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玉华

作品数:12 被引量:52H指数:4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华西基础医学与法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 3篇生物学

主题

  • 3篇受体
  • 3篇基因
  • 2篇动脉
  • 2篇脂肪酸
  • 2篇乳腺
  • 2篇迁移
  • 1篇胆固醇
  • 1篇胆固醇流出
  • 1篇蛋白
  • 1篇导管
  • 1篇导管癌
  • 1篇动脉粥样硬化
  • 1篇血症
  • 1篇乙酰辅酶A羧...
  • 1篇增殖
  • 1篇脂肪
  • 1篇脂肪酸合成酶
  • 1篇脂肪酸合酶
  • 1篇脂肪酸结合蛋...
  • 1篇脂肪细胞

机构

  • 11篇四川大学
  • 1篇四川大学华西...
  • 1篇中山大学

作者

  • 11篇赵玉华
  • 6篇刘秉文
  • 2篇白怀
  • 2篇周兰
  • 2篇蒋素芳
  • 1篇魏玲
  • 1篇傅强
  • 1篇王晓东
  • 1篇葛雪琳
  • 1篇杨霞
  • 1篇余蓉
  • 1篇李华
  • 1篇蔡桂英

传媒

  • 4篇四川大学学报...
  • 2篇生理科学进展
  • 1篇国外医学(分...
  • 1篇中国病理生理...
  • 1篇华西药学杂志
  • 1篇现代肿瘤医学
  • 1篇医学分子生物...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07
  • 1篇2005
  • 1篇2004
  • 2篇2003
  • 2篇2002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去势大鼠5种骨转换生化指标的动态变化被引量:12
2007年
目的:对去势大鼠骨质疏松动物模型形成过程中5种骨转换指标的变化及其相关性进行研究。方法:将3月龄SD雌性大鼠分为3组:切除卵巢组(OVX),假手术组(sham)和对照组(control),术前和术后分别于1、1.5、2、2.5、3和4月检测血清骨钙素(OC)、碱性磷酸酶(ALP)、骨碱性磷酸酶(BALP)、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和羟脯氨酸(HYP)水平,并作大鼠胫骨病理切片检查。结果:OVX组血清OC、ALP、BALP、TRAP和HYP水平均明显高于sham组,其变化顺序依次为:TRAP/HYP→OC→ALP/BALP;5种指标之间呈显著正相关;术后3月OVX组大鼠胫骨小梁结构有病理改变。结论:去势大鼠属于高转换型骨质疏松;在模型形成过程中,骨吸收指标的变化早于骨形成指标的改变;骨转换指标是反映绝经后早期骨量丢失的灵敏指标。
赵玉华葛雪琳杨霞魏玲蔡桂英
关键词:骨质疏松绝经后卵巢切除术
FASN和A-FABP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被引量:8
2015年
目的探讨脂肪酸合成酶(FASN)与脂肪细胞型脂肪酸结合蛋白(A-FABP)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IDC)组织和人乳腺癌细胞系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探讨FASN与A-FABP的相关性及其与癌细胞侵袭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FASN与A-FABP在58例IDC组织及12例正常乳腺组织中的表达分布,根据阳性细胞数百分率及阳性沉淀物的显色程度计算阳性表达百分率;用细胞划痕实验检测SKBR3和MCF-7细胞的迁移侵袭性,并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FASN与A-FABP细胞在SKBR3和MCF-7细胞株中的表达差异。结果正常乳腺组织中FASN和A-FABP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3%(1/12)和16.7%(1/6),58例IDC组织中FASN、A-FABP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2.4%(42/58)、79.3%(46/58),FASN和A-FABP在正常乳腺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与IDC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FASN和A-FABP在IDC有淋巴结转移、且肿瘤直径>2cm组织中阳性表达百分率较无淋巴结转移、肿瘤直径≤2cm组织中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IDC组中FASN与A-FABP表达具有相关性(r=0.797,P<0.001)。SKBR3细胞迁移率在划痕12、24h高于MCF-7细胞(P<0.05),FASN在SKBR3细胞中表达较MCF-7高。结论 FASN和A-FABP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及肿瘤大小有关,且在IDC组织中FASN与A-FABP表达存在相关性。在乳腺癌细胞株中FASN与乳腺癌的侵袭转移有关。
