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许玉霞

作品数:5 被引量:25H指数:2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医学神经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 2篇生物学

主题

  • 4篇神经元
  • 2篇兴奋性
  • 2篇英文
  • 2篇细胞
  • 2篇谷氨酸
  • 2篇海马
  • 2篇氨酸
  • 1篇蛋白
  • 1篇蛋白磷酸化
  • 1篇毒性
  • 1篇兴奋性氨基酸
  • 1篇兴奋性氨基酸...
  • 1篇兴奋性毒性
  • 1篇学习记忆
  • 1篇学习记忆障碍
  • 1篇应激
  • 1篇应激诱导
  • 1篇原代培养
  • 1篇原代培养神经...
  • 1篇神经元发育

机构

  • 5篇复旦大学上海...
  • 1篇复旦大学

作者

  • 5篇许玉霞
  • 5篇朱粹青
  • 3篇王洪权
  • 3篇赵红
  • 2篇万萍
  • 2篇闫洁
  • 2篇张彦平
  • 2篇杨茹
  • 1篇冯琼
  • 1篇王丹丹
  • 1篇武凤英
  • 1篇程敏
  • 1篇郭景春

传媒

  • 2篇生物化学与生...
  • 2篇Neuros...
  • 1篇生理学报

年份

  • 1篇2014
  • 2篇2011
  • 2篇2010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MDM2在啮齿动物脑神经元轴突起始段的分布和表达模式
2014年
本文旨在研究鼠双微体基因2(murine double minute 2,MDM2)在啮齿动物脑内的分布及表达模式。应用免疫组化、免疫荧光双标及免疫印迹等技术检测MDM2蛋白在出生后不同阶段昆明小鼠大脑皮层和海马内的表达,及其在成年SD大鼠脑内和原代培养神经元中的分布,观察MDM2与神经元轴突起始段(axon initial segment,AIS)标志蛋白在分布上的相关性。进而采用MDM2抑制剂Nutlin-3在SD大鼠海马内注射,检测MDM2的分布及Nav1.6分布变化。结果显示,昆明小鼠出生后不同时程MDM2在皮层和海马的表达呈现不同的变化模式,但都显示随发育的进展,MDM2逐渐向AIS富集,这一现象在出生7天后逐渐显著。在成年SD大鼠不同脑区的神经元和原代培养神经元中也观察到MDM2富集于AIS的现象,并且其与AIS标志蛋白AnkG、Nav1.6共定位。脑内注射Nutlin-3不仅抑制MDM2在海马神经元AIS的分布,还导致Nav1.6在AIS的分布减少,并且树突标志物MAP2在神经元中的极性分布也发生改变。结果提示MDM2蛋白可在正常成年啮齿类动物脑神经元AIS富集表达,对维持AIS特性和神经元极性起调节作用。
赵红王丹丹许玉霞朱粹青
关键词:MDM2神经元发育
谷氨酸促进大脑皮层神经元Munc18的释放和细胞表面的分布(英文)
2010年
目的Munc18被普遍认为存在于神经元细胞内,参与神经递质的释放。虽然已有研究表明在Rasmussen’s脑炎病人中有Munc18自身抗体的产生,但对于Munc18的自身免疫机制目前还不清楚。本研究旨在观察Munc18是否可由神经元释放及是否部分分布于神经元细胞表面,并对Munc18抗体是否能诱导神经元损伤进行研究。方法分离胎龄17天Sprague-Dawley胎鼠大脑皮层神经元,用Neurobasal培养基培养。培养液中的蛋白经三氯乙酸沉淀后进行免疫印迹检测,细胞表面蛋白则用EZ-Link-sulfo-NHS-LC-Biotin进行生物素标记,细胞裂解后用结合有亲和素的琼脂糖珠获取生物素标记的蛋白,随后进行免疫印迹检测。在4°C进行活细胞免疫荧光染色,观察神经元细胞表面Munc18的分布。用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释放指标检测神经元损伤。结果用免疫印迹法可在神经元培养的条件培养液中检测到Munc18蛋白。用谷氨酸(50μmol/L)处理神经元1 h后,培养液中Munc18含量显著增加,同时培养液中未检测到β-actin和syntaxin1,LDH释放也未明显增加。此外,谷氨酸处理能增强神经元表面的Munc18分布。活细胞免疫荧光染色检测到在谷氨酸处理后,神经元表面分布有Munc18,主要位于神经突起与另一神经元接触的部位以及不同神经元的神经末梢交汇部位。谷氨酸诱导的神经元表面Munc18分布增加可被NMDA受体拮抗剂MK801抑制,而AMPA受体拮抗剂未有明显的抑制作用。LDH检测显示,在培养液含有血清成份的情况下,与对照的c-Fos抗体相比,Munc18抗体可明显诱导神经元损伤。结论一部分Munc18可由神经元释出或在神经细胞表面分布。谷氨酸可通过兴奋NMDA受体促进Munc18的释放和在神经细胞表面的分布。并且,Munc18抗体诱导的神经元损伤依赖于血清中的因子。
万萍张彦平闫洁许玉霞王洪权杨茹朱粹青
