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葛全序

作品数:23 被引量:130H指数:6
供职机构:威海市立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山东省科技攻关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动脉
  • 5篇造影
  • 4篇低辐射
  • 4篇体层摄影
  • 4篇体层摄影术
  • 4篇脱氧
  • 4篇脱氧葡萄糖
  • 4篇淋巴
  • 4篇肺动脉
  • 4篇CT
  • 3篇动脉成像
  • 3篇对比剂
  • 3篇发射型计算机
  • 3篇肺动脉成像
  • 3篇X线
  • 3篇CT评价
  • 3篇MDCT
  • 3篇病例
  • 2篇动脉造影
  • 2篇血管

机构

  • 14篇威海市立医院
  • 3篇山东大学
  • 3篇威海市文登中...
  • 2篇山东省立医院
  • 2篇文登中心医院
  • 1篇山东省肿瘤医...
  • 1篇煤炭科学研究...

作者

  • 22篇葛全序
  • 4篇丛培霞
  • 4篇刘庆伟
  • 3篇肖德贵
  • 3篇姜华伟
  • 3篇赵锦桥
  • 3篇姚树展
  • 3篇李昕
  • 2篇吕守臣
  • 2篇谭茹
  • 2篇朱仁娟
  • 2篇王培玺
  • 1篇宋明强
  • 1篇刘海珠
  • 1篇侯开渝
  • 1篇邱伟
  • 1篇韩冰
  • 1篇马莉
  • 1篇张娟
  • 1篇高国刚

传媒

  • 3篇中华放射学杂...
  • 2篇中华核医学杂...
  • 1篇中华放射医学...
  • 1篇临床检验杂志
  • 1篇中华消化内镜...
  • 1篇放射学实践
  • 1篇临床放射学杂...
  • 1篇医用放射技术...
  • 1篇医学影像学杂...
  • 1篇山东大学学报...
  • 1篇中华全科医师...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中国CT和M...
  • 1篇实用检验医师...
  • 1篇世界复合医学
  • 1篇第十一次全国...

