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谭文捷

作品数:9 被引量:118H指数:6
供职机构:北京师范大学环境学院水环境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理学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天文地球
  • 1篇理学

主题

  • 6篇降解
  • 5篇多环芳烃
  • 5篇生物降解
  • 5篇土壤
  • 3篇丁草胺
  • 2篇地下水
  • 2篇迁移
  • 2篇微生物
  • 2篇微生物降解
  • 1篇多环芳烃菲
  • 1篇芽孢
  • 1篇液相
  • 1篇液相色谱
  • 1篇有机质
  • 1篇色谱
  • 1篇生物修复
  • 1篇水溶
  • 1篇水溶液
  • 1篇土壤污染
  • 1篇土壤污染物

机构

  • 7篇北京师范大学
  • 2篇中国环境科学...
  • 2篇中国矿业大学...
  • 1篇中国环境监测...
  • 1篇中国石油化工...

作者

  • 9篇谭文捷
  • 6篇丁爱中
  • 3篇程莉蓉
  • 3篇王金生
  • 2篇何绪文
  • 2篇李发生
  • 1篇杜晓明
  • 1篇张礼中
  • 1篇郑蕾
  • 1篇李宗良
  • 1篇谷庆宝
  • 1篇赵淑莉
  • 1篇刘玉兰
  • 1篇张丹
  • 1篇陈程
  • 1篇林学钰
  • 1篇郝娜

传媒

  • 2篇环境科学研究
  • 2篇农业环境科学...
  • 1篇吉林大学学报...
  • 1篇化工学报
  • 1篇生态环境
  • 1篇第四届海峡两...

