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胡志华

作品数:60 被引量:501H指数:14
供职机构:江西省红壤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9篇期刊文章
  • 9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4篇农业科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25篇水稻
  • 20篇土壤
  • 16篇红壤
  • 11篇施肥
  • 10篇养分
  • 10篇根际
  • 9篇旱地
  • 9篇红壤旱地
  • 7篇氮素
  • 7篇长期施肥
  • 6篇双季稻
  • 6篇秸秆
  • 6篇季稻
  • 5篇有机碳
  • 4篇氮肥
  • 4篇氮素利用
  • 4篇稻田
  • 4篇玉米
  • 4篇栽培
  • 4篇再生稻

机构

  • 47篇江西省红壤研...
  • 13篇中国农业科学...
  • 9篇中国农业科学...
  • 4篇中国科学院
  • 2篇湖南文理学院
  • 2篇中国农业科学...
  • 2篇中国水稻研究...
  • 1篇华中农业大学
  • 1篇湖南农业大学
  • 1篇中国农业大学
  • 1篇河南科技学院
  • 1篇广西药用植物...
  • 1篇台州市农业科...
  • 1篇湖南泰谷生物...

作者

  • 60篇胡志华
  • 42篇李大明
  • 38篇柳开楼
  • 36篇叶会财
  • 36篇余喜初
  • 33篇胡惠文
  • 26篇黄庆海
  • 22篇徐小林
  • 14篇张均华
  • 14篇朱练峰
  • 13篇金千瑜
  • 12篇周利军
  • 11篇禹盛苗
  • 8篇林育炯
  • 6篇韩天富
  • 6篇杨旭初
  • 5篇裴鹏刚
  • 4篇余跑兰
  • 3篇张会民
  • 3篇黄欠如

传媒

  • 9篇中国稻米
  • 6篇植物营养与肥...
  • 4篇中国农学通报
  • 3篇中国农业科学
  • 3篇中国水稻科学
  • 3篇中国土壤与肥...
  • 2篇土壤通报
  • 2篇农业工程学报
  • 1篇水土保持学报
  • 1篇华北农学报
  • 1篇中国生态农业...
  • 1篇河北农业大学...
  • 1篇土壤学报
  • 1篇土壤
  • 1篇福建农业科技
  • 1篇中国油料作物...
  • 1篇湖北农业科学
  • 1篇湖南农业科学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生态科学

