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萧汉敏

作品数:55 被引量:373H指数:9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科技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天文地球化学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42篇期刊文章
  • 13篇专利

领域

  • 32篇石油与天然气...
  • 6篇天文地球
  • 5篇化学工程
  • 3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文化科学
  • 2篇理学
  • 1篇机械工程
  • 1篇建筑科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11篇油藏
  • 11篇储层
  • 6篇低渗
  • 6篇低渗透
  • 6篇低渗透油藏
  • 6篇岩心
  • 6篇孔隙
  • 5篇驱油
  • 5篇粒径
  • 5篇孔喉
  • 5篇孔隙结构
  • 5篇活性剂
  • 5篇复合驱
  • 5篇表面活性
  • 5篇表面活性剂
  • 4篇油田
  • 4篇原油
  • 4篇乳状液
  • 4篇三元复合驱
  • 3篇低界面张力

机构

  • 51篇中国石油天然...
  • 28篇中国科学院
  • 16篇中国科学院大...
  • 8篇中国石油大学...
  • 4篇中国石油大学...
  • 4篇中国石油
  • 3篇中国石油大学...
  • 2篇东北石油大学
  • 2篇西南石油大学
  • 2篇中国石油勘探...
  • 2篇上海应用技术...
  • 2篇上海帕科信息...
  • 1篇北京大学
  • 1篇南京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化工...
  • 1篇大庆油田有限...
  • 1篇中国石油天然...
  • 1篇中国石化
  • 1篇技术公司

作者

  • 55篇萧汉敏
  • 31篇孙灵辉
  • 20篇刘卫东
  • 6篇张帆
  • 5篇刘学伟
  • 5篇刘卫东
  • 4篇姜振学
  • 4篇李洋
  • 4篇张海琴
  • 3篇杨烨
  • 3篇李晓慧
  • 3篇雷群
  • 3篇刘先贵
  • 2篇黄延章
  • 2篇丁云宏
  • 2篇康万利
  • 2篇冯春
  • 2篇冯春
  • 2篇姚素平
  • 2篇孙春柳

传媒

  • 5篇科学技术与工...
  • 4篇应用化工
  • 3篇油田化学
  • 2篇大庆石油地质...
  • 2篇科技导报
  • 2篇石油勘探与开...
  • 2篇石油钻采工艺
  • 2篇辽宁工程技术...
  • 1篇地质学报
  • 1篇石油学报
  • 1篇日用化学工业
  • 1篇数学的实践与...
  • 1篇石油实验地质
  • 1篇南京大学学报...
  • 1篇新疆石油地质
  • 1篇当代化工
  • 1篇特种油气藏
  • 1篇天然气与石油
  • 1篇油气地质与采...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年份

