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丛然
- 作品数:30 被引量:104H指数:5
- 供职机构:大庆龙南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吉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单球囊单侧穿刺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多椎体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被引量:5
- 2010年
- 目的探讨Ⅰ期应用单个球囊单侧穿刺多次扩张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多椎体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单球囊单侧穿刺PKP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性骨折25例共60个椎体。术后观察疼痛缓解及骨折复位情况,比较手术前后椎体高度和后凸角(Cobb角)的变化。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53~146min,平均30.4min/椎。术中球囊扩张压力为98~320Psi,平均183Psi;扩张体积2~4.5ml,平均3.25ml;扩张次数2~6次,平均3.3次,3例球囊术中破裂。骨水泥注射量2~5ml,平均3.5ml/椎,2例椎管内出现少量渗漏,1例发生椎旁渗漏,均无明显临床症状。患者VAS由术前的(7.5±1.0)分降低到术后的(3.2±0.7)分,椎体前缘高度、中线高度和Cobb角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6~24个月,受访患者疼痛症状得到明显缓解,未见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单侧穿刺单个球囊多次扩张PKP具有手术时间短、治疗费用低、疗效满意等优点,可用于治疗多发性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性骨折。
- 隋福革赵丛然李恒汪群郭明锋王强何晓峰王东军
- 关键词:脊柱骨折骨质疏松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 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脊柱转移瘤及胸腰椎压缩性骨折被引量:3
- 2007年
- 我院采用经皮球囊扩张后凸椎体成形术治疗脊柱转移痛及胸腰椎压缩性骨折忠者23例,取得了满意效果,报道如下。
- 隋福革张达赵丛然汪群郭明峰李恒王强
- 关键词: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胸腰椎压缩性骨折脊柱转移瘤经皮球囊扩张椎体成形术
-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脊髓损伤治疗作用及其机制的初步研究被引量:11
- 2008年
- 目的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对脊髓损伤模型大鼠的治疗作用,为脊髓损伤的治疗提供一种新的治疗途径。方法体外分离培养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制备脊髓损伤模型,将BMSCs经尾静脉移植入脊髓损伤模型大鼠体内,观察损伤脊髓病理变化、大鼠行为学变化和Bcl-2、Bax的表达。结果光镜下观察脊髓病理切片,BMSCs治疗组脊髓较模型组有显著恢复;与模型组相比,脊髓损伤治疗组行为学评分有明显改善(P<0.01);与模型组相比,Bcl-2的表达增多、Bax的表达减少。结论BMSCs对脊髓损伤模型大鼠有显著的治疗作用。
- 景元海陈玉丙聂长春赵丛然李恒郭明峰范洪源王强杨小玉
- 关键词:脊髓损伤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 新型脊髓纳米组织工程支架的组织相容性被引量:4
- 2013年
- 背景:纳米技术可改善脊髓组织工程生物材料的性能。目的:分析新型脊髓纳米组织工程支架的组织相容性。方法:以胶原为原料制备纤维定向排列及非定向排列的纳米纤维膜,培养及鉴定SD大鼠脊髓源性神经干细胞。将两种纳米纤维膜与SD乳鼠脊髓源性神经干细胞共培养,以正常培养的神经干细胞为对照,通过MTT实验检测纳米纤维膜的细胞相容性;以扫描电镜检测细胞在纳米纤维膜表面的黏附及增殖情况;将纳米纤维膜植入SD大鼠体内,通过组织学检查确定其降解情况及组织相容性;通过免疫组织化学实验确定神经干细胞在体内的存活及移动情况。结果与结论:两种纳米纤维膜表面的神经干细胞黏附及增殖情况良好,MTT实验结果表明纳米纤维膜的细胞相容性佳,电镜结果表明细胞在纳米纤维膜表面黏附良好,增殖情况佳;在体内纳米纤维膜降解情况良好,组织相容性佳;BrdU标定的神经干细胞在SD大鼠体内存活并移动情况良好。结果表明新型纳米组织工程支架具有良好的细胞及组织相容性。
- 周继辉姚猛王岩松隋福革刘玉刚赵丛然田飞鹏
- 关键词:生物材料纳米生物材料脊髓纳米纤维膜组织相容性神经干细胞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治疗颈性眩晕36例疗效观察被引量:9
- 2012年
- 目的:探讨应用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颈椎等离子髓核成型术治疗颈性眩晕患者36例,年龄35~62岁,平均45.6岁。使用低温等离子消融刀对病变颈椎间盘进行髓核成型术,术后观察颈性眩晕改善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安全完成手术,术后眩晕症状均得到不同程度改善,术中术后无颈部血管、气管、食管、神经根和脊髓损伤,无椎间隙感染等并发症。结论: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治疗颈性眩晕安全、有效,只要严格掌握适应征能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 赵丛然隋福革周继辉何晓峰刘志强邵林崔斌张凌飞
- 关键词:颈性眩晕低温等离子
- 椎间骨粒夯实植骨加钉棒系统置入固定对腰椎稳定性的作用被引量:1
- 2008年
