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贺远

作品数:3 被引量:71H指数:2
供职机构:河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农业科学

主题

  • 3篇小麦
  • 2篇冬小麦
  • 2篇小麦生长
  • 1篇氮肥
  • 1篇氮肥运筹
  • 1篇冬小麦生长
  • 1篇性状
  • 1篇生长发育
  • 1篇培肥
  • 1篇籽粒
  • 1篇籽粒产量
  • 1篇小麦生长发育
  • 1篇耕作
  • 1篇播量
  • 1篇播期
  • 1篇播期播量
  • 1篇产量性状

机构

  • 3篇河南师范大学

作者

  • 3篇赵艳岭
  • 3篇邵云
  • 3篇贺远
  • 3篇李春喜
  • 3篇姜丽娜
  • 2篇祁诗月
  • 2篇余海波
  • 1篇张志娟

传媒

  • 1篇河南农业科学
  • 1篇麦类作物学报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年份

  • 3篇2011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耕作和培肥对豫中区冬小麦生长和产量性状的影响被引量:2
2011年
以‘百农矮抗58’为试验材料,在2007—2008年度深耕土壤的基础上,于2008—2009年度研究了深耕(耕深40cm)和浅耕(耕深20cm)2种耕作方式和底施专用复合肥(B1)、专用复合肥+鸡粪(B2)及专用复合肥+饼肥(B3)3种培肥模式对豫中区冬小麦生长和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浅耕模式下小麦的株高、群体数量、叶片叶绿素含量及地上部单株干物质积累量均高于深耕模式。B3培肥模式下,小麦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和植株地上部分干物质积累量较高。浅耕+B3模式下成穗数和穗粒数极显著高于其它模式,产量较高。综上,深耕基础上,浅耕配施复合肥和饼肥是豫中区适宜的种植模式。
姜丽娜贺远赵艳岭张志娟邵云祁诗月李春喜
关键词:冬小麦耕作培肥
氮肥运筹对豫中地区冬小麦旗叶生理及籽粒产量的影响被引量:10
2011年
为探讨豫中地区冬小麦合理高效的氮肥运筹模式,以百农矮抗58为试验材料,采用裂区试验设计,研究了氮肥施用量及运筹模式对冬小麦旗叶生长生理及籽粒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氮肥运筹对冬小麦旗叶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硝酸还原酶活性及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影响均达显著水平。随施氮总量的增加,旗叶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均表现不同程度的升高,硝酸还原酶活性也保持较高值。在基肥相同的条件下,增加拔节期追氮量能显著提高旗叶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硝酸还原酶活性和可溶性蛋白含量。施氮总量相同时,拔节期追氮量较多的处理对基施氮肥较少的处理有一定的补偿效应。氮肥运筹对籽粒产量的影响达极显著水平,其中N120+150模式下的穗粒数及粒重最高,N120+210模式下小麦成穗数及籽粒产量最高。综上,豫中地区生态环境下,施纯氮270 kg.hm-2,其中基施氮肥120 kg.hm-2、拔节期追施氮肥150 kg.hm-2的N120+150处理是较为合理的氮肥运筹模式。
姜丽娜贺远邵云赵艳岭余海波祁诗月李春喜
关键词:冬小麦氮肥运筹籽粒产量
播期播量对豫中小麦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被引量:59
2011年
以百农矮抗58为材料,采用裂区试验设计,探讨了播期播量对豫中生态环境下高产小麦群体与个体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播期对小麦单茎干物质积累的影响显著,播量对其影响不显著,晚播×小播量处理下,小麦单茎干物质积累量在成熟期表现最高(4.039 g)。播期对小麦群体数量的影响显著,早播处理下的小麦有效群体最大(700.83×104株/hm2),晚播处理下的有效群体最小,但成穗率最高(41.8%),播量对其影响不如播期明显。播期对小麦籽粒干物质积累有显著影响,且对灌浆速率的影响远大于播量的影响,适当晚播有利于灌浆期保持较高的灌浆速率,提高粒质量。播期对小麦成穗数、穗粒数及产量的影响均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而播量对产量及产量性状影响不大。综上,豫中生态环境下,百农矮抗58采用晚播×小播量模式有利于其群个体的发育,获得高产。
姜丽娜赵艳岭邵云余海波贺远李春喜
关键词:小麦播期播量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