年份

  • 2篇2023
  • 1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2
  • 3篇2010
  • 3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 3篇2006
  • 1篇2005
  • 3篇2002
  • 1篇2001
2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64排MDCT低辐射小剂量对比剂肺动脉成像
随着多排螺旋CT(muliple detector CT MDCT)临床应用和普及,CT肺动脉造影(CT pulmonary angiography CTPA)的应用价值己逐渐被接受,有不少学者认为CT肺动脉造影可以取代...
葛全序毕可森肖德贵
关键词:64排螺旋CT肺动脉造影
文献传递
心包神经鞘瘤一例被引量:1
2002年
葛全序贺传基丛培霞
关键词:病例病理手术治疗
增强MDCT联合FDGPET/CT在食管癌分期中的应用
2009年
目的探讨MDCT增强扫描和FDG PET/CT显像联合应用评价食管癌原发肿瘤及淋巴结转移的价值。方法所有79例食管癌患者均在1周内接受FDG PET/CT检查、增强扫描MDCT检查及手术治疗,并有明确病理结果。观察食管癌原发病灶、周围组织器官有无浸润、转移淋巴结的部位及组数,MDCT图像F、DG PET/CT图像及两者联合诊断结果与病理结果对照。结果MDCT、FDG PET/CT及两者联合对病灶检出率的敏感度分别为:78.3%、96.4%与96.4%。MDCT、FDG PET/CT及两者联合诊断T4期肿瘤的敏感度分别为:70.0%、90%、90%;特异度分别为94.5%、68.5%、98.6%;准确度分别为91.6%、71.1%、97.6%;两者联合与单独FDG PET/CT的特异度(P=0.0)及准确度(P=0.0)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增强MDCTF、DG PET/CT及两者联合诊断淋巴结转移的敏感度分别为:70.5%、86.1%、94.3%;特异度分别为:95.9%、97.1%、98.6%;准确度分别为:90.1%、94.6%、97.6%;两者联合与单独MDCT(P=0.0)或FDG PET/CT(P=0.021)的敏感度、两者联合与单独MDCT的特异度(P=0.007)、两者联合与单独MDCT(P=0.0)或FDG PET/CT(P=0.004)的准确度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MDCT增强扫描与FDG PET/CT联合应用可克服各自缺点,提高对食管癌诊断及分期的准确性。
黄召勤侯中煜谭茹葛全序姚树展刘庆伟
关键词:食管肿瘤发射型计算机脱氧葡萄糖
80kV64排多层螺旋CT低辐射肺动脉成像被引量:44
2009年
目的研究80kV管电压64排多层螺旋CT低辐射肺动脉成像的可行性。方法64名志愿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35例采用80kV管电压CT结合右头臂静脉作为团注追踪(bolustracking)监测点进行肺动脉成像,对照组29例采用120kV管电压,延迟时间采用团注测试峰值时间+0.7s,进行肺动脉成像。测量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剂量长度乘积(DLP),计算加权CT剂量指数(CTDIw)和有效剂量(E),测量肺动脉强化后CT值和背景噪声,计算信噪比(SNR)和对比噪声比(CNR)。5分法对两组图像质量进行目测评分。对DLP、E、SNR、CNR进行t检验;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两组图像目测评分结果。结果观察组DLP和E分别为(146.5±7.6)mGv·cm和(2.5±0.1)mSv,对照组DLP和E分别为(313.4±13.5)mGy·cm和(5.3±0.2)mSv,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观察组的辐射剂量低于对照组。图像质量量化评价:观察组和对照组的SNR分别为32.6±3.6和31.35±2.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9)。观察组和对照组CNR分别为28.5±3.4和27.6±1.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8)。目测评分结果:观察组为5分8例,4分26例,3分1例;对照组为5分5例,4分24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6)。结论80kV64排多层螺旋CT结合右头臂静脉作为bolus tracking监测点可以减少辐射剂量,同时不降低图像质量,是肺动脉造影的首选检查方法。
葛全序毕可森丛培霞王培玺赵锦桥
关键词: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术肺动脉造影
FDG PET/CT评价食管癌淋巴结转移的临床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FDG PET/CT显像评价食管癌淋巴结转移的应用价值。 材料与方法:2004年7月~2005年12月间来山东省立医院就诊的食管癌患者38例(男性29例,女性9例),所有病例均经组织学确诊,并尚未经...
葛全序
关键词:食管癌淋巴结发射型计算机脱氧葡萄糖
文献传递
纵隔异位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一例被引量:1
2018年
报道1例前上纵隔异位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患者临床资料。患者女性,58岁。以髋关节区域疼痛起病,血液检查证实有高钙、低磷和高甲状旁腺激素(PTH)血症,影像学检查证实头部、胸部和下肢多发骨质破坏,前上纵隔显示瘤性占位。手术证实为纵隔异位甲状旁腺腺瘤,手术切除后钙、磷代谢和PTH水平恢复正常,疾病痊愈。
张允明宋明强赵锦桥李仲巧韩冰田萌徐翠兰鞠进高国刚于立明葛全序
肺淋巴管肌瘤病的HRCT诊断被引量:7
