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蒋锦昌

作品数:68 被引量:173H指数:8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地震科学联合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天文地球医药卫生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1篇期刊文章
  • 14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48篇生物学
  • 12篇天文地球
  • 4篇医药卫生
  • 1篇航空宇航科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11篇地震
  • 11篇鸣声
  • 10篇鹦鹉
  • 10篇发声
  • 9篇虎皮鹦鹉
  • 8篇声行为
  • 7篇前兆
  • 6篇震前
  • 6篇鸣鸣蝉
  • 6篇黑蝉
  • 5篇日龄
  • 5篇日龄雏鸡
  • 5篇雏鸡
  • 4篇地震前
  • 4篇动物
  • 4篇声学
  • 4篇鸟类
  • 4篇鸣禽
  • 4篇叫声
  • 3篇神经元

机构

  • 65篇中国科学院
  • 9篇华南师范大学
  • 8篇东北师范大学
  • 4篇临沂师范学院
  • 3篇辽宁师范大学
  • 3篇中国科学院研...
  • 2篇中国地震局地...
  • 1篇西北农业大学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 66篇蒋锦昌
  • 31篇徐慕玲
  • 23篇陈浩
  • 17篇李东风
  • 15篇杨新宇
  • 9篇李兵
  • 8篇王学斌
  • 6篇唐欢
  • 5篇赵静
  • 4篇王倩
  • 4篇李杰
  • 4篇李俊凤
  • 3篇汪大伟
  • 3篇王永兵
  • 3篇张红
  • 3篇耿慧
  • 3篇张旭
  • 2篇林云芳
  • 2篇赫荣乔
  • 2篇肖颖

传媒

  • 11篇生物物理学报
  • 6篇声学学报
  • 5篇中国科学(C...
  • 4篇Curren...
  • 4篇地震学报
  • 3篇昆虫学报
  • 3篇中国科学(B...
  • 3篇地震研究
  • 2篇科学通报
  • 2篇大自然
  • 2篇生物化学与生...
  • 2篇东北师大学报...
  • 2篇首届中国神经...
  • 1篇Journa...
  • 1篇西北地震学报
  • 1篇中国临床康复
  • 1篇中国科学:生...
  • 1篇中国空间科学...
  • 1篇第十次中国生...
  • 1篇中国地震学会...

