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胡志华

作品数:15 被引量:60H指数:5
供职机构:海南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4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5篇脓毒
  • 5篇脓毒症
  • 3篇脓毒症患者
  • 3篇热射病
  • 3篇患病
  • 2篇预后
  • 2篇平均温度
  • 2篇重症
  • 2篇温度
  • 2篇温湿度
  • 2篇相对湿度
  • 2篇均温
  • 2篇患病人数
  • 2篇基因
  • 1篇弹性蛋白
  • 1篇弹性蛋白酶
  • 1篇多发
  • 1篇多发性
  • 1篇多发性骨髓瘤
  • 1篇多态

机构

  • 15篇海南医学院
  • 3篇同济大学附属...
  • 3篇三亚市人民医...
  • 2篇海南省人民医...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教育部
  • 1篇文昌市人民医...

作者

  • 15篇胡志华
  • 5篇杨远征
  • 3篇郑燕玲
  • 2篇姚红霞
  • 2篇王微
  • 1篇苏群豪
  • 1篇李淑萍
  • 1篇梁华平
  • 1篇彭磊
  • 1篇程少文
  • 1篇王小智
  • 1篇陈志斌
  • 1篇张安强
  • 1篇柴玲
  • 1篇乔娜
  • 1篇陈颖

传媒

  • 2篇中国现代医学...
  • 2篇海南医学
  • 2篇检验医学与临...
  • 1篇中国临床药理...
  • 1篇西安医科大学...
  • 1篇中华创伤杂志
  • 1篇中国高等医学...
  • 1篇中国热带医学
  • 1篇中国急救复苏...
  • 1篇中华灾害救援...

