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袁道阳

作品数:228 被引量:1,860H指数:30
供职机构:中国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地震科学联合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水利工程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83篇期刊文章
  • 42篇会议论文
  • 3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14篇天文地球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水利工程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文化科学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123篇地震
  • 43篇裂带
  • 38篇发震
  • 37篇断裂带
  • 35篇古地震
  • 31篇断层
  • 30篇发震构造
  • 30篇北缘
  • 29篇第四纪
  • 27篇滑动速率
  • 26篇晚第四纪
  • 25篇青藏高原
  • 19篇新活动
  • 18篇历史地震
  • 14篇地貌
  • 14篇西秦岭
  • 13篇地震考证
  • 13篇东段
  • 13篇新活动特征
  • 13篇青藏

机构

  • 176篇中国地震局兰...
  • 69篇中国地震局
  • 64篇中国地震局地...
  • 14篇国家地震局
  • 11篇兰州大学
  • 9篇四川省地震局
  • 5篇陕西省地震局
  • 5篇中山大学
  • 5篇中国地质科学...
  • 5篇安徽省地震局
  • 4篇南京大学
  • 4篇中国地震局地...
  • 3篇山东省地震局
  • 3篇中国科学院
  • 3篇云南省地震局
  • 2篇北京大学
  • 2篇北京市地震局
  • 2篇江苏省地震局
  • 2篇南方海洋科学...
  • 1篇哈佛大学

作者

  • 228篇袁道阳
  • 65篇何文贵
  • 58篇刘兴旺
  • 43篇刘百篪
  • 38篇雷中生
  • 37篇邵延秀
  • 36篇郑文俊
  • 32篇张培震
  • 30篇葛伟鹏
  • 23篇张波
  • 23篇王爱国
  • 18篇郑德文
  • 17篇苏琦
  • 15篇梁明剑
  • 14篇吴赵
  • 13篇刘小凤
  • 12篇谢虹
  • 12篇刘小龙
  • 11篇吕太乙
  • 9篇刘小凤

传媒

  • 39篇西北地震学报
  • 35篇地震地质
  • 19篇地震工程学报
  • 13篇中国地震
  • 9篇第四纪研究
  • 8篇震灾防御技术
  • 6篇地震
  • 6篇地震研究
  • 6篇地震学报
  • 6篇第六届地质构...
  • 5篇高原地震
  • 4篇地球物理学报
  • 3篇地质学报
  • 3篇兰州大学学报...
  • 3篇华南地震
  • 3篇地学前缘
  • 3篇第七届构造地...
  • 2篇地球学报
  • 2篇国际地震动态
  • 2篇地球科学与环...

