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蓝江林

作品数:237 被引量:806H指数:19
供职机构: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团队建设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10篇会议论文
  • 100篇期刊文章
  • 22篇专利
  • 2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43篇农业科学
  • 29篇生物学
  • 12篇环境科学与工...
  • 4篇医药卫生
  • 3篇化学工程
  • 2篇经济管理
  • 2篇石油与天然气...
  • 2篇历史地理
  • 1篇天文地球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75篇微生物
  • 73篇发酵床
  • 64篇生物发酵
  • 64篇微生物发酵
  • 63篇生物发酵床
  • 63篇微生物发酵床
  • 37篇青枯
  • 36篇养猪
  • 32篇青枯雷尔氏菌
  • 26篇镰刀
  • 26篇镰刀菌
  • 25篇尖孢镰刀菌
  • 23篇猪舍
  • 19篇致病力
  • 17篇菌株
  • 16篇病原
  • 15篇蛋白
  • 14篇枯萎
  • 13篇群落
  • 12篇生防菌

机构

  • 225篇福建省农业科...
  • 27篇福建农林大学
  • 14篇福州大学
  • 9篇石河子大学
  • 5篇厦门大学
  • 4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宁德市农业科...
  • 1篇厦门市江平生...
  • 1篇中华人民共和...

作者

  • 235篇蓝江林
  • 208篇刘波
  • 99篇朱育菁
  • 65篇史怀
  • 52篇车建美
  • 51篇林抗美
  • 50篇肖荣凤
  • 47篇郑雪芳
  • 45篇唐建阳
  • 43篇苏明星
  • 42篇葛慈斌
  • 30篇林营志
  • 23篇李兆龙
  • 21篇黄勤楼
  • 14篇黄素芳
  • 14篇余文权
  • 14篇陈峥
  • 12篇刘芸
  • 11篇陈璐
  • 11篇陈倩倩

传媒

  • 31篇福建农业学报
  • 12篇中国农学通报
  • 7篇中国农业科学
  • 6篇福建农业科技
  • 6篇华东六省一市...
  • 5篇首届全国有机...
  • 4篇武夷科学
  • 4篇第一届全国生...
  • 4篇中国植物保护...
  • 3篇中国生物防治
  • 3篇福建农林大学...
  • 3篇农业环境科学...
  • 3篇Agricu...
  • 3篇第四届中国植...
  • 2篇生态学报
  • 2篇中国生态农业...
  • 2篇生态毒理学报
  • 2篇2007年华...
  • 2篇首届农业生态...
  • 2篇第三届全国微...