年份

  • 5篇2022
  • 5篇2021
  • 9篇2020
  • 6篇2019
  • 5篇2018
  • 13篇2017
  • 3篇2016
  • 6篇2015
  • 5篇2014
  • 3篇2013
6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长期施肥下红壤旱地的固碳效率被引量:12
2017年
红壤旱地的有机碳含量普遍较低,通过外源添加有机肥是增加土壤有机碳含量的重要手段。本研究以红壤旱地长期肥料试验为基础,研究了不同施肥处理的土壤有机碳含量和储量的变化规律,并进一步探讨碳投入与玉米产量及土壤碳储量的量化关系。结果表明:施用有机肥可以大幅提升红壤旱地的有机碳含量,氮磷钾+有机肥(NPKM)和有机肥(OM)处理在27年间的增加速率分别为0.08 g/(kg·a)和0.06 g/(kg·a),有机碳储量的增加速率分别为0.24t/(hm^2·a)和0.16 t/(hm^2·a);与不施肥(CK)处理相比,NPKM和OM处理的土壤有机碳含量分别增加了51.5%和42.0%,有机碳储量则分别增加57.1%和45.7%。进一步分析表明,有机碳投入量与土壤有机碳储量变化速率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R^2=0.971 5,P<0.001),且线性拟合方程(y=–0.158+0.086x)表明,双季玉米种植下红壤旱地的固碳效率为8.6%,当有机碳投入量为1.84 t/(hm^2·a)时,红壤旱地的有机碳储量保持平衡。因此,施用有机肥是提高红壤旱地有机碳储量的有效途径,固碳效率和土壤有机碳平衡点则可以有效指导红壤旱地有机肥的管理措施。
柳开楼叶会财李大明黄庆海余喜初胡志华徐小林胡惠文周利军王赛莲
关键词:土壤有机碳红壤旱地长期施肥
不同有机培肥方式对红壤性水稻土磷素的影响被引量:4
2019年
基于红壤性水稻土有机肥长期定位试验,分析了红壤双季稻种植模式下,不施肥、NPK、紫云英+猪粪+化肥、紫云英+猪粪+秸秆+化肥、紫云英+秸秆+化肥处理耕层土壤全磷、Olsen-P、磷素有效性和磷素利用率35年的变化特征,以及Olsen-P与水稻产量的响应关系。结果表明:不施肥处理土壤全磷含量显著降低,有效磷含量及磷素有效性略微下降。配施猪粪显著提高全磷、Olsen-P含量和磷素有效性,但显著降低磷肥利用率,增加磷的环境污染风险。化肥配合紫云英及稻草还田处理土壤全磷、有效磷含量以及磷素有效性保持稳定,但显著提高磷肥利用率。Olsen-P的产量农学阈值为16.36 mg kg^-1。
叶会财李大明柳开楼余喜初黄庆海胡志华杨旭初胡惠文周利军林小兵
关键词:红壤性水稻土全磷有效磷有机培肥
磁化水灌溉促进水稻生长发育提高产量和品质被引量:44
2014年
为明确磁化水灌溉对水稻生长发育、产量形成和品质的影响及其机理,该研究以杂交籼稻中浙优1号和杂交粳稻甬优9号为试验品种,于2012-2013年进行了磁化水(F型变频磁化水处理器的磁场强度为0.2T)和普通水(CK)灌溉大田试验。结果表明,与CK相比,磁化水灌溉显著增加水稻的有效穗(增幅4.0%~7.9%)、结实率(3.9%~8.7%)和产量(增幅5.2%~9.3%)。2013年,磁化水灌溉提高了水稻的低位分蘖发生率(增幅9.4%~21.5%),增加了孕穗期、灌浆期倒三叶的SPAD值(增幅2.4%~7.8%)和干物质积累量(增幅8.7%~18.8%);磁化水灌溉显著改善稻米品质,中浙优1号和甬优9号的的垩白粒率分别降低了13.3%和12.0%,垩白度分别降低了11.4%和7.7%,胶稠度分别提高了6.0和4.0mm,碱消值提高了4.3%和4.8%。该结果为磁化水在水稻生产上的大面积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朱练峰张均华禹盛苗胡志华金千瑜
关键词:灌溉作物生长水稻稻米品质
双季玉米种植下长期施肥改变红壤氮磷活化能力被引量:8
2016年