年份

  • 2篇2020
  • 5篇2019
  • 8篇2018
  • 6篇2017
  • 19篇2016
  • 17篇2015
  • 17篇2014
  • 15篇2013
  • 13篇2012
  • 10篇2011
  • 13篇2010
  • 6篇2009
  • 10篇2008
  • 12篇2007
  • 12篇2006
  • 6篇2005
  • 10篇2004
  • 8篇2003
  • 6篇2002
  • 4篇2001
22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南北地震带中段地貌发育差异性及其与西秦岭构造带关系初探
2012年
南北地震带中段西秦岭交接区位于青藏高原东缘、东北缘交接复合部位,区内发育一系列与西秦岭构造带走向近似平行的东西走向断裂系统,历史上沿上述断裂系统曾发生过多次强震甚至大地震,预示着断裂系统的最新活动特征,同时也表征了南北地震带中段地区断裂活动的差异性。然而,由于自然条件差、交通不便等诸多原因,迄今为止,对该地区活动构造的基本格架,主要活动断裂的最新活动性及部分发震构造和发震机制等诸多问题都不十分清楚,是亟待研究的空白地区之一。
张会平张培震袁道阳郑文俊郑德文
关键词:南北地震带秦岭构造带地貌发育青藏高原东缘新活动特征
兰州盆地最大潜在地震变形数值模拟被引量:6
2008年
在分析兰州盆地及周边地震构造环境、深部地球物理特征及盆地结构构造特征的基础上,建立了马衔山北缘断层西段发震的三维地震构造模型。采用三维有限元方法计算了该断层段未来发生MS7.0地震在兰州盆地的变形影响。计算结果表明:地震产生的变形及地震应力在兰州盆地区内已有很大程度的衰减,在量值上从盆地西侧到盆地东侧总位移值从1.25 m降至0.3 m;盆地内部最大地震应力则基本保持在0.02 MPa左右,只在盆地边缘及高阶地前缘局部点达到0.2 MPa。地震应变在东、西盆地有明显的分异,但量值总体保持在10-5,只在局部异常点达到10-4,不会在盆地区内形成地表裂缝等破坏,对建筑结构的永久变形影响也较小。但应注意盆地边缘地貌单元分界处与断层附近的局部异常影响及其可能触发的次生灾害。
王爱国袁道阳梁明剑
关键词:三维有限元数值模拟兰州盆地
青藏高原东北缘活动构造几何图像、运动转换与高原扩展被引量:59
2016年
基于近十几年以来青藏高原东北缘活动构造运动特征调查与定量研究结果,在总结区域活动构造运动特征基础上,指出青藏高原东北缘发育有近东西-北东东向的大型左旋走滑断裂带(祁连-海原断裂、阿尔金断裂等)、北西西向的逆冲断裂带(祁连山内部及边缘断裂、河西走廊内部及边缘断裂和六盘山断裂等)和北北西向的右旋走滑断裂带(主要是鄂拉山断裂与拉脊山断裂)3组不同方向以及不同运动性质的活动断裂,它们共同控制着青藏高原东北缘的活动构造几何图像和运动转换;其中,大型左旋走滑断裂在区域构造运动转换过程中起着控制性作用,逆冲断裂一般发育在大型走滑断裂的端部,起着调节和吸收大型走滑断裂端部水平滑动的作用,而祁连山南部右旋走滑断裂主要是对不同块体差异运动过程进行调节。结合区域新构造变形的研究结果,认为青藏高原东北缘不同方向和性质活动构造的发育、形成、生长以及扩展过程,控制着高原东北缘构造变形和演化的历史;高原东北缘由南向北逐渐扩展,逐步形成了青藏高原东北缘的现今构造格架,而高原东北缘新活动边界在新生代晚期已越过河西走廊到达阿拉善地块南缘,同时在东北缘弧形构造带的位置也已形成了以三关口-牛首山断裂带为主的高原隆升和向外扩展的新边界。
郑文俊袁道阳张培震俞晶星雷启云王伟涛郑德文张会平李新男李传友刘兴旺
关键词:几何图像青藏高原东北缘
西秦岭北缘中生代构造活动的^(40)Ar/^(39)Ar、FT热年代学证据被引量:28
2004年
钾长石MDD和磷灰石裂变径迹研究表明,西秦岭北缘地区存在2次区域性快速冷却事件,分别为约230~210MaB.P.和约 140~120Ma B.P。约230~210Ma B.P.的快速冷却事件可能反映西秦岭秦岭洋于印支期闭合,发生了大规模的岩浆侵入活动,以及随后造山带迅速褶皱、隆升事件;140~120Ma B.P.的快速冷却事件与西秦岭北缘断裂以北的白垩纪盆地发育的时间一致,可能与西秦岭北缘隆升,同时其以北地区形成巨大的盆地有直接的关系。同时,该事件与燕山运动主幕发生的时间一致,说明中燕山期我国东西部广大区域普遍存在一次构造运动。
