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贺瑞

作品数:100 被引量:823H指数:14
供职机构:安徽省立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安徽省重点科研计划项目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年度重点科研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建筑科学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更多>>

文献类型

  • 86篇期刊文章
  • 9篇会议论文
  • 4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95篇医药卫生
  • 2篇动力工程及工...
  • 2篇建筑科学

主题

  • 30篇骨折
  • 30篇关节
  • 23篇腰椎
  • 18篇椎弓
  • 18篇椎弓根
  • 17篇疗效
  • 17篇内固定
  • 17篇股骨
  • 16篇螺钉
  • 16篇关节置换
  • 14篇髋关节
  • 12篇置换术
  • 12篇全髋
  • 12篇椎弓根螺钉
  • 12篇微创
  • 11篇脊柱
  • 10篇胸腰椎
  • 10篇术后
  • 9篇骨头
  • 8篇胸腰椎骨折

机构

  • 64篇安徽医科大学...
  • 26篇安徽省立医院
  • 12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霍山县医院
  • 1篇安徽舒城县人...
  • 1篇北京丰台医院
  • 1篇安徽省阜阳市...
  • 1篇安徽省脑立体...

作者

  • 100篇贺瑞
  • 70篇尚希福
  • 41篇胡飞
  • 36篇张文志
  • 35篇段丽群
  • 33篇李旭
  • 22篇胡业丰
  • 19篇姚刚
  • 18篇许翔
  • 16篇朱亚林
  • 16篇葛畅
  • 12篇赵其纯
  • 10篇张锋
  • 7篇史国光
  • 6篇程鹏
  • 6篇黄炎
  • 6篇童元
  • 6篇陈涛
  • 5篇李旭
  • 5篇方诗元

传媒

  • 21篇临床骨科杂志
  • 8篇颈腰痛杂志
  • 7篇实用骨科杂志
  • 5篇中国修复重建...
  • 5篇中国临床保健...
  • 4篇山东医药
  • 4篇中国骨肿瘤骨...
  • 4篇中国骨与关节...
  • 4篇国际骨科学杂...
  • 3篇中国矫形外科...
  • 3篇安徽医科大学...
  • 2篇中华骨科杂志
  • 2篇中外医疗
  • 1篇中国基层医药
  • 1篇医学综述
  • 1篇浙江临床医学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中华外科杂志
  • 1篇立体定向和功...
  • 1篇中医正骨

