"三一妙身、无元真主阿罗诃"的描述:"暗空易而天地开,日月运而昼夜作,匠成万物,然立初人。"
- 聂志军
- 关键词:景教耶稣
- 尊称“您”的产生过程被引量:5
- 2009年
- "您"字最早见于南宋、金时期(12世纪)文献,是"你们"的合音,表示第二人称复数,带有北方色彩。向南传播过程中,"您"开始表示单数,并且逐步占据优势,出现单复数混用状态。从元代开始,"您+亲属词"表示他称带有尊敬意义,并且获得社会一致认同。明清时期,"您"从"您+亲属词"结构中脱落,开始分担尊敬意义。至迟在清末,"您"表示尊称形成。民国以后,"您"表示尊称在北京话中使用就很常见了,直至发展为现代汉语普通话中表示第二人称尊称的代词。
- 聂志军
- 关键词:尊称
- 日本杏雨书屋藏玄应《一切经音义》残卷再研究被引量:1
- 2013年
- 日本杏雨书屋藏敦煌写本羽056R为玄应《一切经音义》的一个残本,前人已有定论,并有详细校注。但是关于此件残卷的出洞经历、书写时代、写本范式及在同类文书中的地位,则鲜有人论及。通过对敦煌吐鲁番出土的写本玄应《一切经音义》重新进行梳理,确定此件残卷书写时代为8世纪中期,属于书写形式的B式,并且纠正了前人研究过程中的一些不足。
- 聂志军
- 关键词:敦煌写本一切经音义
- 唐代景教写经中的疑难俗字例释被引量:1
- 2010年
- 唐代景教写经中存在很多俗字,前人很少从文字学角度进行深入的研究,导致景教文献整理中出现很多悬而未决的难点。利用敦煌俗字研究的成果,对唐代景教写经中的一些疑难俗字进行了考释,有助于对景教写经的正确释读。
- 聂志军贺卫国
- 关键词:汉语景教疑难俗字
- 景教碑中“七时”辨正及相关问题考察
- 2012年
- 景教碑"七时礼赞"中"七时"究竟作何解释,历来众说纷纭。从语言学角度出发,通过考察佛经中与之类似的"六时礼赞",确定"六时"为"每日六次";景教史上曾有过"每日礼拜七次"的仪式,二教均有每日礼拜的习俗,只是礼拜次数存在差异。景教传入中土后,面对佛教"每日六次"的礼拜仪式,极有可能受佛教"六时礼赞"影响,汉译"每日七次"礼拜为"七时礼赞"。因此,"七时"应类比佛教的"六时",意为"每日七次"。
- 聂志军
- 关键词:景教碑礼赞
- 西晋以前汉译佛经中“说类词”使用情况及其发展演变研究
- 该文考察了西晋以前汉译佛经中'说类词'的使用情况及其发展演变情况,重点讨论了'说类词'连用的语法现象,分析了它们连用的语法意义,探究了它们连用时中间插入其它成分的形成原因.特别是对'言'、'曰'这两个'说类词'的虚化现象...
- 聂志军
- 关键词:虚化
- 文献传递
- 云南弥勒方言的量词“党”被引量:1
- 2019年
- 云南弥勒方言的量词"党"除了三种常见用法之外,还有几种特殊用法:"一党"等于"一党人",意为"大家";"一党+某类人称谓",表贬义;"一小/大党""一党党",在特殊条件下可以表示喜爱。"党"作量词是由"党/群"的意义引申而来,由于历史上的"卫所制"导致与外界接触少,在语言"择一律"作用下,最终弥勒方言量词选择用"党"而不是普通话中的"群"。
- 李昇虹聂志军
- 关键词:量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