郑德文张培震万景林李大明王非袁道阳张广良
关键词:MDD裂变径迹
兰州黄河阶地高精度GPS测量与构造变形研究被引量:18
2007年
在综合分析兰州黄河阶地发育和分布特征的基础上,采用高精度差分GPS测量并结合1:1万DEM图形数据资料,获得了黄河兰州段南北两岸阶地平面分布图和纵横剖面对比图。结合本区黄河不同级别阶地年代测试结果,研究了其构造变形特征,获得了穿越断裂带地区的阶地变形特点、变形带宽度、变形幅度和速率等定量参数。结果表明:兰州盆地晚第四纪的构造变形主要以褶皱隆升为主,盆地内的断裂晚第四纪无明显构造活动。
刘兴旺袁道阳葛伟鹏
关键词:黄河阶地高精度GPS测量
临夏盆地周边山体隆升与积石砾岩的关系
郑德文张培震袁道阳郑文俊王伟涛
断层摩擦系数及其演化定量研究的新途径被引量:8
2000年
在活断层的力学性质参数中 ,摩擦系数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 .它是建立活断层运动学与动力学之间物理力学关系进而促进地震地质研究沿着“由静到动、由定性到定量”方向深入发展的关键性参数之一 ,也是建立活断层重新滑动准则从而定量评估断层稳定性或地震危险性不可缺少的物理参数 .目前 ,断层摩擦系数主要是应用双剪法对采自断层的断层泥进行实验室测试和研究而取得的 .这样取得的结果很难说能够代表断层实际摩擦系数 ,尤其很难反映断层深部摩擦性状 ,采用实验室方法是无法测知不同地质时期断层活动所显示的摩擦性状及其演化特征的 .因此 ,必须寻找定量确定断层摩擦系数及其演化特征的新途径 .通过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提出了根据对活断层运动学实测资料的分析并结合年代学测试定量确定断层摩擦系数和动力学主要参数及其演化特征的新途径 .
郑文卿陈瑶袁道阳
关键词:活断层地震
滇西南地区黑河断裂中西段晚第四纪构造活动特征被引量:18
2013年
通过卫星影像解译、野外实地调查与地质填图,对滇西南地区黑河断裂中西段晚第四纪构造活动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黑河断裂为一条规模较大的区域性活动断裂带,西起沧源县南,向东南止于澜沧江断裂,全长约168km,走向280°~310°。该断裂晚第四纪新活动性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和分段性。根据其几何结构、最新活动性及1988年澜沧7.6级地震破裂带特征,可将黑河断裂从西向东划分为沧源—木戛、木戛—南代和南代—勐往三条次级断裂段。其中的中、西段长约88km,全新世活动显著,活动性质以右旋走滑为主。沿断裂形成了丰富的断错地貌现象。西段断裂的最新活动断错了全新世晚期地层;中段是1988年澜沧7.6级地震的发震断裂之一。根据对断错冲沟的测量和年代测试,得到其全新世以来右旋滑动速率为(3.54±0.78)mm/a,与区域上其它断裂的滑动速率大致相当,反映了其区域构造活动的整体性和协调性。
方良好袁道阳邵延秀何文贵刘兴旺张波
关键词:晚第四纪右旋走滑滑动速率
祁连山活动地块东北部活动构造的定量研究与大地震危险性分析被引量:11
2000年
刘百篪李清河刘小凤何文贵吕太乙袁道阳王永成
关键词:地震构造地震危险性评估
滇西南地区双震序列应力触发及地震活动性研究被引量:3
2015年
利用弹性半空间模型和岩石圈介质波速模型,计算了1976年龙陵7.3、7.4级地震和1988年澜沧-耿马7.6、7.2级地震2次双震间及对后续地震的应力变化影响,同时对该区未来地震活动性进行了研究。得到以下结论:1龙陵双震属共轭型双震活动,前一次地震的发生对后一次地震有抑制作用;而澜沧-耿马地震则属于牵动型双震活动,澜沧7.6级地震对其后的耿马7.2级地震有一定的触发作用,其库仑应力变化值为0.35bar;2绝大多数后续余震受到了主震的应力触发作用,其中龙陵双震触发效果较明显;3根据震后粘弹性松弛应力场变化得出,现阶段NW向的腾冲-龙陵、永德-勐省以及澜沧东南地区,NE向的瑞丽、镇安、大理、上允、永平等地区地震危险性有所增强,这与该区地震活动性增强相吻合。
刘方斌袁道阳王爱国庞炜
关键词:应力触发地震活动性
全文增补中
共23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