年份

  • 1篇2010
  • 3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7
  • 2篇2005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硫酸盐还原条件下多环芳烃在土壤中的迁移转化被引量:5
2009年
为研究硫酸盐还原条件下多环芳烃(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PAHs)类有机污染物在土壤中的污染分布规律和迁移转化过程,设计了室内土柱淋溶试验,选择菲、蒽和芘作为PAHs的代表,模拟硫酸盐还原条件下PAHs在土壤中的迁移转化过程.监测土壤中PAHs的垂直分布、淋出液中ρ(PAHs)和ρ(SO42-)、淋出液的氧化还原电位(Eh)和总体积,并通过质量平衡计算出PAHs的降解率.结果表明:①菲和蒽的相对淋出率总体都不超过2%.120 d后菲和蒽在土壤中的残留率分别为51.87%和51.21%,而芘有90%以上吸附在土壤中,在淋出液中未检出.②随着淋溶时间的延长,土壤中的氧气逐渐被消耗,淋出液中ρ(SO42-)和Eh逐渐降低,并趋于稳定,硫酸盐还原作用发生.③3种PAHs在硫酸盐还原条件下都存在一定程度的降解.菲和蒽的降解率相差不大且随淋溶时间的延长逐渐增大,120 d后菲和蒽的降解率分别为47.41%和48.10%,而4环的芘降解速率非常低,120 d后降解率仅为3.61%.
谭文捷丁爱中王金生
关键词:多环芳烃硫酸盐还原生物降解
多环芳烃菲、蒽和芘在土壤中的迁移特征研究
多环芳烃(Polycyclicaromatichydrocarbons,简称PAHs)在土壤中的迁移转化是影响其在整个环境中循环及最终归宿的重要因子。本文以菲、蒽和芘三种代表性PAHs污染物作为研究对象,利用土壤作为研究...
谭文捷
关键词:多环芳烃土壤污染物污染物迁移环境风险评价微生物降解
微生物作用下多环芳烃在土壤中的迁移特征被引量:8
2010年
以菲、蒽和芘为研究对象,通过淋溶实验考察抑菌和未抑菌条件下三者在土壤中的迁移过程,结果表明,微生物的存在抑制PAHs淋出:抑菌条件下180 d时菲、蒽和芘的淋出率分别为8.74%、28.53%和13.56%,未抑菌条件下240 d时菲、蒽和芘的淋出率分别为0.95%、1.47%和0.37%。抑菌和未抑菌条件下3种PAHs均易吸附于表层土壤中:淋滤240 d时,约75%的菲分布在进水端0-2 cm;超过90%的蒽分布在进水端10 cm以内;85%的芘分布在4 cm以内;微生物通过阻滞作用和降解作用影响PAHs的迁移,菲、蒽和芘在土壤中都能被土著微生物降解;60 d以前土柱中PAHs降解以好氧降解为主,60 d以后,PAHs的生物降解转为厌氧降解。
郑蕾谭文捷丁爱中程莉蓉刘玉兰陈程
关键词:多环芳烃土壤微生物迁移
除草剂丁草胺的分析测定及其微生物降解产物研究被引量:12
2005年
用高效液相色谱对除草剂丁草胺(N-丁氧甲基氯-25-氯-25,65-二乙基乙酰替苯胺)的测定方法及其在水溶液中的微生物降解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采用BDSC18柱和紫外检测器,以乙腈和水为流动相(体积比为8∶2),在波长215nm下进行检测,丁草胺的变异系数和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24%和99.58%;在1 ̄20mg·L-1的浓度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可以用来定量检测水介质中丁草胺的浓度水平。未灭菌水中丁草胺的降解速率比灭菌水中快,接种微生物后丁草胺的降解速率明显加快,说明微生物是丁草胺降解的主要因素,接种用的细菌能快速降解水溶液中的丁草胺。GC-MS分析结果表明,降解产物只有一种主要化合物。
赵淑莉谭文捷何绪文
关键词:丁草胺高效液相色谱微生物降解产物
多环芳烃在饱和土柱中迁移的实验研究
选择菲、蒽和芘作为多环芳烃PAHs的代表,模拟淋溶条件下PAHs在土壤中的迁移过程,结果表明:(1)菲的淋出率最高,葸次之,芘的淋出率最低。120PV时,菲的淋出率达到53.16%、蒽的淋出率达到42.61%,芘的淋出率...
谭文捷丁爱中程莉蓉张丹
关键词:土壤多环芳烃
文献传递
土壤和地下水中多环芳烃生物降解研究进展被引量:61
2007年
多环芳烃是一类普遍存在于环境中的难降解的危险性"三致"有机污染物。受污染的土壤和地下水中的多环芳烃,生物降解是其归宿的主要途径。研究表明,对于土壤中低分子量多环芳烃类化合物,微生物一般以唯一碳源方式代谢;而大多数细菌和真菌对四环或四环以上的多环芳烃的降解作用一般以共代谢方式开始。文章重点论述了多环芳烃的来源、降解多环芳烃的微生物、生物降解机理、影响生物降解的因素以及生物修复方法。认为今后的研究方向是高分子量多环芳烃的降解机理与降解途径,基因工程技术在多环芳烃生物降解方面的应用,以及生物表面活性剂产生的机理及其在实际处理中的应用等。
谭文捷李宗良丁爱中王金生
关键词:多环芳烃生物降解土壤地下水生物修复
腐植酸对水溶液中丁草胺光化学降解的影响被引量:6
2009年
采用紫外光照射的方法研究了腐植酸对丁草胺光降解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潮土腐植酸对丁草胺的光降解具有明显的抑制。潮土腐植酸浓度较低(<10mg·L-1)时,随腐植酸浓度的增加,对丁草胺光降解的抑制作用越强,丁草胺光降解速率越低;当潮土腐植酸的浓度≥10mg·L-1时,腐植酸浓度的变化对丁草胺光降解的抑制作用影响不大,20mg·L-1腐植酸与10mg·L-1腐植酸对丁草胺光降解的影响相近。不同腐植酸对丁草胺光降解的抑制作用不同,商品腐植酸对丁草胺光降解抑制作用较强,潮土腐植酸和黑土腐植酸对丁草胺光降解的抑制作用则相对较弱。这种现象可能是由腐植酸的纯度和腐植酸本身结构特性的差异造成的。
谭文捷王金生丁爱中李发生
关键词:丁草胺腐植酸光降解
四川德阳浅层地下水高含铁成因分析被引量:11
2009年
四川德阳地下水含量丰富,是主要饮用水水源,但铁含量高。通过模拟试验考察了pH值、微生物、铵态氮、氧化还原条件和有机质等因素对土壤二价铁浸出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1)酸性条件下土壤二价铁浸出浓度相对较高;(2)在土壤溶液中添加有机质的情况下,随着有机质浓度的增加,土壤溶液中二价铁浓度也增高;(3)在没有微生物参与的条件下,土壤溶液二价铁浓度较低;(4)还原环境土壤溶液二价铁浓度受铵态氮的浓度影响较小;(5)还原条件下,土壤二价铁易被溶出且相比氧化环境下溶出浓度高。结合当地的水文地质和环境地质条件分析得出:德阳浅层地下水的弱酸性、土壤丰富的有机质含量以及还原环境为影响其地下水铁含量的主要原因。
丁爱中郝娜程莉蓉张丹谭文捷张礼中林学钰
关键词:地下水浸出试验PH土壤有机质
解淀粉芽孢杆菌对水中丁草胺的降解及影响被引量:20
2005年
用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amyloliquefaciens)作为试验菌种,对除草剂丁草胺(N-丁氧甲基氯-2′-氯-2′,6′-二乙基乙酰替苯胺)在水介质中的微生物降解进行了研究。筛选了解淀粉芽孢杆菌降解丁草胺的最佳试验条件,研究了不同初始pH和添加外源腐殖酸对丁草胺微生物降解的影响。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检测了丁草胺残留量和降解产物,用红外光谱法(FTIR)分析测定了反应前后腐殖酸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解淀粉芽孢杆菌对丁草胺具有明显的降解效果,丁草胺初始质量浓度越高,其降解速率和降解效率也越高,碱性条件下丁草胺的降解率明显比酸性条件下高;腐殖酸的加入不仅能吸附丁草胺还能促进细菌对丁草胺的微生物降解,并能影响丁草胺的微生物降解产物。
谭文捷李发生杜晓明谷庆宝何绪文
关键词:解淀粉芽孢杆菌丁草胺腐殖酸生物降解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