关键词:神经元细胞表面谷氨酸
兴奋性氨基酸受体的激活介导冷水应激诱导的tau蛋白磷酸化(英文)被引量:13
2010年
为探讨兴奋性神经传递系统是否参与冷水应激引起的tau蛋白磷酸化,将小鼠于4℃冷水应激5min.采用免疫印迹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析应激后脑内c-fos和磷酸化tau蛋白的表达情况;运用HPLC检测冷水应激后小鼠脑内兴奋性或抑制性神经递质的变化;同时分析兴奋性氨基酸受体和L-型钙通道拮抗剂预处理后冷水应激小鼠脑内磷酸化tau蛋白的水平.冷水应激后1h,海马内磷酸化tau蛋白的水平显著升高,同时伴c-fos的染色增加.HPLC检测显示,兴奋性和抑制性神经递质呈现急剧上升而后又下降的趋势.冷水应激后15min,天冬氨酸和甘氨酸水平显著升高,1h后天冬氨酸、谷氨酸、牛磺酸和γ-氨基丁酸显著下降.NMDA受体拮抗剂MK-801(5mg/kg)和AMPA受体拮抗剂DNQX(0.5,5mg/kg)可显著抑制冷水应激引起的磷酸化tau蛋白水平的升高,代谢性谷氨酸受体拮抗剂MAP-4不影响tau蛋白的磷酸化,另外,L-型钙通道阻断剂尼莫地平可抑制冷水应激引起的磷酸化tau蛋白水平的升高.这些结果表明,冷水应激可影响兴奋性神经传递系统,通过离子型兴奋性氨基酸受体和异常神经激活来调节tau蛋白的磷酸化.兴奋性神经传递系统的激活在冷水应激诱导的海马tau蛋白的磷酸化中发挥作用.
武凤英冯琼程敏闫洁许玉霞朱粹青
关键词:TAU蛋白磷酸化HPLC
海马注射β-淀粉样蛋白前体蛋白抗体诱导神经元的退行性变及学习记忆障碍(英文)被引量:12
2011年
探讨海马内注射淀粉样蛋白前体蛋白(APP)抗体诱导细胞表面APP的铰链是否影响大鼠的水迷宫行为学以及是否诱导神经元的退行性改变,并进一步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成年雄性SD大鼠海马内分别注射生理盐水、对照IgG和APP抗体.水迷宫行为学检测测试动物的学习和记忆能力.Cresyl Violet(CV)和Fluoro-Jade B染色观察神经元的退行性变.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MAP-2和磷酸化paxillin及磷酸化tau蛋白在海马的异常表达和分布.海马内注射APP抗体可延长动物的寻台潜伏期,减少大鼠在平台所在象限的探索时间和穿梭次数.CV和Fluoro Jade-B染色结果显示,海马注射APP抗体可导致海马锥体细胞的死亡和退变.同时伴MAP2免疫染色的减少和磷酸化paxillin及磷酸化tau的免疫染色的增加.上述结果表明,海马内注射APP抗体可诱导学习和记忆功能障碍及神经元的退行性改变,其机制可能与MAP-2和磷酸化paxillin及磷酸化tau的异常表达分布有关.
许玉霞王洪权赵红郭景春朱粹青
关键词:水迷宫神经元退行性变海马PAXILLIN
神经元兴奋性毒性对Munc18-1蛋白在大鼠海马神经元和原代培养神经元胞核内分布的影响(英文)
2011年
目的 Munc18-1在中枢神经系统递质释放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控制着突触囊泡释放步骤的每一个环节。Munc18-1功能异常与癫痫发病相关。本文主要探讨癫痫是否会引起神经元胞核内Munc18-1定位的改变。方法通过海马内注射海人藻酸建立Sprague-Dawley(SD)大鼠癫痫模型,腹腔注射海人藻酸建立昆明小鼠癫痫模型。分离胎龄18天SD大鼠海马神经元,用Neurobasal培养基培养7天后,用谷氨酸处理3h。用蔗糖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的细胞核组份,通过甲酚紫染色对上述富含细胞核的组份进行形态学鉴别。用免疫组化和免疫电镜分析法确定Munc18-1的细胞核定位。免疫印迹法检测不同细胞组分的Munc18-1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免疫组化、免疫电镜以及对神经元细胞核组份的免疫印迹证实了Munc18-1在海马神经元细胞核的分布定位。在海人藻酸诱导癫痫的动物海马内,免疫组化染色显示Munc18-1在海马CA区锥体细胞层、齿状回颗粒细胞层和门区的多型细胞表达减少。同时,免疫印迹分析表明,Munc18-1在海马神经元胞核中的表达水平明显下降。免疫印迹检测显示,原代培养神经元经50μmol/L谷氨酸处理3h后,Munc18-1在神经元胞核中的分布减少,而胞浆组份中含量增加。免疫荧光的形态学检测也显示部分神经元明显失去了Munc18-1在细胞核聚集分布的特征。结论兴奋性刺激能够使Munc18-1在神经元的表达分布发生改变,这种变化可能参与调节脑神经元的功能。
张彦平万萍王洪权赵红许玉霞杨茹朱粹青
关键词:细胞核海人藻酸谷氨酸海马原代培养神经元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