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文群
- 作品数:61 被引量:200H指数:7
- 供职机构: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妇幼保健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科技厅社会发展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电子电信化学工程更多>>
- 应用腹腔镜行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热浴治疗被引量:4
- 2000年
- 徐坚薛文群
- 关键词:卵巢囊肿子宫内膜异位腹腔镜
- 前置胎盘的处理与优生(附169例病例分析)
- 1997年
- 本文资料为分析我院1991年至1994年4年中经B超及分娩证实的前置胎盘病例。分析表明,胎次与胎盘位置无明显相关性(P>0.05),前置胎盘类型与产前出血的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前置胎盘的发生使剖腹产率及围产儿死亡率均明显升高,并发症较多。本文着重讨论了发病的原因和预防措施、以及有效的治疗措施,以此来提高围产医学及优生的质量。
- 薛文群
- 关键词:前置胎盘病因优生
- Bcl—2在子宫内膜腺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的研究
- 2002年
- 目的:探讨Bcl—2在子宫内膜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对患者预后的估计,并为其生物学治疗探索理论依据。方法:本实验运用免疫组化技术SP法检测Bcl—2在子宫内膜腺癌55例、正常增生期子宫内膜、单纯性增生和不典型增生各10例中的表达,分析它们与子宫内膜腺癌临床病理参数及患者生存率的关系。结果:①Bcl—2的表达强度在子宫内膜腺癌中,分化程度FIGO分级G1与G2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与手术分期、肌层浸润及淋巴结有无转移无关。Bcl—2在正常增生期子宫内膜、单纯性增生、不典型增生及子宫内膜腺癌中的阳性表达率有下降趋势,但统计学无显著差异。②生存单因素分析Bcl—2与子宫内膜腺癌的预后有关(P<0.05),多因素Cox模型分析筛选出患者的年龄和淋巴结有无转移是独立的预后影响因素。结论:Bcl—2在子宫内膜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定作用,它的检测有助于子宫内膜腺癌的早期诊断和恶性程度的判定。
- 项达军薛文群冯一中陆以农陈萍倩王嘉园
- 关键词:BCL-2子宫内膜腺癌免疫组化
- 宫颈黏膜细胞线粒体DNA核内整合及其与c-myc基因表达的关系被引量:1
- 2006年
- 目的:探讨宫颈黏膜细胞核内线粒体DNA(mtDNA)整合与c-myc基因表达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IHC)检测c-myc基因表达;采用原位杂交方法对宫颈黏膜细胞核内mtDNA序列进行检测。结果:宫颈癌黏膜细胞核内mtDNA序列的检出率为27.5%、不典型增生为13.3%、正常宫颈黏膜细胞未发现有mtDNA序列整合。宫颈黏膜细胞c-myc基因表达率在mtDNA序列检出组为67%,显著高于mtDNA序列未检出组(36%)。结论:宫颈黏膜细胞mtDNA序列核内整合可能参与了宫颈癌的发生;c-myc基因表达可能与宫颈黏膜mtDNA序列整合有关。
- 陈道桢薛文群龚晓红吴高雄项静英项达军陆以农印永祥
- 关键词:线粒体DNA原位杂交
- 宫颈癌线粒体DNA D-Loop区基因突变的研究被引量:6
- 2005年