为了系统研究南方丘陵区红壤氮磷养分活化程度对长期施肥和玉米连作模式的响应规律,研究选取江西进贤红壤旱地双季玉米长期试验的不施肥(CK)、氮肥(N)、磷肥(P)、氮磷配施(NP)、氮磷钾配施(NPK)、2倍氮磷钾配施(HNPK)和氮磷钾肥与有机肥配施(NPKOM)等处理,分析其27a内(1986—2013年)土壤全氮、碱解氮、全磷、有效磷和氮磷活化度的时间序列变化,并研究了土壤氮磷的增加速率以及土壤有机碳与氮磷活化度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各处理对氮磷活化度的提升效果存在明显差异。试验27a间,施氮处理对氮活化度的提升效果在60.25%~105.35%之间,以NPK处理为最高,HNPK和NPKOM次之;施磷处理对磷活化度的提升效果在2.29~15.40倍之间,以NPKOM处理为最高,HNPK和P处理次之。NPKOM处理对碱解氮和速效磷的提升作用在所有处理中均为最高。施肥处理提升氮磷活化度的主要原因是提升了碱解氮和有效磷。与试验前相比,连续27a施肥后,NPKOM处理的土壤全氮和全磷仅增加了25.02%和145.16%,而碱解氮和全磷则分别增加了131.46%和38.39倍,导致氮磷活化度分别增加了85.14%和15.40倍。土壤氮活化度与土壤有机碳不存在线性关系,而磷活化度则表现出随土壤有机碳含量增加而逐渐增加的趋势,且土壤有机碳含量与磷素活化度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R^2=0.264 1,P<0.05)。因此,在红壤旱地双季玉米种植模式中,有机无机肥配施是提升土壤氮磷养分含量和氮磷活化度的重要措施,磷的活化程度明显高于氮,但速效氮磷养分的大幅增加也可能导致环境风险。
柳开楼胡志华叶会财李大明黄庆海余喜初徐小林胡惠文周利军王赛莲
关键词:红壤双季玉米
基于模糊数学和主成分分析的长期施肥红壤旱地土壤肥力评价被引量:15
2018年
为评价红壤旱地长期不同施肥方式下土壤肥力水平,基于1986年建立的江西进贤红壤旱地玉米定位试验,选用土壤pH值、有机质含量、有效磷含量、速效钾含量、阳离子交换量5个指标,采用模糊数学和主成分分析方法,评价和比较了连续施肥30年后不同施肥模式下红壤旱地土壤综合肥力水平。结果表明,数据球形假设检验KMO值为0.73,Bartlett值为127.98,Sig<0.01,可以进行主成分分析。土壤肥力综合指数(SNI)以氮磷钾配施猪粪处理最高(0.94),单施猪粪次之(0.92),单施氮肥最低(0.42)。因此,红壤旱地施用有机肥或有机无机肥配施是维持和提高土壤肥力水平的重要措施。
杨旭初叶会财李大明余喜初柳开楼胡秋萍胡志华谷子寒胡惠文周利军黄庆海林小兵
关键词:长期施肥红壤旱地玉米肥力评价
秸秆还田提升稻田土壤有机质含量与品质的生物效应研究(摘要)被引量:2
2013年
如何提升稻田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品质,实现土壤肥力和水稻产量的协同提高,是近年来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热点研究课题。水稻秸秆是稻田生态系统一项重要的有机资源,我国每年生产水稻秸秆约1.8亿t,秸秆还田既可解决因秸秆焚烧带来的环境污染和有机资源浪费问题,还可提升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品质、促进水稻养分吸收,
张均华朱练峰裴鹏刚禹盛苗胡志华金千瑜
关键词:土壤有机质含量稻田生态系统秸秆还田生物效应水稻产量
根际氧浓度对水稻产量及其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
在网室水培条件下,以深水稻(IR45765-3B)、水稻(中浙优1号)和旱稻(中旱221)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类型水稻产量形成和氮素吸收利用对根际氧浓度的响应差异。试验设置4个溶解氧浓度梯度,分别为低氧浓度处理1.0m...
胡志华朱练峰张均华禹盛苗林育炯金千瑜
关键词:产量构成因子氮素吸收
文献传递
秸秆还田耦合施氮水平对水稻光合特性、氮素吸收及产量形成的影响被引量:41
2015年