  • 1篇2024
  • 7篇2023
  • 6篇2022
  • 5篇2021
  • 6篇2020
  • 5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4篇2011
  • 4篇2010
  • 5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7
  • 1篇1999
5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水平井CO_(2)缝间驱替产能影响因素被引量:1
2022年
致密油藏衰竭式开发产量递减快,能量亏损严重。为探索更有效的开发方式,采用CMG-GEM软件建立水平井CO_(2)缝间驱替模型,模拟CO_(2)注入量、注入压力、储集层温度、裂缝间距以及裂缝长度对水平井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水平井CO_(2)缝间驱替能够较大程度地增加CO_(2)波及面积,充分挖掘剩余油,提高开发效果;注入压力为25 MPa时,CO_(2)注入量应接近且不超过10×10^(4) m^(3);日产量峰值随注入压力、裂缝间距和裂缝半长的增大而增大;储集层温度为80℃时,日产量峰值相对于其他温度较高,储集层温度越高,日产量达到峰值所需的时间越短。
萧汉敏罗永成赵新礼张海琴刘学伟
关键词:水平井致密油藏注入量
盐间页岩油CO_(2)-纯水吞吐开发机理实验及开采特征被引量:3
2022年
潜江凹陷页岩油储层储量丰富,其孔隙中富含多种可溶性矿物,采用CO_(2)-纯水吞吐进行开发,不仅能利用CO_(2)的超临界特性驱油,而且有利于提高CO_(2)在目的储层中的埋存,有效减少CO_(2)排放。但CO_(2)-纯水体系能否进入页岩微纳米孔隙,并有效动用孔隙中的原油是该方法能否实施的关键。通过设计CO_(2)、CO_(2)-纯水和CO_(2)-地层水的吞吐实验,基于核磁共振方法,明确了注CO_(2)、注CO_(2)-纯水和注CO_(2)-地层水组合的吞吐特征,总结了不同孔隙的原油动用规律和作用机理。实验结果表明:注CO_(2)-纯水体系比纯CO_(2)吞吐效率高8.62个百分点,比CO_(2)-地层水组合高12.66个百分点,CO_(2)-纯水组合形成的酸性流体会溶蚀孔隙表面的可溶性矿物,改善孔隙连通性,提高储层渗流能力,并且能有效提高小于0.01μm、0.01~0.10μm孔隙中的原油动用程度。多周期吞吐后,产出液中的离子物质的量浓度明显下降,表明后续注入纯水并未扩大波及体积,只是提高原油动用效率。该研究证实注CO_(2)-纯水体系可以有效提高页岩油藏采收率,为陆相页岩油有效开发提供新思路。
张冲萧汉敏肖朴夫崔茂蕾赵清民赵清民
关键词:页岩油核磁共振
注入水中悬浮物对低渗透油藏储层堵塞规律被引量:6
2016年
注入水中悬浮颗粒和悬浮油滴能够严重堵塞低渗透油藏储层,造成渗透率下降,导致注水难、采油难。开展悬浮颗粒和悬浮油滴对低渗透储层堵塞规律的研究对提高油田注水效果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对悬浮颗粒和悬浮油滴分别设计了5种粒径、3种质量浓度的岩心流动及反排解堵实验,并结合岩心的孔喉特征分析了堵塞规律。结果表明:悬浮颗粒或悬浮油滴对储层的堵塞存在贯穿性堵塞、浅部堵塞、贯穿性堵塞向浅部堵塞过渡3种形式;质量浓度和粒径在不同堵塞形式中对堵塞存在主次的影响作用;在过渡阶段,堵塞最严重、解堵效果最差。悬浮颗粒在过渡阶段的粒径范围较窄,且接近喉道直径;悬浮油滴在过渡阶段的粒径范围较宽,且大于喉道直径;悬浮颗粒的解堵效果明显弱于悬浮油滴。建议低渗透油田在达到配注量的同时,悬浮颗粒或悬浮油滴质量浓度尽量小、粒径范围尽量集中且远离过渡阶段。针对安塞油田,建议悬浮颗粒质量浓度≤2mg/L、粒径<4μm;悬浮油滴质量浓度<5mg/L、粒径≤3.16μm。
罗莉涛刘先贵孙灵辉萧汉敏支联友杨烨马家义
关键词:低渗透油藏粒径
泡沫复合驱微观驱油机理实验研究被引量:7
2009年
利用微观仿真光刻玻璃模型进行了驱油实验,利用图像采集系统将驱替过程的图像转化为计算机的数值信号,然后采用图像分析技术对表面活性剂\聚合物泡沫复合驱的微观驱油机理进行了研究,直观的观察了泡沫复合驱过程中泡沫的生成与消灭以及泡沫驱油过程。实验结果表明,泡沫的形成主要有三种形式:在入口端发生的分离作用、在孔隙和喉道间发生的缩变作用、在孔隙中发生的挤压作用;泡沫破灭主要的形式是泡沫对油滴的挤压作用,使得两个气泡合并成一个气泡。
孙灵辉萧汉敏刘卫东杨烨候红
关键词:泡沫复合驱
大庆油田扶余油层储层特征及经济甜点分类方案被引量:6
2020年