- 目的研究原发性宫颈癌组织中线粒体DNA(mtDNA)基因突变情况及其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4例原发性宫颈癌组织及其邻近的癌旁组织,用PCR的方法将线粒体DNAD-Loop区同时扩增并测序。结果24例子宫颈癌患者的D-Loop区中,共有9例存在30个突变位点,总突变率为37.5%(9/24)。其中有8个属于微卫星不稳定,新发现13个多态性位点。结论线粒体D-Loop区是一个具有高度多态性和突变性的区域,在宫颈癌中突变率较高。
- 陈道桢薛文群杨幼易耿金花陆以农陆肖玮王峻峰印永祥孟西娜
- 关键词:宫颈肿瘤线粒体突变
- 热水囊子宫内膜去除术治疗月经过多17例被引量:2
- 1998年
- 詹惠英薛文群王怡芳陶菁徐智慧
- 关键词:月经过多
- 放射性3,3’-二碘甲腺氨酸(^(131)I-T_2)的合成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获得放射性3,3’-二碘甲腺氨酸(131I-T2),为下一步硫酸化得到3,3’-二碘甲腺氨酸硫酸化物(131I-T2S)作准备。方法:采用氯胺T法以131I标记3-单碘甲腺氨酸(3-T1),凝胶柱层析法及纸层析法分离、纯化。测定标记率、放射化学纯度和标记物稳定性,并鉴定标记物的免疫活性。结果:131I标记率为65.1%±4.5%(n=5),标记物的放化纯度为96.5%±1.1%(n=5)。经-20℃储存10d后放化纯度仍>90%。结论:氯胺T法可获得较高碘标记率及较稳定的标记物。
- 邢媛薛文群陈道桢俞惠新包建东吴兴镛
- 关键词:131I放射免疫方法
- 爱婴医院产科整体护理初探被引量:1
- 1998年
- 重点介绍了爱婴医院产科实施整体护理的做法。对病人实行全方位及全程优质服务,融产科及儿科护理、健康教育为一体,以满足病人生理及安全的需要。建立产后联系卡,对出院产妇由助产士定期进行巡回指导和健康检查。实施1a来,产科质量明显提高,平均住院日缩短1.2d,院内感染率下降1%,病人满意率由原来的85%提高到98%。
- 王建英薛文群
- 关键词:产科整体护理
- 卵巢癌的二次剖腹探查术
- 1993年
- 近30年来,联合化疗对卵巢癌的治疗起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几乎各期治疗的有效率均得到提高,尤其是晚期病人的疗效得到了更引人注目的改善。由于卵巢癌在腹腔内的隐蔽性,使得对癌瘤的监测发生了一些困难。因此在对卵巢癌完成预定的方案治疗后,尽管临床检查无肿瘤存在,但进行二次剖腹探查术更显得必要。通过二次探查可了解经手术化疗后的肿瘤情况,我们可以根据探查的结果来修正治疗计划。从而壁免因长期化疗所造成的严重副作用,故二次剖腹探查对提高卵巢癌疗效,判断预后具有重要的意义。
- 薛文群
- 关键词:卵巢肿瘤
- HSV-TK/GCV自杀基因系统治疗宫颈癌的研究被引量:1
- 2005年
- 目的探讨HSV-TK/GCV自杀基因系统对人宫颈癌细胞系Hela体外及体内杀伤作用及其产生的旁观者效应。方法采用脂质体转染法将GINaTK载体转入包装细胞PA317。取病毒上清液感染人宫颈癌细胞Hela,得到带有HSV-TK基因的Hela/TK细胞,并将其分别用于体外和体内实验。结果载体HSV-TK导入了PA317细胞。体外实验结果显示,当Hela/TK细胞数占混合细胞10%时,低浓度(10μg/ml)的GCV就可将50%左右的肿瘤细胞杀死。体内实验结果显示GCV可明显抑制Hela/TK细胞在BALB/C小鼠体内的肿瘤形成。经GCV治疗后,肿瘤体积分别较对照组肿瘤体积缩小约11.1%、30.6%和47.2%(均P<0.001);RT-PCR检测HSV-TK基因在肿瘤组织中有表达;实验组肿瘤组织与对照组相比存在明显的病理学改变。结论逆转录病毒可介导HSV-TK基因转入人宫颈癌细胞Hela并获稳定表达,HSV-TK/GCV自杀基因系统在体内外对宫颈癌细胞均有杀伤作用,且存在明显的旁观者效应。
- 詹惠英陈道桢刘璐薛文群杨幼易朱云霞赵琪鲁晓萱樊启英
- 关键词:单纯疱疹病毒胸苷激酶旁观者效应逆转录病毒载体人宫颈癌自杀基因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