年份

  • 2篇2023
  • 2篇2022
  • 4篇2021
  • 2篇2019
  • 3篇2017
  • 7篇2016
  • 10篇2015
  • 29篇2014
  • 11篇2013
  • 26篇2012
  • 25篇2011
  • 9篇2010
  • 9篇2009
  • 42篇2008
  • 20篇2007
  • 13篇2006
  • 7篇2005
  • 5篇2004
  • 3篇2003
  • 6篇2000
23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发酵床微生物及猪病原菌群落多样性与动态演替规律
微生物发酵床大栏养猪是一种现代化的有机养猪模式,能够实现无臭味、无蝇虫、零排放、肉质优、省人工、控猪病、无药残、产肥料、资源化、智能化、机械化。其六大核心技术均直接或间接与发酵床垫料中的微生物群落组成及其动态演替密切相关...
王阶平刘波陈倩倩朱育菁唐建阳蓝江林
关键词:发酵床群落多样性
动物病原大肠杆菌K88的绿色荧光蛋白基因标记及其稳定性研究被引量:5
2010年
成功地将gfp/luxAB双标记基因整合到K88染色体上,得到绿色荧光蛋白基因标记的大肠杆菌K88∶gfp/lux,其菌体和菌落形态与原始菌株K88完全一致,引入的新质粒不影响菌株的基本形态。从含gfp基因的质粒DNA和K88∶gfp/lux基因组DNA上均可扩增出大小约700 bp的gfp基因片段。大肠杆菌特异性基因检测结果表明,从大肠杆菌K88和K88∶gfp/lux基因组DNA上均扩增出大小约260 bp的大肠杆菌特异性基因片段,说明gfp基因标记后的菌株均为大肠杆菌。在相同的培养条件下,K88∶gfp/lux和K88的生长曲线的变化趋势基本相同。通过检测肠毒性基因(estA)发现,从大肠杆菌K88和K88∶gfp/lux基因组DNA上均扩增出大小约158 bp的肠毒性基因片段,说明gfp基因标记后的菌株在肠毒性方面未发生变化。在无选择压力条件下将K88∶gfp/lux菌株每隔12 h连续转接10次后,所有菌落均保持着均匀并且强烈的绿色荧光,说明标记基因在K88∶gfp/lux中的表达稳定性很高。K88∶gfp/lux和K88在中性偏酸性的环境中生长较好,当初始pH值偏碱性时,生长较差。
车建美刘波蓝江林
关键词:大肠杆菌K88绿色荧光蛋白
微生物发酵床养猪原理与方法
微生物发酵床养猪模式是一种新型的低能耗、环保健康养殖方式.本文从微生物发酵床养猪技术原理、垫料的组成与管理技术、垫料微生物群落结构、对病原微生物的抑制作用、猪的行为特性、挥发性物质以及用后垫料资源化利用技术等方面综述了国...
刘波翁伯琦余文权唐建阳黄勤楼郑回勇蓝江林李兆龙史怀
关键词:微生物发酵床微生物群落挥发性物质
一种真姬菇的培养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真姬菇的培养方法,属于食用菌栽培技术领域。所述的培养方法包括培养基的配制与分装、食用菌接种、生育出菇及采收;所述的培养基中各营养成分的含量建立估算模型获得。本发明利用养猪微生物发酵床垫料替代真姬菇部分培养...
蓝江林刘波黄素芳罗磊苏明星史怀
文献传递
养猪发酵床垫料微生物类群结构特性分析被引量:5
2016年
采用定点取样、平板分离的方法,分析养猪发酵床垫料微生物的结构特性。结果表明,在30个样点5次取样过程中,微生物含量总体为细菌>放线菌>真菌。细菌含量变化幅度最大[(33.72~197.23)×10~5cfu·g^(-1)],真菌含量变化相对较小[(7.87~48.64)×10~3cfu·g^(-1)],而放线菌含量变化稳定[(20.14~33.18)×10~4cfu·g^(-1)]。细菌含量类群Ⅰ(大于70.00×10~5cfu·g^(-1))平均9.2个样点、占总样点的28.67%;类群Ⅲ(小于30.00×10~5 cfu·g^(-1))平均为8.6个样点,占总样点的30.67%;类群Ⅱ[(30.00~70.00)×10~5cfu·g^(-1)]平均为12.2个样点,所占比例最大,为40.67%。真菌类群Ⅰ(大于70.00×10~3cfu·g^(-1))平均仅3.8个样点,所占比例最低,为12.67%;类群Ⅱ[(30.00~70.00)×10~3cfu·g^(-1)]平均为6.4个样点,所占比例为21.33%;类群Ⅲ(小于30.00×10~3cfu·g^(-1))平均19.8个样点,所占比例高达66.00%。放线菌3种类群所占比例与真菌类似,类群Ⅰ(大于70.00×10~4cfu·g^(-1))平均仅1.4个样点,所占比例最低,仅为4.67%;类群Ⅱ[(30.00~70.00)×10~4cfu·g^(-1)]平均8.4个样点,所占比例为28.00%;类群Ⅲ(小于30.00×10~4cfu·g^(-1))平均20.2个样点,所占比例高达67.33%。
蓝江林栗丰刘波史怀黄素芳
关键词:发酵床垫料微生物类群空间结构
美洲大蠊血淋巴抗菌活性诱导差异比较被引量:4
2008年
报道了不同诱导源处理美洲大蠊(Periplaneta americana L.)后对抗菌物质的诱导结果。结果表明,不同诱导源均可诱导抗菌物质的产生,但抗菌活性有差异。在供试诱导源中,大肠杆菌(Escherichiacoli K88)所诱导产生的抗菌活性最强,其次为溴氰菊酯。日龄10d以内的成虫诱导后的24h即表现抗菌活性,其中,10日龄以内的雄成虫抗菌活性比例以及诱导后的存活率最高。
蓝江林吴珍泉周先治林营志
关键词:美洲大蠊抗菌活性
微生物发酵床养猪技术及其对猪细菌病原生防机理的研究
养猪业产生的大量猪粪污染引起了严重的环境问题。近年来,有研究者利用微生物分解猪粪,解决养猪过程的臭味和污染排放问题,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研究猪舍基质垫层微生物亚群落的变化对于揭示整个微生物发酵过程中猪粪尿的降解、转化规律...
郑雪芳刘波唐建阳蓝江林苏明星
微生物发酵床粪污降解菌LPF-1降解猪粪GS-MS分析
蓝江林刘波陈峥史怀栗丰
关键词:猪粪
大草蛉的捕食特性及控害效能研究
研究表明,捕食性天敌对棉花害虫控制作用最显著。对分布广、种类多、数量大、控害效果好的草蛉进行深入研究,既丰富了生物防治的基础理论,又为大草蛉的人工繁殖与释放提供科学依据。 本研究所用大草蛉Ⅱ龄幼虫、棉蚜、土耳其斯坦叶螨...
贺福德贺雯萍蓝江林全仁哲王俊刚
关键词:大草蛉
微生物发酵床大栏猪舍育肥猪群管理隔离栏结构设计
2014年
微生物发酵床育肥猪大栏养殖系统单栏同期养殖育肥猪1 500头,因猪群过大,管理难度很大。由于猪个体大小、健康、抗病、竞争能力的不同,取食、饮水、运动、睡卧、争斗等行为难以观察,无法分类管理,造成小猪更弱,弱猪更不健康,病猪漏治,引起猪群体管理的缺位。作者设计了微生物发酵床大栏猪舍育肥猪群管理隔离栏结构,提出猪群渐进分栏管理方法,将微生物发酵床大栏猪舍猪群管理隔离栏分成8个区域,其中位于微生物发酵床的两侧4栏作为隔离栏,主要功能是用于隔离病、弱、小、差的猪。主体栏分割为4个渐进隔栏,分别隔离大小不同的育肥猪。在管理上,利用渐进隔栏对不同类型的猪进行分类管理,将大小相同的猪归到同一栏,将病、弱、小、差的猪归到隔离栏,动态地管理不同类型的猪。待育肥猪长至75kg左右,猪群的健康状态稳定,可以打开所有的栏门,让各栏贯通,猪群有更大的运动空间。利用这一方法,可提高病猪的治疗能力,促进弱猪的康复能力,提升同期猪群的管理水平,为微生物发酵床育肥猪大栏养殖系统健康运行提供基础。
刘波唐建阳蓝江林史怀李兆龙
共24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