在田间定位试验条件下,研究了4个秸秆还田量水平[0 kg/hm^2(S0)、4000 kg/hm^2(S4)、6000 kg/hm^2(S6)、8000 kg/hm^2(S8)]耦合4个施氮水平[0 kg/hm^2(N0)、90 kg/hm^2(N90)、180 kg/hm^2(N180)、270 kg/hm2(N270)]对水稻茎蘖动态、生育后期光合特性、干物质积累特征、氮素吸收和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1)不施氮条件下,秸秆还田明显抑制水稻生育前期茎蘖的发生和茎蘖高峰的形成,促进水稻后期的干物质积累、氮素吸收,提高剑叶光合速率,稻谷产量增加2.22%~4.44%.2)氮肥单施条件下,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水稻茎蘖数和最高苗数显著增加,分蘖高峰提前7~14d;施氮显著增加水稻各生育期干物质积累量、氮素吸收量和稻谷产量,明显延缓水稻生育后期剑叶光合速率的下降.3)同等施氮条件下,与 S0相比,秸秆还田 S4、S6处理促进水稻茎蘖发生,成熟期植株吸氮量显著增加,以 S6处理增幅最大,平均增加36.58%,生育后期剑叶光合速率维持在较高水平;S8处理则对水稻茎蘖发生、光合作用和氮素吸收表现出负面影响.4)秸秆还田耦合施氮量显著影响单位面积有效穗数和稻谷产量,与 N0S0相比,两者配施水稻显著增产9.59%~23.51%,以 N180S6处理产量最高,达10.56 t/hm2.适宜的秸秆还田量耦合施氮量可促进水稻茎蘖发生和有效穗形成,增加氮素和光合同化物积累,从而增加稻谷产量.
裴鹏刚张均华朱练峰胡志华金千瑜
关键词:秸秆还田氮肥施用光合特性氮素吸收水稻
紫云英不同翻压年限下驱动水稻产量变化的土壤理化因子分析被引量:5
2021年
【目的】紫云英(Astragalus sinicus L.)是双季稻冬闲期重要的绿肥作物,长期进行紫云英翻压还田可以实现土壤培肥和水稻增产的双重目标。但是,在众多的土壤理化指标中,有关紫云英不同翻压年限下驱动水稻产量变化的关键因子还不明确。【方法】本研究在紫云英传统种植区(江西省余江区),选择紫云英翻压时间为0、3、5、10和15年(G0、G3、G5、G10和G15)的稻田,分析了土壤团聚体、有机质、氮磷钾养分含量和土壤酸化特征,并进一步探讨了土壤理化指标与早稻产量的相关关系。【结果】G5、G10和G15处理下,>2 mm团聚体组分的比例显著高于G0和G3处理。紫云英翻压年限越长,土壤有机质、全氮磷和速效氮磷钾及缓效钾含量越高。与G0处理相比,G10和G15处理下土壤pH提高了0.83和0.65个单位,且G15处理下土壤交换性酸/氢铝含量均显著低于G0处理。比较相关系数,在所有指标中,>2 mm团聚体组分的比例、土壤有机质、速效氮含量与籽粒产量的相关性较高(R2均大于0.8,P<0.01)。通径分析结果表明,紫云英翻压年限显著影响团聚体和有机质及养分指标,进而影响水稻产量。【结论】在双季稻区,长期紫云英翻压还田是实现土壤培肥和早稻增产的关键途径。紫云英翻压达到10年以上时,稻田土壤酸化得到明显改善。翻压年限对土壤大团聚体组分的影响程度较高,而土壤有机质和速效氮含量则是调控水稻产量变化的关键因素。
柳开楼韩天富李文军李文军余喜初胡志华叶会财宋惠洁李大明李大明
关键词:紫云英团聚体土壤酸化早稻
水稻氮代谢对根际氧气供应的响应研究被引量:1
2015年
氧气在水稻生长发育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水稻的需水需氧特异性矛盾容易造成根际氧气供应不足、根系呼吸减弱、矿质营养吸收降低,进而引起水稻碳氮代谢紊乱,不利于其生长发育及产量形成。因此,深入研究水稻根际氧生理及根际氧环境改善方案,对于水稻耐涝高产以及提高氮素利用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综述了根际氧气供应对水稻生长、氮素吸收及同化和相关氨基酸代谢、氮肥利用率等的影响研究,并对今后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胡志华朱练峰林育炯胡继杰张均华金千瑜
关键词:水稻氮代谢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