年份

  • 2篇2022
  • 4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4篇2018
  • 1篇2001
  • 1篇2000
  • 1篇1995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非何杰金淋巴瘤P16基因缺失及其与组织亚型和治疗的关系
2000年
目的 探讨非何杰金淋巴瘤 (NHL)中 P1 6基因缺失情况及其与组织亚型和治疗的关系。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 -单链构象多态银染技术 (PCR- SSCP)检测 2 9例非何杰金淋巴瘤患者 P1 6基因的变化。结果  2 9例非何杰金淋巴瘤中 1 2例存在 P1 6基因缺失 ,总缺失率 41 .3% ;1 2例缺失中有 6例在两个疗程化疗后缺失消失 ;高度恶性淋巴瘤缺失率高。结论  P1 6基因缺失在 NHL发病中起一定作用 ,其发生率与组织亚型和治疗效果有关。
姚红霞胡志华苏群豪陈志斌李淑萍柴玲
关键词:非何杰金淋巴瘤P16基因基因缺失
海南近十年热射病居民患病数与气候温湿度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 探讨我国最热省份海南居民热射病患病人数与同期主要气候因素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近十年来,海南省东南西北中部共8大区域(海口、三亚、儋州、文昌、万宁、琼中、白沙、东方等)所在地的各大医院2010-2019年热射病发生年...
周攀豪何碧凝胡志华王微赵智梅杜鹏举陈晓松
关键词:热射病患病人数平均温度
消化性溃疡患者D-DIMER测定的临床观察分析(附31例分析)
1995年
胡志华林道纲
关键词:消化性溃疡栓溶二聚体
乌司他丁联合泮托拉唑钠对ICU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疗效及凝血功能、血液流变学的影响被引量:10
2020年
目的观察乌司他丁联合泮托拉唑钠对ICU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疗效及凝血功能、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本研究收集2016年3月一2019年4月在陵水黎族自治县人民医院及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中心医院重症监护室治疗的重症胰腺炎患者12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原则,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61例,对照组患者给以泮托拉唑钠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以乌司他丁联合泮托拉唑钠治疗,治疗7 d。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临床指标凝血功能以及血液流变学指标之间的差异。结果经过7d的治疗,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75.41%)高于对照组(52.46%);发现观察组患者的腹痛缓解时间(1.91±0.88)d、脱离呼吸机时间(3.31±0.37)d、肠道恢复时间(2.61±0.78)d、血液淀粉酶恢复时间(3.33±0.39)d明显小于对照组患者;治疗前两组APTT、PT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APTT、PT治疗后均明显下降,且研究组患者治疗7d后的APTT.PT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LRV、HRV以及PV均显著下降,且观察组患者的LRV、HRV以及PV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乌司他丁联合泮托拉唑钠治疗ICU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凝血功能以及血液流变学指标显著改善,疗效较好,建议临床推广。
李少基胡志华杨昌宝云电
关键词:乌司他丁泮托拉唑钠重型胰腺炎凝血功能血液流变学
67例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分析
2001年
胡志华姚红霞
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化疗误诊病理特点
血清降钙素原及其清除率对重度脓毒症患者生存状况的预测效果被引量:4
2018年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及其清除率对重度脓毒症患者生存状况的预测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204例重度脓毒症患者。收集入选患者的临床基线资料包括年龄、性别、入院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评分)、入院第1、3、5、7天PCT水平,并计算PCT清除率(PCTc)。根据患者28d临床结局将患者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的差异,并评价这些指标对患者生存状况的影响。结果该研究共纳入204例患者,生存组129例,死亡组75例,病死率36.8%。生存组患者年龄显著低于死亡组患者年龄(P<0.05);生存组患者入院APACHE-Ⅱ评分显著低于死亡组患者评分(P<0.05);死亡组患者合并多脏器功能障碍较生存组高(P<0.05)。两组患者性别构成比、入院PCT水平、感染来源构成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第1天PCT(PCT-1)和PCT-3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生存组PCT-5和PCT-7血清PCT水平显著低于死亡组(P<0.05)。生存组患者PCTc-3、PCTc-5、PCTc-7均显著高于死亡组(P<0.05)。结论血清PCT绝对值并不能作为判断重度脓毒症患者预后的有效指标,PCTc则可以作为评估患者预后生存状况的良好指标,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郑燕玲杨远征胡志华
关键词:重度脓毒症
Cys-C对脓毒症相关急性肾损伤诊断的评价
目的:运用 Meta 分析的方法来评价sCys-C在临床中诊断脓毒症相关急性肾损伤的临床价值,并探讨其意义和方法.方法:电子检索中英文数据库.根据文献纳入的标准和排除的标准,按检索策略筛选出符合本研究要求的文献并仔细进行...
郑锐胡志华
关键词:CYS-C胱抑素C
住院脓毒症患者肠屏障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被引量:5
2018年
目的探索住院脓毒症患者肠屏障状况及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7年1月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ICU收治的脓毒症患者108例,根据患者是否发生休克将患者分为脓毒症组(63例)、脓毒性休克组(45例),另选取普通手术后未发生脓毒症的患者74例为对照组。患者入院后检测血清D-乳酸、内毒素、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IFABP),以及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APACHEⅡ)评分和超敏C反应蛋白(hs CRP)。结果 3组患者之间比较血清D-乳酸和内毒素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脓毒症组和脓毒性休克组高于对照组,脓毒性休克组高于脓毒症组;腹腔感染患者与非腹腔感染患者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感染患者高于非腹腔感染患者;死亡患者与未死亡患者的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患者高于未死亡患者;脓毒感染患者血清D-乳酸、内毒素与APACHEⅡ评分、IFABP、机械通气时间呈正相关(P<0.05),而与hs CRP无相关(P>0.05)。结论脓毒症患者肠道屏障功能与患者疾病的严重程度和肠道缺血密切相关,且屏障功能受损越严重,患者预后越差。
郑燕玲杨远征胡志华
关键词:脓毒症肠道屏障功能影响因素
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对诊断呼吸机相关肺部感染及判断预后的价值被引量:4
2018年
目的探索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NE)对呼吸机相关肺部感染(VAP)患者诊断与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7年1月该院ICU收治的并进行机械通气的228例患者病例资料、并根据患者是否发生VAP将患者分为VAP组(n=86)和非VAP组(n=142)。观察两组一般资料,机械通气前、诊断VAP时、撤机时的血清NE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NE浓度;血清NE和BALF中NE浓度与机械通气时间、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PIS)、氧合指数、死亡率的关系;NE在诊断VAP中的价值。结果两组不同时间点的血清NE浓度与BALF中NE浓度有差异(F=13.495和21.832,均P=0.000);两组间血清NE浓度和BALF中NE浓度有差异(F=25.426和19.426,均P=0.000),VAP组不同时间点的血清NE浓度与BALF中NE浓度均高于非VAP组(P<0.05);两组血清NE浓度与BALF中NE浓度变化趋势有差异(F=14.372和9.387,P=0.000);血清NE浓度与机械通气时间、CPIS评分、死亡率呈正相关(r_s=0.753、0.475及0.801,P=0.000、0.002及0.000);与氧合指数呈负相关(r_s=-0.717,P=0.000);BALF中NE浓度与机械通气时间、CPIS评分、死亡率呈正相关(r_s=0.731、0.528及0.680,P=0.000、0.001及0.000);与氧合指数呈负相关(r_s=-0.729,P=0.000);以血清NE>150μg/L为阳性指标诊断VAP的敏感性为83.72%,特异性为94.37%,以BALF中NE>170μg/L为阳性指标诊断VAP的敏感性为87.21%,特异性为96.48%。结论NE在早期诊断VAP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机械通气患者血清和BALF中NE浓度越高,患者VAP越严重,预后越差。
冼丽娜杨远征胡志华
关键词: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预后
海南省2010-2019年热射病患病数与气候温湿度的相关性被引量:5
2021年
目的探讨我国年平均气温最高省份海南省热射病患病人数与同期主要气候因素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0-2019年海南省东南西北中部共8大区域(海口、三亚、儋州、文昌、万宁、琼中、白沙、东方)所在地的各大医院热射病发生年份及月份的完整病例数。同期收集从全国温室数据系统网站了解到的当时海南省各气象监测点(海口、三亚、儋州、琼海、陵水、东方、琼中)记录的平均温度及平均相对湿度。对符合资料收集要求的共计177例热射病患者以及海南省平均温度及平均相对湿度等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海南省2010-2019年热射病患病人数,较往年呈现明显上升趋势,且患病人数集中在5-7月,以6月份最多。2010-2019年海南省热射病患病人数与月平均温度(r=0.797,P<0.05)及年平均温度(r=0.801,P<0.05)均呈现正相关关系;与月平均相对湿度(r=-0.650,P<0.05)呈现负相关关系;与年平均相对湿度(r=-0.172,P>0.05)未呈现相关性。结论海南省热射病患病数近年来已经呈现波动上升的趋势,且具备“基本全年皆可患病;月平均温度越高,月平均相对湿度越低,患病人数越多”等明显特点,应当引起重视,注意相应防护。由于热射病通常累及全身多个系统,其病死率高、危害性大,因此加强气象监测,加强对热射病防治的宣传,引导海南省居民进行热习服,可预防或减少热射病的发生。
周攀豪何碧凝胡志华王微赵智梅杜鹏举陈晓松
关键词:热射病平均温度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