大庆油田扶余油层储量丰富,但是由于储层特征不清以及缺乏科学的“甜点”分类方案,导致研究区“甜点”优选难度大。为了明确研究区储层特征以及“甜点”筛选方案,应用岩心物性测试、全岩分析、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岩石力学实验、高压压汞实验、测井资料建立了研究区物性和脆性指数计算模型,最终为明确储层特征和“甜点”筛选提供依据。结果表明:①研究区属于特低孔-超低渗致密储层,脆性指数集中在0.5~0.75之间,孔隙结构分为4类,Ⅰ类样品的孔隙度平均大于11%,渗透率平均大于0.7×10^-3μm^2,以大孔为主,平均进汞饱和度大于75%,连通性最好;Ⅱ类样品的孔隙度主要为9%~12%,渗透率主要为0.3×10^-3~0.7×10^-3μm^2,大孔喉减少,小孔喉增加,平均进汞饱和度大于70%;Ⅲ类样品的孔隙度主要为8%~11%,渗透率主要为0.1×10^-3~0.3×10^-3μm^2,平均进汞饱和度大于60%,连通性变差;Ⅳ类样品的孔隙度主要小于9%,渗透率主要小于0.1×10^-3μm^2,平均进汞饱和度小于60%,以小孔喉为主,储集、渗流能力最差。②结合物性、含油性、脆性指数利用灰色关联法建立了研究区经济“甜点”分类标准,Ⅰ类经济“甜点”的综合得分大于0.55,Ⅱ类经济“甜点”得分为0.4~0.55,Ⅲ类经济“甜点”得分为0.25~0.4,无效储层或干层综合得分<0.25,并且根据划分标准对井进行验证,发现该标准有效解决了根据测井判断储层是否含油所带来的误差。③沉积、成岩、断层相互耦合共同控制“甜点”的发育。沉积作用控制储层物性和孔隙结构,成岩作用增加了储层非均质性,断层的存在极大影响了储层含油性。该研究成果建立的“甜点”分类模型为研究区“甜点”筛选提供了科学依据。
张帆张帆萧汉敏姜振学尚云志李晓慧肖阳李晓慧鲍磊杨明洋王雨霞
关键词:扶余油层孔隙结构
ASP复合体系在多孔介质中的传输特性被引量:4
2011年
复合驱中,各种化学剂在液液和液固相互作用中的损耗不同,使得他们在多孔介质中存在色谱分离现象。为了更好地描述和分析化学剂在多孔介质中的传输规律,利用修正的传质扩散方程解析解处理实验资料,求出了方程中化学剂运移滞后系数和综合扩散系数参数。实验结果表明,对于单一的,不同的驱油剂,相同流动条件下的综合扩散程度和运移滞后程度存在差异,这种差异导致了色谱分离现象;相同流动条件下,三元复合驱油体系中由于聚合物的加入和竞争吸附的原因,使得其综合扩散程度和运移滞后程度小于单一驱油体系化学剂综合扩散程度和运移滞后程度。
孙灵辉黄延章刘卫东萧汉敏杨烨
关键词:扩散
一种低毒性有机交联两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的研制被引量:2
2008年
采用低毒性的对住取代苯酚十六亚甲基四胺为交联剂,制备了在高温地层内交联成胶的两性聚合物凝胶调驱剂。所用两性聚丙烯酰胺AmPAM-DQ和-DL水解度25%,阳离子度5%,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1.8×10^7和1.7×10^7。实验成胶温度为80℃,一般在80℃测定凝胶黏度。考察了每一组分的优化用量,结果如下:聚合物3.0g/L,交联剂胺组分1.0g/L,酚组分0.45g/L(DQ聚合物凝胶)或0.50g/L(DL聚合物凝胶),催化剂(pH调节剂)草酸1.5g/L或1.0g/L;淡水配制的成胶液成胶时间为15天,凝胶黏度45-48Pa·s;加入草酸的矿化度2.0g/L盐水成胶液的成胶时间为2.5~4.0天,同时加入碳酸氢钠可调节成胶时问;在硫脲、硫代硫酸钠和亚硫酸钠中,后者用作高温稳定剂的效果最好,适宜加量为0.3g/L。配液用水矿化度由2.0g/L增至10g/L时,凝胶的剪切黏度、储能模量和损耗模量仅略有下降。图7表4参5。
张应泽刘卫东萧汉敏
关键词:两性聚丙烯酰胺聚合物凝胶调驱剂高温油藏
蒙脱石与碱性驱替剂反应室内实验研究被引量:2
2009年
用聚四氟乙烯塑料惰性反应器在25℃条件下,以20 g/L的固液比,研究了蒙脱石与不同质量分数的NaOH和Na2CO3碱性驱替剂间的作用,反应时间为0~120 h,根据硅、铝标准曲线,对反应后液相中的硅、铝元素质量分数参数分别进行了分光光度法测定,根据反应前后碱液质量分数的变化,计算各条件下的绝对碱耗量,测定NaOH溶液驱替过程中,蒙脱石填砂管渗透率和注入压力变化。实验结果表明:蒙脱石在碱溶液溶蚀,在溶蚀反应前期溶液中硅铝离子明显增加。相同温度下,蒙脱石在NaOH溶液中比Na2CO3溶液中碱耗量高。在碱溶液驱替过程中,渗透率经过几个波动之后逐渐稳定,稳定之后下降幅度小,呈指数关系。
熊生春刘卫东巩永刚萧汉敏
关键词:蒙脱石渗透率碱耗
页岩储层微观孔隙特征及连通性表征综述被引量:4
2021年
页岩储层的勘探开发与页岩储层的微观孔隙特征及页岩油可动用程度的定性定量表征密切相关。近年来,随着先进技术的发展,非常规储层地质勘探方面有了巨大进展。通过对微纳米孔喉结构精细表征技术的调研,将其分为数据分析技术及图像观测技术两部分进行定性定量表征技术介绍。其中,除主流的表征技术之外,详细介绍了在微纳米孔喉结构研究上具有一定优势但尚未完全普及低场核磁共振冻融技术、伍德合金高压注入技术,其优势主要体现在纳米孔喉的定性定量表征上,尤其是连通性的表征上。总结了伍德合金高压注入技术结合图像观测技术及后续图像数据处理的连通性定性定量表征方法,对页岩储层微观孔隙特征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孙东盟孙灵辉萧汉敏冯春李博文王磊陈灿灿
关键词:连通性
一种流体驱替实验装置和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流体驱替实验装置和方法。该装置包括框架、容器、以及依次相连的压力表、岩心夹持器和计量仪,所述岩心夹持器用于容纳待测岩心,所述计量仪用于计量流出所述待测岩心的液体体积;所述容器的底部通过管线与所述压力...
许可刘卫东丁云宏萧汉敏孙灵辉李熙喆赵玉集
文献传递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