周兰赵玉华王晓东蒋素芳李华
关键词:脂肪酸合成酶脂肪细胞型脂肪酸结合蛋白乳腺浸润性导管癌肿瘤大小
G蛋白偶联受体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0
2002年
G蛋白偶联受体 (GPCRs) ,是体内最大的蛋白质超家族。 GPCRs的基本结构已清楚 ,但高分辨率的三维结构还未得到。根据结构的同源性 ,GPCRs主要分为 A、B、C3族。GPCRs配体的多样性决定配体结合域的多样性。受体分子内相互作用力的破坏 ,质子化 ,构象变化 ,与 G蛋白的偶联以及受体二聚化参与了 GPCRs的活化过程。 GPCRs的活化模式有 3种 :二态模式、多态模式和顺序结合和构象选择模式。
赵玉华刘秉文
关键词:G蛋白偶联受体配体结合域
高凝状态大鼠主动脉表达上调新基因HCR2的克隆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2005年
目的获得高凝状态大鼠主动脉上调表达新基因HCR2的全长cDNA,并对该基因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从高凝大鼠主动脉中表达显著上调的序列标签(EST,GenBank登录号为BQ901227)出发,利用cD-NA末端快速扩增(rapidamplificationofcDNAend,RACE)和巢式PCR技术扩增其全长cDNA,利用NCBI的数据库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成功地获得了HCR2的全长cDNA,在GenBank中的登录号为AY234417。用RT-PCR证实HCR2是高凝大鼠表达上调基因。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该基因cDNA序列全长为1275bp,定位于大鼠染色体4q11,编码由78个氨基酸组成、相对分子质量为8841.7、pI为8.59的蛋白质;无信号肽序列和跨膜序列,很可能是一种核蛋白;与已知蛋白无明显同源性。结论HCR2的成功克隆为进一步研究其生物学功能及其在高血凝的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奠定了坚实基础。
赵玉华刘秉文白怀
关键词:CDNA末端快速扩增技术巢式PCR生物信息学分析
凝血系统相关基因突变及表达异常与高血凝被引量:2
2003年
高血凝是动脉粥样硬化 (As)的危险因子 ,在As的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凝血系统、抗凝系统、纤溶系统及其它相关基因的突变及表达异常导致高血凝的产生。凝血系统的凝血因子Ⅴ基因、凝血酶原基因、组织因子基因 ,抗凝系统的血栓调节蛋白基因、抗凝血酶Ⅲ基因 ,纤溶系统的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 1基因 ,均与高血凝密切相关。
赵玉华刘秉文
关键词:基因突变凝血系统抗凝系统纤溶系统
脂肪酸合成相关酶与乳腺癌的研究进展
2022年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随着肿瘤代谢研究的深入,脂代谢在乳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内源性脂肪酸合成是肿瘤细胞脂肪酸的主要来源,也是肿瘤细胞的一个重要特征,靶向内源性脂肪酸合成治疗乳腺癌已经成为了一个研究热点。脂肪酸合成途径的相关酶包括ATP-柠檬酸裂解酶(adenosine triphosphate-citrate lyase,ACL)、乙酰辅酶A羧化酶1(acetyl-CoA carboxylase 1,ACC1)、脂肪酸合酶(fatty acid synthase,FASN)和硬脂酰辅酶A去饱和酶1(stearoyl-CoA desaturase-1,SCD1)在乳腺癌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成为了乳腺癌治疗的新靶点。本文综述了ACL、ACC1、FASN和SCD1与乳腺癌的临床相关性及意义,在乳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和分子机制及其抑制剂治疗乳腺癌的研究进展。
安琪尔李晋秋文济刚杨佳敏赵玉华