2012年
目的:探讨肺淋巴管肌瘤病的HRCT表现,提高对该病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经病理证实的肺淋巴管肌瘤病患者的HRCT资料。结果:所有病例均见双肺均匀弥漫分布的直径1~55mm薄壁囊状影,囊壁厚度从无法测量至2mm,囊腔间可见正常肺组织。2例伴小叶间隔增厚;1例伴磨玻璃影;2例伴气胸,其中1例为液气胸。结论:HRCT对肺淋巴管肌瘤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葛全序
关键词:肺淋巴管肌瘤病
CT双相扫描鉴别乏脂肪性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与肾细胞癌的价值被引量:21
2006年
目的:通过比较乏脂肪性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AML)与肾细胞癌(RCC)的各种CT特征,评价CT在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了7例均病理证实的乏脂肪性AML和22例RCC的CT平扫和双相增强扫描(皮髓质相和早期分泌相)资料。结果:乏脂肪AML呈不均匀密度2例(28.6%),RCC组,不均匀密度14例(63.2%),两组不均匀率差异显著(P<0.05)。均匀强化和延迟强化发生率AML组为71%(5/7)和57.1%(4/7),RCC组为14%(3/22)和9%(2/22),经多变量逻辑回归分析,肿瘤的强化模式是鉴别AML和RCC的有价值的预测指标,其阳性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0%(4/5)和86.9%(20/23)。结论:应用CT对比剂双期扫描,肿瘤的强化模式对于鉴别AML和RCC具有重要价值。
林均海葛全序姜华伟
关键词:肾细胞癌双期扫描
乳腺病变CT灌注的血流特征及临床意义探讨被引量:15
2006年
目的探讨乳腺病变 CT 灌注的血流特征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22例乳腺癌及11例乳腺良性病变均经手术或穿刺活检证实。先行 CT 平扫,确定肿块后行多同层电影模式灌注扫描。在 AW 4.1工作站使用 perfusion3软件包分别测量乳腺肿块边缘区域、肿块中心区域及化疗前、后(7例)的血流量(BF)、血容量(BV)、平均通过时间(MTT)及表面通透性乘积(PS),并对恶性肿块边缘区域与中心区域、良性肿块及化疗前、后分别进行统计学分析。肿瘤的血流灌注值用肿瘤生长活跃的边缘区域血流灌注值代表。结果乳腺癌肿块边缘与乳腺良性病变的 BF、BV、MTT 及 PS 的中位值分别为31.78 ml·min^(-1)·100 g^(-1)、6.98 ml·100 g^(-1)、12.13 s、16.34 ml·min^(-1)·100 g^(-1)和10.45 ml·min^(-1)·100 g^(-1)、2.02 ml·100 g^(-1)、15.49 s、3.33 ml·min^(-1)·100 g^(-1);乳腺癌肿块中心区域的 BF、BV、MTT 及 PS 的灌注值的中位数分别为23.07 ml·min^(-1)·100 g^(-1)、2.43 ml·100 g^(-1)、11.77 s、5.99 ml·min^(-1)·100 g^(-1);7例乳腺癌化疗前后的 BF、BV、MTT 及 PS 的差值中位数为15.02 ml·min^(-1)·100 g^(-1)、1.93 ml·100 g^(-1)、1.98 s、8.01 ml·min^(-1)·100 g^(-1)。乳腺良恶性肿块、恶性肿块边缘与中心区域及乳腺癌肿块化疗前后的 BF、BV 及 PS 的灌注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值均<0.05),而其 MTT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 灌注可以间接地反映了乳腺癌的生物学行为,对乳腺癌的诊断、预后评估及化疗疗效评价可能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祖德贵刘庆伟葛全序曾庆玉吕守臣李昕
关键词:乳腺疾病灌流
国人胸骨肌的MSCT检出率及形态学研究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利用MSCT观察胸骨肌的出现率和解剖学特征,探讨其检出的临床意义。方法:对1 276例(男704例,女572例)胸部64层MSCT检查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有无胸骨肌及其分布方式、位置及数目、走行方向、长宽厚各径。采用χ2检验比较男女间胸骨肌发生率及分布方式的差异,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男女间胸骨肌的各径差异。结果:在1 276例中共109例(男53例,女56例)发现160条胸骨肌,男女间胸骨肌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2例(男36例,女36例)单侧分布,其中左侧分布30例,右侧分布42例;37例(男17例,女20例)双侧分布。在胸骨肌分布方式上男女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胸骨肌都位于胸骨旁,137条由外下向内上走行,向胸骨柄交叉;23条与胸骨平行。男女间胸骨肌长宽厚各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国人的胸骨肌发生率约8.5%,无性别差异,单侧分布较双侧分布常见。胸骨肌在CT上表现为前胸壁皮下胸大肌前方胸骨旁的带状或索条状影,走行方向由外下向内上斜向胸骨柄或与胸骨平行。男女之间各径大小无差别。利用MSCT可完整、多角度显示胸骨肌的形态学特征。
葛全序丛培霞毕可森侯开渝
关键词:胸骨肌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放射测量术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