年份

  • 1篇2010
  • 1篇2009
  • 4篇2006
  • 4篇2005
  • 2篇2004
  • 7篇2003
  • 1篇2002
  • 3篇2001
  • 4篇2000
  • 3篇1999
  • 2篇1998
  • 2篇1997
  • 1篇1996
  • 2篇1995
  • 7篇1994
  • 2篇1993
  • 5篇1992
  • 4篇1991
  • 4篇1990
  • 4篇1989
6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亚磁空间对日龄雏鸡学习记忆能力影响的药理学和形态学研究
<正>亚磁空间是各矢量方向的地磁场被抵消后所得到的磁场强度接近零的空间。已有的研究表明亚磁空间会对胚胎发育和学习记忆相关的脑功能产生影响。本工作应用一次性被动回避模式和厌恶性条件化学习模式研究亚磁空间对日龄雏鸡学习记忆能...
肖颖王倩徐慕玲李俊凤李兵蒋锦昌
文献传递
不同地区蟪蛄蝉求偶鸣声的比较被引量:8
1997年
北京西郊(BX)、陕西西安(SX)、四川峨嵋山(SE)、山东潍坊(SW)、福建福州(FF)和陕西杨陵(SY)地区蟪蛄蝉鸣声都含高潮声“Zhi…”声、脉冲的单一式调幅特性和高潮声的载波主频率(6433±375)Hz等基本相同,显示种的同一性。但是高潮声的基频和主频率的品质因数(Q3dB)等显示出不同程度的地区性种下差异。BX、SX和SE的基频相同(550Hz),都为高Q3dB,即无明显的地区差异。SW和FF的基频分别为450Hz和650Hz,Q3dB都明显降低,即呈一定的地区差异。SY不仅呈节奏变化的单次声-高潮声-尾声的特有模式,而且基频增高为800Hz,即地区差异更明显。
雷仲仁蒋锦昌李莉周尧
关键词:鸣声
极低频磁场致癌效应的细胞学研究进展被引量:4
2003年
近年来有关极低频磁场致癌效应的细胞学研究取得了长足进展。多数研究表明,极低频磁场本身对正常的动物细胞并没有诱发癌变的效应,但它可作为促进因子或协同促进因子使具有癌变倾向的、以及已经癌变的细胞加快癌变的进程。这种影响可发生于细胞生理过程的任何一个环节,如细胞信号转导、第二信使、基因修改、转录及翻译、酶的活性、自由基产生以及与细胞增殖有关的生理活性物质等。
王学斌李东风蒋锦昌
关键词:极低频磁场致癌作用细胞学研究
鸟类发声中枢对叫声的调控模式
<正> 高级发声中枢(high vocal center,HVC)是鸣禽鸟发声控制通路中的最高级中枢;中脑丘间复合体背内侧核(nucleus dorsalis medials of ICo,DM)是鸣禽与非鸣禽的基本发声...
赵静蒋锦昌李东风
文献传递
虎皮鹦鹉声行为习性特征参数的定量研究被引量:4
1994年
在虎皮鹦鹉(Budgerigar(Melopsittacusundulafus)以下简称BG)声行为及其叫声模式识别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给出了BG声行为习性特征参数的定量研究.为综合分析地震前BG声行为习性异常开拓了新的认识.在室内光照下,BG的鸣叫具有自然性状的始鸣和终鸣时,及其昼鸣夜息的节律习性.每天的昼叫声和夜叫声中,单次叫声、变调叫声、单音和多音节抗议叫声分别具有与其行为活动相适应的占有习性,而且具有相接近的峰相位,并与相应的半值相位呈有规则的跟随特性,平均约滞后半小时.颠倒照明后,BG叫声的峰相位比正常照明约滞后12小时,与相应的半值相位的跟随特性呈不规则.
蒋锦昌陈浩徐慕玲张红
关键词:虎皮鹦鹉地震前兆鸟类
零磁空间对金黄仓鼠脑中几种神经递质的影响被引量:11
2001年
对饲养在近零磁空间 (MFFS)不同时间的金黄仓鼠大脑皮层、基底核和小脑中氨基酸类抑制性神经递质γ 氨基丁酸 (GABA)、甘氨酸 (glycine)及牛磺酸 (taurine)的含量进行了测定 .与正常地磁环境下饲养的动物相比 ,随着时间的推移 ,这几种递质在皮层中的含量变化不明显 ,在一个月后 ,基底核和小脑中GABA含量逐渐降低 ,而小脑中一个月后tau的含量却表现出逐渐升高的趋势 .这些递质的含量变化情况与某些神经疾病患者相应脑区这几种递质的变化表现出类似的规律 .
李俊凤吴奇久王倩蒋锦昌金海强林云芳
关键词:小脑基底核脑皮层仓鼠神经递质
鸣鸣蝉(Oncotympana maculaticollis Motsch)鸣声的变频特性及其动力学过程被引量:4
1990年
本文揭示了鸣鸣蝉鸣声的变频特性,并给出了相应的动力学过程。每个单次叫声的前奏和尾声基本上是以主峰频率约4000Hz的基本音(BS)为主音的单音色声,其高潮声多数由5—8个变音节(VTS)“Wéi ying”组成的音变调声。VTS的变频过程由前混音、BS为主音的“Wéi”、中混音和BS的3—5倍频次音(IS_2)为主音的“Ying”组成。BS的1.5—2倍频次音(IS_1)为低强度伴音。变频过程中发音肌的收缩速率虽无明显变化,约220±25Hz,但颤动特性有明显差异,其准正弦和锯齿形颤动分别激发BS,IS_1和IS_2。腹部伴音的上、下运动速度分别平均约2.5—5cm/s和5cm/s。
蒋锦昌王永兵徐慕玲张弘陈浩
关键词:鸣鸣蝉动力学过程鸣声
零磁空间对虎皮鹦鹉声行为的影响被引量:7
1998年
零磁空间对虎皮鹦鹉(melopsitacusundulafus)声行为活动有明显影响.均匀和不均匀零磁空间中,叫声日频度比地磁场中平均下降44.7±10.0%.不均匀零磁空间中抗议叫声的占有率(Op)比地磁场中平均下降8.5%~20.3%,并呈适应性变化.均匀零磁空间中,75%的观察天数内的Op比地磁场中平均增高16.2%~23.3%.零磁空间对虎皮鹦鹉节律习性的影响,仅仅终鸣时受到均匀零磁空间的一定影响。
蒋锦昌金海强林云芳陈浩杨新宇曾小萍周勋
关键词:虎皮鹦鹉声行为地震前兆动物异常
鸣叫雄蝉的听觉反应及其与发声的内源关系
<正> 静息雄蝉与雌蝉的听觉敏感性相似,并对同种雄蝉鸣声的主频率最敏感,听阈约30~40dB(0dB=20μPa).但是雄蝉鸣叫时听膜产生强烈振动,而且多数种类雄蝉的听膜为鸣声辐射的主要窗口,所以传统上认为鸣叫雄蝉的听觉...
杨新宇陈浩徐慕玲蒋锦昌
文献传递
地震前动物习性异常原因研究
1990年
本文介绍了有关SO_2气体对小白鼠、蚯蚓、虎皮鹦鹅的行为影响的实验。实验表明,小白鼠和蚯蚓在浓度为50ppm的SO_2气体的作用下出现了行为反应,在浓度为100ppm和150ppm的SO_2气体的作用下活动频繁,出现逃避现象。虎皮鹏鹉在浓度为100ppm的SO_2气体的作用下叫声频度出现较为明显的异常,在浓度为400ppm的SO_2气体的作用下叫声频度显著下降,并出现呆痴、(?)毛、甩头等异常行为。因此地震前所溢出的含硫地气可能是引起鼠类、蚯蚓和虎皮鹦鹅等动物震前行为异常的主要因素之一。
冯春皋孙淑池蒋锦昌
关键词:地震动物习性前兆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