年份

  • 1篇2019
  • 3篇2018
  • 4篇2017
  • 9篇2016
  • 12篇2015
  • 15篇2014
  • 12篇2013
  • 9篇2012
  • 11篇2011
  • 6篇2010
  • 7篇2009
  • 7篇2008
  • 3篇2007
  • 1篇2006
10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三维CT对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骨道的早期评估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评估三维CT对单束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重建术后膝关节临床价值及早期效果。方法收集我院2014年2月至2015年1月间在关节镜下重建前交叉韧带重建患者46例。ACL损伤患者均采用前内侧入路(anteromedial portal technical,AM)单束重建前交叉韧带,术后2~7 d内给予患者多层螺旋CT扫描,在此基础上进行三维CT重建,观察关节内移植物、股骨及胫骨骨隧道及内固螺钉等结构情况。结果三维CT能够清晰显示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关节内移植物、股骨及胫骨骨隧道及内固定螺钉等情况。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无感染,术后随访1、3、6个月,观察术后膝关节功能,用Lysholm评分对患者手术前后进行评分,Lysholm评分术前(52.51±9.26)分,术后随访1个月Lysholm评分(67.70±7.78)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3.87,P〈0.001)。结论多层螺旋CT及三维重建能够清晰的显示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关节内移植物及骨道情况,是对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情况评估的重要方法,为临床提供较为准确的影像学评价方法和回顾性指导关节镜术中骨道定位。
李丹赵其纯尚希福胡飞贺瑞杨万荣
关键词:前交叉韧带三维CT
退变性腰椎滑脱的关节突关节形态学分析被引量:18
2015年
目的探讨腰椎关节突关节形态学变化在退变性腰椎滑脱(degenerative lumbar spondvlolisthesis,DIS)发生中的病因学意义。方法自2007年1月至2013年7月收治的L4.5,DLS患者中随机选取115例作为观察组,男28例,女87例;年龄41-76岁,平均57.3岁。自体检人群(无脊柱滑脱及腰腿痛表现)中随机选取与DLS组年龄、性别相匹配的115例作为对照组,男31例,女84例;年龄45-77岁,平均56.4岁。两组均行腰椎正、侧位X线片,CT平扫及多层面重建检查。于侧位X线片测量DLS组患者腰椎滑脱程度(Taillard指数),CT图像分别测量滑脱组及对照组L3.4、L4.5,节段两侧关节突关节角并评估两组小关节不对称程度,矢状面CT重建图像测量两组L3.4、L4.5关节突关节椎弓根角(pediclefacetangle,P—F角),对两组相应节段所测角度进行比较分析;CT横断面骨窗下对两组L4.5,关节突关节进行退变程度分级并比较,且对DLS组不同退变等级之间的滑脱程度进行分析。对DLS组L4.5,的关节突关节角、P—F角与滑脱程度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DLS组L4.5,均为I度滑脱。DLS组L3.4 L4.5节段关节突关节角与对照组相应节段相比明显偏向矢状位;P-F角均较对照组大,更倾向于水平位。小关节不对称程度,L1.5节段DLS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L3.5节段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L4.5,关节突关节退变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DLS组患者L4.5,关节突关节不同退变等级之间,滑脱程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LS组L4.5,滑脱程度与其关节突关节角、P-F角无相关性。结论关节突关节形态学变化(更小的关节突关节角、水平化的P-F角、小关节不对称)对退变性腰椎滑脱的发生具有一定的病因学意义,但其作用不应被夸大;关节突关节退变是随着年龄增长出现的继发性改变,而腰椎滑脱加剧了小关节�
张文志丁英胜段丽群李旭贺瑞张锋李国远
关键词:腰椎脊椎前移椎关节突关节
碘伏冲洗对全膝置换术后切口及功能恢复的影响被引量:7
2011年
目的探讨不同的手术冲洗液对全膝置换术后患者切口及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150例全膝置换患者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50例)、庆大霉素液组(50例)及碘伏组(50例),术中分别使用相对应的手术冲洗液,通过观察切口的愈合情况和术后2周及术后1年膝关节功能的HSS评分,比较3种冲洗液的效果。结果庆大霉素液组的切口愈合优良率(90%)明显优于生理盐水组(84%)及碘伏组(76%),庆大霉素液及碘伏冲洗切口在预防感染方面并不优于生理盐水组(P>0.05)。术后2周碘伏组膝关节功能恢复明显差于生理盐水组(P<0.05)及庆大霉素液组(P<0.05)。随访1年时3种冲洗液在患者膝关节功能的恢复方面无差异(P>0.05)。结论术中使用碘伏原液冲洗切口影响患者手术切口的愈合和近期膝关节功能的恢复。
陈涛尚希福贺瑞胡飞姚刚葛畅李旭
关键词:碘伏冲洗液切口全膝置换
保留股骨颈型髋关节假体置换治疗晚期青壮年股骨头坏死中期随访研究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 观察保留股骨颈型人工髋关节假体治疗晚期青壮年股骨头坏死的中期疗效.方法 对2002年8月至2009年11月接受置换5年以上的21例28髋青壮年股骨头坏死骨关节炎并接受保留股骨颈型髋关节置换的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年龄26~51岁,平均36岁;其中男性16例22髋,女性5例6髋.对随访患者行Harris髋关节评分,拍摄X线片了解假体的位置以及有无松动、远端有无骨质吸收情况.术前Harris评分平均48.5分.结果 2例患者失访,19例26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3~85个月,平均67个月.3例患者出现下肢不等长,但长度差异<2 cm.无大腿疼痛发生,无一例患者行髋关节翻修.末次随访时Harris评分平均90.2分.结论 保留股骨颈型髋关节假体置换治疗晚期青壮年股骨头坏死中期疗效满意.
尚希福贺瑞路玉峰胡飞朱亚林赵其纯姚刚
关键词:股骨头骨坏死股骨颈
后路经单侧椎弓根入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结核效果观察被引量:9
2017年
