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蔡扬生

作品数:4 被引量:21H指数:1
供职机构: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科研基金扬州市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江苏省农业科技自主创新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医药卫生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 2篇农业科学
  • 1篇化学工程

主题

  • 2篇杀虫
  • 2篇蚊幼
  • 1篇毒素
  • 1篇毒素蛋白
  • 1篇芽胞
  • 1篇芽胞杆菌
  • 1篇芽孢杆菌
  • 1篇杀虫活性
  • 1篇杀虫剂
  • 1篇生物测定
  • 1篇生物测定方法
  • 1篇苏云金杆菌
  • 1篇苏云金芽胞杆...
  • 1篇球形芽孢杆菌
  • 1篇种群
  • 1篇种群结构
  • 1篇住宅
  • 1篇住宅类型
  • 1篇住宅区
  • 1篇蚊虫

机构

  • 4篇江苏里下河地...
  • 1篇江苏省血吸虫...
  • 1篇扬州大学
  • 1篇扬州绿源生物...

作者

  • 4篇蔡扬生
  • 3篇徐健
  • 2篇韩光杰
  • 2篇刘琴
  • 2篇李传明
  • 2篇朱锦磊
  • 1篇苏建坤
  • 1篇胡春霞
  • 1篇赵松
  • 1篇祁建杭
  • 1篇许秋香
  • 1篇白和盛
  • 1篇徐彬

传媒

  • 1篇江苏农业科学
  • 1篇中国血吸虫病...
  • 1篇农药学学报
  • 1篇扬州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17
  • 1篇2009
  • 1篇2001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KNO_(3)提高苏云金芽胞杆菌Bt-8发酵液杀虫活性的作用分析
2022年
为明确KNO_(3)对苏云金芽胞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Bt)Bt-8发酵液杀虫活性的增强作用,试验设计不同无机氮源和钾素的发酵配方,测定其发酵液杀虫活性并定量分析毒素蛋白含量。结果表明:添加0.1%KNO_(3)培养的Bt-8发酵液对小菜蛾3龄幼虫48 h的校正死亡率较对照提高16.7%(P=0.0402)。添加0.1%不同无机氮培养的Bt-8发酵液对小菜蛾的致死中量LD50与对照无显著差异,且NH_(4)^(+)的添加显著降低Bt-8发酵液杀虫活性。而添加0.1%KCl或KH_(2)PO_(4)后,Bt-8发酵液杀虫活性显著上升,LD_(50)分别为0.756和0.732 mL·L^(-1)。在对照配方中添加不同比例的KH_(2)PO_(4),其发酵液杀虫活性随钾素浓度的增加而增大,0.4%KH_(2)PO_(4)培养的Bt-8发酵稀释液对小菜蛾的校正死亡率为100%。进一步分析发酵液中毒素蛋白Cry1Ac含量发现,毒素蛋白产量与发酵液杀虫活性呈正相关。综上,KNO_(3)中钾素可提高苏云金芽胞杆菌Bt-8发酵液毒素蛋白产量并增强其杀虫活性,这为苏云金芽胞杆菌Bt-8菌株工业化发酵提供了理论参考。
祁建杭刘琴刘琴夏杨蔡扬生李传明蔡扬生李传明
关键词:苏云金芽胞杆菌发酵培养钾离子毒素蛋白杀虫活性
灭蚊幼球形芽孢杆菌漂浮颗粒剂研制与应用被引量:1
2009年
根据蚊虫的生活习性和球形芽孢杆菌BS-10灭蚊特点,以玉米棒芯颗粒为载体、以球型芽胞杆菌BS-10为杀虫活性物质,加工制成生物灭蚊漂浮颗粒剂新剂型,经试验与示范应用,该颗粒剂具有高效,毒力效价达106.5IU/mg,每平方米水面使用颗粒剂2g,对蚊幼虫(孑孓)杀灭效果达95%以上;持效期长,药后12d,灭蚊效果达96.8%;性质稳定,室内常温储存1a,药效无变化;生产工艺简单,药剂使用方便,与环境相容性好。
苏建坤朱锦磊白和盛蔡扬生
关键词:蚊幼虫
苏云金杆菌与化学杀虫剂的联合作用测定被引量:19
2001年
采用生物测定方法 ,测定苏云金杆菌与沙蚕毒素、苯甲酰脲等 5类化学杀虫剂混用对小菜蛾的毒力。结果表明 ,Bt与抑太保、杀虫单复配具有明显增效作用 ,共毒系数为 2 4 9.5和 2 37.2 ;与氯氰菊酯和阿维菌素间表现为增效和相加作用 ;与敌百虫混配则表现为拮抗作用。与杀虫单不同比例混配联合作用效果不同 ,共毒系数为 155.6~ 186 .5。
徐健蔡扬生朱锦磊胡春霞许秋香
关键词:苏云金杆菌化学杀虫剂共毒系数生物测定方法
城市不同类型住宅区蚊虫种群结构及季节消长分析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明确不同类型住宅区对蚊虫种群结构及发生动态的影响。方法选取扬州市区4种不同类型住宅区开展蚊幼孳生及成蚊种群动态的调查。结果诱捕成蚊总量以城中村最多,诱捕数均在800只以上,显著高于普通住宅和高档小区。4类住宅区中,白纹伊蚊与淡色库蚊均为优势种(D>10%),诱捕数量最多为白纹伊蚊(D>57%)。不同小区白纹伊蚊发生高峰期均出现在6月上旬,但城中村在9月上中旬再次出现发生高峰。淡色库蚊在普通住宅区和高档住宅区发生量基本稳定,而城中村和安置小区在10月中旬则出现明显的发生高峰。不同类型小区间蚊虫阳性率、密度以及孳生地数量顺序均表现为城中村>迁安置小区>普通住宅区>高档住宅区。在各类孳生地中缸的阳性率最高,其次为轮胎和绿化带垃圾积水。结论不同类型住宅区蚊虫种类均以白纹伊蚊和淡色库蚊为主,但孳生地、阳性率及成蚊数量等均随住宅类型不同有明显变化,特别是城中村蚊虫发生量和高峰期均与其他住宅区类型有所不同。
李传明唐建霞蔡扬生徐彬韩光杰刘琴赵松徐健
关键词:住宅类型蚊幼成蚊种群结构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