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谢学俭

作品数:25 被引量:483H指数:12
供职机构: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医药卫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23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3篇环境科学与工...
  • 12篇农业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天文地球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0篇污染
  • 6篇土壤
  • 6篇
  • 5篇底泥
  • 3篇养分
  • 3篇养分流
  • 3篇养分流失
  • 3篇疏浚
  • 3篇外秦淮河
  • 2篇稻麦
  • 2篇稻麦轮作
  • 2篇稻田
  • 2篇施用
  • 2篇水稻
  • 2篇水体
  • 2篇水体污染
  • 2篇田间
  • 2篇田面水
  • 2篇土地利用
  • 2篇土地利用类型

机构

  • 19篇南京信息工程...
  • 6篇南京农业大学
  • 4篇中国科学院

作者

  • 25篇谢学俭
  • 10篇汤莉莉
  • 5篇杨雪贞
  • 5篇樊曙先
  • 4篇徐建强
  • 3篇宋玉芝
  • 3篇陈晶中
  • 3篇沈其荣
  • 3篇黄红丽
  • 3篇陈杰
  • 2篇冉炜
  • 2篇牛生杰
  • 2篇王正梅
  • 2篇肖琼
  • 2篇张学雷
  • 2篇李芳
  • 2篇晏培
  • 1篇王锦旗
  • 1篇陈书涛
  • 1篇徐汉亿