目的探讨后路经单侧椎弓根入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胸腰椎结核患者60例,病变位于腰椎25例、胸椎25例、胸腰椎1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后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术,治疗组采用后路经单侧椎弓根入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术。术后随访6个月,统计两组患者植骨融合时间、并发症;采用视觉模拟法(VAS)评价两组术后疼痛程度;术后6个月时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价其功能状态及生活质量;术前、术后即刻及术后6个月时,采用脊柱X线片、CT测量伤椎前缘高度、Cobb角,计算术后伤椎高度矫正率、术后伤椎高度矫正丢失率、术后Cobb角矫正率、术后Cobb角矫正丢失率;采用ODI标准评价术后脊柱功能状态;采用Frankel标准评价术后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两组植骨融合时间、术后并发症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后VAS均低于治疗前,治疗后治疗组VAS低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组术后6个月伤椎高度矫正丢失率、Cobb角矫正丢失率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两组治疗后ODI均低于治疗前,治疗组治疗后ODI低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组术后神经功能恢复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后路经单侧椎弓根入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结核效果较好,有利于减轻患者的疼痛,减少伤椎高度矫正丢失,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
黄炎张文志胡业丰许翔贺瑞李旭李钟奇于洋孔雷马锐祥
关键词: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术
经皮单平面椎弓根螺钉与开放椎弓根螺钉治疗胸腰椎骨折疗效比较被引量:15
2016年
目的:比较经皮单平面椎弓根螺钉与开放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单节段胸腰椎骨折的中期临床疗效。方法将76例胸腰椎骨折患者按治疗方法分为两组:42例采用经皮单平面椎弓根螺钉联合伤椎置万向钉治疗(经皮单平面组),34例采用传统后路开放式椎弓根螺钉固定术治疗(传统开放组)。比较两组围手术期相关指标、中期随访时影像学指标及腰背部疼痛改善情况。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20~44个月。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经皮单平面组均优于传统开放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后凸Cobb角、矢状面指数、伤椎椎体前缘高度两组术后及末次随访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疼痛缓解术后3 d经皮单平面组较传统开放组更明显(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经皮单平面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疗效与传统开放手术相当,且创伤小。
邱大权张文志李旭段丽群贺瑞唐康
关键词:胸腰椎骨折椎弓根螺钉
国产经皮椎弓根螺钉的研制及临床应用
张文志李旭段丽群贺瑞葛畅张锋刘鹏飞蔡海平
中国脊柱疾患越来越多。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交通状况复杂,脊柱外伤骨折患者也越来越多。大部分患者需要行手术解除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在中国,每年约开展脊柱手术约65万台左右。传统脊柱外科手术,需要剥离大量脊柱周围肌肉...
关键词:
关键词:经皮椎弓根螺钉手术治疗
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被引量:40
2016年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技巧及临床疗效。方法2013—08—2015-01,共有21例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在我院行经皮穿刺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神经根减压术。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腰腿疼痛缓解情况进行评价,采用ODI功能评分及改良MacNab标准进行临床疗效评价。结果21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55-125min,平均85min,住院时间3-6d,平均4d,手术切口均一期愈合。平均随访18个月,手术前腰腿痛VAS评分术前为(8.6±2.5)分,术后当天为(2.0±1.1)分,末次随访(1.8±0.8)分,手术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P〈O.05)。术前ODI为(65.4±21.8),末次随访为(12.6±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例患者出现感觉异常;1例出现髓核残留,另有1例术后9个月复发,均行经椎间孔入路椎间融合术翻修后症状缓解。按照Macnab标准评定,其优良率为90.5%。结论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是一种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安全有效的微创手术方式。
段丽群张文志刘鹏飞张锋贺瑞李旭葛畅
关键词:腰椎微创内镜极外侧腰椎间盘突出症
枕寰枢关节三维有限元模型的建立及其有效性验证被引量:5
2018年
目的构建出包含枕骨、寰椎和枢椎以及韧带、关节囊的三维非线性有限元模型,并验证其有效性。方法利用1例青年男性枕颈部CT数据、Mimics软件建立完整枕寰枢三维几何模型,HyperMesh软件对模型完成实体网格划分,添加韧带及关节囊结构单元,生成完整的枕寰枢复合体三维有限元模型。再导入"ABAQUS"软件。进行边界条件约束及载荷设置,使模型产生前屈、后伸、左右侧屈及左右旋转6个方向的运动,计算力矩-角位移变化,并和Panjabi参考值对比。结果我们所建立的枕寰枢关节有限元模型形态贴近真实标本,共有513 601个单元。本模型在1.53N·m载荷下得到的枕寰枢复合体活动度在Panjabi估计参考值的95%内,且各个方向的运动学特征和新鲜尸体标本研究中所观察到的结果相符。结论本研究建立的有限元模型骨骼结构几何形状高度逼真,各种材料属性设计均有文献支持。采用了具有二维结构的膜单元建立韧带和关节囊模型,进一步优化了模型的真实度,同时可以准确分析各韧带在寰枢关节不同运动状态下的应变及应力分布,这是以前的枕寰枢复合体三维有限元模型所不能达到的。特定载荷下的运动学验证说明我们所建立模型的前屈后伸、左右侧屈及左右旋转这些运动学特性,在生理范围应力下均与正常人体极为接近。
牛雷贺瑞张文志段丽群李旭
关键词:枕寰枢复合体三维有限元非线性有效性
后路寰枢椎椎弓根钉固定融合治疗寰枢椎不稳或脱位被引量:9
2015年
目的探讨颈后路寰枢椎椎弓根钉固定融合治疗寰枢椎不稳或脱位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5例寰枢椎不稳或脱位患者采用后路寰枢椎椎弓根螺钉系统复位固定并植骨融合治疗。结果所有患者术中无椎动脉及脊髓损伤发生,术后枕颈部不适症状均不同程度消失,受损脊髓神经功能改善明显。25例均获随访,时间12~36(18±6)个月。末次随访时,无螺钉断裂、松动或移位,颈椎复位满意,无寰枢椎再移位,失稳现象发生,全部获得骨性融合;颈椎屈曲功能良好,旋转功能轻度受限。结论后路寰枢椎椎弓根钉固定融合术是治疗寰枢椎不稳或脱位的有效方法。
丁英胜张文志段丽群李旭贺瑞张锋
关键词:寰枢椎不稳后路椎弓根螺钉脊柱融合术
共1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