- 试验拟观察椎间骨粒夯实植骨加钉棒系统置入固定对腰椎不稳定性疾病椎体稳定性的影响。选择2005-06/2007-06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骨科及大庆龙南医院骨科收治的68例腰椎不稳定疾病患者,男46例,女22例。应用全椎板切除,神经根管扩大,后路椎间骨粒夯实植骨加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68例患者均获得随访大于6个月,出院时按JOA评分标准,优48例,良12例,可6例,差2例。优良率95.3%,6个月随访腰椎CR片显示椎间骨粒夯实植骨加钉棒系统内固定患者植骨融合率100%,融合节段稳定,骨粒材料及硬性置入材料与宿主均无生物相容性反应。
- 景元海聂长春周继辉范洪源赵丛然李恒郭明峰朱庆三杨小玉
- 关键词:腰椎不稳
- 跟骨外固定牵引器治疗跟骨骨折被引量:2
- 2005年
- 目的: 探讨应用跟骨外固定牵引器治疗跟骨骨折的疗效。方法: 采用自行研制的跟骨外固定牵引器,于跟骨结节横穿 1枚斯氏针配合手法复位治疗跟骨骨折病人 53例, 55个跟骨, 进行临床观察。结果: 本组跟骨骨折病人 48例得到平均 3 4年的随访, 功能恢复良好, 优良率 91 .6%。结论: 跟骨外固定牵引器治疗跟骨骨折复位好,牵引固定可靠, 损伤小, 感染率低, 可早期功能锻炼, 外固定器本身结构简单, 便于操作。
- 隋福革符强张达汪群滕家松赵丛然郭明峰冀成山韩秀英
- 关键词:跟骨骨折外固定器
- Coflex系统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被引量:7
- 2011年
- 目的探讨Coflex系统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初步临床疗效。方法2008年3月至2009年8月,采用腰椎后路椎管减压棘突间植入Coflex系统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26例,男11例,女15例;年龄45-78岁,平均65.4岁。L3,4节段7例,L4,5节段13例,L3,4合并L4,5节段6例。术前MRI和CT扫描证实L3,4和(或)L4,5节段黄韧带增厚,关节突关节骨质增生,合并椎间盘突出致中央椎管及侧隐窝狭窄,神经根或马尾受压。应用eFilm及CAD软件测量术前及术后3个月、12个月手术节段椎间隙前缘高度、后缘高度、活动度,术前、术后椎管面积;采用日本骨科学会评分标准(Japanese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进行功能评估。结果全部病例随访12~24个月,平均15个月。术后患者腰腿疼痛症状均明显缓解,日常生活能力改善。JOA评分由术前平均(15.46±4.30)分改善至术后3个月(24.50±1.58)分,责任节段椎管面积由术前平均(218.4±16.2)mffl。增加至术后(264.6±9.9)mm。。单节段椎间隙前缘高度无明显变化,椎间隙后缘高度较术前增加,随时间延长高度有所下降。术后手术节段仍保留一定的活动度,但较术前明显下降。Coflex系统无松动、断裂及脱出。结论Coflex系统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可较好地维持相应节段的稳定性,安全可行,近期疗效满意。
- 隋福革赵丛然汪群韩秀英周冰李恒王强何晓峰
- 关键词:椎管狭窄腰椎内固定器
- AO解剖钛板结合三维CT重建治疗跟骨骨折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探讨切开复位AO解剖钛板结合螺旋CT三维重建治疗跟骨骨折的疗效。方法:分析我院自2008-01~2009-08期间Sa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病人41足,术前行跟骨螺旋CT三维重建检查后行切开复位AO解剖钛板内固定治疗,术后再次复查三维CT。结果:所有病例均获10~20个月(平均15个月)随访,按M 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评价术后功能,本组41足骨折中,优l7例,良20例,可4例,优良率90.24%。结论: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为临床对跟骨骨折选择治疗方案、决定手术方式、判断术后的恢复提供了可靠的依据,而切开复位AO解剖钛板内固定亦为治疗跟骨骨折一种有效治疗方法,二者结合可提高对跟骨骨折的诊断及治疗效果。
- 马东升隋福革汪群赵丛然李恒郭明锋
- 关键词:跟骨骨折内固定三维CT重建
- 经皮椎体注入骨水泥治疗老年脊椎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被引量:9
- 2007年
- 目的:观察经皮椎体内注入骨水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治疗脊椎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的疗效。方法:自2005-06/2006-06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骨科及大庆龙南医院骨科对35例40个椎体的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患者使用经皮椎体内注射骨水泥,行椎体成形术。成形材料:美国KYPHON公司生产的骨水泥,生产准许号:(GB/T19001-2000和YY/T0287-1996)。结果:35例患者均参加随访6个月。术后均未出现骨水泥外漏、脊髓或马尾神经损伤等并发症。35例患者中5例出现穿刺部位局部疼痛,服用镇痛药物后均缓解。疼痛完全消失25例,占71.4%;明显缓解8例,占22.6%;轻度缓解2例,占6.0%;无缓解0例。15例患者在术后72h内均能下床活动。术后未再发生压缩性骨折及疼痛。结论:经皮椎体注入骨水泥可以有效改善椎体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患者疼痛症状,随访6个月未出现充填剂不良性宿主反应,临床疗效较好。
- 景元海杨小玉赵丛然李恒郭明峰汪群王强
- 关键词:椎体成形术骨水泥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椎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