关键词:乳腺癌脂肪酸合酶
高甘油三酯血症大鼠高血凝相关基因的筛选被引量:1
2003年
目的 筛选实验性高甘油三酯血症诱发大鼠高血凝的相关基因。方法 采用抑制性消减杂交技术构建大鼠高血凝 c DNA消减文库 ,并用半定量 RT- PCR初步鉴定差异表达基因。结果 成功构建了大鼠高血凝 c D-NA消减文库 ,2 0个阳性克隆的序列测定和同源比较表明这些克隆代表了 19个基因 ,其中 8个为已知基因但首次发现与高血凝相关 ,11个为新的 ESTs,已被 Gen Bank收录。半定量 RT- PCR证明 3个 ESTs( HC0 0 2、HC0 5 7和HC0 67)为表达上调基因。结论 所构建的消减文库消减效率高 ,为进一步筛选、克隆大鼠高血凝相关的新基因奠定了基础 ,HC0 0 2、HC0 5 7和 HC0
赵玉华刘秉文白怀
关键词:高甘油三酯血症基因
ATP结合盒A1在胆固醇流出和动脉粥样硬化中的作用被引量:1
2004年
ABCA 1是ATP结合盒 (ABC)转运子超家族成员。ABCA 1基因的表达受到多种代谢物的严格调控。ABCA 1基因的突变引起Tangier病 (TD)。胆固醇逆向转运清除组织过量的胆固醇 ,防止动脉粥样硬化(AS)的产生。而细胞内胆固醇的流出是胆固醇逆向转运的限速步骤 ,ABCA 1促进胆固醇的流出而参与胆固醇的逆向转运过程。TD杂合子和转ABCA 1基因的研究证实 ,ABCA 1具有防止早期AS的作用。ABCA 1激活剂已成为临床上预防和治疗AS的新靶点。
赵玉华刘秉文
关键词:胆固醇流出基因调节动脉粥样硬化
小干扰RNA沉默己糖激酶2对人乳腺癌SK-BR-3细胞增殖、迁移与侵袭的影响
2021年
目的在体外研究小干扰RNA(siRNA)沉默己糖激酶2(HK2)对人乳腺癌SK-BR-3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在SK-BR-3细胞中分别转染siRNA阴性、siHK2-A和siHK2-B,分别采用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HK2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MTT法检测细胞的增殖;Transwell小室检测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葡萄糖检测试剂盒检测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结果与阴性对照组比较,siHK2能显著降低SK-BR-3细胞的HK2 mRNA及蛋白水平,抑制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减少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结论 siHK2可能通过降低葡萄糖摄取来抑制SK-BR-3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
马雪娇陈璟若吕思楠余蓉赵玉华
关键词:增殖迁移葡萄糖摄取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
Heregulin-β1诱导的糖酵解对乳腺癌细胞MCF7迁移的影响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探讨heregulin-β1(HRG-β1)对糖酵解的诱导作用及其诱导的糖酵解在乳腺癌细胞MCF7迁移中的作用。方法用PBS(对照组)或HRG-β1处理MCF7细胞12、24和48h,或HRG-β1+草氨酸盐(oxamate,OX)联用处理MCF7细胞24h,收集培养基测定葡萄糖消耗量和乳酸生成量,收集细胞用Western blot检测乳酸脱氢酶A(lactate dehydrogenase A,LDHA)蛋白的表达。用PBS(对照组)、HRG-β1或HRG-β1+OX联用处理MCF7细胞48h,划痕实验检测伤口愈合率以反映细胞的迁移能力。结果HRG-β1处理MCF7细胞12、24和48h组的葡萄糖消耗量、乳酸生成量和LDHA蛋白水平增加均在24h达最大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HRG-β1诱导组比较,HRG-β1+OX联用组的葡萄糖消耗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乳酸生成量降低(P<0.01),LDHA蛋白表达量减少(P<0.05);MCF7细胞划痕48h后,对照组和HRG-β1+OX联用组的伤口愈合率相当(P>0.05),均低于HRG-β1诱导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HRG-β1通过上调LDHA诱导糖酵解从而促进乳腺癌细胞MCF7的迁移。
蒋素芳屠凯岭周兰傅强赵玉华
关键词:糖酵解细胞迁移
共2页<12>
聚类工具0