传媒

  • 6篇安徽农业科学
  • 2篇土壤
  • 1篇土壤通报
  • 1篇城市环境与城...
  • 1篇气象科学
  • 1篇土壤学报
  • 1篇江苏农业科学
  • 1篇南京农业大学...
  • 1篇长江流域资源...
  • 1篇西北农业学报
  • 1篇环境科学研究
  • 1篇环境化学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气象教育与科...
  • 1篇南京气象学院...
  • 1篇农业环境科学...
  • 1篇南通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 8篇2008
  • 5篇2007
  • 3篇2005
  • 6篇2003
2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骨折内固定器材料的研究进展被引量:6
2005年
骨折内固定器材料的研究是组织工程生物材料研究的课题之一。本文从医用金属材料,未增强的、自增强的、碳纤维增强的可吸收聚合物及可吸收聚合物与无机粒子的复合材料等方面,综述近年来国内外关于骨折内固定器材料的研究进展。
王正梅樊曙先谢学俭高桂芝
关键词:骨折内固定器医用金属材料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自增强
田间条件下^(32)P在淹水水稻土中的垂直运移被引量:18
2003年
在田间条件下 ,采用同位素 ( 3 2 P)标记的方法在太湖地区土壤较具代表性的宜兴和常熟两地研究了可溶性磷进入水田后的垂直运移情况。结果表明 :可溶性磷施入水田后 ,较非淹水环境更易于向下迁移 ,其迁移距离明显增加。在 0~ 30cm的土层中均有3 2 P的痕迹 ,但大部分磷仍集中滞留于表层土壤 ,0~ 5cm土层中的3 2 P占总量的近 5 0 %。不同的水稻土中磷的垂直迁移情况略有差异 ,可能是由于不同的土壤中3 2
谢学俭冉炜沈其荣杨春悦
关键词:田间条件同位素标记磷32可溶性磷磷肥
秦淮河疏浚底泥土地投放对投放土壤的影响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研究疏浚底泥投放对投放土壤的影响。[方法]以蔬菜(苋菜和空心菜)、牧草(黑麦草和紫花苜蓿)、粮食作物(大豆和玉米)为投放对象,研究秦淮河南京市区段疏浚底泥不同比例投放对投放土壤的影响。[结果]牧草植物土培后土壤中全氮含量比其他2类植物高。3类植物土培后土壤中氨氮含量的最大值为3.1~11.7mg/kg。粮食作物土培后土壤中硝态氮含量比其他2类植物低的多。植物栽培后,土壤中全磷含量的最大值均大于751.5mg/kg,土壤中速效磷含量均随着底泥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加,土壤中有机质含量的最大值为18.2~25.0g/kg。[结论]该研究为筛选合适的疏浚底泥投放对象和研究疏浚底泥土地投放的生态风险提供了依据。
黄红丽樊曙先汤莉莉杨雪贞谢学俭李辉胡宁
关键词:疏浚底泥有机质
我国水环境污染及对人类健康的影响被引量:15
2008年
介绍了我国江河、湖泊及近海域等水环境污染的严重程度,分析了我国水环境污染的发展态势,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我国水环境污染对人类健康及生命安全的潜在影响。
宋玉芝王锦旗谢学俭秦伯强
关键词:水环境水污染
外秦淮河疏浚后底泥重金属污染与潜在生态风险评价被引量:27
2008年
简要介绍了Hakanson的生态风险指数法,用该法对疏浚后外秦淮河南京市区段丰水期和枯水期采集的13处底泥样品进行分析,评价重金属对水域的污染程度及其对水域造成的潜在生态风险影响。结果表明,除清凉门大桥污染程度和潜在风险略高外,外秦淮河其他市区段底泥重金属污染程度及其对水域造成的潜在生态风险较低;疏浚后外秦淮河底泥中的重金属在短期内得到控制,一段时间后重金属污染仍然存在。对有效磷与重金属污染物之间的关系作相关分析,其中有效磷和全量铅之间的线性相关系数0.963 5,说明磷与铅具有同源性。
汤莉莉牛生杰徐建强谢学俭杨雪贞晏培
关键词:底泥重金属污染疏浚生态风险
三种水稻土对磷的吸附解吸特性被引量:15
2008年
实验研究了三种不同水稻土磷等温吸附及解吸的情况,并对影响等温吸附特性的因素做了相关探讨。结果表明:三种水稻土磷吸附曲线与简单的Langmuir等温吸附方程极为吻合,磷的解吸曲线与Langmuir等温方程也具备较好的吻合性。供试样品的相关系数均达到显著水平。土壤物理性粘粒含量显著影响土壤最大吸磷量,但对土壤磷的解吸量没有显著影响。
谢学俭陈晶中汤莉莉宋玉芝
关键词:水稻土解吸
南京市气溶胶PM_(2.5)一次来源解析被引量:45
2005年
在南京大学鼓楼校区(市区)和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郊区)校园,分季采集PM2.5及其主要排放源的颗粒样品,在南京大学现代分析测试中心用X-荧光分析法分析样品中的化学元素,应用化学元素平衡法(CMB)计算了各主要源对PM2.5的贡献。结果表明对市区扬尘和建筑尘是PM2.5最主要的贡献源,贡献率合计约70%;燃煤尘和冶炼尘仅为约15%。对郊区扬尘和煤烟尘是PM2.5的最主要贡献源,平均贡献率分别为50%和22.4%,建筑尘的平均贡献率为8.3%,冶炼尘的贡献小于8%。这些结果可为治理气溶胶细颗粒源提供决策依据。
樊曙先徐建强郑有飞谢学俭
关键词:化学元素平衡法源解析
外秦淮河疏浚后底泥中多环芳烃分布特征及其变化被引量:7
2008年
利用GC-MS对外秦淮河疏浚后3个月及6个月采集的13个底泥样品中16种优控多环芳烃(PAHs)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疏浚后3个月底泥中PAHs含量较低,疏浚后6个月PAHs含量明显上升,说明疏浚对减少水体底泥污染确实有效果,但保持时间不长,经过一段时间的沉积和富集后污染物含量会发生回复现象,外源输入和河道沉积物内源释放对疏浚后新生表层底泥PAHs含量有较大的贡献. 草场门和集庆门河段处底泥中PAHs含量较高. 底泥中的PAHs以4~6环高分子量的PAHs为主,低环PAHs所占比例春季比冬季高. 根据PAHs中特殊组分(菲/蒽和荧蒽/芘)比例(ω(Phe)/ω(An), ω(Flu)/ω(Pyr))判断外秦淮河表层底泥中的多环芳烃主要来源为石油产品燃烧.
杨雪贞樊曙先汤莉莉黄红丽谢学俭李芳
关键词:外秦淮河底泥多环芳烃疏浚
猪粪和稻草对镉污染黄泥土生物活性的影响被引量:38
2003年
通过培养试验研究了猪粪和稻草对Cd污染黄泥土生物活性的影响 .结果表明 ,Cd污染土壤的生物活性下降 .施用有机肥料后 ,土壤有效态Cd含量降低 ,降幅约为 4 0 % ;微生物量C、N、P和脱氢酶、过氧化氢酶的活性增高 ,增幅为 30 %~ 10 0 % ,其中微生物量C、N与土壤有效态Cd之间有显著的负相关关系 。
张亚丽沈其荣谢学俭孙兆海
关键词:猪粪稻草生物活性
不同磷水平处理对水稻田面水中磷氮浓度动态变化的影响被引量:7
2007年
研究了不同磷水平处理下水稻田面水中磷氮的动态变化情况。结果表明,不同磷水平下田面水中活性磷与总磷的浓度在施肥初期达到最高,施磷量为0、25、60、120及240 kg/hm^2的情况下,田面水中全磷的浓度分别达到了0.16、6.94、19.91、42.67及83.35 mg/L,随后逐渐下降直至相对稳定。在烤田过后,田面水中活性磷与总磷的浓度均有一次明显的回升。不同施磷处理间的田面水中,铵态氮、硝态氮及全氮的浓度没有明显差别。在施基肥初期,田面水中的铵态氮与全氮的浓度达到最高,之后逐渐下降,到第7天时降至最低,在以后的2次追肥中也出现了类似趋势。建议施肥后7-10 d为控制养分流失的最佳时期。
谢学俭陈晶中肖琼张慧
关键词:田面水养分流失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